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介绍了货币流通速度假说,论述了货币流通速度的政策含义,探讨了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理论并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2.
针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出现了不断下降趋势的问题,采用协整的方法对其进行了分析,认为影响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主要因素有:经济货币化程度、利率、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增长率。并根据实证结果对各因素给出理论上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电子货币的产生与发展不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方式,而且还给传统的货币理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加大了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难度。根据Engle和Granger提出的协整理论,若某些经济变量是非平稳的序列,但是它们的线性组合却可能是平稳序列,因此可以利用该理论来检验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运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ECM,对中国1990—2010年期间的电子货币和货币流通速度进行了研究分析。从实证的结果来看,电子货币的发展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是很显著的。电子货币对传统货币的替代存在明显的两种效应:替代转化效应和替代加速效应。这两个效应都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的货币流通速度,且对于通货(M0),电子货币的替代加速效应大于替代转化效应,通货流通速度(V0)出现上升趋势,而对于狭义货币供应量(M1)、广义货币供应量(M2),电子货币的替代转化效应大于替代加速效应,因而狭义货币流通速度(V1)、广义货币流通速度(V2)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货币流通速度的统计表述及其决定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持币时间概念出发推出货币流通速度的统计表达式,得到货币流通速度与平均持币时间成反比.基于消费理论中的生命周期模型,确定货币流通速度取决于经济主体进行消费选择决策时的边际储蓄率和时间偏好.  相似文献   

5.
1980—2000年中国货币流通速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世界其他国家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的经验和规律,分析了1980-2000年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波动趋势,结果表明中国货币流通速度在长期呈现下降的趋势,同时在短期又随经济周期而波动的特点,认为影响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在长期主要是金融发展和经济制度等制度性因素,在短期受利率、通货膨胀率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货币流通速度不断下降的分析,认为产业结构变动也会影响货币流通速度,并运用实证分析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了我国货币流通速度递减的结论,并给出了1996年以来递减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今年大半年的时间已经过去,此刻有必要对上半年的金融运行情况做一环顾。由于近几年来,金融资产的流动性逐渐减弱,直到现在仍有人担心货币流通速度减缓后出现所谓的“流动性陷阱”。“流动性陷阱”这一专业术语是指,尽管货币供应量增大,但居民依然持币不消费,即使降低利率也仍然存款,银行也不积极贷款,资金处于一种缓慢流  相似文献   

9.
货币流通规律是关于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的规律,它揭示了流通中所需货币量流通中的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关系,而通货紧缩是由流通中的货币量小于流通中需要的货币流量引起的,从而调节流中所需货币量和调节流量的货向量两大的方面着眼,讨论了货币流通规律在治理通货紧缩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2007年我国宏观经济出现的经济运行加快,有趋向“过热”的趋势,通货膨胀压力显现,资产价格双膨胀等新的变化,分析了在这种宏观经济形势下,人民银行育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吸收市场上的流动性,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顺应中央“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导向,同时提出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货币政策的操作重点以及未来货币政策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马涛 《开封大学学报》2000,14(2):29-34,58
由于中国改革的实际情况所致,凯恩斯所主张的国家积极干预的货币政策理论在中国目前的运用并不理想,要解决好中国的失业问题,还要采取积极的税收政策,调整社会收入分配严重不均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货币供给内生性或外生性问题的实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货币理论中关于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或外生性问题.在向量自回归模型基础上,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或外生性作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的货币供给具有较强的内生性质,这意味着以货币供给为操作目标的货币政策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有很大局限性.因此,货币当局应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货币供给的内生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2013年人民币汇率表现出较强劲的升值态势,反映出中国相对稳健的经济增长和市场中的升值预期。但经济基本面分析表明,人民币汇率已失去大幅升值的基础。另一方面,受我国经济发展减速、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世界经济运行不确定等因素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在未来可能进入阶段性贬值通道或围绕目前水平宽幅震荡。在经济不确定性加强的环境下,我国央行需通过人民币国际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等,强化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基础。  相似文献   

14.
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协整检验与基于VAR模型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对1994-2002年货币渠道和银行信贷渠道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进行分析,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对这两种渠道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程度进行比较研究.实证结果表明货币渠道与银行信贷渠道都在货币政策传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相对而言,银行信贷渠道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更大,在货币政策传导中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货币供给量近几年一直持续高增长状态,为坚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必须合理控制其增长幅度。通过对货币供给量增长过快的内在原因进行分析,表明我国货币供给量的增多主要由外汇占款增多所致。要合理控制货币供给量,必须从外汇的角度出发,拓宽我国石油、能源的战略储备,且短期坚持盯住美元,长期发展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第四极。  相似文献   

16.
过去五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依然严峻,经常项目顺差仍高居不下,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急剧攀升,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带来了严重负效应,主要体现在它造成了通货膨胀压力、使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减弱、给人民币造成升值压力及导致我国内需不足和对外依存度过高。所提出的调节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相应措施,主要包括转变外贸发展战略;改善内部经济失衡状况,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推行企业“走出去”战略。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外部环境高度复杂以及国内经济增长放缓趋势,主要从货币供应量、当前经济形势、经济变量等几个方面简要阐述了当局应采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8.
以后凯恩斯主义的IS-LM模型为理论基础,以货币政策乘数为切入点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对其理论值与实际值的比较,分析了货币政策的各个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的传导途径由于受利率非市场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受阻.  相似文献   

19.
欠发达地区货币政策落实不能完全到位 ,究其原因 ,主要是货币政策的落实机制不健全。为此 ,要疏通欠发达地区货币政策需做到 :一是推进利率市场化 ;二是调整和改进商业银行信贷政策及管理制度 ;三是改善传导环境 ;四是加快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