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与狼共度》是一种生态意识关照下的动物叙事。作者法利·莫厄特通过对狼的书写以及为狼的"正名",完成了狼形象从"象征符号"到"生命的主体"的华丽转变,通过对狼与人类社会的对比,由此引发人类对于生态的的思考以及深深的反思。  相似文献   

2.
狼,作为一种动物形象,在人类的文化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然而,狼形象在人类文明演变的过程中却并非一成不变,它经历了从图腾崇拜到恶魔化以及多样化等演变过程。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生态文学的兴起,以狼为代表的动物形象开始在文学作品中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带来更多的人文反思。本文将在生态批评相关内涵和概念的基础上,从生态文学概念的角度剖析经典狼文本《与狼共度》,揭示其所蕴含的生态思想元素以及存在的局限性,及其对当下动物叙事类生态文学的启发。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杜光辉的长篇小说《可可西里狼》所突出的生态批判色彩与人道主义温情主题。认为作品:一方面通过形象塑造,揭示出人类中心主义、欲望享乐原则和无限增长的现代经济发展模式才是威胁生态的真正"恶狼";另一方面塑造一批"生态卫士"的理想形象,描绘人与动物和谐共存的美好图景,并指出其作品以此呼喊生态意识的回归,重建人文精神;同时,作为优秀的生态文本它没有成为生态话语简单的传声筒,而是以一种审美诗意的方式与生态对话。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已经被充分物化的现代社会,贾平凹以“狼”这种野性十足的动物给大家敲响了警钟。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怀念狼》,借助狼来说明天地自然中万事万物都是有着生命和灵魂的,试图展示人与大自然中万事万物的平等互为的关系。贾平凹的这种生态理论与两千年前老庄的宇宙本体论———“道无所不在,无所不能”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5.
电影《狼图腾》从生态美学的视角反思了狼群的生存环境,展现了草原狼身上所蕴含的性格风采,唤起了受众对于狼的性格特征的文化学思考,颠覆了以往汉民族意识中狼的阴险、狡诈的负性情感,英勇、执着、团结、协作的狼性精神不断为人们所开掘和生发,形成了对狼性的新认知.  相似文献   

6.
《大自然》2020,(2)
正1936年,人类圈养的最后一只袋狼本杰明因饲养员的疏忽而死亡,这标志着这种奇特的动物在地球上销声匿迹。此后,虽陆续有些关于袋狼行踪的报告,但只是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无法改变这一物种已经淹没在地球生命历史洪流中的事实。袋狼灭绝的故事值得人类反思。  相似文献   

7.
按照道德共同体范围拓展程度的不同,非人类中心主义可以分为动物中心主义、生命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它们分别将道德共同体的范围从人类拓展到动物,所有生命,乃至整个生态系统。这不仅显示了人类具有包容万物的宽广胸怀和道德境界,也反映了人类具有妥善处理人和大自然之间关系的伦理智慧,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可可西里狼》是杜光辉最体现生态意识的代表作之一,揭示了人类为了自身利益,欲望膨胀,对可可西里地区资源的过度掠夺,并深刻地暗示了"不健全的社会经济发展机制、精神危机的人类和物欲横流的商品社会"才是破坏这个地方的美丽生态环境的真正"恶狼";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在这个物欲横流、疯狂拜金的社会里,人类在精神上遭受了种种污染和破坏,心灵上焦渴、浮躁、孤独和虚空,失去了精神家园,染上了种种精神病症,与自然灾难一样,出现了精神生态的危机,最终道德沦丧和良心缺失,人性逐渐转化为"狼"性,欲望的追逐使人性中的"恶"压制了"善",这就是新世纪的"狼"。  相似文献   

9.
轶伦 《科学世界》2011,(12):46-53
狼,这种家喻户晓的动物常被人类看作是黑夜煞星和残忍可怕的捕食者。在中世纪的欧洲,狼被认为是恶魔创造出的邪恶生灵。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狼不仅是狡猾与凶残的代名词,和它沾边的词甚至也好不到哪里去,"白眼狼"、"狼心狗肺"等词汇都令它们"声名狼藉"。虽然狼是一种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食肉动物,不过现在在自然界中,似乎已经很难见到它们的踪影了。对于多数人来讲,狼只不过是寓言、传说、歌曲中一个讨人嫌的艺术形象。狼真的有那么"坏"吗?它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我们对它们的了解又有多少呢?  相似文献   

10.
在生态文学思潮影响下逐渐成熟的"生态电影"成为影视制作的潮流之后,其传达维度也从众多作品学理化思考后抽象出来,具备相当的适用性。本文从纪录性生态电影的目的性、各类生态电影中动物角色功能、生态电影的技术与性别表达、生态电影的轻质传播等方面展开,反思人类在自身历史与自然历史中的定位,反思人类的生存及消费行为给人与自然制造的紧张的关系,明确生态电影的文化与消费属性。  相似文献   

11.
狼,最凶猛的动物之一。正是由于有狼威胁的存在,其他野生动物才被迫进化得更优秀,以免被狼淘汰。狼使生态处于一种平衡状态。但狼作为群居动物中最有秩序、最有纪律的族群,它的作用远不止于此,狼的处世哲学还带给人类许多有益的启迪。一、卧薪尝胆:狼不会在自己弱小时攻击比自己强大的东西。但一旦时机成熟,它便会跃然而起,而且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二、众狼一心:狼之所以能成功猎杀  相似文献   

12.
作为杰克·伦敦最负盛名的动物寓言小说之一,《野性的呼唤》涉及多重深刻主题思想。从生态批评的终极关怀视角,对这个可定义为“隐性生态文学”作品所隐含的生态思想进行发掘和分析解读。屈从于丛林法则的故事主人公巴克,在经由现代文明回归荒野过程中,实现了生命绝境中的突围和超越后,终于追寻到了人性的真善美和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简介加拿大作家法利·莫厄特在其作品《与狼共度》中表现出的积极关注狼的生存状态,通过介绍作者的亲历,指出作品以写实的手法讲述了作者与狼共度的难忘时光,给读者塑造了一个崭新的狼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呼吁人们关注“生态意识”的心声。  相似文献   

14.
“童话化”,是对沈石溪写狼动物小说批评和指责的焦点之一。笔者认为,尽管有分寸感把握不好的现象。但其写狼动物小说科学地多角度地展现了狼在大自然中的重要本性——强悍的野性,打破以往文学中狼形象类型化和人格化的局面,并展现对人类生存的启示意义,仍然可肼称作独特的相当不错的动物小说。  相似文献   

15.
试析沈石溪笔下狼形象的母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石溪,一个倍受欢迎的动物小说作家,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狼形象,他极力赞誉狼的重要本性之一——母爱,以狼母爱之伟大照出如今社会中人类某些人性的沉沦,是希望对人类有某些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沈石溪,一个倍受欢迎的动物小说作家,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狼形象,他极力赞誉狼的重要本性之一——母爱,以狼母爱之伟大照出如今社会中人类某些人性的沉沦,是希望对人类有某些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生态伦理学是在生态文化的学术背景下兴起的一门学科.文章试图从生态伦理学的学科角度来解读土家族作家李传锋的动物小说力作<红豺>,探讨和挖掘<红豺>中"尊重物种的生命,呼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伦理追求.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古罗马自然法中动物权利萌芽的分析,阐明了自然法主体范围的缩小与"动物权利"立法空白的关联。人类要修正人类中心主义的理念,更要在立法层面确立动物的拟制法律主体地位,赋予其拟制的权利,以保证人类对待动物的最低道德的实现,即夺取动物生命和自由的手段节制。  相似文献   

19.
正从乡村到宫廷,走上"狗生"巅峰一只狼,开启了人类社会的宠物时代。让我们把时间调回到1.5万年前,那时候的人类,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充满"刺激"的生活。当时还没有农业,人类主要是以采集和狩猎为生。由于石器和火的使用,以及更大的脑容量带来的聪明智慧,人类比起狼、熊、虎之类的其他猎食者,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0.
《潍坊学院学报》2019,(5):16-19
《蛙》是一部寓言意味极为浓厚的现实主义力作。作者将"蛙"意象与生命诞育、人类的繁衍生息相联系,从生命伦理的至高层面,对"计划生育"这个当代中国最重大、最敏感的现实问题进行了形象思考和理性观照,作品承载着莫言深邃的思想成果及其对生命的由衷敬畏和顶礼膜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