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城市景观的含义和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描述,比较了一些学者对城市景观生态建设提出的看法和建议,并针对六安市城市景观的特征,从城市绿地斑块景观建设和城市廊道景观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六安市城市景观生态建设的原则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城市绿地系统的服务功能及其建设探讨--以开封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绿地系统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还原组织,在维持城市生态平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笔者分析了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和社会功能,并结合开封市的绿地系统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3.
城市空间的立体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有关问题作了初步的研究,城市绿地系统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城市地下空间作为一种资源,是扩大城市生存发展空间的一条重要途径。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针对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紧张和存在大量绿化“欠账”的现实,提出城市绿地与地下空间复合开发的建设模式,并对该模式的综合效益进行研究,以探求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受人类活动影响较深的生态系统。研究福州城市绿地空间布局,是城市生态环境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十二五"期间开展城市绿化建设规划,改变城市风貌,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21世纪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目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必须建立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的关系和对应的编制体系,树立城市大园林的思想,科学制定城市绿地规划指标,重视“氧源绿地”和“城市通风走廊”的建设并指出城市绿地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六安生态城市建设中的林业发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林业是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内容之一。林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结合我国城市林业发展趋势及六安市城市林业发展现状,针对六安林业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林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以供城市林业发展和城市生态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7.
城市绿地是城市中主要由绿色植物覆盖的开放空间,是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城市绿地系统的理论发展、城市绿地理论的具体实践、绿地建设指标体系等方面的研究,结合大连地区绿地建设实际情况,提出大连保税区绿地系统建设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城市景观和城市绿地系统对城市景观的贡献,分析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层次,指出各规划层次的规划原则、目标、具体内容及实施规划的措施,提出了科学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考虑的6个基本问题和打造生态园林城市的10项建议。  相似文献   

9.
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城市园林绿地是城市中首要的自然成分,进行城市生态绿地建设是改变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也是保证城市发展质量和发展可持续性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绿地是高质量的城市环境产文明城市的重要标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以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城市理论格行为理论为指导,从整体角度构筑城市生态绿地系统。  相似文献   

11.
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绿地的规划和建设在不断完善,已逐渐形成具有城市特色的绿地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具有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和减少噪音等方面的生态功能,对城市更新和人体健康有重要的作用.城市绿地的生态和水文过程是研究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蒸散作为生态过程和水文过程相互作用机制的重要环节,在城市绿地生态水文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内容、研究尺度、研究方法及对国内外研究进展和未来研究方向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提出在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生态水文研究中,应该把尺度转换问题作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蒸散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同时提出将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水文过程和生态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加以整合,揭示影响绿地生态系统蒸散各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也是城市生态水文学迫切解决的科学问题之一;最后,对未来应加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蒸散和暴雨内涝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重视不同尺度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水文过程的长期定位观测及绿地的功能布局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基于景观连通性的城市绿地核心区规划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发展的贡献不可估量。以扬州市为例, 在ArcGIS 9.2支持下,借助于2005年SPOT 5遥感影像数据,引入景观巧合概率指数(LCP)、整体连通性指数(IIC)、可能连通性指数(PC)和重要值等评价指数,对研究区内的绿地斑块等级、连通性和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连通距离设置为500 m时, LCP、IIC和PC所反映的斑块重要性排列顺序基本一致;以500 m阈值确定2 km2绿地核心区内,绿地斑块数和面积分别占总体的8 %和16 %;核心区内的绿地斑块主要以中大型和大型斑块为主,斑块连接度高,破碎化程度较低。因此,控制核心区用地规模,加强核心区内的植物保护与建设,通过构建以核心区为重要节点的绿地网络是增加扬州城市绿地系统生态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从生态学角度思考山地城市绿地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态学的观点出发,分析了山地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学特征,认为城市的结构实质上是多种生态斑的互相嵌合,并用斑块的内部/边缘指数表示绿地的生态效益的大小或类型.指出山地城市绿地系统独特的形态构成特征无论是对丰富城市景观,还是创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及良性循环,为广大城市居民提供一个舒适宜人的生活、居住、工作环境,都具有不可忽视的生态学意义.提出了关于山地城市绿地系统的几点思考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经过对重庆市城市绿化现状以及城市森林工程的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发现重庆城市建成区绿化用地资源有限,城区及周边的大量田地被蚕食,城市绿化存在诸多误区,水系生态系统脆弱,生态基础设施薄弱,生态安全性差等.提出了关于重庆市城市森林建设的对策意见,以期对后期的森林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尤其是一些大城市,人口数量已经趋于饱和,城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加之规划中不可抗拒的主观因素,城市不断向外扩张,占用了大量农林用地.为了限制城市的无序扩张,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世界上许多大城市正在努力发展城市绿地.北京市为了建设宜居城市、生态园林城市、世界城市,于2007年启动了郊野公园环建设,2012年启动了平原造林工程.本文以城市绿地的起源、发展及其功能为主线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和著作进行综述性研究,针对北京绿地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该文系统综述了绿色基础设施的起源与发展、构成与分类.通过文献研究系统梳理了绿色基础设施在保护生态系统、提供生态服务、发挥文化价值以及协同效应等方面的内容.最后,依据中国绿色基础设施的研究和实践现状,提出针对性的发展目标和规划路径.  相似文献   

17.
城市景观的类型及其环境生态效能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问题主要是由城市的景观格局变化或用地结构调整所造成的.在城市的自然景观用地中,绿地和水域是两种对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景观生态类型.景观生态用地在城市中的分布格局、平面形态及生态体的垂向伸展等状况,都对其生态效能的发挥深具影响.因此,提出用分布指标、形态指标和体量指标3项指标体系来全面真实地刻画生态源地的生态效能,为科学地评价和比较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水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规划和管控生态基础设施是保障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的有效手段。从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面规划生态基础设施,是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空间规划的创新实践。以湖南省衡阳市为例,对衡阳市域和中心城区生态基底系统、绿色网络系统、城市绿岛系统、保育安全系统等四大系统规划生态基础设施,以此构建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并提出生态基础设施保护区、控制区和引导区分类空间管控措施,促进国土空间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针对城市建设空间快速扩张、绿色空间破碎化且逐渐丧失问题,探寻优化城市绿色基础设施体系的有效方法,为市域尺度绿色基础设施体系构建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以南京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法,以土地利用类型图为基础,识别南京市现有绿色空间中核心区、边缘、孤岛、桥接、环、穿孔、分支等7类重要景观类别。通过斑块面积计算和连通性指数评价,发掘具有生态潜力的绿色基础设施网络中心,并计算最小成本路径生成潜力廊道,结合现有核心区、潜力节点、现有廊道、潜在廊道构建未来南京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体系。【结果】通过MSPA法,识别出南京市绿色基础设施核心面积为538.16 km2,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37.57%,其中综合筛选出一级网络中心16个,二级网络中心24个。基于阻力模型构建生态廊道73条,其在长江以南地区分布较密,重要性等级较高,长江以北区域生态廊道数量较少,重要性等级有待提升。【结论】MSPA法具有数据量少、便于可视化等特点,能够为市域尺度绿色基础设施构建提供生态特征较为精确的景观要素识别结果,有效增强绿色基础设施的系统性和结构性。根据南京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构建结果,建议加强南京市域长江以北网络中心和廊道的建设,提高长江以南网络中心和廊道质量,从而提升全市域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20.
滇中城市发展面临资源环境人均拥有不足、资源分配不均以及生态环境脆弱等各种压力。选取1990年、2000年、2010年、2018年四期美国4~5号陆地卫星专题制图仪扫描影像(thematic mapper, TM)所获取的多波段。影像,研究滇中城市群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其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和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除建设用地外其他用地破碎度逐步增加,形状变得复杂,随着城市的发展,除建设用地景观类型连接度增加,其余用地降低且破碎化程度增加;滇中城市群地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整体表现为降低、空间上表现为东低西高,区县间差异大,生态环境整体趋于恶化趋势,引起生态环境改善的因素是林地、水域与耕地转为建设用地;当坡度小于3度时,水文调节废物处理值较大,当坡度大于3度时,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土壤形成与保护值较高,而食物生产与美学景观值较低。林地、水域聚集的地区集聚类型表现为高-高聚类,建设用地聚集的地区集聚类型表现为低-低聚类;滇中城市群内有约59%的区县生态环境质量下降,有32%的地区上升。滇中城市群的发展要侧重改善用地结构和效能,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