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潍坊学院学报》2019,(1):13-17
资本存量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文章首先基于永续盘存法估算了山东省1992-2016年的不变价物质资本存量,并考察了山东省物质资本存量的变动及其效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山东省物质资本存量虽不断增加,但投资效率持续下降,说明靠大规模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通过优化投资结构,实现投资效率的不断提升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基于太原市2000年、2007年、2015年三期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利用GIS技术提取城市用地范围,通过指标分析、等扇形和重心轨迹转移等方法探究城市空间扩展特征,结合DEM图件、经济人口数据及相关政策探索城市扩展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从空间扩展特征上看,2000—2007年间城市扩张强度较2008—2015年间大,前期扩展趋于东南方向,后期则更趋于南方,15年间重心转移距离1 115. 57m;从扩展驱动因素上看,GDP增长、城镇人口增加、自然环境要素(主要是0~6度坡度和680~1 000m海拔高度)及规划政策调整等均促使城市扩展方向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3.
在四川紧张地进行灾后重建时,很多的城市、区域也在面对产业格局、经济布局的调整与重建问题!与唐山大地震后的城市重建相比,显然,此番四川地震区域的灾后重建采用了更为科学与民主的方式,在新的政策指引下.四川将搭建一个更为开阔与系统的重建平台。但是,对于其他区域呢.将如何进行产业布局的新规划呢?  相似文献   

4.
 基于动态物质流分析方法,构建了镍的全生命周期物质流分析框架,核算并分析了2000—2020年中国镍金属物质流各阶段格局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生产视角下,能源转型下镍矿需求出现回升; 2020年镍回收率已达20.4%;(2)消费视角下,加工阶段,电池行业已超越电镀行业成为第二耗镍部门;制造阶段,工业机械部门耗镍占比下滑至2019年的28.9%,新能源汽车耗镍量由2015年的4275 t连续上升至2020年1.6万t;(3)贸易视角下,近年来中国制造和加工阶段为净出口状态,开采和冶炼加工阶段皆为净进口状态,其中镍铁产品净进口量飞速增长,由2000年的105.7 t增长到2020年的41.3万t;不锈钢净出口量由2016年的21.3万t连续下降至2020年的10.9万t;(4)存量视角下,终端消费品在用存量变化主要由运输业和建筑与基础设施两大部门驱动,新能源汽车在用存量5年增加了131倍。  相似文献   

5.
 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碳中和目标的强大支撑。为了定量评估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碳减排潜力,基于物质流分析和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核算了大宗物质资源,主要包括水泥、沙子、碎石、砖块、石灰、玻璃、橡胶、木材、塑料、沥青、钢铁、铝和铜等的循环利用潜力,特别对“高耗能、高排放、高产量”的钢铁和水泥行业的碳减排路径和碳中和潜力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测算结果表明,大宗物质资源的需求量将在2022—2025年达峰后持续减少,2030年后物质资源报废量将逐年增加,并于2060年达到约54.6亿t/a,建筑垃圾的比例高达90%且集中在东南沿海省份; 2019—2060年,大宗物质资源需求量的减少导致了碳排放的持续降低,若协同资源高效循环策略,2060年碳排放量将下降至4.3亿t/a,比2018年排放水平低77%。其中,废金属尤其是废钢铁的循环利用碳减排潜力最大,若在2060年将废钢铁的循环利用率提高至90%以上,碳减排量将达到4.4亿t/a,比2018年碳排放量降低90%。相比之下,水泥由于回收处理技术和产品回收价值的限制,仅能通过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延长产品使用寿命等策略达到碳减排效果。最后,阐述了“十四五”时期作为推动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关键期和窗口期需要部署的资源循环政策、模式和技术等,为助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6.
使用1993年、2003年、2008年和2015年4期Landsat TM/OIL影像,对杭嘉湖平原区进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分析.结果表明:1)1993—2015年,湿地面积持续减少,总缩幅高达46.14%,主要受城市化进程影响;2)1993—2003年,城市面积由50.18km2扩增至118.13km2,湿地面积同期缩小99.2km2;3)2003—2008年,湿地退化程度较其他时期更为明显,总缩幅达51.09%,减少的湿地类型主要转变为城市和休耕地;同样城市扩张也最为显著,年均增长近30%;4)2008—2015年,在整治政策的保护下,湿地面积实现正增长,年平均增幅为6.32%.总体而言,杭嘉湖平原湿地格局变化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但人为因素占主导,2008年之前侧重城镇发展,将湿地用地变为城镇或农业用地,近年来在政策引导下,推动湿地保护,使其面积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7.
对国内外灾后经济援助的多元合作援助模式、"自我重建"援助模式、两级管理援助模式、对口援助模式进行了总结和评析.运用索洛新古典经济模型对灾后经济援助绩效宏观评价理论分析框架做了初步探讨,认为灾害对经济长期增长不会产生影响,灾后经济援助可以提高灾区居民当期消费,暂时增加灾区资本存量.但从经济长期均衡来看,假如对灾区的劳动力援助没有退出灾区市场,则人均资本存量不变.此外,相比援助之前人均资本投资增加还是减少不能确定,但投资总量是增加的.  相似文献   

8.
张秋月  张春梅 《河南科学》2019,37(2):314-319
以广西城市土地作为研究对象,运用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法对广西14个城市2005—2016年的土地利用效率及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广西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不高;规模效率是影响广西城市土地利用水平的重要因素;在DEA无效年份里,土地和资本均存在投入冗余的情况;2005—2016年,广西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技术进步是制约广西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增长的主要因素,广西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9.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借助CiteSpace和VOSviewer可视化分析软件,以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法,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物质存量的研究成果,综述了物质存量研究的知识基础、发展脉络和研究进展。研究发现:金属和建筑是物质存量研究的重要对象,并奠定了物质存量研究的知识基础;物质存量研究主题呈现出从单纯的物质核算到资源预测、社会经济代谢分析、温室气体减排和城市矿产开发等多研究主题交叉共融的局面;其研究方法不断丰富,生命周期评价、解耦分析和情景分析的引入,使得物质存量的研究范畴不断扩展;同时其研究内容不断地深化,涉及温室气体排放、循环经济、城市矿产、资源效率等可持续发展的内容。讨论了物质存量研究发展尚存在的问题,如关键数据的获取难度大、数据质量水平不一、实践指导性仍需加强等,认为今后应积极与其他学科融合发展,提高数据精度和强化决策支撑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0.
综合运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和IPAT分解框架,核算和分析了2000-2008年甘南州环境经济系统的物质流动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物质需求总量、直接物质输入量和区域内直接物质输出量分别以年均19.5%,14.6%,19.4%的速度增长,到2008年分别达到了1220.79,487.88,54.2万吨,年均增长速度均超过了同期12.11%的GDP年均增速;物质消耗总量和物质消耗强度也分别以年均8.6%和14.04%的速度增长,而物质生产力提升缓慢且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有很大差距;隐藏流比重维持在60%~75%,生态包袱较重.IPAT分解框架得到的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直接物质输入和区域内直接物质输出变化的根本因素分别是物质利用效率和物质输出效率,即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成为影响环境压力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北部边境样带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黑龙江省北部边境24个县市为样带,基于1995、2015年2期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利用空间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从时空耦合角度对样带的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并以林地-耕地转换为例,探索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1995—2015年,样带以耕地面积增长、林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主要特征.研究区中的大兴安岭区、小兴安岭区、三江平原区耕地面积的增加速度逐渐加快,相应林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的速度逐渐加快.林地-耕地类型的转移是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类型,空间上集中分布在三江平原和小兴安岭北部的农林交错区;2)相对于自然资源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对农林交错区的林地-耕地转移的影响更大,主要受人口增长、产量增收和经济效益提高的影响;3)根据不同区域林耕转换的主导因素与驱动机制差异,将林地-耕地转移的典型县市划分为人口主导型、产量主导型和经济效益主导型3种地域类型.   相似文献   

12.
以2003—2017年山东、山西、内蒙古、四川、新疆、黑龙江、重庆、贵州、陕西和甘肃10个资源型省(直辖市、自治区)作为样本,深入研究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资源型地区水资源利用总体处于DEA无效率状态,且呈现显著的空间非均衡性,总体表现为东高西低;资源型地区第一、二、三产业结构变动系数与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关联度分别为0.535、0.806和0.849,产业结构调整与水资源利用效率息息相关,二者存在一定的耦合联动关系;研究期内,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效率没有产生相应的提升作用,原因在于第一、三产业产值占比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均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改变农业粗放用水方式、优化第三产业用水结构,是促进资源型地区经济增长与水资源利用协调发展的关键;城镇化率与资源型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正相关,城镇化进程加快是提高资源型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驱动力.基于上述实证分析结果,提升资源型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应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严格控制第一产业用水,重点优化第三产业用水结构,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并合理配置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强化绿色技术创新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LMDI分解方法的中国特大城市客运能源消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客运交通能源消耗受城镇人口增长、居民出行特征变化等因素的制约。定量分解分析以上各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将有助于了解影响城市交通能源消耗变化的主导因素,以及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 即贡献率。作者根据LMDI方法, 构建分析我国特大城市客运能源消耗的分解模型, 并应用北京、上海和广州的数据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多数因素都不同程度导致了城市客运交通能耗的增长。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分析国内外灾后重建的事例,以灾后重建中规划进程体系为研究重点,总结了影响重建规划进程的5个主要因素,以及重建规划进程的3个主要阶段和各阶段的规划重点,探讨了灾后重建规化进程的发展体系,并且结合我国汶川地震的实际情况,分析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0、2010和2018年的Landsat TM/ETM+/OLI遥感影像数据,借助GIS技术支持,利用归一化差异不透水面指数(NDII)法提取中亚5国首都大城市的地表不透水面,计算并研究分析城市的扩张强度、扩张速率以及城市空间紧凑性.研究结果表明:1)扩张强度最大的城市是努尔苏丹,为8.75%,最小的是比什凯克,为1.02%;努尔苏丹、塔什干和阿什哈巴德这3个首都城市为减速型扩张类型,比什凯克和杜尚别城市为加速型扩张类型.2) 从空间扩张来看,努尔苏丹呈现紧凑型扩张,比什凯克、塔什干和杜尚别城市空间呈现先松散后紧凑的扩张特征,阿什哈巴德城市空间发展呈现先紧凑后维持稳定的特征.3) 城市重心轨迹演变分析表明,努尔苏丹、比什凯克和杜尚别18 a间城市重心逐渐向西南方向移动,塔什干和阿什哈巴德城市重心逐渐向东南方向移动.4) 从城市扩张与人口和经济因素特征分析表明,人口扩张和经济发展与城市扩张呈现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为建设“一带一路”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对中亚5国的城市化发展建设具有一定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新型智能协同控制运行方案,基于个人快速交通(PRT)车辆的运行规则与车辆间的自组织关系,以自底向上的方式建立动态知识图谱,用以辅助车辆运行决策;通过领航者-跟随者策略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形成虚拟车队运行,在此基础上,将滚动优化策略与粒子群算法(PSO)相结合,对车辆的加速度和减速度进行滚动优化调整,缩短了PRT车辆形成虚拟编队的运行时间,进一步提高了PRT系统的运输能力.结果表明:智能协同控制运行方案使得PRT车辆形成虚拟编队所耗时间平均减少了约38%,每小时运输客流量平均提高了约1.5倍;该运行方案保证了PRT系统运行的高效性和安全性,符合低碳出行、绿色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镇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我国城镇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耦合协调度,厘清了城镇化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两系统间耦合作用机制,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率模型,以及城镇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耦合模型.通过将数据代入模型进行测算,对2008—2013年我国整体及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城镇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耦合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水平相对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来说仍然较低;经济发展是城镇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两过程耦合协调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我国超大型城市的城镇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发展处于高水平阶段,其他城市目前更多地处于一个不稳定的磨合时期.  相似文献   

18.
基于InfoWorks ICM的城市洪涝模拟及其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气候变化与城市化的双重影响下,我国沿海城市面临日益严峻的洪涝形势.本文以沿海城市福州市中心城区白马河片区为例,基于InfoWorks ICM建立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并采用2021年2月10日实测降雨及检查井液位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了校验.利用了重现期分别为10、20、50和100 a 这4种工况作为降雨驱动模型,其结果表明:在10 a一遇设计降雨时,模型在10:12时达到最大水深0.402 m;在20 a一遇设计降雨时,模型在10:07时达到最大水深0.419 m;在50 a一遇设计降雨时,模型在10:02时达到最大水深0.438 m;在100 a一遇设计降雨时,模型在10:00时达到最大水深0.450 m.本文在水文水动力学模型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地形数据构建二维水动力模型作为补充,并采用洪水风险率危险性分析法分别对片区洪水危险性进行了量化计算和空间分析,可以为典型城市洪涝情景模拟及风险量化分析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通过耦合FUTURES城市扩张模拟模型和城市洪涝缓解能力评估模型,综合不同气候变化和城市扩张情景对拉萨市洪涝缓解能力的历史及未来变化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发现:1)2000—2015年,拉萨市各区洪涝缓解能力平均降低了5.34%.其中城关区和堆龙德庆区分别降低了4.63%和8.55%,仅达孜区的缓解能力提高了1.13%.2)城关区未来洪涝缓解能力在RCP4.5和RCP8.5情景下分别平均降低了15.01%和29.52%,堆龙德庆区则分别降低了16.16%和31.95%.3)城关区和堆龙德庆区的新增城镇用地造成其缓解能力比原自然地表降低50%以上,在城市扩张中采取保护水体措施,能够有效减少缓解能力的退化.4)未来城市扩张造成拉萨市未来洪涝缓解能力的大幅降低,而气候变化进一步扩大了其退化程度.因此,拉萨市在未来应该遏制城市建设向水体、草地扩张的趋势,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并且应当加强城市内部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适度提高防洪排水设施标准,以应对气候变化可能造成的极端降水事件.   相似文献   

20.
论地震灾后复兴山地运动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地运动旅游是山地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前景广阔.四川汶川大地震在一定程度上对山地运动旅游产生了负面影响,灾后重建中需要客观分析其得失.地震遗留景观为山地运动旅游的后续发展创造了新的机缘,应按照科学规划、分布实施的策略,逐步复兴山地运动旅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