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探讨调整双曲线法用于支盘桩试桩极限承载力预估的适应性,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工程的两根试桩实测Q-S曲线拟合计算中。结果表明,调整双曲线法具有比双曲线法、二次趋势法等曲线拟合预估法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及更高的预测精度,其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较为吻合且偏于安全。该预估法可供工程选用参考。  相似文献   

2.
根据不完全的竖向静载试验数据,利用灰色系统理论的GM(1,1)模型预测单桩的竖向极限承载力,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及误差进行分析.工程实例分析表明,竖向静载试验所施加的荷载达到或超过极限荷载的四分之三时,利用其数据进行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预测具有较高的精度.同时新信息GM(1,1)模型、新陈代谢GM(1,1)模型比老信息GM(1,1)模型预测的结果更精确.  相似文献   

3.
微分进化算法在单桩极限承载力灰色优化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利用微分进化算法对单桩极限承载力的灰色GM(1,1)模型参数进行优化求解, 提出DE-GM(1,1)优化预测模型;基于MATLAB环境编写了计算程序, 结合工程实例, 对试桩静载荷试验实测数据进行了拟合分析.结果表明, 与指数曲线模型和GM(1,1)模型相比, DE-GM(1,1)模型能够更好地拟合实测数据, 预测精度进一步提高;微分进化算法在GM(1,1)模型参数优化过程中表现出求解速度快、计算精度和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降噪原理,建立了EMD灰色系统GM(1,1)预测模型,使EMD方法与灰色系统GM(1,1)预测模型很好地相结合,有效地降低了原始监测数据内噪声干扰对预测结果的影响;并结合梅花山隧道工程实际,对EMD灰色系统GM(1,1)预测模型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EMD灰色系统GM(1,1)预测模型环境适应能力较强,预测结果与实际监控数据吻合程度较高,是隧道工程围岩变形动态预测较为有效方法,具有较好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降噪原理,建立了EMD灰色系统GM(1,1)预测模型, 使EMD方法与灰色系统GM(1,1)预测模型很好地相结合,有效地降低了原始监测数据内噪声干扰对预测结果的影响,并结合梅花山隧道工程实际,对EMD灰色系统GM(1,1)预测模型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EMD灰色系统GM(1,1)预测模型环境适应能力较强,预测结果与实际监控数据吻合程度较高,是隧道工程围岩变形动态预测较为有效方法,具有较好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基于灰色GM(1,1)模型的桩基沉降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现有桩基沉降预测方法存在的不足,结合桩基沉降的特点,引入灰色预测GM(1,1)模型,建立基于灰色GM(1,1)模型的单桩及群桩沉降预测研究模型,并给出其建模的原理及建模的过程。最后,通过工程实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能更好地反映桩基沉降变形的规律,提高预测的精度,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7.
结合工程实例,使用灰色模型法对土体最终沉降量进行预测,将预测结果与Asaoka法、三点法和双曲线法的预测结果做了比较,分析了GM(1,1)灰色模型在最终沉降量预测中的可行性.通过对4种方法的预测结果进行的对比,可以得出:灰色模型法在最终沉降量预测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精度,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原有的基于灰色GM(1,1)模型的锚杆承载力预测方法,是根据实际锚杆P—S曲线,使用灰色GM(1,1)模型直接对承载力进行模拟,因为实际锚杆P—S曲线不全是光滑的指数形状,所以模拟效果较差.针对这个缺点,对灰色理论方法进行了改进,引入了分段模拟的思想,建立了分段模拟的GM(1,1)模型.实际工程案例验证表明,改进的灰色GM(1,1)模型不仅具有较高的模拟精确度、稳定度和预测锚杆极限承载力值准确度,而且使用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内河港口规划的合理性,更加精确地预测内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先用安徽芜湖港近年集装箱吞吐量数据建立了灰色GM(1,1)预测模型,然后采用新陈代谢法实时更新预测数据,构建新陈代谢动态灰色GM(1,1)模型,再运用马尔科夫模型分别对两个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修正。对比预测结果发现,灰色GM(1,1)马尔科夫模型比灰色GM(1,1)模型平均相对误差降低43%,新陈代谢灰色GM(1,1)马尔科夫模型比新陈代谢灰色GM(1,1)模型平均相对误差降低45%。由此可得出,新陈代谢灰色GM(1,1)马尔科夫模型的结果具有更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灰色理论在基坑桩顶水平位移预测的应用,进而全面反映基坑的安全状况,确保基坑的稳定性.方法笔者以沈阳铁路局调度所改扩建工程项目为研究对象,运用灰色理论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建立GM(1,1)模型,对桩顶水平位移进行预测.结果GM(1,1)模型预测精度为二级,能够达到合格的标准.残差序列最小值为0.03 mm,最大值为0.2 mm,达到了仪器监测的精度.数据的均值处理能够使预测精度为四级的模型提高到精度为二级,二级精度提高到一级精度.结论基于灰色理论的基坑桩顶水平位移分析与预测是恰当而实用的,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灰色预测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工程实际情况,具有一定的工程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某地区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数据的预测,针对灰色预测模型GM(1,1)预测精度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研究.采用直线插值法将非等时距数据进行等时距变换.通过后验差验算线性回归模型、指数回归模型和GM(1,1)模型的预测等级,验算结果表明指数回归模型的预测等级与GM(1,1)的预测等级都处于最优级,线性回归预测等级为不合格.为进一步研究GM(1,1)和指数回归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将两者的预测相对残差绝对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GM(1,1)整体预测精度比指数回归模型略高.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多种位移预测方法,并建立了相应的预测模型,用于水平位移预测.参照后验差比值C和小误差概率P等级划分标准,结果表明,GM(1,1)模型用于路基水平位移预测是可行的,该模型预测趋势与实测值一致,预测精度要高于对数曲线拟合法,稳定性要高于指数平滑法.  相似文献   

13.
GM(1,1)模型的误差主要来源于背景值和初始值,因此提出3种不同的背景值构造方法分别为:把背景值的固定权改为变权构造背景值的方法、将数据序列抽象为指数函数构造背景值的方法、将数据序列抽象为非齐次指数函数构造背景值的方法,并以X(n)为初始值和新陈代谢方法来建立GM(1,1)模型.通过工程实例检验这3种不同背景值构造方法建立的GM(1,1)模型的预测精度.计算结果表明,将数据序列抽象为非齐次指数函数构造背景值建立的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了灰色模型,特别是GM(1,1)模型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并将GM(1,1)模型和时序AR(n)模型结合起来(称为组合模型),对我国轻工业产量发展指数等三个项目分别进行了组合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在一般GM模型中引入AR模型可显著提高预测的准确度;在非平稳时序建模中引入GM模型,可作为提取趋势项的另一种方法。文中还从预测的角度将灰色模型和时序模型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对“灰”的物理概念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无偏GM(1,1)模型是在传统GM(1,1)模型基础上的一种改进,它实际上是一无偏差的指数模型,相对于用回归法进行曲线拟合建立指数方程模型这样一种建模方法,该方法可认为是一种新的指数模型建模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和实例计算对这两种模型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逐步优化灰导数白化值的GM(1,1) 直接建模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GM(1,1)直接建模法以差商作为灰导数白化值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逐步优化灰导数白化值的方法。结果表明,这一方法不仅保持了原方法的升(降)凹(凸)一致性、线性变换一致性,而且具有渐近白指数律重合性和线性收敛速度。弥补了原方法不具有白指数律重合性的缺陷,突破了当发展系数的绝对值较大时GM(1,1)不能应用的禁区,提高了建模精度。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基于一次函数变换的GM(1,1)模型提高预测精度的实质,即模拟序列从原有的纯指数序列变成了非齐次指数序列,并指出提高光滑度并不是提高预测精度的决定性条件,建立了模拟序列为非齐次指数序列的直接离散GM(1,1)模型.该模型不对原始数据做任何改变,实例应用结果表明其预测精度同一次函数变换的GM(1,1)模型相当,指出了改变模拟序列特征使其更接近于原始数据的发展,对于提高预测精度更具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种新的灰色无偏GM(1,1)模型建模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GM(1,1)白化方程的解析表达式,建立了无偏的GM(1,1)模型,给出了估计模型参数的新方法。该模型具有白指数律重合性,它突破了|α|较大对GM(1,1)模型不能应用的禁区,提高了模型的实用性和模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了灰色系统GM(1,1)模型、自回归的二阶差分模型、三次指数平滑法、指数回归和环比预测五种方法,对湖北省的粮食产量进行了中长期预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