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人类学主张文化平等,重视文化多样性,关注非主流文化,厚待地方性知识,凡此种种,对中国美学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念。文章围绕会议主题"表述‘中国文化':多元族群和多元视角",结合学界现状,分别从"多民族视野:从中心到周边"、"小传统视野:从精英到民间"、"形而下视野:从文字到器物"三方面切入,对中国美学研究的视野拓展问题再作思考。  相似文献   

2.
冯洁 《甘肃科技纵横》2011,40(5):162-163,183
在中国,人们对文化理解的重要性认识还比较低,很多人认为这只不过是个学习外语的问题。然而,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属于常识性的行为,换在某个国家可能成为一种不合常识的行为。近些年来,"文化差异"、"文化摩擦"、"跨文化交际"等词频频出现在日语教学论著及研究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了解日本文化在日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本文主要通过对日本文...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中西文化界明确意识到西方现代文明的危机。在此语境下,章士钊以"新旧调和论"为基础,在《评新文化运动》一文中,围绕"文化"、"新旧"、"文化运动"等概念,分析了新文化运动的"病态群理",在中国现代文化应该如何发展问题上,与"新文化运动"形成对话交流,其中隐含了现代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潜能和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4.
文章立足中国本土文化的渊源与核心去探讨中国文化的"大传统"问题。首先从中国文明起源特性及影响,即从生产工具、血缘与地缘关系、城市的出现与功能等三方面论述了中国文明起源特点,及由此形成的中国文化特点:表现为最浓厚的"信仰—仪式"统一体和稳定共同体特色,具有连续性和整体性。而西方文明的发生是突破性的,社会科学里面那些从西方经验而来的一般法则不能有普遍的应用性。针对此,文章进一步论述了目前的中国考古学和神话学都没有充分发挥其学科优势来做相关研究。如何尽量回到上古文化语境去阐释出土器物,回归中国文化大传统———这成为中国考古学与神话学势必结合的理论根基和整合视野所在。  相似文献   

5.
由于壮族与中国其他少数民族和汉族在传统文化上有较大的不同,"中英"跨文化交际研究并不能完全解决"壮英"跨文化交际存在的问题。为了促进由中国—东盟博览会迎来的越来越多的壮英人民之间交往的顺利进行,文章以饮食文化为例,从壮英的饮食观念、饮食内容及饮食方式和待客礼仪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壮英人民之间文化的异同,从现象探讨其文化成因,对比异同,同时提出改善一些陋习、避免壮英文化冲突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的历史上,夷夏观念的形成与中国历史的发展、中华民族的形成、中国文化的演变都紧密联系着。从西周时期的"五服说"、"九服说,"到孔孟的"尊王攘夷"、"用夏变夷,"以及近代的"体用"争辩等都说明"夷夏"之论是一个历代王朝都比较关注的政治问题。而夷夏之间的根本区别应该是在礼制上,特别是四夷民族对中原文化的倾慕,更重要的是,两者在文化上还是认同的,并且这种认同应包含于中国大一统之下,并为维护中国多民族的统一局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内圣外王"思想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哲学命题,涉及到儒家的人格理想和社会政治理想。梁漱溟被美国学者艾恺(Guvs.Alitto)称之为"最后一个儒家",也是二十世纪众多寻求中国发展道路的知识分子中唯一身体力行儒家"内圣外王"理想之人。梁氏一生都在试图寻求解决"中国问题"和"人生问题"的出路,试图在中国历史之出路与人生价值之选择之间达成统一。梁氏深受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认为中国现代化的本质是文化现代化,中国现代化的途径是乡村建设。他的一生陷入现代化与人性的两难之中,其关于中国现代化的理论构想也就必然充满了种种逻辑疏漏。  相似文献   

8.
"三农"问题是近些年来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更是一个社会现实问题,中共和中央政府对"三农"问题的关注,更加凸显了其重要性。但是,"三农"问题并非是当下才有的社会现象,它在中国的历史时期就一直普遍存在着。本文以近代中国的"三农"问题研究为对象,试图探讨近代中国"三农"问题研究的线索,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水建锋  黄换乃 《科技信息》2010,(22):I0013-I0013
本文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我国马文化的研究现状。分别以"马"和"马文化"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网上进行检索,共收集到了95篇相关文献和硕士论文。通过文献分析,并且对文献进行如下分类:中国马文化地域分布、中国古代马文化、马的军事用途、马的交通与商业用途、马的艺术文化等。研究发现:我国有着辉煌、灿烂的马文化,马文化内涵丰富;马文化主要体现在除沿海地区以外的边疆地区;在古代,马的军事地位突出;马是重要的交通工具,有着重要的商业作用;马丰富了人们的艺术文化生活。本文还探讨了中国马文化研究中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朱青穗 《科技信息》2010,(20):60-61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东盟"合作机制实现了文化合作交流的快速发展.但是在全球文化大融合的趋势下.势必会产生各种文化的碰撞,"中国-东盟"合作机制文化安全受到了挑战.本文从全球化时代背景之下.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立论基础,阐述文化安全的重要性,分析影响"中国-东盟"合作机制文化安全的内、外部原因,提出未来"中国-东盟"合作机制文化安全发展的应对措施,建立"中国-东盟"合作机制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共同维护"中国-东盟"合作机制文化合作安全.  相似文献   

11.
"Chinglish"即"中国式英语",一般被认为是一种对英语语言的"错误"运用,例如口语中的中国口音、根据中文语法构造的句子、使用由字面意思直译的中文习语等。然而,在全球化的环境下,"中国式英语"不仅仅体现出语言本身的问题。正如Levin(1993)所指出的,文化中没有对或者错,只有差异。因此,笔者认为"Chinglish"作为一种不可避免地带有文化因素的社会现象,更应该从文化视角进行探究。然而我国的英语教学恰恰忽视了这一因素。  相似文献   

12.
张静 《科技资讯》2010,(12):109-110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推崇"天人合一"的思想。因此,秉承"师法自然"的基本原则,造就了"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造园特点。试图亲近自然,开发自然,再现自然山水之美,从而使中国园林饱含人文精神的意境。以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为研究背景,从一个新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价值和艺术特色。以利于后人更好的继承传统,汲取古典园林精髓,创造出新一代的园林。  相似文献   

13.
“新神话主义”奇幻文学视野下的“重述神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式样,奇幻小说自国外传入以来,在当今文化市场上异军突起,且有后来居上之势。这种态势的形成有其现实的基础。随着创作的深入展开,奇幻小说在中国面临着与中国本土文化相兼容的问题,即奇幻的中国化问题。而在"新神话主义"契机下的"重述神话"似乎是一条最好的路子。中国有着大量丰富而奇美的古代神话传说,这为中国神话奇幻小说的创作提供了滋长的温床。  相似文献   

14.
许翠翠 《科技资讯》2014,(29):241-242
"饭桌社交"是中国社会历史渊源深厚,并且在现如今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饭桌"从来就不是单纯的饭桌,它关系着诸多外延问题,如社会关系,等级观念,"潜规则",餐桌浪费等等,要对"饭桌社交"现象进行探究,必须对这几个方面进行逐一论述。鲁迅先生说过:"中国不过就是一个大厨房"。可见,饭桌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之广,影响之大,其影响最主要体现在中国的人际交往方面,具体来说,也就是所谓的饭桌社交。  相似文献   

15.
徐丽萍 《工程与建设》2011,25(6):747-749
弹性设计思想作为当前建筑空间设计的重要发展领域,在当前提倡"绿色建筑"、"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之下,更加受到关注。文章通过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弹性设计思想的研究、挖掘和阐释,提出存在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建筑风格、"合适实用"的中庸思想、空间功能的可变发展、建筑空间的有机交融以及持续循环的建筑材料等多种建...  相似文献   

16.
从实践唯物主义符号文化学的视角对军事文化进行了研究,指出军事文化可以归结为推论性符号和表象性符号两种。军事文化的发展动力、内在本质、动态结构和理想目标都可以在"文化即人化"这一命题的基础上得到澄清。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战斗精神的培育,以及引领大众文化等军事文化建设的相关问题也可以在符号学的视角下获得启示。  相似文献   

17.
对“官本位”文化与教育公平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江 《科技信息》2010,(24):76-77
"官本位"文化在中国社会中居主导地位是导致教育公平问题的根本原因。以当"官"为衡量个人价值的社会价值观念造成唯上级是从、滥用公权力以谋求个人私利的普遍社会现象。因此,只有从根除"官本位"文化入手,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公平,促进个人、社会与国家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左林 《科技信息》2011,(13):121-121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深厚的文化积淀对中国古代数学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儒学的影响下,古代数学教育注重的是数学的实际功用,习惯于从"天人合一"等角度去讨论数学问题,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数学教育自身独特的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延续的基础和动力,是中国人五千年传承至今的最主要的心理习惯、思维定势,对中国特色外交思想、外交战略和外交行为产生了深刻影响,是构建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的文化源泉。"天人合一"的独特宇宙观决定了中国人重整体思维的基本特点。"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优秀文化传统,决定了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合"文化在中国外交中表现为对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的积极倡导与践行。  相似文献   

20.
传统中国文化的"夷夏之辨"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都具有多样性文化并存的内涵,是中国多元文化融合的观念资源,依托于歌圩文化的现代刘三姐形象就具有了标识壮族的作用,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中壮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边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