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采集的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和并对其进行分析,分别探索传统手针和电针足三里穴的人脑持续性效应的中枢神经系统活动.选择12例(6男,6女,23~27岁)无针刺经历的、右利手健康成年志愿者,分成手针组(12例)和电针组(12例).手针刺激(2 Hz)和电针刺激(2 Hz,连续方波,电流强度0.5~1.4 mA)实验中,针刺刺激分别以2 Hz的频率对足三里进行2 min的双向捻转,采集针刺刺激前后静息态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显示手针和电针针刺足三里后引起了不同的持续性效应,包括中脑和基底神经节在内的参与与镇痛有关的神经递质释放的脑区结构,在针刺刺激后阶段呈现出了持续性的活动.两种针刺模态下不同的脑区响应模式表明两者可能在经络传输通道和神经递质系统的活动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独立成分分析方法已经成功地运用于分析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尽管独立成分分析方法是一个很有前景的数据驱动分析方法,但是在执行独立成分分析之前,需要确定好独立成分的数目.准确地估计出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中独立成分数目对减少过估计或者低估计能起重要作用,目前有许多信息理论准则方法已经广泛运用于独立成分数目估计中,但通常容易出现过估计现象.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有效检测准则的fMRI源信号数目的估计方法.模拟数据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不同平滑数据具有很好的鲁棒性.将该方法用于真实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中,可以减少色噪声下真实数据的过估计,对功能磁共振成像源信号数目的估计表现出了较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3.
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 (fMRI)技术可以显示大脑各个区域内静脉毛细血管中血液氧合状态所起的磁共振信号的微小变化 .fMRI作为无损和动态的探测技术 ,已日益成为观察大脑活动 ,进而揭示脑和思维关系的一种重要方法 .本文对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生物物理机制作了简要的描述 .然后分别介绍了脑高级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过程中的实验设计、数据处理等环节 .最后给予了脑高级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应用展望 .  相似文献   

4.
引入度量时间序列复杂度的近似熵(ApEn)方法探讨健康年轻成人静息态下大脑功能性别差异.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对74名健康年轻成人(其中:男36名,女38名)进行扫描以获取静息态fMRI数据,使用DPABI软件进行数据预处理,采用ApEn方法比较健康男女大脑功能活动,确定健康男女大脑功能活动的差异区域.结果发现,较男性健康组,女性健康组在右侧枕中回、右侧角回、右侧颞中回及双侧楔前叶的ApEn值更高;较女性健康组,男性健康组在右侧梭状回、右侧枕下回、右侧舌回、左侧额中回及左侧背外侧额上回的ApEn值更高.该结果表明,静息态下大脑功能活动存在性别差异,尽管差异区域与以往线性方法得到的结果并不完全一致,但都一致认为这些差异可能与大脑结构以及行为和认知上的性别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对照实验,评价十三鬼穴(人中、少商、隐白、大陵、申脉、风府、颊车、承浆、劳宫、上星、曲池)治疗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共收集病例80例抑郁症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依数字随机法分入常规药物组和常规药物辅助针刺十三鬼穴组,疗程4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中文版)、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全部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处理,组内前后对照运用成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在MoCA和ADL评分中,十三鬼穴治疗组比较药物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显示针刺十三鬼穴治疗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结论:针刺十三鬼穴治疗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疗效肯定,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的功能连接图和有效连接图的显示方法,并在Matlab环境下编写界面实现了该方法.  相似文献   

7.
将实验动物分为光热治疗组、光动力治疗组、光热和光动力协同治疗组,使用T2加权和扩散加权两种磁共振成像方式对治疗效果进行实时监测,并使用病理学方法对磁共振检测效果进行验证.实验结果发现,两个单纯治疗组中肿瘤并未被完全杀灭;而协同治疗组中,肿瘤被完全杀灭.磁共振作为无创监测手段,在疗效评价中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并可对纳米粒子的设计合成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针刺留针时间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脑血流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不同留针时间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脑血管血流速度的影响,以探索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时效关系的机理。方法:选取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恢复期的患者34例,按轻、中和重度随机分成留针20、40和60 m in 3组。在针刺治疗的疗程前后,对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检测。结果:针刺可提高缺血性中风患者脑血管血流速度,以留针60 m in作用最为明显。结论:针刺留针时间与脑血管血流速度之间有一定的时效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项针配合常规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方法:162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项针组和对照组.项针组取风池、完骨穴配合常规针刺取穴:肩髃、曲池、外关、合谷、伏兔、足三里、解溪及太冲等.对照组仅常规针刺取穴.每天针刺1次,连续治疗15次为一个疗程.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观察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改善(P<0.05),项针组对面瘫、言语、上肢肌力、手肌力及步行能力的改善比对照组更为明显,项针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8.9%和79.0%(P>0.05);显效率分别为59.3%和30.9%(P<0.01).结论:项针疗法治疗中风疗效确切,能显著地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针刺组、中药膏剂组以及针膏红外组对湿热型慢性湿疹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湿疹入院就诊患者进行中医临床辨证分型,收集湿热型慢性湿疹患者共计96例,随机分为三组,针刺组32例采用传统针刺治疗,中药膏剂组32例运用一系列中药组分的膏剂治疗,针膏红外组32例同时运用针刺、中药膏剂、红外线治疗.结果:治疗后在临床疗效、血清标志物(IFN-γ、IL-4)含量检测、皮损面积指数、心理评分比较等方面,针膏红外组均优于针刺组、中药膏剂组(P均<0.05).结论:针对湿热型慢性湿疹患者,针刺结合中药膏剂、红外线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