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对新疆尼勒克县产蜂胶用超临界CO2流体进行萃取脱蜡,脱蜡率为22.5%,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萃取物进行分析,检测到53个化合物并进行了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这些物质的相对含量,主要化学组成为以长链正构烷烃为主的烃类蜡质化合物,占89.13%,蜂胶中主要功效成分,如黄酮类化合物等所占比例很小,显示在此工艺条件下主要分离的是蜂胶中蜡质。对其中正构烷烃的碳数及奇偶比进行了比较分析,结合蜂胶的产生过程和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进行了讨论,显示蜂胶中所含各种碳数正构烷烃数量及比例有一定的生态学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用 70 %乙醇作萃取剂 ,用超声溶解蜂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研究萃取剂、萃取温度、时间对萃取率的影响 再与Al3 + 生成络合物 ,以芦丁为标准样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蜂胶制成品中的总黄酮含量  相似文献   

3.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悬钩子木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通过Fenton反应测定了悬钩子木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液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悬钩子木中黄酮类化合物平均含量为23.66mg/g,样品回收率为90%~94%.悬钩子木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液对羟基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其清除作用随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增高而增加.研究结果可为悬钩子木药效功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银杏根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其含量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浸泡与回流的方法从银杏根中提取黄酮,用721型分光光度计测得总黄酮含量为6.89%.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银杏根中槲皮素百分率为1.24%,是黄酮类化合物中含量较高的成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确定最佳检测波长为370 nm.  相似文献   

5.
应用微波萃取技术,以柚子皮为原料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液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在微波单因素浸提的基础上,采取正交优化试验,以探讨微波功率、料液比、微波处理时间、pH值、溶剂及溶剂的浓度对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的影响.正交实验表明,微波法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条件是:微波功率是595W、微波处理时间20s、液料比为15:1、pH值为11、溶剂是浓度为80%的乙醇,在此条件下浸提,所得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为0.748%.在该工艺条件下,黄酮类化合物的得率比较高、所需要的时间短,是一种快速、高效、节能、环保的新型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6.
试验从微波辐射辅助处理后的橘皮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确定了最优的实验操作参数,同时研究了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液对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O2-·)的清除效果.采用直接回流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通过UV2050紫外光谱仪对橘皮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进行了测定,并计算出产率.在单因素试验的结果上运用正交试验设计对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得出橘皮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最优工艺条件为:时间180min,温度80℃,物料比1∶10,70%的乙醇,pH=7.在此工艺条件下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率最高,其提取率可达86.73 mg/g.此方法较传统提取工艺优良,且条件容易达到和控制.橘皮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液对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O2-·)具有一定的清除效果,当黄酮类化合物浓度为0.18mg/mL时对·OH清除效果高达37.72%,0.14mg/mL时对O2-·清除效果可达28.49%.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银杏不同部位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有机溶剂索氏提取法,利用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等分析仪器对几种银杏叶、银杏外种皮、银杏果梗中黄酮类化合物活性成分进行了提取和含量测定,并对其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黄酮类化合物在银杏叶中质量分数为1.9%左右,在银杏梗中的质量分数为0.5%-0.7%,在外种皮中的质量分数为0.1%-0.8%。结论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最高,是理想的提取原料;银杏叶梗和外种皮中含较少量的黄酮,从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角度考虑,同样可作为提取原料。  相似文献   

8.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枇杷叶黄酮类化合物含量,采用Fenton法和邻苯三酚自氧法测定枇杷叶黄酮类化合物对·OH和O_2~-·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枇杷叶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为78.86 mg·g~(-1),样品回收率为100.2%。枇杷叶黄酮类化合物对·OH和O_2~-·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其清除作用随枇杷叶黄酮类化合物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9.
对黄花蒿植物凝血物质基础进行了探究.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对黄花蒿植物进行浸提;采用凝血板法、试管法、血浆复钙时间测定法检测浸提物凝血药效;采用碱溶酸沉淀法及低温法对正丁醇浸提物的黄酮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进行分离并分析了黄酮类化合物紫外可见光谱及荧光光谱性质;采用理化显色反应对化合物进行鉴定,并利用TLC显色反应对萜类化合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花蒿植物凝血药效部位为正丁醇浸提物,正丁醇浸提物在不同的检测方法中均有显著的凝血药效,正丁醇浸提物主要化学组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及萜类化合物.说明黄花蒿植物凝血药效部位为正丁醇浸提物,其化学组分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及萜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将现代的超临界CO2流体提取工艺与传统的乙醇浸出提取工艺相比较,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6890GC/5973MSD气一质联用分析仪对两种方法的提取物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都有利于蜂胶有效化学成分的提取,乙醇浸出提取工艺有利于提取蜂胶中黄酮类物质,超临界CO2流体提取工艺有利于蜂胶中化学成分的分析,应根据提取活性成分的主次及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优选孔枕益智片中五味子有效成分五味子醇甲提取工艺方法.方法 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以HPLC测得五味子醇甲的含量为观察指标对五味子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 优选工艺为五味子以8、6、6倍量80%乙醇提取3次,提取时间均为3 h.结论 所选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2.
油田开发的重心在储层,储层认识的核心在微观特征。利用铸体薄片、粒度分析、X衍射、压汞和物性测试等化验资料,系统研究了西峰油田长8低渗致密储层微观特征,分析了储层低渗致密原因。结果表明:(1)长8储层由中-细粒岩屑长石砂岩(占62%)和长石岩屑砂岩(占38%)构成,三端元组分中石英平均含量31. 5%、长石含量29. 7%、岩屑含量27. 6%;(2)岩石填隙物平均含量11. 2%,其中绿泥石及铁方解石最为发育,占填隙物总量66%;(3)孔隙以粒间孔(占62. 6%)和溶孔(占34. 2%)为主、喉道呈片状和弯片状,平均孔径51μm、中值喉道半径0. 17μm,孔喉组合为细孔-小喉型;(4)长8储层成分成熟度低、填隙物含量高、孔喉细小以及较为强烈的成岩作用是导致储层低渗致密的主要原因。研究成果深化了低渗致密储层地质认识,为西峰油田深入开发提供参考,并对类似油田储层微观特征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云南和山东蜂胶醇提物对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研究采用被动回避、Morris水迷宫任务和焦油紫染色法,测量小鼠被动回避的潜伏期、穿越水迷宫平台区域的次数和大脑海马区神经元数量。结果显示:两种蜂胶醇提物的高剂量组被动回避的潜伏期均大于对照组(P<0.05),其穿越水迷宫目标平台次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两种蜂胶醇提物对海马区神经元数量均无影响。结论:蜂胶醇提物能提高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但可能与海马神经元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14.
利用岩石学、地层学、沉积学、储层地质学等理论和方法,通过显微镜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和X衍射等资料的统计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南泥湾油田金庄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油层组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孔隙、喉道类型、孔喉结构特征以及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分析该地区主要成岩作用及孔隙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金庄地区长6油层组碎屑岩主要为灰色、浅灰色、灰绿色、灰褐色细砂岩和中-细砂岩,碎屑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岩屑和云母,杂基与胶结物的含量变化大,为1%~33%,主要集中在4%~22%,平均为约9%.砂岩以原生粒间孔和长石溶孔为主,孔隙类型为溶孔-粒间孔和粒间孔-溶孔;孔喉结构主要为大孔-细喉型和中孔-微细喉型,是研究区主要储集空间类型,总体上为低孔、低渗储层;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压溶、胶结和溶解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制更昔洛韦口腔崩解片并运用于临床进行效用评价。方法以更昔洛韦为原料药制备成口腔崩解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控制其质量。并配合运用于艾滋病合并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患者的治疗。结果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考察指标符合质量控制的要求,运用治疗艾滋病合并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的治愈有效率为85.71%。结论研制的更昔洛韦口腔崩解片质量稳定,质量分析方法可行性强。临床辅助用于艾滋病合并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的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气相色谱法(GC)建立蜂胶超临界CO2萃取物(SEP)的指纹图谱,用于鉴别市售超临界CO2萃取的蜂胶类产品.研究发现来自9省份的16批蜂胶样品超临界CO2萃取物的GC图谱具有9个共有峰,其图谱信息构成蜂胶超临界CO2萃取物的指纹图谱,与所得对照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8.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精密性试验、重现性试验和稳...  相似文献   

17.
研究芒果苷、罗汉果甜苷和薄荷脑对双苷清咽含片抗炎药效的贡献,优选出该含片的最优处方。以小鼠腹腔通透性和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度为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研究芒果苷、罗汉果甜苷和薄荷脑的用量对双苷清咽含片抗炎药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抗炎药效影响的主次顺序为芒果苷 > 罗汉果甜苷 > 薄荷脑;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法给出的优化处方范围为芒果苷占素片片重8.50%~17.50%;罗汉果甜苷占6.37%~13.13%,薄荷脑占0.18%~0.42%;最优处方为芒果苷占素片片重13.00%,罗汉果甜苷占9.75%,薄荷脑占0.30%。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可快速准确地给出双苷清咽含片的最优处方;双苷清咽含片的抗炎药效主要取决于芒果苷和罗汉果甜苷的用量,薄荷脑的用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千金藤素片和千金藤素滴丸在溶出方面的表现。方法采用桨法进行试验,以人工液为溶出介质,测量温度(37±0.5)℃,转速100r/min,于不同时间点取样,测定千金藤素含量,计算溶出参数m、T50、Td。结果千金藤素滴丸的溶出参数m、T50、Td均明显小于千金藤素片。结论千金藤素滴丸的溶出度快于千金藤素片。  相似文献   

19.
扶余油层是大庆油田的主力产油层之一,发育的致密储层为非常规油气聚集的重要场所,但是孔隙结构较为复杂,非均质性极强。为了研究扶余油层不同类型致密砂岩储层的孔隙结构及其非均质性,本文应用分形几何理论,在高压压汞实验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物性测试以及矿物分析对矿物组分的测定,选取扶余油层K1q3、K1q4的8块样品进行分析,根据压汞曲线形态的差异、孔喉半径及排驱压力特征划分出3类储层:低排驱压力微-微细喉道型、中排驱压力-微喉道型、高排驱压力-吸附喉道型。计算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的分形维数并讨论其地质意义。结果发现:各类储层均呈现两段式分形特征,得到两个分形维数:D1范围为2.9908~2.9956,平均为2.9933,D2范围为2.5738~2.6664,平均为2.6101。大庆扶余油层孔喉结构的复杂程度及非均质性对致密储层的储集空间和储层的渗流能力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分形维数越大,孔喉结构越复杂,非均质性越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