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禁忌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化现象,语言禁忌则反映了语言这一社会交际工具的社会化功能,了解语言禁忌是实现跨化交际的需要。从称谓禁忌、生活中的语言禁忌、婚丧语言禁忌、行业语言禁忌、新年语言禁忌这几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2.
语言不仅是人们进行社会交际的主要工具,而且还能折射出使用某一语言(或方言)的人们的文化背景和风土人情。人们通常相信,语言是具有某种魔力的,相信语言和它所表达的事物之间具有一致性(同一性)。因此,针对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事物,不同的对象,人们会选择相应的表达方式。这也就是民俗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命题———语言崇拜。语言崇拜有语义、语境与语用的崇拜。本文试论从婚俗口彩中所体现的语言崇拜与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3.
自古以来在语言行为中就存在着性别歧视的现象。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体现在语音方面、词汇方面、句法方面、交际方面。而深究语言性别歧视现象存在的主要原因包括文化历史的原因、生物生理的原因和社会心理的原因。妇女作为社会的重要角色不断活跃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其他方面,这种语言上面表现出的不平等越来越引起妇女的不满,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符号、语言与语言灵物崇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的“塔布”导致了语言的灵物崇拜。当人们对这个世界缺乏足够了解的时候,面对众多无法解释与接受的现实,他们宁可相信语言文字有种神秘的力量。于是,当人们将客观事象本身与表述它的符号代码混同无辨时,符号就获得了超越其本来价值的力量,语言的灵物崇拜就出现了。语言灵物崇拜的两个极端是:口头语的代表——咒,书面语的代表——符。不论是咒语的能指——语音,还是符录的能指——字形,在语言学中,它们的所指——语义和字义(字音)都是“事物”的心理再现,反映了相关的思想或观念,而并非事物的本身。  相似文献   

5.
作为语言现象经验主体的语言行为者,拥有语言能力的事实无可置疑。这样的语言能力可以进一步区分为语言感性能力和语言知性能力。语言知性能力,主要涉及心理过程的语言观念形成与展示,以及语言观念的存在地位与作用。语言观念作为心理经验对象的形式存在,首先源自语言现象的经验,而且它还要表现为一种“自然化”的观念存在。语言观念因为语言现象与自然物的是否一一对应,而被区别为抽象与具体。  相似文献   

6.
李琛 《当代地方科技》2012,(16):122-123
各种各样的商标,成了一种特殊的语言,它不光是社会经济现象,还是一种社会语言现象。商标语言的好坏,成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商标语言可以折射出社会文化、民间习俗、消费心理等多种因素。本文分析了食品商标语言的精神文化因素,从语言和文化关系的角度对食品商标语言进行考察,说明了食品商标语言对精神文化的反映和精神文化对食品商标语言的制约关系。  相似文献   

7.
语言与文化是动态发展的,它们与一定的历史时期相联系。过去我们在对文化差异现象研究中所枚举的如招呼语、称赞与称赞回应、人际观念、禁忌、隐私观等,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变迁,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事实充分证明,随着世界性的跨文化交际的频繁发生,各个文化系统相互补充、互相吸纳、互相融合的现象会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8.
目前作为概念的“语言意识”一直是心理语言学研究的核心,其研究方法又与语言文化学密切相关。语言意识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社会存在价值,具有“外显”功能,是通过外在的语言手段呈现出来的现象,是个体的存在对一个民族语言的反射。语言文化则是作为不同于外部世界的表征。具有“隐性”特征,是潜隐在语言内部的知识,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二者关系虽有不同,但密不可分。该文试图从心理语言学的视角和语言文化学的维度重新对语言意识进行二维解析从语言意识涉及的概念入手,进一步的阐释了语言意识的性质和特征以及语言意识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池春姬 《科技信息》2009,(12):97-97
最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认识到研究语言习得和使用过程的重要性。心理语言学的主要研究领域有两个方面:第一,人是怎样获得语言的?这就是语言习7得的问题;第二,人是怎样使用语言的?这就是语言运用的问题。本文根据心理语言学理论,试图通过阐述:1.语言习得与语言运用的基本观点;2.语言习得与语言运用的规律和程序;3.语言习得与语言运用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
日本人的语言表达与语言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特定社会的产物。语言与化是相互依存的,不同的语言反映出不同的化。语言表达方式反映了日本人的语言心理。日本人语言生活中所见到的诸多独特的语言现象,都与日本的历史化,风俗习惯有紧密联系。因此要学好日语,不但要学习日本人的语言表达,更应了解日本人的语言心理。这样就能逐渐强化对日语的感知和辨别能力,不发生化摩擦,顺利达到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1.
文化、语言和语言风格是互融互动关系,语言是明晰与模糊现象的对立统一体,语言风格是模糊现象,促成语言风格模糊性的根源是文化。  相似文献   

12.
在文学创作的传达过程中作家时常碰到“词不迭意”、“文不逮意”的“语言痛苦”问题,这一现象的产生有着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复杂原因。从语言角度入手,运用结构主义语言观的观照方式,探析文学语言作为通用符号和私人话语所具有的双重特性,以此解释“语言痛苦”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文化、语言和语言风格是互融互动关系,语言是明晰与模糊现象的对立统一体,语言风格是模糊现象,促成语言风格模糊性的根源是文化。  相似文献   

14.
云南罗平鲁布革乡木纳村语言兼用现象表明,罗平布依族语言演变具有多重动因。语言接触是罗平布依族当代语言兼用的主要原因,当代社会的急剧变迁导致民族间的广泛接触,加快了布依族语言向民汉双语演变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心理咨询语言的语用分析,探讨了心理咨询语言的特点,顺应性以及使用的语用策略,试图构建一种综合了语言、社会、文化和心理等因素对咨询师的影响的,咨询师的语言与来访者的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相顺应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委婉语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委婉语是语言禁忌的产物。在我国古汉语里,有关“死”的委婉语数量极多。由于人们的地位、职业、死因、长幼、性别不同,死亡委婉语可以分为九种类型。这些委婉语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反映了古代社会等级制度、道教崇拜、佛教崇拜、崇尚正义、乐天知命等丰富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7.
语言对思维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也有很多阻碍作用。民族思维结构的缺陷可以部分归因于民族语言的特点,语词符号使认识对象主观化的同时会偏离客观现实,虚假语词会产生思维假象,丰富的同义词造成思维的繁复,反义词会误导人们对事物关系的认识,熟语能造成思维定势,语言的禁忌与崇拜导致思维的偏执与迷失,语言标签使人们产生不少观念的误区。  相似文献   

18.
人们使用委婉语回避谈及或礼貌地谈及社会生活中禁忌的话题。通过语言上的模糊,隐喻, 类比,借词,语义转移达到委婉的目的,而委婉语的过度使用或长时间使用必然使其本身最终沦为禁忌, 由此,又会导致新的或更多的委婉语出现。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体育教学过程中语言的“授业、传道、解惑、育人”之效用进行了较为精避的剖析,并就语言应用的方式方法作了全面的论述,为体育教师更好的组织教学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从打招呼和告别、各种称呼、祝贺和赞扬、成语、谚语和格言、比喻和联想、典故、委婉语、禁忌语、文体区别、身势语等十个方面谈论中英语言与文化的种种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