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5 毫秒
1.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区域或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根本,但人才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文章分析了我国创意产业发展人才瓶颈的具体表现,并从政府、教育和企业三个层面提出了解决我国创意产业发展人才瓶颈的对策,以期为解决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人才瓶颈问题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
提出要树立大人才观念,充分发挥区域人才优势。重要的问题不是有多少人才,而是用了多少人才,怎样才能用好人才。要把依靠区域人才优势,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实现“借脑谋划”作为发挥区域人才资源优势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区域创新体系是发挥区域人才优势的一个重要载体。通过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整合创新人才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把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相似文献   

3.
该文通过人才研发能力和人才科技效能两个方面分析京津冀区域人才创新情况,人才研发能力选用了普通高校师生比、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全时当量三个指标,人才科技效能选用专利申请授权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研发、RD人数和科技经费投入等指标,通过指标的对比分析,得出京津冀地区的人力资源分布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特征。  相似文献   

4.
《科技智囊》2010,(12):89-90
1.10月22日-23日,首届中国人才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以贯彻落实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全面推进人才优先发展为主题.围绕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和人才队伍建设目标任务.总结交流人才工作的成功经验.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研究探讨各类人才成长规律和人才资源开发规律.探索以用为本、创新机制和提高人才效能的新方法、新举措。  相似文献   

5.
我国科技人才培养及管理机制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成为国家和社会最重要的资源,而科技人力资源更是影响创新活动的决定性力量。我国是一个科技人力资源大国,但在科技投入强度以及人口科技素质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为此,要加快建立有利于科技人才培育的教育体系,同时通过建立人才发展的动力机制以及开放性的人才流动机制不断推动人才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效能.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水平即区域城市化发展的程度,已成为反映一个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文章运用数据处理的统计方法,通过对山东省17个地级市城市化水平进行分类,以探究城市化水平区域差异性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发展的过程,为一个多维概念.鉴于目前城市化水平测度常用的单一评价指标不能全面、科学地反映城市化丰富内涵的现实,剖析城市化的内涵,并从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生活方式城市化和地域景观城市化等方面构建区域城市化水平测度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1995-2009年辽宁省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分析.认为辽宁省城市化水平在不断提高的过程中,首先表现为经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其次表现为人口城市化、生活方式城市化,但生活方式城市化和地域景观城市化对区域城市化的贡献正在不断减弱.在此基础上,提出区域城市化的发展对策,强调区域城市化各个因子的均衡发展是促进辽宁省城市化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我国省区农业生产条件差异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生产条件是农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基础,区域生产条件是决定区域产业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实力的关键.通过对农业生产条件设定的几个指标,通过聚类分析的结果,对各地区农业生产条件的差异及其特征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水平即区域城市化发展的程度,已成为反映一个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文章运用区域城市化水平的指标体系对山东省的城市化水平进行了分析评价,并由此从该区域的城市基础建设、产业结构、区域协调与合作、投资体制等方面提出了提高该区域城市化水平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根据创新城市的评价体系及创新产出的不同阶段,将科技创新的效率评价分为两个阶段:创新资源的利用效率、创新产出的转化效能。基于天津当前整体创新投入不足及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特点,运用DEA和SFA模型研究环境变量对各区创新效率效能的评价做出修正,评价两个阶段各区域的真实水平及差异。研究结果:天津各区创新效率水平高于效能水平;同时在两个阶段的规模效益递增的区域占大多数,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提升创新资源的投入,同时创新管理模式,加强资源利用率。基于两阶段研究的结论提出了各区域在两阶段的提升策略建议。两阶段的区域创新效率评价对于探索区域创新资源的利用效率具有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人才结构的区域人才效能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人才效能定义的拓展,利用人才结构与经济产出类型指标,构造了多种人才效能评价指标,采用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区域人才利用效率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人才综合利用效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人才利用效率平均水平较为接近,高低交错,并不呈明显层次分布.  相似文献   

12.
京津冀区域正处于区域发展和人才开发的重要时期,推进三地人才一体化已成为优化配置人才资源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京津冀在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才结构上存在差异,人才的开发合作也存在诸多问题。为此,需要统筹协调人才发展战略规划,完善政策协调与制度衔接机制,以柔性引才引智为主,建立京津冀人才共享合作联盟从而实现人才互补,形成受益互享、优势互补的区域人才流动格局。  相似文献   

13.
大学作为一个契合引领社会发展的理性组织,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自身发展,要为社会培养创新人才及专门人才,要成为区域创新体系的主力军,要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提升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要树立国际化观念,加强国际化建设。要把为社会培养多样化的人才、引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主动为区域社会发展做贡献、走国际化道路等作为引领社会发展的必由路径,以契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解决好科技人才问题是实现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实力竞争更为激烈。这种竞争最终反映在人才的竞争上,归根到底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可以说,高素质人才不仅是区域竞争的焦点,也决定了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高你,决定  相似文献   

15.
基于文献聚合的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层次创新人才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者。对于人才以及高层次创新人才的界定存在差异致使人才的评价难以形成一套兼具科学性和操作性的指标体系。利用文献聚合的方法,从区域创新能力、地区竞争力、人才竞争力等12个方面的文献研究发现,对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的考察,应该从人才资源、人才效能以及人才环境3个一级、18个二级指标进行考察。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指标选择、指标体系的建立到指标权重的分配都需要一套科学合理的方法,最终形成一套操作性强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区域发展,重在人才。稳定区域现有人才,培养急需人才,开发民族人才,积极引进人才,充分利用人才,是当前我国区域发展的根本保证。本人从人才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社会事业进步、和谐区域文化建构、生态建设以及区域社会和谐等五个方面来展开,系统梳理人才开发战略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内在统一性。  相似文献   

17.
论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教学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我效能理论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对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发展方向有着直接的影响,为教师者应在了解自我效能感的主体作用机制和形成途径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达到提高其学业水平的举措.  相似文献   

18.
教育部周济部长在天津召开的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座谈会上指出:“坚持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这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举措。”这句话高度概括了“产学研”相结合的职业教育之精髓。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大量应用型和高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担负着承上启下,为行业、企业一线培养并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推动不同区域共同发展,必须提高欠发达地区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能力。欠发达地区分为三类。与发达地区毗邻的地区称为一类区域,离发达地区最远的地区称为三类区域,在这二者之间的中间区域称为二类区域。欠发达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发展动力不足,思想观念落后,服务不优,人才难进。因此不但要改善硬环境,同时要加强软环境建设,而软环境对承接产业转移至关重要。对此要分层分类推进承接产业转移,更新思想观念,优化服务,提高效能,惜才留人,让承接产业转移顺利进行,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促进经济发展,加快社会转型的有效保障.河南省城市化建设的特征是:城市化水平稳步提升,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区域城市化发展不平衡,各地区差异明显;中原城市群牵动辐射力弱,首位城市作用小.人口基数庞大、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是其基本制约因素.在国家中部崛起战略背号下,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增长极作用、实施分域引导等策略可有效提高河南省城市化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