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了Fe i Si,Fe Co Si三元系合金,利用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合金化过程中的相变行为.结果表明,Fe40Ni40Si20经36h球磨可形成αFe(bcc)和γFe(fcc)两相混合固溶体,继续球磨,过饱和α相逐渐分解并向γ相转化,72h后可得单相γFe过饱和固溶体.Fe40Co40Si20经36h可得αFe过饱和固溶体,继续球磨未发现新相生成.  相似文献   

2.
首先在提升罐道轨道表面采用热喷焊技术获得F102B合金涂层,然后在其他暴露表面进行电弧喷涂铝,以解决矿井井筒提升罐道存在严重的磨损与腐蚀问题·应用X射线衍射(XRD)、电子显微分析(SEM、EPMA)技术对合金层作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合金层组成相包括γNi、CrB、Ni3B、Ni3Si、(Cr,Fe)23C6和(Cr,Fe)7C3·在NiCrB合金系统中,γNi、CrB和Ni3B的质量分数分别约为67%,10%和23%·该合金层是以γNi为基体,其中均匀分布着柱状CrB、粒状(Cr,Fe)7C3、小球状Ni3Si以及其他网状混合物,CrB的长度为3~5μm,径向尺寸为2~2.5μm,...  相似文献   

3.
添加铬合金化和复合变质处理对白口铸铁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熔炼过程中通过对熔体进行复合变质处理,制备普通白口铸铁和含铬白口铸铁试样及其在相同铸造条件下的变质试样;对试样进行金相显微组织观察、碳化物定量分析和宏观硬度测量,研究添加铬合金化和复合变质处理对普通白口铸铁碳化物类型、形态、分布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铸铁铬含量较低时,碳化物类型为(Fe,Cr)3C或(Fe,Cr)3C (Cr,Fe)7C3,呈粗大网状结构;经复合变质处理后,碳化物变得孤立、分散,网状结构被消除;随着铬含量增加,碳化物全部转变为(Cr,Fe)7C3,共晶团中碳化物呈菊花状分布,并在共晶团心部附近出现近似六方形的块状(Cr,Fe)7C3碳化物;经复合变质处理后,共晶碳化物变的细小分散、分布均匀,菊花状形态消失,但六方形(Cr,Fe)7C3碳化物仍然存在;白口铸铁经复合变质处理后,其洛氏(HRC)硬度比变质前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Fe-Ni磁性材料机械合金化的成分及组织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及X射线衍射仪考察分析了Fe和Ni混合粉末的机械合金化过程及其组织特征,得出结论Fe和Ni粉末的机构合金化是通过片层间的扩散进行的;球磨10h后,Fe和Ni粉末发生合金化;进一步球磨,已合金化的粉末又会发生相变。  相似文献   

5.
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了Fe—Ni—Si三元系合金,利用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合金化过程中的 相变行为,计算了晶粒尺寸及微观应变。结果表明,经36小时球磨可形成α-Fe(bcc)和γ-Fe(fcc) 两相混合纳米晶固溶体;继续球磨,过饱和α相逐渐分解并向γ相转化,72小时后可得单相γ-Fe纳 米晶固溶体。球磨晶粒尺寸可达12 nm,微观应变随球磨时间先增加后减小。  相似文献   

6.
采用机械活化+热压烧结方法制备出Fe3Si基Fe3-xCrxSi(x=0,0.2,0.4,0.6)合金,并对热压产物进行物相、微观组织以及力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Fe3Si中的部分Fe原子被Cr替代,晶体结构不变,主相仍是Fe3Si;随着Cr替代量的增加,衍射峰依次向低角度偏移,晶格常数增大.随着Cr含量的增加,Fe3-xCrxSi合金的组织趋向细小均匀化,硬度增大,抗压强度先增大后减小.以元素Cr进行合金化,一定程度上提高Fe3Si基合金的硬度和强度.  相似文献   

7.
热处理对Fe-Mo-Cr-B堆焊合金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Mo、B、Cr、Ni、C及Fe粉末为药芯,低碳冷轧H08A钢为外皮,采用药芯焊丝埋弧堆焊方法制备FeMo-Cr-B堆焊合金,并分别对堆焊试样进行淬火与退火处理。结合光学显微镜、SEM、EDS、XRD及硬度测试等手段,研究热处理前后堆焊层组织、物相、成分及硬度变化。结果表明,Fe-Mo-Cr-B堆焊合金组织由α-Fe、Mo2FeB2、(Fe,Cr)2B及少量(Fe,Cr)_(23)(B,C)_6组成;堆焊试样在经950℃保温30min淬火或退火处理后,网状硼化物共晶组织消失,其物相组成为α-Fe和颗粒Mo2FeB2,且退火试样中Mo2FeB2数量较多;热处理后试样堆焊层硬度分布较为均匀,硬度显著提高,且其与基体结合界面过渡层的厚度增加。  相似文献   

8.
激光熔覆原位析出Ni-Fe-Ti-B复合涂层组织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合适的激光工艺参数及涂层成分,在45#钢基体表面得到了激光熔覆原位析出的Ni-Fe-Ti-B复合材料涂层.涂层中的粘结金属基体为γ-(Ni,Fe)和Nihcp,原位弥散析出相为呈现出颗粒状、细条状等分布的稳定相TiB2、Ni4B3及亚稳定相Ni2B、(Fe,Ni)3B型化合物.前两者已经细化成为纳米晶,而后两者晶粒度相对较粗.γ-(Ni,Fe)是稳定的Ni、Fe固溶体,而Nihcp形成于基体金属内部的堆垛层错作用;原位析出相产生于激光熔覆过程中涂层表面发生的原位燃烧反应或合金系快速凝固过程中的低熔点共晶作用.在基体与析出相的界面上存在高密度位错堆积,从而引起基体金属亚结构细化.  相似文献   

9.
FeMnSi基形状记忆合金在水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 Fe Mn Si基形状记忆合金中加入 N,能强化基体 ,改善其形状回复率 ,同时有可能提高抗腐蚀性能 .采用浸泡试验和慢线性电位扫描法测量阳极极化曲线等方法 ,以 1 Cr1 8Ni9Ti不锈钢为参照 ,研究了 Fe Mn Si、Fe Mn Si Cr、Fe Mn Si Cr N等合金在 Na Cl(w=3 .5 % )、Na OH(3 mol/L )、HCl(1 mol/L)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 .结果表明 :在 Na Cl和 HCl溶液中 ,Fe Mn Si Cr N的抗腐蚀性能较好 ,但不如 1 Cr1 8Ni9Ti;Na OH溶液中 ,Fe Mn Si三元合金会发生钝化 ,且有很宽的钝化区 ,因此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而抗腐蚀性能排序为 Fe Mn Si>Fe Mn Si Cr N>Fe Mn Si Cr>1 Cr1 8Ni9Ti.总之 ,与 Fe Mn Si和 Fe Mn Si Cr相比 ,Fe Mn Si Cr N在水溶液中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0.
熔焊工艺对自熔合金涂层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感应熔焊、火焰喷焊、等离子堆焊Ni基自熔合金涂层的金相组织、结合面形态、涂层微区成分及焊层合金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感应熔焊涂层与基体界面出现了白亮带,焊层底部形成了明显的针条状组织,并且涂层中部w(Fe)整体高于粉末本身;火焰喷焊层得到均匀一致的奥氏体和碳化物共晶析出物,涂层与基体也属于冶金结合,扩散熔合区w(Cr)和w(Ni)较感应熔焊涂层的有所降低;等离子堆焊层在快速冷凝过程中生成了树枝状结晶组织,焊层中的C、B、Si、Cr等元素烧损率以等离子堆焊最大,火焰喷焊重熔次之,感应熔焊最小;感应熔焊对基体与涂层界面处Fe原子的激活度最大。  相似文献   

11.
用激光表面合金化处理改善材料耐蚀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研究了激光表面合金化(铁、铬合金)对低合金表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较高的扫描速度和大于3kw的激光功率可以获得稳定的焊道形状,此外,激光表面处理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可以获得成分均匀的焊道。Fe/Cr比不同。焊道的耐蚀性也不同。随焊道中的真实Cr含量增加,维钝电流密度Ia和钝化电流密度Ip都下降,耐蚀性增加,这些试验结果都为使用Cr做为表面耐蚀合金添加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机械合金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机械合金化(MA),作为制备合金粉末的一种高新技术,使过去用传统熔炼工艺难以实现的某些物质的合金化和远离热力学平衡的准稳态、非平衡态及新物质的合成成为可能.MA技术引起了材料科学界的广泛关注.综述了近年来机械合金化在理论模型和固态反应方面的研究情况,详细介绍了MA技术在制备弥散强化合金、金属间化合物、功能材料和亚稳材料(包括非晶、准晶、过饱和固溶体、纳米晶等)中的应用进展,展望了机械合金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双层辉光离子渗成分离析及表面合金贫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试样20钢上双层辉光离子渗Hastelloy C-2000合金过程中渗层出现的成分离析以及表层Ni,Cr合金元素贫化现象,并进行了一定的理论分析,认为表面合金贫化与工作表面层离子轰击形成的畸变梯度及反溅射有关;万分离析是由于合金Ni,Cr,Mo的溅射特征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15.
还原合金化,即当炼钢或铸造过程需要进行合金化时,不用添加铁合金,而是直接添加所需合金元素的氧化物,通过还原使其合金化。研究结果表明:在等离子体条件下,30min内可以达到合锰目标值为12%~18%的还原合金化。这一新的冶炼工艺特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铁合金的生产现状.  相似文献   

16.
采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纯铁表面进行Ni-Cr-Mo-Nb多元共渗.结果表明:双层辉光离子Ni-Cr-Mo-Nb多元共渗可以在工业纯铁表面形成合金元素成分呈梯度分布镍基表面合金层.对双层辉光离子Ni-Cr-Mo-Nb多元共渗存在成分离析现象从合金元素的扩散原理探讨了其产生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表面重熔、表面合金化及表面熔覆是铝合金激光表面改质的3个主要方法.重熔工艺虽然简单,但强化潜力有限,以重熔为基础的后两种工艺比较复杂,但强化潜力大.通过一系列实验,对比性地揭示了这些工艺对铝合金表面组织的影响及强化效果.  相似文献   

18.
橡胶增韧马来酸酐和苯乙烯(SMA)共聚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溶液法研究了连续相分子量,剪切速率,反应温度,橡胶含量和马来酸酐含量对SMA性能的影响.发现了在本体系中的最佳剪切速率和MA含量,并讨论了MA含量对连续相分子量和SMA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作者借助光学显微镜、电子探针和互射线衍射仪研究了激光工艺参数及预涂复层(Cr-Ni)厚度对低碳钢熔区的成分、显微结构、形状系数以及耐蚀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激光功率和预涂复层厚度极大地影响表面合金层的成分合量、分布及合金层的宽度与深度,但受扫描速度的影响较小.通过近取适当的工艺参数,可以获得合金成分均匀分布的表面合金层,在5%H2SO4中耐蚀性可以与18-8不锈钢相媲美.  相似文献   

20.
光束合金化合成Fe-Al系金属间化合物涂层的微观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改善钢铁材料的耐高温腐蚀性能,用光束合金化方法在45钢表面合成了Fe-Al金属间化合物涂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弥散X射线分析和X射线衍射研究了光束合金化工艺参数(粉末预置量m和热输入量q)对合金化层的化学成分、显微组织及其物相组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减小比能量(E=q/m)将导致合金化层的熔宽和熔深减小,从而使合金化层含Fe量减少,含Al量增加; 该实验条件下,获得了Fe/Al原子数比为2.4~19.2的合金化层.由比能量决定的Fe/Al原子数比是合金化层显微组织及其物相组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合金化层的显微组织有3种类型: α-Fe固溶体、α-Fe固溶体 Fe3Al金属间化合物及FeAl AlFe3C0.5金属间化合物.降低热输入或增加粉末预置量均可引起合金化层中Fe/Al原子数比的降低,有助于Fe-Al系(Fe3Al或FeAl)金属间化合物的合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