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使用硅烷偶联剂KH560对纳米碳化锆粉体进行偶联改性处理,再使用改性后的纳米碳化锆粉体对涤纶织物进行整理及染色.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和热性能测试技术对纳米碳化锆粉体和涤纶织物纤维表面形态、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纳米碳化锆粉体经过KH560改性之后,团聚现象明显改善,且发生了化学接枝反应,并通过KH560的桥接作用使纳米碳化锆颗粒牢固附着在涤纶纤维表面.涤纶织物经过纳米碳化锆粉体整理之后,起始和终止热分解温度均有所下降.染色之后纤维表面仍粘附有纳米碳化锆颗粒,纳米碳化锆整理对涤纶纤维染色和热性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对通用型沥青基预氧化纤维在碳化过程中的电阻变化行为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碳化过程中纤维的电阻率可由10~(12)Ω-cm下降到10~(-1)Ω-cm,得到了纤维电阻率与碳化温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并通过纤维电阻率的变化与纤维元素分析结果之间的对应关系,表明纤维在碳化过程中发生结构转变。给出了利用碳纤维导电性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介绍了混凝土碳化机理,测定了掺聚丙烯纤维、玻璃纤维、钢纤维混凝土的碳化性能,分析了纤维改善混凝土碳化性能的机理,并结合纤维间距理论探讨纤维种类对混凝土碳化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使用再生细骨料100%替代天然骨料制成再生透水混凝土,通过对再生细骨料烘干碳化、对浆料注碳搅拌、对再生透水混凝土碳化养护三步碳化工艺,起到强化透水混凝土的效果。对透水混凝土试件进行连通孔隙率、抗压强度测试,分析再生细骨料碳化程度、注碳浆体早期强度对透水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再生细骨料进行烘干碳化处理,2 h碳化程度达69.05%;碳化再生骨料、碳化养护均可有效提升试件强度,抗压强度分别最大提高88.94%、33.40%,且不会影响试件透水性能;注碳搅拌可吸收固定一部分CO2,提高试件透水性能和碳化养护效率,但对试件抗压强度产生负面影响,最大降低42.70%,碳化养护后强度仅下降7.0%。  相似文献   

5.
采用一套自制碳化装置,研究了通过添加类胞外聚合物(EPS)组分所带来的碳化污泥吸附性能的变化。选取淀粉和黄腐酸分别模拟EPS中的糖类和腐殖质两类物质,对添加比例、碳化温度、碳化时间三个因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碳化温度450~600℃下,模拟腐殖质类添加腐殖酸的方法能更好地提高碳化污泥产物的吸附性能。添加淀粉的比例越大越不利于碳化产物的吸附性能,添加黄腐酸污泥的碳化产物对Cu2+的吸附量随添加比例的增大而增加,最佳碳化时间为60 min,时间过长则吸附量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6.
测试分析了酚醛树脂碳化产物组装的锂离子充放电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树脂碳化产物作为锂离子电池碳电极材料时,其碳化处理温度有一个最佳温度范围,酚醛树脂碳化产物的最佳温度在700℃左右;树脂碳化产物的比表面积是影响电池充放电性能的重要因素,碳化产物的比表面积越大,电池的充放电量就越高,电池充放电量与充放电电流密度成反比.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PAN预氧化纤维在碳化过程中的热裂解反应机理的分析,采用了以600℃为分界点的两段碳化工艺。对有关分段碳化的温度、碳化时间、张力及保护气氛等对最终碳纤维的力学性能的影响,作了较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测试分析了碳化处理条件对酚醛树脂碳化产物组成和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酚 醛树脂620℃碳化处理后的样品已开始出现微弱的(100)晶面衍射峰,表明已产生了一些石墨 微晶,但 1000℃处理的酚醛树脂碳化产物石墨化程度还较低,仍属于无定形碳范围.实验结果 表明:树脂碳化产物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均随着碳化处理温度升高呈现规律性变化,其中碳 随着碳化处理温度升高而增大,氢、氧则下降;在相同碳化条件下氢比氧有着更强的脱出能 力.碳化处理温度和气氛对树脂碳化产物的比表面积都有着较强的影响,而气氛的影响表现得 更为强烈.  相似文献   

9.
以纳米碳管为碳源、模板和金属钒粉末为原料,在KCl-LiCl熔盐体系中于650~850 ℃条件下成功地合成碳化钒涂层纳米纤维,并通过XRD和SEM对反应得到的碳化钒涂层纳米纤维的结构与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碳钒摩尔比对碳化钒晶体的生长和产物的物相组成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不同陶粒取代率对复合轻集料混凝土耐久性(抗渗、抗冻、抗碳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碎石掺入量的增加,轻集料混凝土的抗渗性与抗冻性能下降。在碳化方面,3d和7d的碳化占整个碳化龄期碳化量的70%以上,随着时间的增长混凝土的碳化速度减慢。随着碎石的掺入,7d和14d碳化深度下降,而在28d随着碎石掺入量的增加,其碳化深度提高。  相似文献   

11.
混凝土碳化后的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宇  张皓 《佳木斯大学学报》2005,23(2):318-320,323
通过对砼试件快速碳化试验结果的分析,得出砼碳化后受压应力——应变关系的三个特征值,并将理论分析的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得出碳化砼与未碳化砼相比没有实质性区别,主要不同点为碳化砼峰值强度提高60%,极限应变降低30%,为现有的商业化结构设计和分析程序考虑砼碳化的影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玉米芯、椰壳和烟煤为原料,经不同炭化温度制备出炭化焦样,利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定其微波介电性能,结果表明:2~18 GHz频段下,炭化温度与介电常数成正相关;不同材料在700℃下所制焦样,介电常数大小顺序为椰壳玉米芯烟煤,900℃下,椰壳烟煤玉米芯。通过XRD和FT-IR分析表征,表明焦样的石墨化度和芳香化程度是影响介电性能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碳化对反复荷载下混凝土力学性能及本构关系的影响,本文通过碳化混凝土棱柱体试件单调及反复荷载试验,得到各试件应力应变曲线及骨架曲线,考虑到碳化混凝土构件的截面尺寸效应,从混凝土碳化率的角度对比分析了单调及反复荷载下碳化对试件破坏形态、混凝土强度、弹性模量、峰值应变及极限应变的影响.试验表明:随着反复荷载下碳化混凝土内部损伤的积累,其应力应变曲线下降段比单调荷载下的更为陡峭,破坏较为突然,反复荷载碳化混凝土延性变差;反复荷载下随着碳化率的增加,混凝土碳化后的峰值应变有所降低,但变化不大;而峰值应力均有所提高,极限应变均有所降低.根据试验结果引入与碳化率相关的下降段参数修正系数建立了碳化混凝土反复荷载作用下应力-应变本构关系,通过与试验对比分析表明本文确定的本构关系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砼碳化产生的机理以及影响碳化的因素,砼的碳化深度与施工质量水灰比、保护层厚度、骨料粒径、使用环境条件等等因素有关,砼碳化深受随着水灰比的增大而增加。最后提出了砼碳化的预防及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外加剂和粉煤灰对混凝土碳化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采用低水胶比和优质原材料配置高性能混凝土,同时掺加了粉煤灰、NH3G缓凝高效减水剂和DH9引气剂进一步改善其性能.利用抗碳化性能实验结果,探讨外掺料对高性能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加剂和粉煤灰的掺入较好地增强了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  相似文献   

16.
混凝土碳化是影响其耐久性的重要原因,短期深度碳化大大降低了混凝土的耐久性。本文通过对某工程短期混凝土深度碳化现象,分析碳化原因从而找到解决的办法,以提高混凝土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风压加速混凝土碳化的计算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风压对混凝土碳化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它会导致混凝土构件截面耐久性不等.风压作用下,碳酸气在混凝土中的流动为渗透过程,符合达西定律和传质守恒定律,据此在流体力学和传质学的基础上建立了风压加速混凝土碳化的计算模型,并构造算例给出了数值解,为混凝土结构等耐久性设计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基于褐煤提质的技术分析与产能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冰  刘涛 《河南科学》2010,28(10):1344-1347
褐煤提质通常是对褐煤进行热解或是脱水干燥.褐煤提质后不仅可以解决褐煤直接燃烧时环境污染严重、热利用率低的问题,还可以得到煤焦油和焦炉煤气等多种煤基产品,是褐煤高效、低污染利用的重要途径,低热值褐煤提质新技术装备的研究开发是褐煤提质加工的新技术和工艺装备,使其能达到烟煤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石油焦的充放电容量、第一次的充放电效率和减少其不可逆容量,对石油焦进行热处理,将粒径在0.99110A95mm之间的石油焦在氮气保护的高温炉中以30(℃/min)分别升温到700℃、900℃、1100℃和1300℃进行碳化,然后测试其电性能,发现电极的第一次充放电效率随着碳化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并且在900℃时,电极的放电量最大。  相似文献   

20.
炭化过程是制备炭化微米木纤维微粒捕集器滤芯工艺中的关键环节,对环境、温度、加热均匀性等方面有严格的要求.通过对微波加热理论的深入研究,将微波技术应用于炭化过程,结合实际工艺需求,设计出小型微波炭化装置用于制备该滤芯.详细介绍了装置中谐振腔的材料与尺寸的选择、核心器件的选用、无氧保护的实现等关键技术问题,并对以针叶松为原料制成的木纤维滤芯进行炭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可有效提高木纤维滤芯炭化的可靠性,极大提高滤芯制备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