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清代袁枚、朱庭珍对诗趣予以了集中论评与阐说。袁枚评诗推尚偏于由才性而催生出的“趣”的审美形态,他以“趣”为审美标的,以性灵为根本,以天才、真、自然为支点,建构出一个有别于他人的诗趣论系统。朱庭珍评诗反对“恶趣”、“魔趣”,推尚意趣充蕴之作;他强调作诗要“培之以理趣之府”,提出了“意趣活泼”的审美要求,在诗趣的生成创造上,则论及到由“情”而“趣”、由“思”而“趣”,对诗中之趣语的运用也予以了界划。他们为古典诗趣论的最终深化和完善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朱彝尊是清代著名的学者.他的诗歌创作博取群籍,论诗以取材博者为尚。他资书为诗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经、史等学术入诗;二是用典用事广博而僻奥;三是选词用字讲求来历。朱彝尊倡导了浙诗派乃至整个清代宗宋诗派资书以为诗的风气。  相似文献   

3.
“以丑为美”是韩愈诗歌重要的审美特征,后人也多学习并仿效他的这种诗风。本文从多个角度浅析它的成因:“荡”“怪”的社会风气,“尚奇伟”的个性,仕途的挫折,荒僻险怪的自然景观和巫术文化体系的文明,继承并发扬奇倔诗风,学习李白和杜甫,孟郊奇异诗风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清代袁枚、朱庭珍对诗趣予以了集中论评与阐说。袁枚评诗推尚偏于由才性而催生出的"趣"的审美形态,他以"趣"为审美标的,以性灵为根本,以天才、真、自然为支点,建构出一个有别于他人的诗趣论系统。朱庭珍评诗反对"恶趣"、"魔趣",推尚意趣充蕴之作;他强调作诗要"培之以理趣之府",提出了"意趣活泼"的审美要求,在诗趣的生成创造上,则论及到由"情"而"趣"、由"思"而"趣",对诗中之趣语的运用也予以了界划。他们为古典诗趣论的最终深化和完善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和史传、志怪的叙事相比,唐传奇是一种审美叙事,其语言具有审美化的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言的诗化,有的是文中直接用诗,有的虽然不直接用诗,但是富有诗的意境。二是语言的骈俪化。其描写、对话、议论、书信等语言以骈文为主,其叙事语言虽以散体为主,但又具有骈俪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6.
杨娜 《科技信息》2011,(5):I0119-I0119
时人称陈洪绶人物画“高古奇骇”,以“奇”“怪”来评价他的风格。但他的画不管从章法布局,人物造型,还是勾线设色,都可以找到严谨的法度.应该说他是一个古法相当严谨的人。因此他的画虽然怪诞,但怪得极有章法。他的绘画成就是在他独特的绘画理念下形成的,本文既是在分析陈洪绶个人经历和他诗文中找出他独特的绘画理论。  相似文献   

7.
前辈学者多将唐太宗君臣的诗作视为宫体诗,归宫体一派。其实唐太宗等贞观诗人群提出了雅正质实、文质彬彬的诗美理想,在创作上以典丽为宗,兼尚气骨,对唐诗繁盛局面的形成有开启之功。  相似文献   

8.
人与鬼怪的关系是志怪小说表现的一个重要主题.纵观以<搜神记>为代表的六朝志怪小说和以<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为主的清代笔记小说,即见一种由对立走向友善的人怪关系.这与佛教的影响分不开.同时,在由对立走向友善的过程中,也可窥见封建社会由"尚力"到"崇德"的心理变化.  相似文献   

9.
他不是野人 听见枪响,李队长他们赶了过来,阿慧向李队长介绍了发现圆头怪人的情况。李队长问:“圆头怪人是野人吗?”  相似文献   

10.
赠内诗是兴盛于李唐时期的一种新型爱情诗。李白的赠内诗,数量众多,内容丰富,极具艺术价值与审美特质,是唐代赠内诗中的一座艺术高标。其中,又以写给夫人许氏、宗氏之赠内诗最为著名。李白在其赠内诗中,将他与’午氏、宗氏夫妻间的殷深情谊,以及生死与共的患难经历等,均进行了淋漓尽致的表达。后人如元稹、白居易、李商隐、韦庄等人,都曾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李白赠内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身为"古文运动"领袖的韩愈,其诗歌的光彩常为文章所掩,然而韩愈诗歌对唐诗的发展、宋诗风格的形成、元明清诗歌的承继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研究韩愈的诗风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韩愈诗歌创作的三个阶段中,其诗风从清新雄豪到奇崛瑰怪再到古朴清新,天赋个性、创作心态、社会风尚等是其在人生不同阶段显示出不同诗歌风格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2.
余阙是元代后期著名的少数民族诗人.他深受汉族文化的熏陶,用汉语创作了大量诗歌,有<青阳先生文集>传世.他的诗歌规仿六朝,清新明丽;以汉魏为宗,优柔沈涵,形成两种不同的风格.  相似文献   

13.
韩愈的“文中之诗”,是指其文章作品中所存在的诗体。此处的“诗”是个广义概念,凡用韵语写成的作品均可视为“诗”,相当于“押韵之文”。对韩文中的“有韵之文”的性质判定,我们当从韩愈自道,其时人及后人的看法乃至今人的见解等三方面入手。韩愈的“文中之诗”,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可由此进一步把握韩愈的诗学观、古文观,并由此可见韩愈诗歌多样风貌的成因,另一方面有利于对韩愈“以文为诗”现象的公允诠释与《全唐诗》的“新”辑佚。  相似文献   

14.
鱼玄机诗的用典多,出典广、寓意新,显示出鱼玄机极高的文学素养。纵观鱼玄机50首诗歌,其用典的地方有50多处。其用典特点主要有两点:如盐溶水,浑化无迹;反意用典、弥见创新。鱼诗用典不仅可以丰富和扩大艺术形象的思想内涵,含蓄地寄托诗人的思想情感,使诗篇呈现出一种“辞约义丰”、“委婉含蓄”和“典雅精致”的审美效果;接受者通过对典故进行咀嚼后能理解其内在的含义,获得一种解读成功的快慰和美感享受。  相似文献   

15.
当代著名诗人蔡其矫、余光中都是泉州籍,都在50年代开始写作乡愁诗。他们一个在大陆,一个在台湾,他们乡愁诗的情感变化都随年代的变迁而变化;创作技巧也各具特色,产生了不少经典的乡愁诗作,为我国当代乡愁诗的发展树立了经典的范例。  相似文献   

16.
晚唐国运将弛,士气日丧,诗歌题材与创作倾向趋于嘲云戏月,刻翠粘红,轻视社会民生等问题的真实反映;艺术上,追求字句的精雕细刻,“观唐诗至此间,弊亦极矣”(辛文房《唐才子传》)。于濆在晚唐后期虽不为时人所重,但却能一反当时浮艳雕饰的诗风。他的诗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弊病及边塞问题,现实主义倾向比较明显。相对于前人,有一定的突破。  相似文献   

17.
徐玉诺“月亮女神”型的诗歌散发着“爱”和“美”的梦幻、浪漫气息,游离于文学研究会倡导的写实风格之外。诗人称自已有一颗“遇见悲哀便美化了的心”,但与王统照、谢冰心对“爱”和“美”的玄想相比,他笔下的“爱”与“美”浸透着更多的苦涩意味。诗文中的“她”意象则是诗人将悲哀愁苦之情美化、浪漫化的载体。  相似文献   

18.
张合作为明代滇产诗人群中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歌涵盖明代云南社会的方方面面,而究其大部份诗作来说,离不开他与杨慎的唱酬交游内容。从“知人论世”的文学研究角度出发,考证这些诗歌作品背后二人的交游史实,了解二人交往的心路历程是有一定价值的。自张、杨二人的父辈交往入手,通过对张、杨二人的诗歌研读,考释出二人在杨慎入滇前后的交往唱酬经历及杨慎在滇的部分行程,或对以后张含、杨慎的诗歌研究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于谦诗是于谦人生品性和忧国忧民情怀的赞歌,其诗中的太行情结是于谦对太行风物的独特感受,是于谦18年太行经历的情感凝结。太行诗记录着诗人独特的时代印记和复杂的心理感受,作者把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寄寓在太行山水中,体现出一种志向,一种气节,风格遒上,格调高远,真切自然,在与太行山水的相拥之中展示了与台阁体迥异的一种气骨,一种说不尽的特殊情缘。  相似文献   

20.
从《诗经》里唯一的禽言诗《豳风.鸱》到汉代的寓言诗赋具有这样一些共同点:从精神上看,这些寓言诗大多描写了人生的悲惨遭际;从作者的身份上看,大多属于“士”这一阶层;从方法上看,都是借托禽言而抒人生况味;在人称上,由纯用第一人称到多人称转换;在叙事上,由单角色过渡到两个角色的对话。种种变化都显示了寓言诗不断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