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红楼梦》的创作,与繁荣的明清江南女性文化尤其是才女文化密不可分。明清江南才女文化构成了《红楼梦》创作的时代背景,对《红楼梦》的女性形象塑造有重要影响。《红楼梦》中的女性都带有鲜明的明清江南才女文化特征。她们对才与美都有着觉醒的追求,是才德美兼备的新型女性;一些女性走出家门,展示出女性生活空间的开拓,却因为才高而遭受着命薄的人生命运;以花神寓意的女性神化形象蕴含着社会对才女早逝的惋惜和敬仰。《红楼梦》女性形象塑造的意义在于其"江南才女"符号更为突出,体现在其形象性和抽象性都超越了其他江南才女形象。  相似文献   

2.
女性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传统礼教要求她们柔弱温顺,但是面对压迫与侮辱,众多女性选择了复仇.明清小说中女性的现实复仇行为展现了女性反礼教行为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江南士绅环保意识的内容有了很大扩展,他们认识到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进而提出限制人类滥垦行为以保护自然环境的观点,同时他们积极应对各种环境问题,更加重视公共环境卫生。明清时期江南士绅的环保意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地域特点,其环保意识体现于民间碑刻、契约文书和地方志中,是在继承了先民环保传统的基础上,出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而形成的,与政府环保政策相辅相成,特别注重对人地资源的维持和水土资源的保护。明清时期江南士绅们借助自身在社会地位等方面的优势,将环保意识付诸实践,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环境保护作出了重要贡献。明清时期江南士绅的环保意识对当今的环境保护事业具有很大启发。  相似文献   

4.
女性在古代的求雨仪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们以女巫的身份出现,但是却在出身、作用和文化内涵等方面都具有神圣性;女性在求雨巫术中的重要性反映出她们当时的社会地位情况,也成为女神崇拜的一个印证。  相似文献   

5.
女性在古代的求雨仪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们以女巫的身份出现,但是却在出身、作用和文化内涵等方面都具有神圣性;女性在求雨巫术中的重要性反映出她们当时的社会地位情况,也成为女神崇拜的一个印证.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弥勒县西山红万村的彝族支系阿细族,一直保留着一个古老的祭祀仪式--祭火,这是阿细族最隆重的节日.在这重要的节日里没有任何女性参加,世人称之为"男人节".然而,女性虽然不能参加仪式,但从祭拜女神、乔装女性等方面表现出她们不可或缺的地位.本文从祭火中女性实体的缺失谈起,从社会历史角度如母系和父系社会的发展,宗教角度如女神崇拜、男神崇拜、女性不洁观念,阐释了阿细女性在祭火仪式中地位既高且低的原因,并从经济学和民俗学视角,挖掘了这种复杂的女性观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7.
邢天殊  李昊洋 《科技信息》2010,(28):I0177-I0177
在纷繁的文艺理论中,神话批评的地位越显重要。神话批评也是解读中、西方文学的有效的理论武器。随着女性权力、女性话语时代的到来,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中的女性形象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关注。为了更清晰的认识中、希神话中的女神神话对后世女性主义文学或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产生的影响,本文将比较中希神话女神的形象,并分析中希女神形象差别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清代江南官绅与商贾用偏见、蔑视的眼光看待脚夫。繁荣的江南社会中,官府往往片面看待生活在社会下层的脚夫倚仗豪强、划分地界、结伙抬价等耀武扬威的现象。下层脚夫的结伙行为,被看成是地方安全的隐患,脚夫结伙成了江南社会稳定的威胁。江南官府将其视同无赖恶棍之类,处理脚夫问题总是过于草率与简单,官绅呈现一边倒的趋势。官方文献中,清代江南脚夫总呈现出负面的历史形象,有清一代,江南下层脚夫承受过多的社会偏见,被视为社会阶层中的"异类"。  相似文献   

9.
女性在古代的求雨仪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们以女巫的身份出现,但是却在出身、作用和文化内涵等方面都具有神圣性;女性在求雨巫术中的重要性反映出她们当时的社会地位情况,也成为女神崇拜的一个印证。  相似文献   

10.
刘莹 《科技信息》2011,(35):310-310
语言的运用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存在着性别差异。本文从话语的社会性质入手,系统地分析了由于女性对语言手段不同的选择和组合运用所表现出得在语音、词汇、句法、话语交际和话题选择方面的诸多异于男性语言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1.
哭嫁歌是土家族婚配习俗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在历史的沉淀与融合中,哭嫁歌不断地发展演化,形成了别具风格的地方特色,传承延续至今,是千百年来土家族女性集体智慧的结晶。以贵州1沿河土家族为例,分析在土家族哭嫁歌中塑造的充满怨愤的“怨女”形象,并对哭嫁歌中的“怨女”形象的成因进行分析,以此凸显土家族妇女的情感心路及其对美好婚姻的憧憬,能更好地继承和挖掘土家文化,倡导两性平等,并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民族民间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采用婚姻调适测定量表和幸福感指数、总体情感指数量表对1553名福建已婚女性居民进行调查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控制混杂因素后,婚姻调适不良是导致福建已婚女性居民幸福感不高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福建已婚女性居民婚姻调适影响幸福感,改善婚姻调适状态,能够提高幸福感,进而提高她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3.
才子佳人之配,作为文人士子理想的择姻模式,渊源久矣。明清以降,大量闺阁女子涌现文坛,才子佳人式婚姻亦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内化作现实。虽才子已不尽金榜题名、仕途畅达之才子,佳人亦非尽才色绝代之佳人,却因其真切温存的情谊,同样构筑了一幅幅现实而精美的人生画面。与传奇小说不同,此婚姻模式并不具有宣扬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意义。反之,女性才华的提升在某种意义上巩固了传统婚姻模式,一定程度弥补了士子寻求心灵伴侣之需求。  相似文献   

14.
唐代士子钟情于人鬼恋题材,既基于传统的艳遇情结,更体现了他们对五姓婚、门阀婚艳羡却求而不得的反抗情绪。而对女性形象或艳丽绝代、出身高贵,或丑陋妖异、害人性命的两种极端形象的塑造则反映出男权中心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控制。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由于没有自主能力,只能依靠男人,依赖婚姻,她们把爱情或者婚姻看成了生命的全部。为了获得男性的爱,女性实施“色诱”,而结果或许诱惑了男人的同时,也诱惑了自己的先天性缺陷;最终陷入了一种“戒惑”,一种被男人或自己抛弃的“绝对”宿命。  相似文献   

16.
五四运动前后几年留日作家在小说中塑造了大量日本人,其中日本女子占很大比重,并且类型多样,个性特征丰富,美好与丑恶并存。小说中日本女子与中国男子存在爱恋、婚姻和一般交往三种关系形态。这些女性形象反映了当时中日关系的某些方面,曲折地表现了留日作家复杂矛盾的日本观,折射出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先后颁布和实施的《婚姻条例》、《婚姻法》,是中国共产党依托法制建设,维系社会稳定,力创幸福和谐的治国安邦艺术的伟大尝试。它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打破两千多年来束缚妇女的封建婚姻枷锁,唤醒了广大妇女要求平等和独立的意识,激发了妇女投身于革命的激情,这对于苏区社会稳定以及各项建设,尤其对支援前线战争起到了重大而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茨威格对自己的恋受、婚姻、家庭、情感很少谈及,几乎没有述诸笔端。但是,从茨威格的恋爱、婚姻、家庭、尤其是他和弗里德利克的相识、相知、相爱,以及后来的分离和书信往来等看出,对前妻弗里德利克及其情感是十分珍爱的,他对女性是充分尊重和理解爱惜的。 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茨威格为何能为罕见的温存和同情来描写笔下众多的妇女形象。  相似文献   

19.
通过陆小曼这位活跃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知识女性婚姻的个案描述,探讨了可能影响女性婚姻观念的因素。指出女性婚姻不幸的症结在于她们错误的婚姻观念。  相似文献   

20.
通过陆小曼这位活跃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知识女性婚姻的个案描述,探讨了可能影响女性婚姻观念的因素。指出女性婚姻不幸的症结在于她们错误的婚姻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