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艺术设计院校的师生对图书资源有着独特的需求,如何从用户视角挖掘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的创新,是当前艺术设计院校图书馆亟待解决的问题。以鲁迅美术学院大连校区图书馆为例,全面分析了艺术设计院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的现状,诠释了二者的微观创新举措与宏观发展思路,旨在为艺术图书馆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学术界和产业界对用户参与创新现象的关注得到了显著的增长,然而中国制造产业创新生态体系仍比较落后,亟需在继续提升传统装备制造业优势的前提下,利用技术与商业环境出现非线性转型的机会实现追赶和超越。在现有用户创新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以装备制造企业产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用户在装备产品开放式创新过程中角色变化,以及在创新过程中企业与用户交互作用类型,据此提出了具有非线性和反馈循环特性的装备产品开放式创新过程用户参与模型。最后,探讨用户在开放式创新过程中有效参与模式和交互模式类型,这对进一步提高装备产品创新中用户交互沉浸度和拓展企业可持续创新的动力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数字技术融合发展,用户需求纷繁复杂,面对经济社会耦合发展趋势,应用场景创新凭借其独特优势,正在成为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以创新理论为基础,系统梳理发展轨迹和实践活动,依据技术、需求和成果转化逻辑3因素对体育应用场景创新进行剖析,找出不同时期的体育应用场景创新特征与演进逻辑。研究得出体育应用场景呈现由技术单核驱动向技术需求双核驱动的进阶式创新发展轨迹,完成由“突破性创新”向“整合式创新”的跃迁。结合杭州亚运会实例,提出推进以用户为核心的“技术+场景”双道并行、强化场景与主体多元协同的开放式顶层设计和建立场景治理机制的建议。研究以实践为基,理论为终,促进应用场景创新由实践到理论的延伸与丰富,助力推动体育应用场景创新实践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4.
创新2.0和协同创新是信息化时代和大科学时代科技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运用创新2.0和协同创新的理论内涵,论述了创新2.0背景下协同创新的各主体及其作用、各创新主体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协同创新主体参与协同创新的过程及各主体在其中的作用,最后提出应建立各主体尤其是用户参与协同创新的平台,从而将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转为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5.
作为地方本科土建类学院,在创新实践教育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建设地方高水平应用创新型大学"目标和土建类专业特点,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背景下从"多层次、多模式"角度,对创新实验教学模式、内容体系、实验环境建设、管理模式和配套运行机制、创新指导队伍建设等进行实践探索与发展思考,以促进我院创新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发展,切实提高土建专业学生创新能力,丰富与发展我校的创新实验教育,为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实践教育提供试点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产品创新设计理论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传统设计和现代产品设计工作模式的优缺点,介绍了以用户为中心的一体化产品创新设计的流程,阐述了该理论在产品概念设计过程中的四个主要阶段,并在这一设计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了产品创新设计实践。  相似文献   

7.
创新实验平台的建设与管理机制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的改革要围绕加强专业建设、创新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和手段来展开,使本科教育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文中以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的实验教学建设与发展为目标,对药学创新实验平台的建设机制创新与管理机制创新模式和规律进行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8.
创新2.0和协同创新是信息化时代和大科学时代科技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运用创新2.0和协同创新的理论内涵,论述了创新2.0背景下协同创新的各主体及其作用、各创新主体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协同创新主体参与协同创新的过程及各主体在其中的作用,最后提出应建立各主体尤其是用户参与协同创新的平台,从而将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转为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9.
王颖洁 《科技资讯》2014,12(21):171-17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以大连大学计算机专业为供,讨论了人才培养模式中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介绍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运用国际化、企业创新为理论,开放式创新为理论视角,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探讨了内向型与外向型模式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企业国际化程度提高创新绩效,但受到创新模式的不同调节作用。内向型负向调节国际化程度和创新绩效关系;外向型有着正向调节作用。最后讨论了对企业国际化与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1.
Living Lab创新模式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介绍了欧洲Living Lab网络、Living Lab创新模式,包括其概念的提出、发展历程和组织模式,并以马德拉Living Lab为案例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欧洲Living Lab网络建设的相关经验对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创新型国家和和谐社会目标的实践也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创新驱动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创新驱动的基本理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对创新驱动的研究现状,并基于我国的创新驱动发展现状分析了口号与行动、发展方式、体制3个要素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建立模型进行讨论与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针对性地从3个层面提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平台为传统产业提供了新的组织方式,促进了产业内外创新主体间的协同。本研究从开放的视角下构建了“互联网+”背景下的产业创新系统理论模型,并以智能终端产业为例展开分析,试图展现“互联网+传统产业”创新活动的特征:互联网技术在传统产业上的应用经历了技术识别、技术研发和技术扩散3个阶段;传统产业与互联网融合之后,其组织方式将由线性的上下游关系转变为以云平台为核心的网络关系;“互联网+传统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创新环境。智能终端产业的发展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借鉴:“互联网+传统产业”不仅仅是产品联网,更需要将整个产业体系融入互联网中。  相似文献   

14.
李冰  侯鹏 《科技促进发展》2016,12(5):640-643
为实现东北的振兴,近年来,中国科学院长春技术转移中心充分利用科技对社会经济的推动力量以及对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积极开拓院地合作新局面,通过集聚政策、技术、资金、产业资源,发挥区位优势;通过搭建产业技术联盟、公共技术平台等方式,服务地方产业发展;通过打造院地合作科技孵化器,提升服务区域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形成转移转化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姚慧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6,3(4):109-112,119
建设创新型国家,走自主创新之路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关系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战略任务,我国企业已经具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条件和动力的主体,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企业应当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政府的主要职责是通过创新政策来构建一个完整的创新生态.  相似文献   

16.
为推动我国生物技术创新和生物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中科院启动了"生物技术创新与生物产业促进计划"并成立了生物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初步探索和建立了政、产、学、研、金密切结合的新模式、新机制,推动了一批生物医药、绿色农业和工业生物技术领域的关键技术的创新和转移转化,为提升中科院在国家生物产业发展中的影响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技术创新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根本动力,提高区域经济的增长速度和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是发展中国家的必由之路。论文根据技术创新理论,分析了不同层面的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影响因素和过程。最后提出了区域经济视角下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浅谈高校班级管理模式创新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福龙  陈皓云 《科技信息》2011,(11):133-133,420
论述高校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高校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基于对班级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分析,深化班级管理模式创新与探索,以促进大学生自我管理,实现班级管理各方面持续、健康、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9.
跨入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所需人才也多为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因此,关注科学的原始创新,注重学科的交叉便成为研究创新的一个渠道。基于学科交叉与创新的这种密切关联,从本体论基础、方法论依据以及认识论意义3个方面进行了哲学意义上的探讨,希望能对我国科学的原始创新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孙毅  周满  郭琨 《科技促进发展》2020,16(7):736-745
迅速发展的人工智能产业成为国家经济增长方式升级的战略重点之一,为人工智能企业提供政策补贴也成为激励企业创新的重要政策工具。然而鲜有研究对于该行业政府补贴的作用效果进行研究。本研究利用人工智能上市公司2015-2017年的微观数据,以人工智能公司创新投入为中介,分析了政府补贴对其创新产出的作用机制。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政府研发补贴促进了人工智能上市公司的创新产出;同时,政府补贴与人工智能公司的创新投入显著正相关;更重要的是,企业创新投入在政府补贴对创新产出影响中发挥中介效应,政府补贴对于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中约有31.32%的效应通过企业创新投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