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钱峰 《安徽科技》2015,(5):15-16
<正>2014年,天长市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促转型升级,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全市科技水平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一、突出重点,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2014年,天长市制定了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育、壮大全市创新型企业。一是积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5家企业获得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3家企业通过了复审,目前全市高新  相似文献   

2.
正泸州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发展转型升级:一是积极部署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组织有关部门深入企业、市外开展创新驱动发展体制机制调研,初步形成推动企业主导、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政策,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大力支持企业主体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对获得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业设计中心、重点实验室、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产业技术研究院,分别一次性给予法定代表人50万元、20万元奖励。二是以高新技术园区建设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按照"一区四园"(医药产业园、机械装备园、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酒业发展创新园)模式全力推  相似文献   

3.
工作思路 坚持把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作为首要任务,优化创新创业环境,集聚科技创新资源,提高科技创新指数,努力为下城区建设服务型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示范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先导区提供科技支撑,为“构筑新格局、实现新腾飞”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4.
《广东科技》2008,(21):7-8
东莞市把加工贸易企业转型作为推动产业调整升级的重点,引导加工贸易企业研发自主技术、创造自有品牌,加快推进“本土化”进程,形成了企业的“六换”新格局,科技创新已成为产业调整升级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5.
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发展是现代经济发展的趋势,它对促进地区转型升级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分析了科技、金融、产业的互动机制,指出科技型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特征。针对广东省科技、金融、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本文提出今后加快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广东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安吉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支撑面对资源要素的制约、转型升级的要求、区域竞争的压力,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才能加快转变  相似文献   

7.
科技创新是产业转型发展的持续动力,它以自主研发为导向,以提升产业贡献率为核心,不仅能克服产业发展瓶颈问题,还能释放环境、资源限制压力,从而带动产业向"高、精、尖"迈进,形成产业先发优势。立足于京津冀,基于对该地区产业发展现状以及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契合关系分析,提出了京津冀实现产业转型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潍坊学院学报》2014,(1):16-18
通过对潍坊创新机制、创新投入、人才建设以及自主创新能力等科技支撑条件进行分析,明确依靠创新驱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机遇,进一步分析潍坊市在推进产业转型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困难和问题,围绕产业转型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常清 《上海信息化》2014,(12):62-64
近年来,上海大力发展"四新"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信息服务领域涌现出一大波创新企业"标杆"。上海华谊集团立足自身产业优势,以"高端、创新、一体化、跨市"为主题,唱响了"走出去"发展的主旋律,其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的探索实践,为上海传统企业转型创新带来了哪些启发?  相似文献   

10.
《今日科技》2012,(6):25-25
特约主编:余姚市科技局局长王文辉主编观点:2012年,是余姚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余姚市科技工作紧扣"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实现赶超跨越发展"这一主线,以建设工业强市为目标,建设创新型城市为抓手,围绕激活创新要素、集聚创新资源、提高创新能力、转化创新成果,以产业化为导向,在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合作、企业创新能力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充分发挥科技支撑经济转型升级作用,推动科技工作再上  相似文献   

11.
 新发展格局下,全球科技创新呈现新趋势、新特点,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也面临新机遇、新挑战。从创新绩效、创新环境、创新资源3个维度回顾总结了“十三五”期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要成绩,分析了全球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下北京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北京进一步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5个方面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深化阶段,科技创新的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其战略意义和历史使命。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对科技创新活动进行引导、支持与推进,具体内容包括整合科技创新价值观、优化科技创新政策环境、促进科技创新的效益循环等。通过对科技创新的鼓励与发展,我国的科技创新将迈入全新的历史阶段,开创更为先进的创新文明。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科技社团在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社会机制与组成要素中扮演的独特角色,通过梳理美国、日本、德国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科技社团在服务国家科技创新中的实践经验,探讨了科技社团在助力基础应用研究、促进产学研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总结了科技社团以专业引领力服务国家创新发展战略、以专业影响力参与全球科技创新规则制定、以专业组织力支撑国家科技创新活动的共性规律。  相似文献   

14.
王前 《科技导报(北京)》2021,39(21):108-112
 剖析了科学精神与工匠精神的内在联系,将其概括为“科魂匠心”,指出其时代背景是当代科学与技术的高度融合,而科技创新和科技伦理是二者联系的重要社会纽带。在新时代培育“科魂匠心”,应注重开展“负责任的研究与创新”,充分利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知行合一”“以道驭术”的思想资源。培育“科魂匠心”还需要以科技伦理教育作为持续发挥培育作用的平台,营造崇尚科技创新、关注科技伦理的社会氛围,在舆论导向和社会治理方面创造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王莉 《山西科技》2013,(6):127-128,139
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动力,文化与科技融合是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如何做好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开发工作。是当前文化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一些历史文化资源大省的古老传统工艺通过科技创新焕发了勃勃生机,企业也实现了华丽转身。  相似文献   

16.
从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科技创新已经渗透到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采用统计分析方法,从创新资源、知识创造、经济效益以及创新环境四个方面,对我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存在较大差异,排名前5的地区绝大部分指标的总量都超过我国总额的一半,排在后5位地区各类指标的总量远低于排名第一的地区。  相似文献   

17.
文化科技创新的本质特征是促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核心内涵是不断提升文化发展的科技含量,重点内容是打造文化科技产业链。科技创新一方面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过程中发挥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在推进文化创新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推进文化科技创新的基本路径:实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个层面的文化科技创新工程,推动文化创意、技术创新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创新,强化创新型文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并发挥重大科技项目的带动作用,加强文化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18.
我国科技情报机构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市场化体制改革与网络技术的发展给科技情报机构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分析了未来我国科技情报机构在横向合作与共享、纵向形成核心竞争力两方面的发展趋势,指出我国科技情报机构将突出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与核心业务的发展,坚持情报研究特色化、服务形式多样化、管理规范化的发展模式,形成更广范围内的科技情报合作。  相似文献   

19.
 以国家创新体系理论为基础,以知识的生产者、扩散者和应用者为主要分析维度,结合生态学中的生态系统理论,构建了中国科技创新人才生态系统的结构,阐明了系统运行的基本原理和演进机制,分析了中国科技创新人才生态系统的演进历程、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促进系统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产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科技支撑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是新时期社会治理领域的重要内容,是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基本要求。科技支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体现为行动导向的3个层面、5重维度, 3个层面包括理念层面、准备层面和行动层面; 5重维度分别为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治理方式智能化、基层社会自治、制度化渠道与非制度化渠道互补融合。科技支撑社会治理现代化面临的挑战在于:科技支撑社会治理的一线人力资源需求供应不足;科技支撑的资金需求大、资金来源单一;社会系统的发展滞后于科技的发展;科技支撑社会治理实践的因地制宜和地方经验不够。为应对上述挑战并抓住科技支撑的机遇,提出面向未来的科技支撑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建议:对科技嵌入社会治理形成科学的认知;建立健全合作机制;搭建形成实践闭环;坚持负责任的创新,实现科技与社会的良性互构;兼顾基层下沉与领域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