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树麻雀的体温调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树麻雀的体温调节,对不同环境温度和光周期条件下的气候箱驯化树麻雀日体温、光照和黑暗两时段体温,以及季节驯化树麻雀的体温等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环境温度对树麻雀体温影响显著(P〈0.05),低温环境中树麻雀体温调节标准升高;光周期是树麻雀体温日节律调节的信号,光消失时树麻雀将启动相应的降低体温标准的节能预算对策;树麻雀体温的季节性差异极显著(P〈0.01),夏、秋、冬和春四季树麻雀体温依次降低。总之,能量收支预算决定了树麻雀体温调节,高的体温和体温调节能力是树麻雀能够成为具有较高适合度的遍布物种的重要生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限食对树麻雀(Passer montanus)生理生化指标和消化道形态的影响,按其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半饥饿组和1/4饥饿组进行驯化,驯化结束后测定其生理生化指标和消化道形态变化.研究发现,随着限食程度的加大,半饥饿组和1/4饥饿组的体质量、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c rate,BMR)、体脂质量分数、糖原含量、消化道绒毛高度、宽度及肠壁截面积与对照组相比呈降低趋势,器官鲜质量、消化能、消化率、消化道长度呈升高趋势.表明限食是影响树麻雀消化道形态改变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在限食条件下,树麻雀通过降低体质量,增加摄入能、改变消化道形态结构,消耗体内的能量储备和减少基础能耗来缓解食物短缺的生存压力.  相似文献   

3.
鱼类、两栖类、爬虫类可称为变温脊椎动物(poikilothermicvertebrates) ,鱼类和两栖类又可称为水栖动物。水栖动物和恒温动物比较其代谢率低 ,体表隔热组织少。内温性体温调节 (endothermic)机构不能有效地维持体温 ,但可通过向温热环境移动即行动性体温调节反应使机体保持在适宜体温范围内 ,以维持正常生理机能。行动性体温调节反应的成立表示在两栖动物体内存在体温调节系统。动物具有温度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和向效应器传达信号系统。1 水栖变温动物的体温水栖变温动物静止时体温一般只比周围水温…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鸟类免疫系统对环境重金属污染的响应,选择留鸟树麻雀(Passer montanus)的雏鸟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长期受重金属铜、锌、铅、镉污染为主的甘肃省白银市四龙镇和相对无污染的永靖县刘家峡镇的树麻雀雏鸟体况以及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水平上的特点及差异性.结果表明,白银地区树麻雀雏鸟脾脏和腔上囊中w(Cu)、w(Zn)、w(Pb)、w(Cd)均显著高于刘家峡地区(P0.05),雏鸟体况极显著低于刘家峡地区(P0.01);与刘家峡地区相比,白银地区树麻雀雏鸟脾脏和腔上囊相对变小,脾脏动脉周围淋巴鞘细胞密度和腔上囊淋巴滤泡细胞密度较低;白银地区树麻雀雏鸟异嗜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比值极显著高于刘家峡地区(P0.01),血细胞比容显著低于刘家峡地区(P0.05);白银地区树麻雀雏鸟体内血浆ρ(总补体蛋白)、ρ(免疫球蛋白A)、ρ(白细胞介素2)和ρ(白细胞介素6)均显著高于刘家峡地区(P0.05),ρ(免疫球蛋白Y)显著低于刘家峡地区(P0.05).树麻雀雏鸟的体况以及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水平对环境重金属胁迫均有不同程度的响应.  相似文献   

5.
棕色田鼠下丘脑腹内侧核中NPY和PAM表达与能量供需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哺乳期、非哺乳期以及禁食期雌性棕色田鼠下丘脑腹内侧核(hypothalamus ventromedial nucles,VMH)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及其肽基甘氨酸α酰胺化酶(Peptidylglycine α-amidating monooxygenase,PAM)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显示,NPY、PAM在下丘脑VMH等区域有分布,哺乳期以及禁食期雌鼠NPY在VMH的阳性颗粒均显著高于正常期雌鼠;禁食期雌鼠PAM的阳性颗粒显著高于正常期雌鼠.说明VMH区NPY对动物摄食和能量平衡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在能量需求增加或能量供应不足时,激活下丘脑NPY能神经元,刺激食欲,增加摄食量,减少能量支出;在禁食状况下,NPY及NPY的限速酶PAM均出现高表达,以满足能量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主要研究了在冷驯化49天下(5±1℃)横断山的固有种-大绒鼠代谢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冷驯化时间延长,大绒鼠的体重、体温降低;BMR和NST增加,这些说明在冷驯化条件下,大绒鼠采取适当降低体重和体温、增加BMR和NST产热等途径来维持能量代谢平衡.这种能量对策很可能是横断山小型啮齿动物特殊的能量对策,对其生存适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哺乳动物是一类具有高代谢率的恒温动物,它们可通过自身体内氧化代谢产热在较大的环境温度范围内维持高而相对恒定的体温,其体温具有周期性节律变化的特征。冬眠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应对寒冷、食物缺乏等恶劣环境的生物学习性。冬眠时动物的体温会大幅度下降,这种低体温是动物主动调节的。冬眠的哺乳动物,不论是在冬眠季节还是非冬眠季节,表现出的体温都是在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下产热和散热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其机理和产热特征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概括叙述了冬眠哺乳动物在活跃季节、入眠过程以及冬眠季节体温调节的特点;恒温哺乳动物体温调节的假说及其发展;冬眠哺乳动物的体温调节;以及对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TRP通道进行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8.
乙酰胆碱(Ach)、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HT)等神经递质参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其受体亚型的不同也有不同的调节作用。在高温环境中,多巴胺(DA)、5-HT、NE伴随大脑和核心体温的升高而增加。提高5-HTR2活性会引起体温升高,而提高5-HTR1A活性的则会引起体温降低,DAR1、DAR2两者协同作用于体温的降低。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改变及平衡的破坏是导致运动性中枢疲劳发生的因素之一。热应激条件下机体大脑和核心温度升高,脑内热储备过多,导致中枢疲劳的发生,提高DA、NE的活性可抑制高温介导的中枢疲劳,改善热应激下运动能力,但未能证明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运动5-HT介导疲劳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城区与郊区麻雀(Passer montanus)环境压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北京城区麻雀(Passer montanus)和郊区麻雀的血糖浓度、体质量和由白细胞特征所反应的压力指数的差异.结果表明,与郊区的麻雀相比,城区麻雀的体质量较轻,中性粒细胞(H)的比例较高,而淋巴细胞(L)占的比例较少,压力指数较高.这些指标表明了城市化所带来的麻雀生存资源的短缺已导致城市麻雀产生环境压力综合反应.该结果可为评估城市鸟类的生存现状、保护城市鸟类多样性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动物在渡过难关时,可以或蛰伏,或绝食,或停止活动,以降低代谢,减少消耗。乌龟两年不给食物,仍然若无其事;青蛙400天不吃不喝,也能“起死回生”;鳄鱼700天滴水未进,仍可安然无恙。蛇是变温动物,可直接利用太阳能,省去自己的能量“开支”;它冬眠前,抓紧时间储备能量,这样,经过150多天的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高速公路路安全监控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能量的利用效率,并延长网络生存时间,提出一种基于同心圆路由树的路由选择算法。该算法以最小功率进行路由发现,采用短距离的多跳数据传输,引入对簇内节点分级的机制,提高网络能量利用率。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算法比与采用同类能量感知路由算法相比,所得网络生存时间更长,平均能耗更小。  相似文献   

12.
2015年5月17日和19日,在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座木瓦结构的民房内(坐标27°51'26″N、117°44'07″E,海拔840 m),发现2个金腰燕(Cecropis daurica)旧巢被树麻雀(Passer montanus)侵占,5月21日见2个巢内分别有5枚树麻雀卵,5月28日其中1巢的红外线相机拍摄到金腰燕窥探和被树麻雀驱赶的视频。树麻雀利用金腰燕旧巢进行繁殖是否为对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3.
发热和机体的免疫增强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发热是许多疾病常见的伴随症状 ,是临床医师及病理生理学者非常关注的研究问题。近年来 ,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 ,发热机制特别是对伴随发热机体免疫增强反应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1 发热的过程发热过程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外源性致热原 (ExogenousPyrogen)进入机体 ,作用于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等免疫活性细胞 ,产生内源性致热原 (EndogenousPyrogen ,EP) ,EP直接或通过中枢介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的神经细胞 ,体温调定点上升 .使产热增加 ,散热减少 ,体温在一个新的调定点达到平衡。1 .1 外源性致…  相似文献   

14.
重金属汞在树麻雀体内不同组织和器官中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中对采自太原南郊区8只树麻雀(Pasermontanus)体内不同组织及其不同部位羽毛中的汞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汞在树麻雀不同组织中的分布规律为:羽毛>肾>肝>肺>心>骨>肌胃>股肌>胸肌>脑。不同部位羽毛中汞的分布规律为:初级飞羽>次级飞羽>尾羽>背羽>腹羽。其中,初级飞羽和背羽,背羽和腹羽中汞含量均存在明显正相关。肝和脑、肝和心脏、肝和胸肌、肝和股肌以及胸肌和股肌中汞含量也存在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刺猬在冬季自然冬眠和在夏季人工冬眠状态下血液有形成分的最突出改变为显著的白血球减少症,白血球计数由平均每立方毫米16,500减少至2,600-9,810。当刺猬由冬眠恢复非安眠的活泼状态时,在体温上升的一定阶段上,白血球计数迅速增加至非冬眠的高水平。在这一点上人工冬眠和自然冬眠也毫无区别,因而更可论证我们过去的结论,即人工冬眠和自然冬眼是本质相同的生理适应过程。无论在人工冬眠或自然冬眠时,血球容积,血红蛋白含量,红血球计数,以及白血球分类计算,均无特别一致的明显改变。 刺猬在禁食状态下也可能呈现体温过低,并伴有白血球减少症:若无体温过低则亦无白血球减少症。但是在禁食状态下的体温过低为病理表现,常为死亡的预兆,而在冬眠状态下的体温过低则具有重要的生理适应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能量有效问题,在LEACH协议算法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学习自动机的路由算法,该算法结合节点的剩余能量与节点的邻居信息,在选择簇头上,通过降低能量过低的节点成为簇头的概率,尽可能地进行能量均衡.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减少了网络的能量消耗,延长了网络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7.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能量有效问题,在LEACH协议算法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学习自动机的路由算法,该算法结合节点的剩余能量与节点的邻居信息,在选择簇头上,通过降低能量过低的节点成为簇头的概率,尽可能地进行能量均衡.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减少了网络的能量消耗,延长了网络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8.
观察了脑室注射6-OHDA对达乌尔黄鼠体温及体温调节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脑室注射200μg 6-OHDA产生一个短暂的急性低体温效应,在室温环境中体温下降幅度为5℃左右,在5℃寒冷环境中体温下降7℃左右。脑室注射第二个剂量6-OHDA所引起的低体温效应比第一次明显减弱;中枢投入α-受体阻滞剂可以取消此低体温效应。(2)脑室注射6-OHDA对体温调节能力仅有暂时性影响,注药20小时后,体温调节能力即可恢复,动物在寒冷环境中和正常动物一样能够维持恒定的体温。这些观察结果为应用6-OHDA于冬眠实验工作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阐明高山姬鼠(Apodemus chevrieri)胎后发育的体温调节和产热能力,对其出生后1~42日龄幼仔的体温和静止代谢率(resting metabolic rate,RMR)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日龄和7日龄时高山姬鼠幼仔体温和RMR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升高,14日龄时,高山姬鼠幼仔在低温条件下(5℃、10℃)体温相对较低,此时RMR已有明显的增加:7~14日龄是其体温调节能力快速发育的时期;21日龄时,高山姬鼠幼仔在低温条件下RMR极显著高于其他温度点的RMR,28日龄时,高山姬鼠幼仔RMR在高温(35℃)条件下也表现出增加的趋势;35日龄和42日龄时,能判断高山姬鼠幼仔热中性区(thermal neutral zone,TNZ)在22.5~30℃之间,接近成体水平。以上这些结果说明,高山姬鼠幼仔在胎后发育过程中,为维持恒定的体温,不同发育时期产热机制和能量分配方式不同,发育早期,生理性产热较弱,能量主要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离开母体后,其恒温能力及产热调节能力得到较快的发展,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磁跟踪系统体内装置的能量供应问题,研究了一种低功耗、高效、智能化的能量管理方法.主要包括主控制器、升压电路、非接触式开关、电源路由器和负电荷泵.随着纽扣电池电量的消耗,升压电路由主控制器智能化选通,当电池电压大于3.3V时关断,小于或等于3.3V时开启,由此减小了升压芯片在前期的能量损耗.另外,主控制器进一步控制电源路由器,根据体内装置的工作状态,按照需要选通后级电路.经实验验证,能量管理模块可延长纽扣电池的工作时间,最大程度地降低了无效能量损耗,满足磁跟踪系统完成消化道检查所需的时间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