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历史创作是很难的。要凭新的人生发现,新的历史意识,方能写出被人忽略和遗忘的历史。《巴水苍茫》上卷提供的“袍哥世界”,除了联系到历史,还与巴水三峡险恶的自然条件及船民的生存需要联系起来.通过人物创造,表现了不同的巴蜀文化.下卷后50年,是迄今为止历史叙事很难取得突破的领域.在没有(或不可能)形成新的历史视角的情况下,通过把宏大叙事细化,深入历史生活的创作,仍可以有很大的作为。  相似文献   

2.
雄险秀丽的长江三峡和不舍昼夜的滔滔巴水,是成就小说的富金矿.在这里,人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与巴文化和巴人品性水乳交融、密不可分.刚刚过去的一百年,是峡江以前上千年的变化所不能比拟的.回顾对长篇小说(《巴水苍茫》的酝酿、准备,小说的谋篇构局和最后成书,以及首都评论家对该书的肯定。对有关中国近当代百年史长篇小说结构所做的探索,期待引起评论界更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 三 峡 文 化 巴水的沧桑与苍茫——读欧阳玉澄的长篇小说《巴水苍茫》 王晓初 1.13 写“被遗忘了的历史”——读长篇小说《巴水苍茫》 吴秉杰 1.15 巴人承传天地知——写在长篇小说《巴水苍茫》出版之后 欧阳玉澄 1.17 南北朝至宋重庆地区的蛮系民族——向氏、田氏和冉氏研究 杨 明 2.5 峡江古镇特色及其价值初探 罗 玲 2.8 弘扬三峡传统文化精华 构建三峡当代人文精神——对三峡民间传说的深层透视 陶德宗 3.5 三峡库区方言语音声调对民歌典型音调的影响 汪高原 3.12 论三峡地区板楯蛮的赋税缴纳与社会动荡 李良品 4.5 万州太白岩石…  相似文献   

4.
刊首语     
乘着党的十六大的强劲东风,历史又驶入了又一个新的年轮。在2003年本刊除了继续本刊一贯的追求之外,还力求有一些新的特色。“三峡”是本刊长期坚持的一个特色板块,本期共刊出7篇文章,都具有鲜明的本土性,同时又力求上升到学理的高度。如黄东东的《对开发性移民的法律解释》从法律的角度对开发性移民加以了重新阐释,其开阔的理论视野、直面现实的精神,及其所达到的思想深度都推进了“三峡学” 学科建构的一个重要的维度。而“三峡文化”栏目中围绕三峡本土作家欧阳玉澄写三峡的长篇小说《巴水苍茫》的一组文章无疑也会加深对三峡历史…  相似文献   

5.
刊首语     
在习习的秋风中,本刊2001年第5期与大家见面了。随着三峡大坝二期工程截流时间的临近,三峡百万大移民也进入了攻坚阶段。对于广大库区来说,如何确保这一史无前例的历史任务的顺利完成呢?《万州用“一包两挂”破解世界级移民难题》给予了创造性的回答。《历史时期长江三峡粮食作物嬗替的特征、成固及其影响》则从粮食作物的角度探索了三峡“结构性贫困”的历史原因。《试论土家文化对语言的影响》也从语言的角度追溯了古老三峡的历史遗存。这些对于我们理解三峡、认识三峡和建设三峡都是不无裨益的。其他一些文章,如《凌叔华:对儒…  相似文献   

6.
三峡区域持续两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战争历史,并且其战争地方特点鲜明。研究三峡军事史,对我国国防战略转型有着典型的战略意义;研究三峡军事史,利用其天然的军事地理条件和高山激流作战的经验教训为现实服务;研究三峡军事史,发扬其民众传统的战斗精神,为当今军事防御战略服务;研究三峡军事史,是构架当今三峡人文工程、让三峡走向世界的重要环节。三峡军事史的研究成果将直接服务于三峡旅游的开发、三峡区域精神文明的建设、三峡水电工程人文环境的建没和国防研究。  相似文献   

7.
三峡石文化是三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峡石写下的历史,也是一部独立的三峡石文化史。三峡石文化的艺术魅力,吸引了不少文人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但他们都是从各自研究领域所涉及的局部三峡石文化予以评价或关照,没有把三峡石文化作为整体来考查,对三峡石文化的概念也缺乏统一的界定。有必要从宏观的角度,把三峡石文化作为一个完整体系予以研究,对三峡石文化的概念予以新的界定,对三峡石文化的主要内容和演变历程予以梳理。  相似文献   

8.
三峡移民,作为三峡移民活动中的主体、开放性多民战略的承胆者和实现者,其自身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从现状看,由于历史的原因,三峡移民的总体素质不能适应实施开发性移民战略的要求。鉴于此,培育移民的现代素质,成了三峡开发性移民的关键,抓好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三个效应(优先效应、同步效应、 双场效应),则是迅速提高移民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论三峡文化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文化是土家先民巴人和其他各族人民一道,在其历史进程中,以长期三峡及其周边地区为地理背景而创立的一种独立的区域文化形态,三峡文化具有自身的生成机制,结构形态,基本精神和历史演进规律,具有厚实的巴文化底蕴,它应该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随着当今三峡工程的兴建,三峡文化又必须具有很多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三峡干流在历史时期具有气候积温高、降水充沛、水质优、水溶氧充足、水道深、水体营养矿物元素及饵料丰富等地理条件,是长江流域最重要的渔业资源库(流域性产卵场,种质优良、品种繁多的淡水渔场)。从新石器时代早期以来,人们非常重视三峡鱼类资源开发。其中从新石器时代至先秦时期,鱼类是三峡古居民最重要的经济资源之一。秦汉及其以后历史时期,渔业资源呈现连续锐降之势;但该地区仍然是长江干流最重要的产卵场和渔场。从史前至近现代,有多种先进渔业技术首先在三峡地区出现。有些生产技术向周围地区传播,成为中国优良的渔业生产传统。三峡史前时期的网具使用,先秦时期的大型渔业设施(鱼梁)、大型拖网和鸬鹚渔业,秦汉以后的水獭渔业、多功能养鱼池等,均在中国渔业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三峡历史时期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的考察,证明人类生产行为是该地区渔业资源变化的主要原因;而三峡地区现代经济建设中,大型截江水坝已完全改变了三峡作为长江流域性产卵场的资源地位,也改变了三峡本土优势资源鱼种的生态环境。长江流域经济开发在保护自然资源和建设生态文明指导思想下,应高度重视三峡渔业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11.
孝感话的“把”字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孝感市位于湖北省东产经部,属楚语区。孝感话与普通话较接近,但他存在一些差异,如“把”,在孝感话里用法广泛,可用为动词,介词,作介词用于工具语,处置式,被动向,与普通话与有很大的不同,在普通话中有不同的对应形式。这些用法同出一源,孝感话“把”的特点,显示了“把”在地域上的共域上的共时差异,反映了语言历史演变的轨迹,研究孝感话“把”的用法,有助于汉语史和现代汉语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古代巴人,是活动于我国南方长江中游一带地区的一个旺盛的民族,强悍的民族,有许多传奇和优美的历史故事。但由于历史久远,历史文献记载尚有不少疑难问题。因此,对于巴人的起源地望一直存在多种说法,未能形成共识。直到近10余年来,考古工作者在鄂西清江长阳发现了我国早期巴人的典型遗址一香炉石遗址和大批夏商周时期的巴文化遗物之后,巴人的起源之谜,才终于成功揭秘。  相似文献   

13.
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家。《家》是其代表作之一,为了鲜明突出《家》控诉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教罪恶的主题,作家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的悲剧女性形象,他们虽然出身不一,经历不同,但却无一例外地落入悲剧结局。巴金在作品中溶入了自己深刻地情感,倾其心力,成功地塑造了血肉丰满的女性悲剧形象,并通过这些艺术典型深刻揭示了造成其悲剧的社会内蕴、文化根源和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陶瓷艺术与陶瓷工艺、陶瓷绘画与陶瓷器型之间的关系,并强调了陶瓷绘画创作设计中"留白"的重要性,指出陶瓷绘画要体现材质美。  相似文献   

15.
具有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重庆巴渝地区,远在二百万年前便有人类居住繁衍.原始社会后期,因其所在之地大巫山盛产鱼盐丹砂,形成独特的盐丹文化.进入夏商以后,古老的巴族活跃在这里,建立起泱泱巴国,创造了自成一系的巴文化.降至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巴渝以其丰富的物资及勇武善战的巴渝民众,这里又成了支持中原王朝统一大业的柱石和后方基地,其军事文化又成为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6.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王朝,诞生了一代文学巨擎——“诗仙”李白。在唐朝文学大家中,李白的诗歌独树一帜,风格独特。李白出生、成长的地方——四川绵阳江油青莲属古巴蜀地区。巴蜀地区所孕育的巴蜀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李白自小受到巴蜀文化的浸润,其独特的诗歌艺术风格不可避免地受到巴蜀文化的影响。本文试以地域文化为切入点,探讨巴蜀文化与李白诗歌艺术风格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见天坝海绵礁成岩作用,成岩作用发生的环境以及它们对油气聚集空间的控制作用的探讨,建立了成岩历史及孔隙演变的模式,试图为评价以见天坝海绵礁为代表的川东鄂西地区二叠系生物礁的储集性能,提供一点岩石学方面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把"字句是现代汉语处置式的主要表达形式。处置式有两种:"将"字式和"把"字式。汉语史上,"把"字句成为处置式的主要表达形式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我们梳理了"把"字句取代"将"字句成为主要表达形式的过程,并从"把"和"将"的虚化时间、句法结构形式、语体色彩、语义等角度对这个过程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认为"把"字句成为处置式主要表达形式符合汉语语法、语义、词汇以及语用选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叭真是滇、缅、泰、老、越连结地区(即通常所称的小泰区域)傣-泰民族编年史和传说中的英雄,于十二世纪时率傣-泰民族各部征服了上述地区。有关叭真在世时间和征服小泰区域的具体过程,相关编年史和传说各有不同;而关于叭真在小泰区域傣一泰民族走向强盛过程中的历史地位,史学界也没有明确看法。文章在前辈学者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十二世纪云南和中印半岛政治局势,确认清迈编年史《庸那迦纪年》关于叭真在世时间和攻略扩张过程最为可信,并重构了叭真一生的主要事迹;结合傣-泰民族历史的发展演变,指出了叭真在小泰区域傣-泰民族走向强盛并成为云南南部和中印半岛广大地区统治民族过程中的重要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0.
三峡地区及清江流域使用釜的历史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城背溪文化和大溪文化,在夏、商、周时期的早期巴人遗存中则大量出现,战国到两汉以后出土的铜釜和铁釜则是釜文化的延续和发展.釜是早期巴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物,对后世的土家族文化产生过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