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武术与传统文化结合紧密,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当前民族精神的一种重要载体。通过对武术所承载的传统文化的梳理分析认为,武术可培养爱国主义、刚健有为、民族认同感等民族精神。现今社会应积极利用学校武术教育培育青少年民族精神,树立武术是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坚定信念,,赋予武德以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伏牛山文化圈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伏牛山文化是指由伏牛山及其源出水系之流域地区产生的人类历史文化现象.伏牛山文化圈范围包括洛阳、平项山、南阳、三门峡、郑州、许昌、漯河、驻马店及豫北部分县市,湖北省和陕西省的部分县区.得天时、地利、人和的伏牛山文化圈具有文化构成的全部要素,产生了光辉灿烂的古代中华文化.伏牛山文化圈文化具有原生性与根源性、多元性与包容性、继承性与创新性等文化特征.伏牛山文化圈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源文化和根文化,加强对伏牛山文化圈的研究,将对我们更好的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伏牛山文化是指由伏牛山及其源出水系之流域地区产生的人类历史文化现象。伏牛山文化圈范围包括洛阳、平顶山、南阳、三门峡、郑州、许昌、漯河、驻马店及豫北部分县市,湖北省和陕西省的部分县区。得天时、地利、人和的伏牛山文化圈具有文化构成的全部要素,产生了光辉灿烂的古代中华文化。伏牛山文化圈文化具有原生性与根源性、多元性与包容性、继承性与创新性等文化特征。伏牛山文化圈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源文化和根文化,加强对伏牛山文化圈的研究,将对我们更好的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布依族地区,引导当地布依族中学生对国家传统文学经典的诵读与理解,不但要客观选取具有积极文化因素的内容,还需要面临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因素,其中本民族文化认同与兄弟民族文化的共融是关键环节,通过双向知识共同梳理来强化布依族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国家认同感。  相似文献   

5.
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推动民族团结继续发展,培育各民族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怀和宽容善良品德,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一项战略工程。利用地方乡土课程资源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是培养中小学生祖国历史文化认同感和爱国爱家情感的有效途径。新疆地域乡土及各民族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民族团结教育素材,新疆昌吉回民小学在校本课程中开发当地乡土课程资源,以"熏陶、渗透、融入、践行"的形式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增强了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6.
五年来,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一直以华夏历史文明的传承与创新为使命,以挖掘与整理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为主线,在伏牛山文化圈基础理论研究、华夏早期文明研究、地域文化与文献研究及民族艺术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丰富成果。这些成果对中原经济区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乃至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多元文化的交融和碰撞中,如何加强少数民族青少年文化和谐心理的构建,进而促进少数民族青少年的心理和谐,是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现实问题。文章从心理学视角审视多元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青少年文化和谐的内涵与特征,认为积极的文化认同是少数民族青少年文化和谐的基石,理性的文化自觉是少数民族青少年文化和谐的内部动力,良好的文化心理适应性是少数民族青少年文化和谐的表征。  相似文献   

8.
加强民间艺术教育,传承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幼儿对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幼儿环境创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  相似文献   

9.
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的冲赛康市场是青藏高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典型场域和缩影。基于对冲赛康市场的田野调查和文献分析,文章梳理了拉萨市冲赛康市场的形成,说明了其形成与发展不仅伴随着拉萨市城市和商业的发展,也记录着中华各民族文化兼容并蓄、经济相互依存、情感相互亲近的历史与现实。拉萨市冲赛康市场在促进地方经济繁荣发展的同时,加深了各民族的文化融合与认同,成为各民族国家认同的载体,推动了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体现了民族地区集贸市场发展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积极作用,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了民族地区的有益经验和实践。  相似文献   

10.
对客家文化资源进行符号学分析,文化资源可按符号形式、符号功能、符号特性进行分类;依据文化圈理论,客家文化符号资源的各部分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又有不同的地位,构成了丰富的客家文化圈。对客家文化资源进行符号学分析,有助于了解客家文化圈的特点,提高对客家文化的认同感,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客家文化资源,有利于探索客家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的有效模式,突显客家文化产业的差异性,提高客家文化产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和谐文化理念,既是促进人类文明多样性和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基本准则,也是增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的思想基础。民族地区是我国文化多样性资源最丰厚的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在和谐文化发展中具有独特价值。正确理解一元主导和多元共生、核心价值和多样文化的关系,对不断增强整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谭恩关和严歌苓是九十年代海外华裔文学的领军人物,都为我们提供了华裔在异域的生活经验和心路历程。由于生活背景不同,她们在文化认同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叙事话语和刻画的华裔女性形象上。为了融聚在美国主流文化之中,谭恩美在东西方文化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而严歌苓作为流散文学的代表,站在维护中国传统文化的立场上,反思海外华人在异域生活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3.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要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需要明确对“文化”基本内涵的理解,肯定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并以摒弃文化负价值部分为前提。物质层面的落后,导致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以现代新儒家为代表的中国思想界发现了传统文化中特有的人文价值,它们对于消解科学价值的负面影响,保持心灵世界与物质追求之间必要的张力,都会起到很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人类文明的历史,实际上就是制度发展创新的历史,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跨越,都离不开制度的创新。如果说,文化是民族的精神生命,那么,制度就是民族精神生命的DNA。面对全球化浪潮和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态势,制定有效制度,促进制度创新,既是弘扬中华文化的题中之义,又是当代中国人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死亡态度之研究-死亡的政治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是一种基于权力分配基础之上的社会制度和权力的运作系统,中国数千数的历史展现给人们最强烈的印象往往是皇朝的更迭,权力的争压,帝王将相的沉浮,国家的分合,权术的运用等等政治的现象。中国文化是一个政治性极强的文化,政治在人们生活中占据中心的位置,故而必不可免地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死亡态度,从而形成死亡政治化的特征,其最主要的表现之一在于,中国从古至今绵延不绝的有关死亡价值论的说教。中国传统的政治化的死亡态度在现代中国仍有相当的影响,它在社会上泛化的结果是:缺乏生命神圣的观念,政治化的死亡态度弥漫社会各领域,使有关死亡的诸复杂问题被简化和弱化。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是一种“巨伞型”的复合结构,具有56条伞骨,撑开来荫蔽八万里,拢起来一柱擎天。它的动力系统具有中原动力和边缘活力互动的特征,没有中原文化的凝聚力和辐射力,多元文化板块的碰撞就可能元气耗散;没有边缘活力,中原的凝聚和辐射就会在单线运动中自我停滞、僵化。为什么中华文明五千年不曾中断?很重要一个原因是,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的相互推移和交融。因为有了长江的阻隔,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时汉族一些大家族迁移到长江流域,使得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快速发展。游牧民族滞留在中原逐渐地被汉化,这就形成了南北的“太极推移”,你推过来,我推过去,汉文化与游牧民族文化愈来愈深地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南北太极”推移的过程中,巴蜀是一个重要的“太极眼”。西南中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后花园,是太极推移冲击波的接纳体,有储存文化活化石的功能。中原周边的少数民族在主体民族扩张和南北太极推移冲击波的作用下,携带着自身的文化行李和沿途拿来的文化成品,迁徙到大西南区域。古老的文化成品沉积下来,与百越百濮的土著风俗相调适、相融合,形成了渊源极古、形态极异的文化遗存。如彝族、白族作为村社保护神的土主崇拜依然盛行,叙述神话与民族迁徙的《苗族古歌》广泛传唱,等等。少数民族对于中华民族文化有“三维推进”之功,值得我们以极大的责任感加以深度的认识和发掘。  相似文献   

17.
缅甸曾经是亚洲享有最充分的新闻自由的国家,但是到了20世纪中期以后,随着1962年军事政变,缅甸由一个亚洲较富裕国家变成了落后国家,新闻界则经历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新闻管制。2011年,缅甸开启民主化政治改革,新闻界也随之开始了改革之路。通过梳理缅甸历史上的新闻自由、二战后军政府对新闻的管制和媒体的抗争以及正在进行的政治新闻变革举措,可以揭示出一个当代威权主义国家刚刚开始的媒体和政治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扼要介绍了东亚建筑研究方面的工作进展情况;日本与中国的交往在建筑方面的主要影响;佛寺与都城建设;  相似文献   

19.
以昆曲的艺术魅力为主线就昆曲的传承与革新问题提出几点思考。昆曲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它的剧目丰富,曲调婉转,表演优美动人,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在“流行”已逐渐成为人们审美定势和思维习惯的现今社会,昆曲在中国传统文化轨道中将如何生存和健康地发展,是摆在戏曲界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论枇杷属植物的形态变异式样及其地理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枇杷属植物的地理分布及形态变异式样的研究表明,我国西南至缅甸北部是该属植物的现代分布中心,也是该属植物的原始中心;华南、中南半岛、喜马拉雅分别是不同变异中心或次生演化中心;该属植物在种的分布式样上表现出明显的东西和南北替代现象;种的地理成分可划分为3个类型和10个亚型;该属植物的形态特征与分布式样显示了热带、亚热带之间植物区系成分的过渡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