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温度计套管有多种形式,在工程应用中,比较常见的是锥形、直形和阶梯形。不同形状温度计套管的振动频率和受力情况各不相同,有各自的适用特点。以往,尽管设计人员渴望了解不同形状温度计套管在振动和受力方面的特性,但由于缺少不同形状温度计套管振动频率和受力情况的分析对比,因此,在工程应用设计中,对温度计套管形状的选择比较随意。近年来,随着对温度计套管振动问题讨论的增多和研究的深入,使得研究形状对振动和受力的影响成为可能。本文根据ASME PTC19.3 TW-2010提供的准则,通过对上述3种形状的温度计套管振动频率和受力强度的分析对比,提出不同形状温度计套管的适用特点,为工程应用中的选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对中压蒸汽管道温度计套管断裂原因,对温度计套管在吹扫阶段、工作过程的振动频率进行了计算,认为该温度计套管的结构参数存在问题;温度计套管改进后,对振动频率重新计算,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3.
在套管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将降低套管的屈服极限,进而降低了套管的承载能力.长期以来,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充分重视而加以克服.为此,根据弹性力学理论,建立了套管的力学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和计算,得到了存在残余应力的情况下套管的承载能力.计算分析表明,残余应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套管的承载能力,因此,为了提高套管的承载能力,应尽量降低管体的残余应力.  相似文献   

4.
重点讨论了我国套管柱强度设计方法新标准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即三轴抗挤强度设计中轴向应力计算问题。证明了正确做法应该是用压力面积法计算真实轴向力。文章还给出了真实轴向应力、有效轴向应力和虚应力三者之间内在联系的关系式,以及应用三轴应力强度理论进行抗挤设计的正确公式,对进一步解决套管柱强度设计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木文对套管三轴应力设计原理和方法进行了讨论,对套管往所受外载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讨论,根据三轴应力强度公式和外载条件对三轴应力设计进行了分析和推导,编制了三轴应力设计软件,计算结果衣明.,三轴设计既安全又经济,共有实用价值,可供现场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6.
工字型截面梁角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字型梁是工程中最常见的结构之一,其中任何裂纹都将成为结构断裂失效的隐患.带有裂纹的工字型梁是典型的三维有限边界问题,用经典方法求解其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通常相当困难.采用三维20节点等参元,应用ANSYS大型工程有限元计算软件,对工字型梁4个不同裂纹开裂位置的角裂纹进行应力强度因子计算分析,给出了裂纹长度变化下的应力强度因子变化规律、趋势和曲线,总结了工字梁结构中结构参数对结构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规律,该计算结果可作为同类结构损伤容限设计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残余应力对石油套管承载能力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套管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将降低套管的屈服极限,进而降低了套管的承载能力.长期以来,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充分重视而加以克服.为此,根据弹性力学理论,建立了套管的力学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和计算,得到了存在残余应力的情况下套管的承载能力.计算分析表明,残余应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套管的承载能力,因此,为了提高套管的承载能力,应尽量降低管体的残余应力。  相似文献   

8.
冲击载荷作用下含裂纹构件强度计算的试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对冲击载荷作用下动态断裂应力强度因子变化规律的分析,回避了动态断裂极其复杂的计算。从工程应用的实际意义出发,以不允许发生动态断裂为原则,提出限制结构初始裂纹在动载荷下计算动态应力强度因子的简化公式,建立计算含裂纹结构或构件的剩余强度条件。  相似文献   

9.
应用有限单元法对SL2-(7)型套管头结构进行应力分析,将套管头分成密封结构和承载结构2部分进行有限元应力计算,得到结构整体应力分布情况和单个构件的应力分布情况以及最大应力的分布位置,从而为SL-2-(7)型套管头结构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管道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分析是裂纹是否扩展判断和管道疲劳断裂计算的关键.应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不同管道外径、裂纹尺寸、不同夹角下含轴向双裂纹管道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管道和裂纹尺寸确定时,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随裂纹间夹角增大而增加;管道尺寸确定时,随着裂纹长与壁厚比增加,夹角对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影响增强.通过分析夹角对双径向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为工程实际中合理地判断裂纹扩展可能性和精确地进行管道疲劳断裂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夹心式功率超声压电换能器负载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在等效电路理论的基础上,对大功率夹心式压电超声换能器的负载特性进行了研究,重点讨论了两种常用的负载,即超声清洗等液体处理技术中的液体负载以及用于超声加工和超声钻孔等技术中的固体负载,探讨了负载对换能器共振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液体介质,当液面的高度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时,换能器的共振频率会降低,当液体负载横截面积增大时,液面高度对换能器共振频率的影响增大,对于固体负载,当超声加工工具的长度减小时,换能器振动系统的共振频率升高,当超声加工工具的横截面积较小时,工具长度对换能器系统频率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2.
采用悬丝共振耦合动态法测量了材料杨氏模量实验中的共振频率,并对实验中出现的频率与测量位置关系的异常变化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对试样密度、悬丝材料以及仪器性能的分析,结果表明造成频率与位置关系异常的原因是仪器的换能器。  相似文献   

13.
针对工程领域广泛存在的一类分组旋转周期结构开展了解析动力学研究.提出了一种利用等效对称单元判别固有频率是否分裂的简便方法.采用直接摄动法研究了对称单元分布对模态特性的影响,揭示了等效对称子单元的分组方式与固有频率分裂之间的映射关系.该映射关系提供了一种抑制固有频率分裂的对称单元拓扑调整方法.该方法可用于超声电机和陀螺仪等对固有频率分裂敏感的重要领域.仿真结果验证了固有频率分裂规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旋转超声加工是加工硬脆材料的一种较好方法。为实现长时间连续稳定工作,必须使用厚电极的超声换能器振子。目前,对厚电极换能器振子的研究较少,使用时一般使用近似计算与实验调整相结合的方法。为了较精确地设计厚电极超声换能器振子,类比薄电极换能器振子的研究方法,推导了单个厚电极节面在能器振子中间时的频率方程,并使用模态实验分析和有限元仿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给定的电极厚度范围内,换能器振子的谐振频率误差小于5%,完全满足工程应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依据变截面杆纵向振动波动方程,给出了幂函数形变幅杆的频率方程及重要参数计算公式,并与其他类型变幅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幂函数变幅杆具有与指数形变幅杆相同的放大系数,与阶梯形变幅杆有相同的谐振长度,且这种变幅杆不存在截止频率.用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模态分析表明,幂函数形变幅杆共振频率的模态分析值与一维理论值吻合.  相似文献   

16.
研究单比特接收机的高检测率测频方法,利用滤波器组将信号分成多通道,每条通道独立采样、测频,通过减小非线性变化产生谐波的影响达到提高检测率的目的,并对测频后的误检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依据分析结果设计补偿矩阵,利用补偿矩阵对测频结果进行修正.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提高了单比特接收机的双信号检测率,对于大动态范围的检测率提升更明显,归一化增益差为6 dB时检测率是原检测率的3.5倍.相关的研究方法和结论对实际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双调谐滤波器的参数设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调谐频率设计双调谐滤波器的方法.利用双调谐滤波器与2个并联的单调谐滤波器阻抗等效的原理,研究双调谐滤波器中串联谐振支路电感、电容和单调谐滤波器谐振频率、电容的关系,从而确定双调谐滤波器串联支路和并联支路的谐振频率.利用单调谐滤波器的谐振频率是双调谐滤波器的零点,确定并联支路的电感,结合并联支路的谐振频率确定并联支路的电容.该方法可以简化双调谐滤波器的设计运算,实例展示了该方法双调谐滤波器阻抗特性曲线,仿真分析表明:依据该方法设计的双调谐滤波器的滤波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根据工程实际要求,利用有限元法对结构进行静、模态分析。为了得到一质量减小、应力均匀、动态性能更优的结构,基于应力和频率删除准则,建立了一种改进的基于应力和基频的渐进结构优化算法。算法采用了灵敏度再分配法,有效抑制了优化中的棋盘格,提高了优化效果。每迭代步单元删除后,进行孤点以及单铰支检查技术,并删除,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局部模态的产生。提供的算例表明了方法的简单、有效,是ESO方法在工程应用的又一次尝试,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简支梁桥的自振特性及车-桥系统的有载频率,首先进行了简支梁自振频率的理论分析,然后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简支梁计算模型,将结果与实测值进行对比,优选出合适的有限元计算方法.将车辆简化为集中质量块,建立了质量块-简支梁系统有限元计算模型.通过软件计算分析,得到桥梁结构的振动模态和不同车辆位置下的有载频率.将有限元分析结果及实测值与简支梁的自振频率比较,从而研究简支梁桥有载频率的变化特点,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