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以"不确定性"著称的唐纳德·特朗普先生,2017年1月20日正式入主白宫后,将给美国带来什么样的东南亚政策?对中美关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都是关注东南亚问题者念兹在兹的大问题。综观中国国际问题研究界,大致有三种观点:一种认为,他将转向孤立主义,以便落实"美国优先"的竞选诺言,从而给中国腾出"东南亚空间";一种认为,他的扩军主张,将强化美国在东南亚的军事存在,从而加大中美战略博弈紧张度;还有一种观点  相似文献   

2.
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发展的国际模式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外高科技园区建设开发的理论与实践 ,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国际农业科技园区三种基本开发类型 ,最后给出了其对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国外农业推广经费的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外农业推广经费的三种类型的来源,包括: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国家与生产者联合出资、多渠道筹集资金。  相似文献   

4.
根据边界性质,两相交直线边界内的含水层有三种类型。本文探讨了在这三种类型的含水层中稳定流完整单井涌水量计算公式的规律性。 在每一类型中,满足映射规则的相交角是很多的,作者一一推导出相应的井涌水量公式。通过对这些公式的对照分析,发现每一类型中的每一公式都同映射规则中的“m”值有确定的相关,从而对三种类型概括出含有“m”的三个综合性公式,每一个稳定流单井涌水量综合性公式可以普遍地适用于一种类型中任一满足映射规则的相交角。这就为这三种类型的井流计算工作提供很大的方便。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诱导性技术变迁理论出发,深入分析了生产要素稀缺程度及价格对一国技术进步选项的决定作用,进而说明了技术进步的三种类型及我国农业技术发展的多层次性,并以此为基础确定我国多元化农业技术选项。  相似文献   

6.
正关于2016年的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的特点,我有三个观点,概括为三个字。第一个观点,关于中国和东南亚的整体战略态势,概括为"反"。从中国在周边的整体战略态势的周期来看,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在2016年出现了一个相对转折性的变化,就是"反"——"反者道之动"。21世纪以来中国在这一地区的战略态势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现在可能到了新  相似文献   

7.
在近代史时期 ,欧美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农业近代化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列宁曾指出资本主义农业演进有两种类型 ,“这两种客观上可能存在的资产阶级发展道路 ,可以叫作普鲁士式的道路和美国式的道路”。列宁的论述为我们研究资本主义国家农业近代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一命题,在理论界的反应,概括起来大体有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农业的确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第二种意见认为农业问题已基本解决,基础作用在逐步消失,第三种意见认为目前农业不再具备生产力优势,不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国民经济的基础应为工业。理论界的困扰,农业战略地位的沉浮不定,执行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左右摇摆,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出现时进时滞局面,制约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在本文中,作者就农业基础地位问题谈谈自己的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9.
识别平面运动链自由度类型的有效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平面运动链的三种自由度类型(即分离自由度、部分自由度和总体自由度)进行了详尽研究,重新宣言了分离自由度,并给出识别这三种自由度类型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由美国召集的讨论成立东南亚侵略集团的马尼拉会议,自九月六日起开会三天,已于八日签订了一个所谓「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这是一个矛头针对亚洲和中国人民的殖民国家的侵略性军事同盟。美国侵略分子拼凑这一侵略集团的目的,在于干涉亚洲各国的内政、镇压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与东南亚民族论坛”是一个具有开创意义的学术论坛 ,将把学术界对东南亚的研究推进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2.
伊儿汗国是蒙古帝国第三次西征的直接产物。伊儿汗国统治西亚时期(1260—1355),农业出现前后不一的状况。伊儿汗国前期(1260~1295),农业生产极度衰退;伊儿汗国后期(1295~1355),农业经济得到极大恢复和发展。伊儿汗国农业经济的消长,主要是蒙古统治者在西亚统治政策的直接反映。  相似文献   

13.
汕头大学大礼堂是以集会为主,同时兼放电影和文娱演出的多功能厅堂,在全国乃至东南亚具有一定影响。本文对该礼堂作了音质评价:语言清晰,响度足够,声场分布均匀,本底噪声低,仅在演奏音乐时明亮度略嫌不足。文中还就进一步改善该礼堂的音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公元7—8世纪,中亚经济进一步发展。阿拉伯人在中亚继续兴修水利,开垦荒地,促进农业的发展,手工业、采矿业及城市、贸易也发展起来,整个中亚经济呈现出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15.
立足大连的区位优势,通过历史的、比较的方法分析了大连与东亚发展的契合点,认为大连面向东亚地区进行汉语国际推广应与“一带一路”战略相融合,大连高校应结合自身优势,充分发展并创新汉语国际推广模式。提出了扩宽国际化办学方向、充分利用大连的国际“品牌”等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6.
18世纪末一20世纪中叶苗族向滇东南和中印半岛北部的迁徙既有政治原因,也有经济原因。就政治原因而言,主要是苗族卷入其中的乾嘉起事、“成同变乱”引发了苗族的大规模迁徙。就经济原因而言,一方面,刀耕火种的游耕农业使得相当一部分苗族人口长期处于向西南迁徙的状态,以不断寻找新的可耕地;另一方面,玉米的引进和推广使得滇东南和中印半岛北部尚未开垦的广大山区半山区成为可耕地,不断吸引着大量苗族人口迁徙而来。  相似文献   

17.
依据中亚五国的经济环境和对外经贸交往的特点,河南省根据自身省情可以以大开发为背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同该地区发展经贸合作,在劳务、旅游贸易、农业、油气开发、经济技术合作等多个领域开展和中亚五国的经贸往来.  相似文献   

18.
依据写于13世纪上半叶的四种汉文文献:《长春真人西游记》、《西游录》、《北使记》和《西使记》,以及中亚的考古资料,考察中亚在蒙古入侵之前的经济状况。主要研究这一时期中亚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通过这一研究,企图反映蒙古入侵前中亚的经济概貌。  相似文献   

19.
宗教政治化是南亚地区政治的一大特色,也是南亚地缘政治一再发生裂变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宗教固有的排他性使得不同族群的人相互排斥、互相争斗。宗教进入政治直接导致南亚地缘政治在1947年和1971年发生两次裂变,并成为南亚地缘政治可能再次裂变的危险根源。  相似文献   

20.
农业产业化是农村劳动分工深化的必然产物,其形成是农业生产从专业化到社会化、一体化的发展过程。农业产业化的实质就是从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产业的过程,它是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实现农业资源优化配置和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是对传统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根本性交革。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村经济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加快农业产业组织创新,培植龙头企业,完善利益协调机制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