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对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抗生素虽可有效防治感染性疾病,但其滥用导致细菌耐药甚至"超级细菌"等诸多问题,中药资源丰富、安全性高、不易产生耐药性,以整体观念进行辨证论治的个体化治疗,可达到消炎抗菌的效果。现就中药对细菌、真菌以及病毒的抗感染作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疫病的发生往往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其中最主要的是由于外界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及扩散或场内本身就存在的病原微生物的扩散所造成.如何控制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和扩散是维持和提高猴群健康水平的关键,也是保障猴场良好生产次序和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只有通过规范的消毒措施才能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和减少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数量.从而减缓病原微生物的扩散,为猴群健康提供良好的环境保证.  相似文献   

3.
IL-18是新近发现的一种细胞因子,它具有诱导T细胞和NK细胞产生IFN-γ,增强T细胞和NK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等免疫调节功能,在抗肿瘤、抗病原微生物感染及抗超敏反应等方面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就IL-18的来源、分子结构、生物学作用以及应用展望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浅谈黄芪抗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海 《科技资讯》2007,(25):214
中药黄芪为中药常用药,具有多方面的作用.现代研究证明黄芪对病毒性心肌炎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其抗抗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机制体现在对心脏及心肌等多方面的作用上.  相似文献   

5.
目前,有证据表明抗拮微生物在抑制不同类型土传植物病害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不充分的证据以及对根际环境中生产抗生素的微观机制不了解,抗生素在生物控制和对微生物作用方面的重要性受到人们的质疑。报告基因系统和生物分析检测技术表明抗生素是由不同植物在根际环境中产生的,影响细菌生物控制剂产抗生素的非生物因素有:氧气,温度,特定的碳氮源以及微量元素。对微生物生产起决定性作用的生物因素有:植株本身,病原微生物,产生株的细胞密度等。本文对采用细菌生物控制剂产抗生素的最新进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桂枝     
又名辣桂、安南桂、交趾桂、桂枝木、嫩肉桂。中药基源本品为樟科樟属木本植物肉桂Cinnamomumcassia Presl的干燥嫩枝。春、夏二季采收,除去叶,晒干,或切片晒干。生境与分布生于向阳的灌木丛中,主产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省(区),在浙南山区有野生分布。养生功能本品为发散风寒及解表中药,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逆等养生功能。药理研究显示,桂枝有解热、镇痛、镇静、抗过敏、抗病原微生物  相似文献   

7.
某些中药药物具有抗运动疲劳作用,合理应用可使运动训练者的机体运动性疲劳得以有效消除,使机体运动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从而减轻运动疲劳对人体产生的不利影响.论述了中药抗运动疲劳的作用机制、治疗原则以及所用中药的种类,指出应当遵循科学原则,合理使用中药,从而达到抗运动疲劳的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水资源的微生物安全性逐渐引起关注,传统的消毒技术(如氯消毒、紫外消毒)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纳米材料的迅速发展为水中病原微生物控制技术的革新提供了良机。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利用零价金属纳米材料(如银、铁)、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如二氧化钛)和碳基纳米材料(如碳纳米管)等纳米材料控制水中病原微生物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纳米材料去除水中病原微生物的机理,从纳米材料自身特性(如尺寸、化学组成、化学结构和表面修饰等)、微生物(如微生物种类、微生物初始浓度等)和环境条件(如pH值、溶解氧等)3个方面阐述了影响纳米材料去除水中病原微生物的主要因素,指出了纳米材料在去除病原微生物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纳米材料在水中病原微生物去除方面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最近在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流行病学调查,检测手段以及致病因子控制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基因组序列以及基因组学和后基因组学工具的广泛应用,为病原微生物遗传学和生理学提供了丰富信息,也为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和控制研究提供了大量新手段.主要针对最近关于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和控制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目的是为食品安全管理以及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控制策略提供技术支撑和带来一些新思考.  相似文献   

10.
饮用水中微生物污染不断出现,对检测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作者介绍了目前饮用水中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危害及我国饮用水微生物指标,对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方法进行了归纳,探讨了长寿命荧光探针技术在饮用水中病原微生物检测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仔猪断奶后发生腹泻是应激、感染病原微生物及日粮营养结构不合理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其防治要从加强育种和管理、日粮调控、使用添加剂以及疫苗预防和药物治疗等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2.
Toll样受体家族(TOU likereceptors,TLRs)是先天性免疫系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非常保守的模式识别受体家族,Toll样受体2(T011-likereceptors2,TLR2)是已经克隆的Toll样受体家族中表达范围最广,识别病原微生物种类最多的成员。它可单独或协同其他Toll样受体家族成员完成对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的识别,触发机体对致病微生物的级联免疫应答,尤其是针对细胞毒素的抗炎症反应具有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多种疾病治疗的新靶点。文章对N-SL动物TLR2的分布,结构特征,配体识别,信号转导及其生物学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病原微生物作为自然界中对人畜都能引起致病性的一类微小生物体,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极容易引起在全球范围内的大流行,能够快速、精准、高效的检测出病原微生物,是摆在广大医学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从免疫学检测技术、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及病原微生物代谢学检测技术三大方面综述了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方法,旨在为能够快速、有效的检测出病原微生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肠道正常菌群对人体非但不致病且能产生多种有益功能,如排斥病原微生物入侵、帮助消化、制造多种营养素、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等.腹泻时肠道菌群紊乱,肠道微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突出表现为肠道双歧杆菌数量明显下降,肠内失去厌氧菌的屏障和拈抗作用,从而利于外袭病原的侵袭,促使腹泻的发生.对此采用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粪链球菌等微生态调节剂疗法,可迅速提高肠道厌氧菌数量,促进腹泻治愈.  相似文献   

15.
读编往来     
A型流感病毒,在中国称为甲型流感病毒,均属于流行性感冒病毒。 对于流感的防控,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杀灭病原体。但这是不够的。如果出现的临床症状较多。还需采取消炎措施,例如服用阿司匹林或清开灵中药等。因为不管是病原微生物,还是正常细胞,只要是被杀死,或是正常死亡,都会释放出毒素,常常会引起炎症反应,所以需要消炎解毒。  相似文献   

16.
抗生素是某些微生物如细菌、链霉菌、真菌等产生的次级代谢物,在低浓度下对病原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作用。临床中要做到合理应用抗生素,首先应防止滥用抗生素,注意其毒副作用与配伍禁忌。一、合理应用抗生素应遵循的原则。因病症,体征,化验结果,有条件的可做细菌培养,根据不同病种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切忌滥用以免抗生素使用不当导致延误诊补和治疗。二、合理应用抗生素防止盲目的联合用药。联用的目的是增强疗效,联用不合理可降低疗效。而.已可能使耐药菌株产生,还可以使毒性反应增强。如青霉素与庆大霉素联用可产生桔抗作用,庆…  相似文献   

17.
霉菌性阴道炎是女性下生殖器常见的炎症性疾病 ,西医认为主要是由白色念珠菌为主要病原微生物所致。治疗本病传统方法主要是抑制霉菌 ,消除炎症 ,药物主要选用制霉菌素 ,虽有近期疗效 ,但与中药比较 ,疗效慢 ,而且多不能彻底治愈 ,当身体虚弱或阴道环境改变时容易复发。霉菌性阴道炎属中医“带下症”范畴 ,多因湿热下注 ,或因经行产后 ,胞脉空虚 ,加之洗浴不洁或久居阴湿之地 ,或因手术创伤感染邪毒 ,虫蚀阴中所致 ,在治疗上主要清利湿热以抑制病菌生长 ,改善阴道内环境。笔者在临床中用中药治疗霉菌性阴道炎 38例 ,疗效满意 ,现将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文献分析比较了不同壳聚糖的体外抗微生物作用,并结合作者的研究,提出了壳聚糖的抗微生物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9.
NOD样受体家族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炎症小体是胞质中的一种多蛋白复合体,由NLRP3、凋亡相关的斑点样蛋白(ASC)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组成,可识别病原微生物感染或细胞损伤信号,启动固有免疫应答,促进炎症反应.随着对炎症小体的深入研究发现,NLRP3炎症小体活化失调与肾脏疾病密切相关.有研究显示,以BAY11-7082、MCC950为代表的小分子化合物抑制剂可通过减轻炎性反应而改善肾脏损伤.此外,一些口服中药、中药复方及中药提取物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经过多种途径干预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达到治疗肾脏疾病的目的.因此,针对肾脏疾病中NLRP3炎症小体相关的作用机制及其干预性的研究可能是今后重点发展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20.
部委信息     
科技部与华夏银行签署全面合作协议据悉,科技部与华夏银行经过充分协商和交流,达成协议,华夏银行将对科技部重点推荐的科技园区、企业、项目给予重点信贷支持和提供包括公司业务、个人业务、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突破:1、追本溯源。2、研究确定非典型肺炎病原传播和变异规律,筛查易感人群,以切断病原传播途径。3、研究非典型肺炎病原致病机理,研制疫苗和治疗药物;进一步加强病原微生物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和动物模型建立工作,提高疫苗和药物研发的能力和水平,尽快形成研究技术平台。4、系统地开展病原微生物基础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