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网络化制造环境中技术创新的基本特点及其不确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化制造环境中技术创新作为一种企业技术创新的新形式,越来越被理论界和实业界所重视。本文首先对网络化制造环境中技术创新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从网络化制造环境中技术创新过程和创新模式等方面对网络化制造环境中技术创新的基本特点进行了讨论,最后运用系统的观点从局部和总体深入探讨了网络化制造环境中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并提出了网络化制造环境中技术创新不确定性度量方法。  相似文献   

2.
高文丽  邬永利 《科技信息》2011,(8):I0395-I0395,I0396
本文简要介绍了环境中硒的来源与环境健康效应,对环境中硒的形态划分与分离技术和环境中硒的测定方法进行了重点叙述,并提出硒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3.
陈坤琨  陈曦 《科技信息》2009,(9):114-115
城市环境地质是一门新兴学科,是环境地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的经济和工程活动引发了一系列的城市环境地质问题,严重阻碍了城市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在当代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由于对地质环境认识不足而出现的失误和工程地质问题。指出在城市化建设中要认清潜在的环境地质问题,以促进城市地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城市的发展和安全,并论述了国内外城市地质工作进展。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工程施工环境特点的基础上,研究水利工程施工中环境监理的作用、目标和要求,阐明环境监理与工程监理的相关关系和职责区别,明确了环境监理与工程业主和承包商的关系,探讨大中型水利工程施工中实施环境监理模式和监管方法,以深圳河治理工程为例,介绍环境监理制度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实施过程及显著成效,为水利工程施工中环境监理体系的形成和具体实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环境素养是每一个公民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人们言与行高度和谐的统一,是融入我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点点滴滴中自然而然的习惯。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危机的加剧,人类的环境安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本文作者结合长期的地理教学实践,分析了地理学科进行环境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提出了地理课开展环境教育的主要途径,并对地理课实施环境教育的成功和不足之处进行了反思。本文旨在通过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问题的探讨,开创地理课环境教育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许辉 《科技信息》2012,(9):70-71
互联网正推动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生巨大变化,随着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加速、经济市场化的完善和社会多元化变革,网络环境中社会管理新面临新的挑战。本文剖析了我国网络环境下社会管理现状,分析了社会管理在网络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网络环境中社会管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172家重污染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企业环境绩效与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关系,并分析绿色金融政策和企业性质在两者关系中起到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发现,企业环境绩效越好则环境信息披露的质量越高,绿色金融政策则强化了环境绩效的作用。另外,国有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质量高于民营企业,但在环境绩效与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关系中则起到了弱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元建模设施和建模技术, 提出一种物理信息融合系统中环境信息的建模方法. 该方法利用层次化的建模思想和领域化的建模方法, 定义了环境信息的元元模型及不同领域中环境信息的元模型, 实现了环境信息的元信息统一和不同领域中展现形式的多样性. 该方法有利于解决物理信息融合系统中由于多维异构性导致的环境信
息描述不统一和环境信息融合交互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针对市场竞争中存在的执法不公等问题,提出了改善行政执法环境,要着重从意识环境、经济环境、立法环境和司法环境入手,建立独立化、公平化、人格化的行政执法环境。  相似文献   

10.
快速发展的测序技术和各种高通量手段使我们能够深入探索环境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功能。本文中提及的环境微生物组(environmental microbiome)界定为特定环境中所有微生物基因组的集合。环境微生物组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解读特定环境中微生物的多样性、结构、功能、相互作用和进化,以及它们与环境因子和生态系统功能之间的关系等。本文重点关注土壤、水体及空气中的微生物组研究,回顾了目前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和主要的环境微生物组学数据分析工具,然后综述了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微生物组研究的主要的进展,最后,提出了环境微生物组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并突出了在未来环境微生物组研究中微生物功能和生态机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东莞市大气颗粒物上硝基多环芳烃的含量,并优化了样品的前处理过程,采用HPLC—UV定性定量分析了东莞市大气颗粒物上4种硝基多环芳烃的含量,结果发现东莞市颗粒物上硝基多环芳烃的含量显著高于已有报道的其它地区,仅次于广州,其可能的主要来源为汽车尾气的排放,其中3-硝基荧蒽还有其它直接排放源。  相似文献   

12.
水体中有机质的类型与有机质沉积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水体中各类有机质特征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依据成因和形态特征划分出生物有机质、溶解有机质、胶体有机质和聚合有机质四种基本形式,它们在有机质的聚集和沉积作用过程中的特征和差异性,必将影响沉积物中有机质保存的多样性.生物有机质既是有机质的保存者,也是其他有机质类型的物质提供者;溶解有机质和胶体有机质分布广、化学活性强,可以相互之间及与无机矿物间聚合,是有机质聚集和循环过程中重要的中间环节;聚合有机质的形成与生物及环境的物理化学条件改变相关,类型多样,但它是携带有机质沉积和保存的重要载体.水体中不同类型有机质既可以形成有机颗粒,又可以相互转化,造成了有机质沉积过程和保存方式的多样性,决定了沉积物中有机质类型和演化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从高效柔性有机半导体器件、高效有机太阳能电池、高效有机白光二极管、有机光伏器件的磁效应、有机自旋光伏器件设计等5个方面,盘点了2017年有机功能材料领域的重要研究进展;从有机电子学、有机光电子学和有机自旋电子学等多个角度,回顾了有机功能材料新奇的物理现象及原理;预测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有机孔作为页岩孔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于页岩生烃演化过程中,是页岩气生成、扩散和聚集留下的痕迹,也是页岩储层生气、储气能力的体现。在系统调研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地质资料,首先,探讨了有机孔的成因,认为有机孔是有机质在生气膨胀力足够强时突破有机质表面大规模发育形成,属于生气膨胀力成因。其次,讨论了有机孔发育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有机孔发育除受TOC、Ro、有机质类型及显微组分等有机质地化属性影响外,还受有机质塑性特征、有机质赋存形式、次生沥青、压实作用及地层压力系数等的影响,变质阶段有机质的强烈压实变形不利于有机孔的保存,有机质黏附于矿物表面则有助于有机孔的后期保存,而地层压力系数与有机孔的发育具有较好的对应性。最后,以Ro作为主要划分指标,将有机孔的演化过程划分为未-低熟、成熟、高-过成熟及变质4个阶段,有机孔大量形成于高-过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木醋液的综合利用技术,采用GC-MS法分析了小兴安岭松木醋液的有机成分,有机相中有机酸类占42.90%,酚类占26.68%。通过化学法分离木醋液分别得到活性组分有机酸类和[有机酸类+酚类],采用牛津杯法研究木醋液及分离活性组分对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在较高浓度下对革兰氏性状不同的细菌均有明显的抑菌效果,活性组分[有机酸类+酚类]的抑菌效果普遍高于有机酸类,木醋液的抑菌活性组分是[有机酸类+酚类],以有机酸为主,酚类为辅,木醋液的抑菌效果优于市售化学品类消毒液,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植物基抑菌剂。  相似文献   

16.
川西坳陷孝泉-新场-合兴场地区须家河组发育大套优质烃源岩.通过一系列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对其各个层段的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有机质成熟度进行了研究对比,认为该区须家河组烃源岩除小塘子-马鞍塘组和须三、须五段主要的烃源岩段较为发育外,须二、须四段也发育相对较好的烃源岩,这些储层段中发育的烃源岩构成了成藏子系统发育的基础;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Ⅲ型、部分为Ⅱ,型,有机质成熟度高,且随深度增大各项反映成熟度的指标值均逐渐增大;有机碳含量和成熟度的平面分布除丰谷地区须三段相对最高外,其他层段均表现为西高东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The late progress of the research on Precambrian organic matter in biomarkers, isotopes and relative analytical techniques is reviewed. The key problems in the research of Precambrian organic matter, such as indigenous test of soluble organic matter, are also discussed. At the end, the further work upon Precambrian organic matter is suggested.  相似文献   

18.
The late progress of the research on Precambrian organic matter in biomarkers, isotopes and relative analytical techniques is reviewed. The key problems in the research of Precambrian organic matter, such as indigenous test of soluble organic matter, are also discussed. At the end, the further work upon Precambrian organic matter is suggested.  相似文献   

19.
从电性角度讨论了有机物分子的新电性和亲核性问题,并阐述了两者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色谱—质谱联机分析技术,对石家庄市地表水源中微量有机物进行探查分析,共检出各类有机物205种,对不同水源水中有机物的构成特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