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唐代“寒食诗 ”所反映的当时寒食节民俗事象的钩沉 ,及诗人们在寒食节期间民俗心态的探寻 ,粗线条地勾勒出唐代寒食节的民俗生活相;从民俗史的角度为研究和认识唐代文化打开一个小窗 。  相似文献   

2.
曹丕的诗歌根据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及近人丁福保所辑《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所收,大约三十三题四十五首,其中乐府诗十七题二十四首,徒诗十六题二十一首。若以题旨分类,四十五首约可分为:游乐宴饮诗十一首,言情诗十四首,从军诗六首,游子诗四首,政论咏史诗五首,其他如祝寿、悼父、游仙等五首。可见仅游乐宴饮诗和言情诗占全部诗作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3.
在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人们又开始重视对人民群众风俗民情的研究,人民群众也继承着富有民族特色和积极意义的生活习俗,应该说这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反映,也是继承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了适应民俗研究的需要和满足人民群众对传统民俗的兴趣,我校中文科古典文学教研室编选了一部《唐代民俗诗选》(待出版).这里选登书中节日民俗的寒食和饮食民俗的饮茶两类.  相似文献   

4.
杜甫的名诗"秋兴八首"的首篇常为诗选家青睐,亦为中外汉诗英诗者瞩目.本文就其英译本对于原诗理解及英译本的格律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提出一种新的译法.  相似文献   

5.
解读维吾尔族宗教民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吾尔族存在着受宗教影响而形成的民俗 ,一类是指在信仰土生土长的原始宗教——萨满教的过程中形成并遗存至今的宗教民俗事象 ,一类是指接受伊斯兰教后形成的宗教民俗事象。  相似文献   

6.
城市民俗的内容复杂而丰富,关于城市民俗事象的文艺审美有许多值得探讨的话题。细致观察从乡村集市到城市广场逐渐发展的城市民俗文化空间,城市民俗文艺审美视野中的叫卖声,是城市民俗审美的风向标,时新的、已成和未成的城市民俗事象之价值取向等民俗样本,就会发现新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7.
白居易是继杜甫之后,唐代又一位现实主义的大师。他的诗以深刻、尖锐地反映社会问题著称,尤其是他前期的十首《秦中吟》和五十首《新乐府》,“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新乐府序》)白居易以诗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在他广泛反映社会问题的诗作中,有一部分诗尖锐地触及了妇女问题。作为一个整体,这些诗对唐代各个阶层妇女的悲惨命运,对妇女婚姻、恋爱、不自由和不平等的地位等诸问题,都作了深刻的、真实的记录。在封建时代的文人中,对妇女命运如此关注,对妇女不幸的生活作如此系统的反映,实为罕见。  相似文献   

8.
民俗学是研究民众生活层面文化的学问,与文化人类学关系最为密切。民俗学强调要把民俗事象作为活态文化来研究,当前民俗学研究更应结合田野调查不断升发一些新的问题,然后展开讨论,从而丰富民俗学的理论。民俗志不仅要记录、描述民俗事象,而且要说明和解释民俗事象。民俗志是一种文化自觉的书写,地方民俗志的编写应以标志性文化提领。  相似文献   

9.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在《诗经》中,内容最生动、数量最多、最富色彩、最有价值的是爱情婚姻诗。从民俗学的角度看,《诗经》又是一部反映我国民俗的生活画卷。《诗经》中的爱情婚姻诗从岁时节日、社会生产、衣食住行、爱情婚姻、宗教信仰、文化娱乐等方面展示了西周到春秋五百多年间的民俗文化内涵及当时人们的审美取向。对《诗经》爱情婚姻诗的民俗进行研究,可以促使我们不断汲取和继承《诗经》的艺术营养,丰富和繁荣我们祖国的灿烂文化。  相似文献   

10.
采用框架分析法,从报道数量、版面分布、报道类型、议题及叙事框架等方面定量与定性地探讨了《福建日报》2011年的民俗报道样本。在民俗文化这一议题中,媒介民俗事象和媒介民俗事件是《福建日报》拟态环境的重要组构因子。其中,民俗文化呈现以民俗事象为主,民俗事件为辅。媒介民俗事象总体呈不均衡状态,以节庆报道流量最为突出;媒介民俗事件涵盖了事件的各个子议题,呈现出民俗文化在应对外界环境中的重构状态。在当代的社会语境中,"民俗"这一文化议题呈现出文化、政治、经济交融的多重叙事框架。  相似文献   

11.
文章指出,被称为“山民艺术家”的沈从文笔下的民俗事象已不是单纯的民俗介绍,而是一种文艺民俗。这种文艺民俗源于民俗,可是作家对民俗事象作了审美化、艺术化的处理。对此,作者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几首寓意诗分析王韵在诗歌王国里,有一种诗字面上讲甲事,而实际上是讲己事,也就是言此而息彼,借某种事物来寄托本意,可以说是一种"寄寓诗"。在唐人,宋人的诗集里有不少这种类型的诗,现选出几首较为著名的试加分析。三日人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  相似文献   

13.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被誉为反映藏族人生活的百科全书。它全面地反映了古代藏族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哲学、历史、地理、道德、语言、民俗、人情、婚姻等等。其中所蕴含的婚姻事象亦是包罗万象、异彩纷呈。对研究人类婚姻史具有着极高的价值,被称为是研究人类婚姻史的活化石‘“。本文以其特殊形式“抢婚”为例论述,旨在说明抢婚发生的历史原因、实质目的、象征内涵及由此而导致的部落冲突、战争。  相似文献   

14.
苏轼不仅是一位才气横溢的文学家、画家、书法家,还是一位民俗学家。他的有关民俗方面的真知灼见,散见于他的大量著作中,诗词中所涉及到的民俗事象更是屡见不鲜。他在《上韩太尉书》一文中说:“独好观前世盛衰之迹,与其一时风俗之变。”他在荆州所写的《荆州十首》诗,被胡朴安全部收录在《中华风俗志》一书中。苏轼生长在天府之国的四川,一生宦海沉浮,历居京城汴梁、陕西关中、山东密州、江苏徐州、常州、湖北黄州、浙江湖州、杭州乃至岭南惠州、儋州等地,足迹几乎  相似文献   

15.
张九龄,唐代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是开元唐玄宗朝贤相,又是一位著名的盛唐诗人。《全唐诗》第二册四十七至四十九卷中收集了他的诗作将近二百首,《全唐诗补》也增收了他的几首诗,《文苑英华》除收集他一些诗外,还收集了他两首赋。他的诗作以《感遇十二首》、《杂诗五首》、咏史、咏怀诗等政治抒情诗为主,也写有许多山水纪行诗、送别诗、  相似文献   

16.
婚姻的确立通常遵循一定的缔结原则,由一系列繁琐的礼仪为标志,婚嫁礼俗是集中展现各民族文化最为典型的民俗事象。清代随缘下士编辑的长篇世情小说《林兰香》广泛地展示了明末清初社会的婚嫁礼俗,保留了明清时期丰富的民俗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中的民俗事象遍被全书.这些民俗事象犹如一缕缕七色丝线,将现实生活、主题思想、人物性格贯穿起来,编织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人物图、风情画,最终使它合成一幅万象纷呈、浑然一体的“风俗画卷”,再现出十八世纪中叶中国社会的真实风貌,使小说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8.
山东民俗和方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言与民俗具有共同的基础,即地域与居民。特定的民俗文化环境离不开特定的方言词汇,大量的方言现象和民俗事象总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就方言与民俗发生的先后顺序来看,一般来说,民俗是第一性的,即先产生某种民俗然后方有表现这种民俗的方言词汇。“因民俗而生成的方言,主要是从民俗形态、民俗事象、民俗要素来追溯方言的民俗语源。”方言是民俗的载体,具体到各个地区的方言来说,其本身就是一种民俗现象,体现了某一地区的民俗特点。它与民俗存在着意义上的联系。同时正是这种联系,使得方言对民俗发生和流布具有了影响和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37首唐代少儿诗歌作品进行研究,概括了作品的内容,论述了作品的精神面貌、语言特点、诗法运用,揭示了唐代少儿诗歌创作水平的基本状况.  相似文献   

20.
<全唐诗>共收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计九百卷,对于研究我国唐代的历史文化与文学,无疑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唐代文人大多信手挥毫,所到之处不仅印染了他们的足迹,而且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作.正是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唐代文人写作所用的文献载体:除了传统的像简牍、纸、石、壁等之类,非传统文献载体也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如树叶、屏风、扇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