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取得时效制度是传统民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它有利于确定诉讼时效期满物的权利归属问题,许多国家的民法典中都有取得时效的规定。我国《民法通则》仅有诉讼时效的规定,没有规定取得时效,这种现象已经不符合我国的发展趋势。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法律的实践表明,在我国建立取得时效制度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探讨民法草案中的取得时效制度,对完善即将出台的我国物权立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我国担保法司法解释第三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出发,提出我国关于一般保证的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断与保证债务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存在着矛盾,并依据现有的法律规定,对一般保证中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断与保证债务诉讼时效中断的过程进行分析,得出司法解释中关于一般保证的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断与保证债务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存在悖论,最后提出笔者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诉讼时效制度历来是民法理论研究中的重点,而其中的诉讼时效概念的界定更是其中具有较大争议的问题。本文在提出我国民法中诉讼时效概念的争论与困境问题的基础上,对"诉讼时效"是否是"消灭时效"这个争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进而阐述了笔者对"诉讼时效"概念的认定和探析,最终得出了对"诉讼时效"的概念的界定。  相似文献   

4.
诉讼时效发端于罗马法,是一项沿革久远的民事法律制度,诉讼时效的核心是诉讼时效效力。关于我国大陆诉讼时效效力问题,胜诉权消灭说有其理论和实务上的缺陷。抗辩权发生说在我国未来民法典选择中具有合理性。诉讼时效效力是一个复合结构,其实质是两大效力层次的依次展开。第一个层次为诉讼时效发生的直接后果,就是当事人取得时效抗辩权,第二个层次为诉讼时效援引的结果,就是权利的消灭。实质上,各国的立法均遵循此规律,诉讼时效效力完全可以统一到这两大效力层次上。  相似文献   

5.
现行法律与司法解释中保证期间用语用歧义。保证期间不同于诉讼时效期间与除斥期间,而是依照法律或约定由保证人承担担保责任的期间。约定有保证期间的保证合同,保证人承担责任是有条件的。没有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分两种情况。建议修改《担保法》。  相似文献   

6.
诉讼时效制度是传统民法的一项基本制度。诉讼时效范围的界定和中断事由的缕析是该项制度充分发挥其功能价值的基础。本文从司法实践的角度,结合学理和立法实践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7.
诉讼时效是民事法律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探讨和研究诉讼时效的运用在司法实践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所谓诉讼时效,是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律制度。当事人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就要掌握和运用好诉讼时效。笔者试对诉讼时效制度的内涵及其价值进行阐述,针对我国诉讼时效制度的现状与问题,结合国外可资借鉴的制度,提出完善我国诉讼时效制度的构想,以期对今后的司法时间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诉讼时效期间具有强制性,在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8]11号司法解释实施之前,此观点仅存在于我国的民法理论界。该司法解释的出台实现了诉讼时效期间的强制性在法律制度中的运用,具有很重要的立法意义。笔者以此为视角,从当事人协议加长或缩短诉讼时效和预先抛弃时效利益两个方面出发,对民法诉讼时效期间的强制性进行分析,并对该司法解释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9.
本文重点讲述了关于民事诉讼的诉讼时效的有关问题。着重从诉讼时效的开始起算、中断、中止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对超过诉讼时效的问题进行了解释,从而使大家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民事诉讼时效的有关问题,更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熟练掌握和运用法律进行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10.
诉讼时效的客体乃是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分析诉讼时效的客体应从诉讼时效的效力入手,不同的时效效力出发点,诉讼时效的客体不同。从诉讼时效的抗辩效力出发,诉讼时效的客体限定在请求权。  相似文献   

11.
"诉讼时效"是罗马法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概念,其客体的界定也经历了一个从诉权到实体权利的发展过程。根据诉讼时效适用范围的理论划分标准可以看出,将请求权作为诉讼时效的适用对象是最为合理的,而且目前也已在学界和立法界达成了共识。但是对于各种请求权的适用问题应当区别对待,具体分析。债权请求权应当纳入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除损害赔偿请求权以外,其他人身权请求权均不宜适用诉讼时效。而且就我国目前的国情来看,物权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也是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民法通则》用一整章的篇幅对诉讼时效制度进行了规定,但其未明确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这不利于对权利的保护,也阻碍了诉讼时效制度功能的充分发挥。本文以诉讼时效的功能为核心,首先介绍诉讼时效的功能;其次,从宏观上进行考察,得出请求权是诉讼时效的唯一适用对象的结论;最后,从微观角度进行详细讨论,分析适用诉讼时效的请求权以及不受诉讼时效规制的请求权。  相似文献   

13.
票据保证制度立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票据法》以追求票据流通便捷与流通安全为其立法宗旨。票据保证是为补充票据债务人的信用、维护票据安全、促进票据流通而设立的制度。目前票据的使用范围和存在的空间受到很大限制,加之我国传统的立法模式为民商合一,很多人看待票据法中保证制度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民法意识层面,而没有上升到商法意识层面。本文全方位分析票据保证制度,借鉴国外票据保证研究成果,对我国《票据法》有关票据保证制度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债权让与制度是民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它对于加快债的流转,促进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我国《合同法》也对此制度作了较详细的规定。但与国外一些国家相比,我国的债权让与制度在债权让与的范围、通知的效力及债权二重让与等方面还有待于完善。  相似文献   

15.
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抓好人才、师资队伍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分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三个代表”思想的应有之义,提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三项措施,并指出了做好人才工作的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16.
时效制度是民事法律关系中一项重要的制度。时效制度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一是时效中断,另一个时效中止。文中对时效中止做了较为详细地论述。  相似文献   

17.
民事法律行为制度是民法学理论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权利主体制度、物权制度、债权制度这三大民法理论的联结纽带,本文通过研究法律行为概念的由来、界定及其在民法中的功能,对法律行为制度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钟云阁 《科技信息》2009,(9):392-392
关于诉讼时效制度,人们更多地关注其公益价值,而漠视甚至忽略它对私权神圣的关怀。诉讼时效制度为了公共利益而对私权的限制,必须规定合理的期间及其不同期间的适用范围。最具技术性的诉讼时效制度,应能凸现法学上利益衡量与价值判断。如何科学地设计诉讼时效期间,是诉讼时效不可回避的话题,也是未来制定民法典时构建诉讼时效制度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不当得利制度系债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民事立法对待不当得利制度的态度差别,取决于其如何看待物权行为理论。物权与债权的严格区分,尤其是不当得利作为一项完整的法律制度存在,均以物权行为理论作基础。我国的债权立法既然承认不当得利制度,正在制定中的物权法就应当采纳物权行为理论。唯如此,才能保证民法体系中债法与物权法逻辑结构的和谐与统一。  相似文献   

20.
诚实信用是民法的“帝王条款”,它的精神必然要贯穿到诉讼时效制度中。诉讼时效的基础及其本旨和诚实信用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我国民事法律关于诉讼时效制度的规定应加以完善 ,体现诚实信用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