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野生薄荷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挥发油提取器按常规回流法提取了生长在山东省德州市的野生薄荷中的挥发油组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对其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出47种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2.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苦瓜挥发油,蒸馏物用乙醚萃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和三维荧光光谱法进行分析.GC-MS鉴定出25种活性成分,三维荧光光谱确证了苦瓜挥发油的荧光指纹性.提供了一种研究天然产物中挥发油成分的新方法,对于天然产物中挥发油的提取和分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用水蒸气蒸馏法、超声辅助浸提法和索氏提取法提取山桐子果实中的挥发油,用GC-MS分离鉴定其成分并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水蒸气蒸馏法、超声辅助浸提法和索氏提取法分别分离鉴定出64、50和57个组分,共有化合物38种,其中主要成分为亚油酸、棕榈酸、油酸、角鲨烯、椰子醛和γ-维生素E等.3种提取方法所得山桐子果实挥发油成分有共同特征,也存在着差异,相较之下,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成分最多,索氏提取法提取挥发油率最高.  相似文献   

4.
陈胜发  顾国强 《科技信息》2010,(20):I0192-I0192
本文针对康妇炎胶囊提取挥发油时出现的问题,从挥发油的提取方法、挥发油提取质量的影响因素、康妇炎胶囊四味提取挥发油药材的性质及提取方法等几方面来探讨康妇炎胶囊提取挥发油时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SFE)与水蒸气蒸馏法(SD)从山柰中提取挥发油. 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百分含量.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了39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6%以上;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了51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9%以上. 研究表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能更真实、全面地反映药材中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超声辅助浸提法和索氏提取法三种方式提取藏红花花瓣及雄蕊中的挥发油,用GC-MS分离鉴定成分并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显示共鉴定出化合物49种,水蒸汽蒸馏法、超声辅助浸提法和索氏提取法分别分离鉴定出43、27、21种组分,且共有6种相同成分.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棕榈酸、亚油酸、亚麻酸.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组分中含有如芳樟醇、优葛缕酮、柏木脑等独有成分,且藏红花醛含量可达40.31%,索氏提取法挥发油提取率最高,为6.04%.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表明,水蒸汽提取挥发油在280μg/mL时清除率效果表现最佳为44.17%.还原力测定实验及总抗氧化能力实验中,索氏提取物表现出的抗氧化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7.
研究麻黄附子细辛汤中细辛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以挥发油的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了浸泡时间、提取时间和加水量对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细辛挥发油的影响.优选细辛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8倍量水,浸泡3h,提取3h.此细辛挥发油的提取工艺简单,方便,可行.  相似文献   

8.
白花茵陈茎叶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和石油醚萃取法提取白花茵陈中的挥发油,并通过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2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基本相似,主要为萜烯类及其含氧衍生物(如百里香酚和香荆芥酚)和脂肪酸及其酯等.  相似文献   

9.
板栗花挥发油成分的提取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纯水为溶剂,采用快速溶剂萃取法从板栗花中提取挥发油,同时利用吹扫捕集技术直接分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板栗花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蒸馏液的板栗花挥发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板栗花挥发油中得到28种成分.其中酯类化合物有10种,醇类化合物有4种,醛类化合物有9种;醇类、醛类、酯类化合物是挥发性成分的主体,...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三种唇形科植物紫苏叶、荆芥及广藿香用不同方法提取所得挥发油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差异,为其饮片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超声提取法、冷浸法分别对紫苏叶、荆芥、广藿香挥发油进行提取,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从紫苏叶挥发油中共鉴定44种成分,其中7种为共有成分,主要包括石竹烯、细辛脑、芹菜脑、叶绿醇等,且成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三种方法的挥发油得率分别为0.62%,2.7%,3.03%;从荆芥中共鉴定出50种成分,其中9种为共有成分,主要包括L-薄荷酮、胡薄荷酮、植醋酸等,三种方法挥发油的率分别为0.42%、2.47%和2.5%;从广藿香挥发油中共鉴定30中化合物,其中9种共有成分,三种挥发油得率分别为1.12%,1.48%,2.56%。不同方法提取的三种唇形科植物挥发油得率的含量差异较大;不同方法提取的挥发油的主成分含量及微量组分组成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枣庄花椒挥发油提取工艺,并对其进行初步质量评价,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以花椒挥发油的得率为评价指标,优选其提取工艺.经实验,花椒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为:以质量分数3%的NaCl为提取介质,超声60min,水蒸气法提取7h,实验结果表明,该提取工艺得率较高,适合工业生产,枣庄产花椒符合药用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玫瑰茄挥发油成分及其抑菌活性.方法:运用常规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玫瑰茄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方法分析、鉴定其化学成份,并采用琼脂稀释法对其挥发油进行抗茵活性测试.结果:通过GC-Ms共鉴定出48个化学成分,且抑茵实验表明8种菌株为敏感菌株.结论:该研究为玫瑰茄的进一步应用与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青海羌活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石油醚提取法提取青海产羌活挥发油,测得挥发油的质量分数为3.2%.以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离、鉴定.分离出50余个峰,鉴定了41种化学成分,并用面积归一法确定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以单环萜烯酮、亚油酸、乙酸谷甾烯醇酯、杜松二烯醇、十六烷酸为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通过对羌活挥发油成分的研究,为羌活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挥发油是菊花主要功能成份之一,其提取工艺一直是研究者们关注的话题。介绍了菊花挥发油提取工艺的9种方法,并就各提取工艺的原理、操作流程、技术参数及特点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提出了提取方法、菊花品种、菊花产地与物候期均对菊花挥发油含量与成分有影响;最后对菊花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及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以期为菊花挥发油的工业化提取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芭蕉叶挥发油,对挥发油进行了GC-MS分析,鉴定出29种成分.通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和β-胡萝卜素漂白法,测定了芭蕉叶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当挥发油浓度为0.30mg/mL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82.2%;在乳化脂质体系中,当挥发油浓度为50μg/mL时,β-胡萝卜素漂白抑制率达到92.0%.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芭蕉叶挥发油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因此,芭蕉叶挥发油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天然抗氧化物质.  相似文献   

16.
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大蒜挥发油,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程序升温法测定大蒜挥发油化学成分,考察贮藏对大蒜挥发成分的影响.共鉴定出了22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5%.主要成分为大蒜辣素(28%~41%)和甲基烯丙基硫醚(11~16%)等.结果表明不同贮藏期的大蒜油的成分的种类变化不大,但相对含量变化较大。该变化可能源自贮藏期成分的挥发和大蒜水分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运用超声提取、回流提取、水蒸汽蒸馏、浸泡提取4种方法对缅甸产钝叶樟植物的挥发油进行了提取,通过气质联用(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首次分析了缅甸产钝叶樟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别鉴定出42、40、22、36个成分,其中黄樟素(safrole)相对含量最高,达到19.76%~28.47%.比较4种提取方法,得油率分别为3.49%、2.50%、0.85%、1.92%,表明超声提取法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樟叶中的挥发油并测定其抑菌活性.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香樟叶挥发油的最佳提取条件,利用滤纸片法和管碟法检测挥发油对5种常见指示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酿酒酵母)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香樟叶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蒸馏时间6 h,浸泡时间1.5 h,在此条件下,挥发油的得率为2.3%.此条件下提取的挥发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酿酒酵母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MIC分别为3.9μL/mL,7.8μL/mL,15.6μL/mL,31.3μL/mL,31.3μL/mL.结论:香樟叶挥发油对5种指示菌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其中对于大肠杆菌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不同采集期艾叶挥发油含量和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艾叶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了6种采集期不同的艾叶挥发油的含量和化学成分.结果表明:6种采集期艾叶中挥发油质量分数分别为0.607%,0.750%,0.953%,0.884%,0.751%,0.680%,鉴定出的化学成分数目依次为29,32,29,27,34和28种,有17种相同的化合物被检出.通过比较艾叶挥发油主要成分,如1,8-桉叶油素、樟脑、龙脑、4-萜烯醇等时发现,6月2日采集的艾叶中的挥发油含量最高,品质最好,6月上旬为艾叶的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20.
千山野菊花萜类化合物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了用蒸馏-萃取法(1)和同时蒸馏-萃取法(2)提取千山野菊花中挥发性物质,测得用两种方法提取的千山野菊花挥发油含量分别为6 08%和7 02%.用GC/MS法从千山野菊花挥发油中分别分离并确定出38种、44种化学成分,通过检索Nis98谱图库,再结合有关文献进行人工谱图解析,确认野菊花挥发油的萜类化合物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得出各类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