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罗云 《科技信息》2012,(33):126-127
在ArcGIS软件中,不能直接创建Multipatch模型,但是可以通过ArcGISEngine编程实现或导入其他建模软件的模型、本文以GIS的shapefile数据为基础,在skeethup中建立区域三维地形、房屋、植被等要素模型。采用水文动力的基本原理计算河道水位.并用C#结合ArcGISEngine创建水面TIN模型,利用ArcsceneControl控件创建三维场景,叠加三维地形仿真模型与水面TIN模型,对洪水演进模拟进行了可视化研究,实现了基于ArcGISEngine的洪水淹没三维可视化动态模拟。为利用AE,完成洪水淹没三维可视化研究提供了一种逼真的、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模拟河道洪水的淹没过程,开发了淹没信息的综合表达式。以哈尔滨城市防洪为例,建立了河道地形三角网的和网格拓扑关系,提出了堤防工程模拟的网格修正方法。运用水动力学模型计算水面线。采用左右三角形算法,实现淹没面搜索。基于三维图形引擎Open Scene Graph,建立了研究区域的三维虚拟环境。实现了将地理环境、洪水淹没区域、淹没程度与水深分布等多种信息的三维虚拟环境的综合表现。因而,该成果可用于洪水预报。  相似文献   

3.
作为西藏地区冰川灾害之一的冰湖溃决洪水,具有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危害大并经常伴随有泥石流等特点。以西藏年楚河流域的典型危险性冰湖——黄湖及其下游区域为研究对象,经过实地调查,获得了相关的水文气象特性和地形、地貌等特征信息。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地形数据和矩形网格,采用二维溃坝洪水演进数值模型,进行了模型的率定和不同溃决模式下的洪水演进模拟。结果表明:上游近溃口河道,不同溃决模式对洪峰流量、洪水最大水深和洪水最大流速影响较大;中下游河道,不同溃决模式对其影响相对较小。上游近溃口河道,小溃口工况的洪峰流量大于大溃口工况的洪峰流量,逐渐溃决工况的洪峰流量小于瞬时溃决工况的洪峰流量;中下游河道,小溃口逐渐溃坝的洪峰流量最大。一旦洪水发生,最大淹没面积约为88.30km2,溃决洪水到达江孜的时间约为33h,江孜处的洪峰流量约为1 777m3/s,大于江孜地区暴雨洪水万年一遇洪峰流量1 000m3/s。根据预测结果做好预警工作,能一定程度上减小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4.
滞洪区二维洪水演进及洪灾风险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建立了二维洪水演进的隐式差分模型,用以进行君山滞洪区的洪水模拟计算,在地理信息系统(ARC/INFO)支持下,根据计算结果给出了不同时刻洪水淹没图、洪水演进不同时刻的水深分布图、流速分布图及洪灾风险图。此结果可为当地防洪部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的洪水淹没场景三维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研究目标的可视化需求分析,对研究区域开展了包括流域三维地形仿真、洪水演进模拟的三维可视化研究,揭示洪水的运动规律.以GIS技术为基础,基于二维浅水方程,采用有限体积法,建立洪水演进数学模型,并将其制成动态链接库,通过编程调用该库实现洪水淹没分析功能,计算出给定水位下的洪水淹没面积和水量;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C#,结合ArcEngine组件库,开发了黄河东平湖洪水淹没场景三维可视化系统,并成功应用于东平湖蓄滞洪区的洪水计算中.  相似文献   

6.
目前的风险图绘制研究中,洪水淹没计算多基于一、二维数值模拟,洪灾风险分析较少考虑地形危险性,未能真实反映复杂下游区域洪水淹没情况及洪灾风险分布.因此,本文提出基于三维数值模拟和数据场耦合的高填方渠道溃堤洪水风险图分析方法.首先,建立耦合VOF法的SST k-ω三维溃堤洪水演进数学模型,该模型结合了k-ω和k-ε模型的优势,增加了交叉扩散项,考虑了剪切应力的输送过程,能更精细地模拟湍流过程;其次,基于三维溃堤洪水淹没计算,引入数据场模型,考虑区域地形与洪水各灾情信息的综合风险,绘制三维洪水风险图,并与二维洪水风险图相结合,实现洪灾风险分布的详细、直观表达.以某高填方渠道为例,阐述了风险图绘制方法,分析了溃堤洪水的风险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7.
洪水预报水文水力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平原地区洪水预报特点,建立了以水动力学方法为主的河道一维洪水预报水文水动力学模型以及无资料地区以水文学方法为辅的洪水预报水文水力学模型。模型中河道洪水演算采用基于圣维南方程的差分解法,流域降雨径流预报采用新安江三水源模型。模型采用变动边界技术,将河网与两侧的地形联系起来,能准确计算出逐时段河网各断面的水位与流量。该模型在浙江省诸暨市城关至湄池河段洪水过程的模拟与预报结果表明,预报水位与实测水位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中小河流流域洪水风险进行预测分析,以山东省临沂市燕子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水动力学模型对洪水演进进行数值模拟;采用MIKE 11软件建立一维水动力学模型,分别模拟洪水重现期为5、 10、 20、 50、 100 a的河道洪水演进过程;利用MIKE 21软件对燕子河防洪保护范围构建二维模型;利用MIKE FLOOD软件侧向耦合一、二维模型,模拟不同洪水重现期洪水从河道漫溢至岸边的演进过程,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得到洪水的淹没范围、水深、流速等信息。结果表明:洪水重现期为5、 10、 20、 50、 100 a时洪水淹没范围分别为0、 4.09、 7.59、 13.87、 18.44 km2,最大淹没深度分别为0、 4.56、 5.46、 6.20、 6.49 m,洪水最大流速分别为0、 3.04、 3.58、 3.98、 4.70 m/s;罗庄区西陆庄村、为儿桥村以及兰陵县西庄村、松山东村等村落为淹没风险较大区域。  相似文献   

9.
将遥感影像信息应用于梯田DEM构建是实现DEM地形信息增强表达的有效方式.通过RTK测量方法获取梯田实验样区实测点高程数据,构建了0.5 m分辨率Hc-DEM作为对“真实地表面”的模拟.根据1∶10000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精度标准,基于Hc-DEM提取等高距5 m等高线并插值生成5 m分辨率DEM,以该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分别使用快速构建方法与基于田面边界的梯田DEM构建方法进行梯田DEM构建,实现梯田信息在DEM数据上的信息强化表达.对比分析上述4种DEM数据的高程频率特征,并以Hc-DEM数据作为参照求取高程中误差,结果表明从遥感影像上获取相关梯田信息进而辅助梯田DEM表达具有可行性,基于田面边界的梯田DEM构建方法对梯田地形强化效果相对较优,该研究将为构建其他有遥感信息加入的地形信息增强DEM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栅格数据的洪水风险动态模拟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GIS栅格数据为基础,建立了二维水动力洪水动态演进模型.以湖北省荆江分洪区为实验区,在数字地形模型和Landsat ETM遥感影像等数据的基础上,根据分洪区1954年分洪情况和规划运用设计,模拟了不同分洪方案下的洪水淹没范围、水深和相应的洪水淹没地物面积及其可能损失等.模拟结果表明,基于GIS栅格数据的洪水淹没风险模拟模型,可以对长江流域分洪区运用预案的制订、土地利用的规划及洪水科学管理提供定量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北部高山高原地区SRTM3数据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1:25万地形图DEM对中国西北部高山高原地区来自美国ESRI和NASA的两种SRTM数据进行了质量评价.结果表明两种SRTM高程数据与地形图DEM有很高的一致性.两类SRTM数据大约有38%的栅格单元绝对高程误差小于10m,58%以上误差小于20m,90%以上误差小于49m,99%以上误差小于92m,99.9%以上误差小于143m.在地势平坦的高原盆地、宽谷区,高程误差小于±5m.湖泊水体区域分别存在显著的正负高程误差.冰川、山地针叶林和沙漠地区的高程偏差均呈峰值,位于-20~0m的正态分布,极少数栅格单元正负偏差超过100m.总体而言,SRTM数据具有较高的数据质量.  相似文献   

12.
基于InfoWorks ICM的城市洪涝模拟及其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气候变化与城市化的双重影响下,我国沿海城市面临日益严峻的洪涝形势.本文以沿海城市福州市中心城区白马河片区为例,基于InfoWorks ICM建立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并采用2021年2月10日实测降雨及检查井液位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了校验.利用了重现期分别为10、20、50和100 a 这4种工况作为降雨驱动模型,其结果表明:在10 a一遇设计降雨时,模型在10:12时达到最大水深0.402 m;在20 a一遇设计降雨时,模型在10:07时达到最大水深0.419 m;在50 a一遇设计降雨时,模型在10:02时达到最大水深0.438 m;在100 a一遇设计降雨时,模型在10:00时达到最大水深0.450 m.本文在水文水动力学模型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地形数据构建二维水动力模型作为补充,并采用洪水风险率危险性分析法分别对片区洪水危险性进行了量化计算和空间分析,可以为典型城市洪涝情景模拟及风险量化分析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以2018年8月山东寿光洪涝灾害为例,根据应急响应阶段救援队伍重点关注的承灾体灾情对象,以区域洪水淹没历时为致灾因子强度指标,采用灾情指数法构建了一种用于辅助洪涝灾害应急救援决策的洪涝灾害灾情动态应急评估方法—应急灾情指数法,包括:1)利用多时相遥感影像,获取8月21—25日山东寿光洪水淹没区域动态提取结果;2)基于淹没历时,结合人口、土地利用类型和道路等基础地理数据,计算应急灾情指数;3)利用应急灾情指数对洪涝灾害淹没区域的灾情实现应急动态评估.结果表明,本次洪涝灾害过程中,受灾最严重的区域为淹没区西部的口子村、东北部的南宅科村、李家营村、李家湾村和东部的佛屋村,该区域是此次洪水事件中应急救援的核心区域,并利用网络灾情对评估结果进行验证.本文提出的基于应急灾情指数的洪涝灾害灾情动态评估方法的评估结果良好,评估精度较高.研究结果以期为洪涝动态评估提供方法参考,并为寿光市洪涝灾害应急救援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高精度的1∶1万DEM为准值,通过对1∶5万和1∶1万DEM提取定量地形要素的叠合、比较与统计分析,探讨岩溶高原面上喀斯特地形对DEM精度的响应。结果表明,地面平均高程、等高线长度和地表表面积存在一定的差异,但1∶1万与1∶5万地形图所反映的地面坡度差异不是很明显,在喀斯特地区应用1∶5万DEM信息源仍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5.
基于“危险性-暴露性-脆弱性”的内涝风险评估框架,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内涝风险评估体系,运用模型模拟法、GIS空间分析法等多种方法获取评估指标值,对研究区进行了10、20、50 a一遇降雨情景下的内涝风险评估.研究结果表明:1)副中心现状排涝能力基本满足10 a一遇降雨,距离规划50 a一遇的排涝标准有较大差距;2)中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北运河以西、通惠河以南的原通州老城区,运潮减河以北、小中河以东的区域,以及京秦铁路沿线路段的下凹桥区;3)积水危险性与内涝风险度结果并不吻合,内涝风险度评价结果更为科学,也更具指导性.建议对高风险区采取“一点一策”的方式制定应急预案,提升副中心洪涝预报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16.
通过样线法实地调查和查阅历史文献分析,对京冀太行山优先保护区域的受胁鸟类多样性和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实地调查时间为2019年7月—2020年5月,于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共进行了4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京冀太行山区域受胁鸟类共计19种,占全国受胁鸟类物种的11.87%.其中:极度濒危物种1种,占全国的5.26%;濒危物种10种,占全国的20.00%;易危物种8种,占全国的8.60%.京冀太行山优先保护区域是黑鹳(Ciconia nigra)、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及多种猛禽等受胁鸟类的重要栖息地,其中:黑鹳和猛禽在该区域分布范围较广,潜在适宜栖息地面积较大;而褐马鸡分布区域相对较小,主要分布在北京西部及河北小五台和驼梁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受胁猛禽偏向于在中、高海拔开阔的山地环境活动,主要沿着山脊分布.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中国1980—2018年0.5°×0.5°逐日降水数据、紧急灾害数据库数据(EM-DAT),分析了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和北大西洋涛动(NAO)对中国极端降水频次及强度、洪水发生率及损失的可能影响.结论如下:1)当冬季厄尔尼诺发生后,次年我国东部沿海及黄河、长江下游地区秋季极端降水强度增加26%;当冬季拉尼娜发生后,次年我国东部地区春、夏季极端降水强度分别增加8.8%、5.1%.2)当NAO为正位相时,我国大部分地区春、夏、秋季极端降水频次较高,华东地区夏季极端降水强度增加8.5%.3)与正常年份相比,冬季厄尔尼诺或拉尼娜发生后,次年我国春季洪水损失偏多14.5%,秋季洪水发生率偏低30%;NAO为正位相时,我国春季洪水损失偏少20%,秋季洪水发生率偏高14%.4)当拉尼娜发生后及NAO正位相、负位相时,我国长江、黄河和珠江流域极端降水与洪涝灾害的变化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8年长江洪水量级大,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通过对长江中下游主要受灾地区实地考察,认为1998年长江洪灾的根源是由于森林植被遭破坏、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所致。笔者仅就长江中下游地区水土流失的现状、成因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水土流失防治对策,以期为长江中下游地区防护林工程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黄河三角洲为研究区,重点考虑互花米草无性扩散过程,基于元胞自动机构建互花米草种群扩散模型.模型模拟了2014—2018年互花米草在黄河三角洲的动态入侵扩散过程,并与遥感解译结果进行对比,对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进一步对2020年互花米草分布范围进行预测,结果显示互花米草将进一步扩张定植于黄河现行入海口南北两岸的低潮滩区域,分布面积将达到4 118.15 hm2.模型设置了本地植物与互花米草的不同共存情景,模拟结果表明本地植物对互花米草种群扩散影响较小.本模型能较好地重现互花米草在黄河三角洲的入侵扩散过程,可以用来初步预测互花米草在黄河三角洲的扩张趋势,为黄河三角洲外来物种互花米草的生态防控提供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新一代天基测高系统全球生态系统动力学调查(GEDI)对森林观测及经营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GEDI V2(GEDI第2版)数据反演林下地形的性能,利用机载雷达数据验证林下地形反演精度,并探究反演精度的影响因素。【方法】分别以美国西波拉森林与中国帽儿山森林为研究对象,利用G-liht及帽儿山高精度机载雷达数据验证GEDI V2数据在针叶林及针阔叶混交林下反演地形的性能,并分析不同光束强度、光斑时间、坡度及植被覆盖度对地形反演精度的影响。【结果】美国西波拉针叶林地区地形反演精度均方根误差(RMSE)为2.33 m,平均绝对误差(MAE)为1.48 m;帽儿山针阔叶混交林地区地形反演精度RMSE为4.49 m, MAE为3.33 m。随着坡度、植被覆盖度增大,两种森林类型地形反演精度均降低。【结论】GEDI V2数据反演针叶林林下地形精度要优于针阔叶混交林,强光束优于覆盖光束,湿润地区白天效果更优,干旱地区黑夜效果更优;平缓地区数据使用效果极好,陡峭地区精度降低;中低植被覆盖度区域地形反演精度较高,高植被覆盖区域地形测定性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