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7 毫秒
1.
川东地腹区长兴组生物礁的主要成岩作用为泥晶化、填积、胶结、白云化和溶蚀作用。其中白云化和溶蚀作用对次生孔隙发育起控制作用。上覆致密碳酸盐岩、泥质岩类等是很好的盖层,因此,礁气藏是典型的岩性-成岩圈闭型气藏。对北部、东部的“干死型”和南部、西部的“淹死型”生物礁成岩序列也有叙述。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安徽东至建新剖面红花园组的生物礁、微生物岩进行研究,发现蓝绿菌类Girvanella在生物礁中大量分布,是生物礁的主要造礁成分.其他造礁生物包括瓶筐虫、石海绵、腹足类、腕足类、棘皮类等.Girvanella以散乱分布、包壳、组成内碎屑以及与海绵伴生等4种方式在本区生物礁中存在,并且在生物礁成礁过程中以生物本体矿化作用及粘结、捕获颗粒的作用形成生物礁格架;瓶筐虫及石海绵为生物礁中的居住者,因此,生物礁性质为瓶筐虫/石海绵-微生物礁,微生物起到了主要的造礁作用.此外红花园组典型含生物礁沉积序列是由底部的生屑灰岩基底、中部的海绵层(少量微生物岩)及顶部的微生物岩组成的.通过与其他地区同时代生物礁的对比发现,东至建新剖面红花园组中瓶筐虫/石海绵-微生物礁的发育及微生物的繁盛是全球性的,是由于底栖生物扰动对潮下带微生物发育影响尚未彰显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安徽东至建新剖面红花园组的生物礁、微生物岩进行研究,发现蓝绿菌类Girvanella在生物礁中大量分布,是生物礁的主要造礁成分。其他造礁生物包括瓶筐虫、石海绵、腹足类、腕足类、棘皮类等。Girvanella以散乱分布、包壳、组成内碎屑以及与海绵伴生等4种方式在本区生物礁中存在,并且在生物礁成礁过程中以生物本体矿化作用及粘结、捕获颗粒的作用形成生物礁格架;瓶筐虫及石海绵为生物礁中的居住者,因此,生物礁性质为瓶筐虫/石海绵-微生物礁,微生物起到了主要的造礁作用。此外红花园组典型含生物礁沉积序列是由底部的生屑灰岩基底、中部的海绵层(少量微生物岩)及顶部的微生物岩组成的。通过与其他地区同时代生物礁的对比发现,东至建新剖面红花园组中瓶筐虫/石海绵-微生物礁的发育及微生物的繁盛是全球性的,是由于底栖生物扰动对潮下带微生物发育影响尚未彰显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湖南新屋场二叠纪海绵-藻礁沿滨浅海台地相带和盆地相带的界线分布,生长在台地的边缘.它们是由海绵和藻类为主形成的障积-骨架礁.在礁的不同部位可认别出4个生物群落.Cyclocyclicus群落以丰富的海百合为特征.Squamularia 以各种腕足类为特征.Peronidella-Amblysiphonella群落和Peronidella-Sollasia群落主要由海绵组成.礁只发育在因断裂作用而抬升的部分海底上.礁生长于一个缓慢的海侵期间,结束于一个大的海退.图8,参5.  相似文献   

5.
扬子东南缘发育有多处埃迪卡拉纪的微生物礁,这些微生物礁具有恢复古地理面貌和生态面貌重要的研究意义。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结合室内查阅前人对生物礁的研究进行参照,从造礁微生物类型、微生物成岩机制、微生物礁生长的控制因素等方面进行类比分析。初步确定扬子东南缘埃迪卡拉纪微生物礁主要发育在上饶、江山、绍兴、杭州四个地点,确定江山和上饶微生物礁类型为叠层石礁。认为造礁微生物可能为蓝细菌和藻类,在成岩过程中微生物膜和微生物席作为微生物的主要载体参与复杂的沉积作用,礁体的生长主要受到有海水温度、深度和波浪作用的影响。根据礁体的分布特征认为,扬子东南缘中上段在埃迪卡拉纪为一个透光性好、温度盐度适宜微生物生长的浅海环境。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本文所采用的样品采自加拿大斯万希尔(Swan Hills)油田泥盆纪的生物礁。作者研究了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及其对储集特征的影响,观察了处于礁后位置的A井(10-5-67-10W5)和礁前B井(4-14-67-10W5)的岩心,并采样进行实验工作。薄片样品染以茜素红,用来确定岩石组合并观察成岩过程。一般情况下,薄片中的孔隙  相似文献   

7.
根据砂岩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电子探针和包裹体测温分析,对博兴洼陷沙四上亚段滩坝砂岩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沙四上亚段滩坝砂岩储层处于中成岩A期,压实和胶结作用破坏了砂岩的原生孔隙结构,大大降低了砂岩的储集物性;后期有机酸溶蚀作用促使砂岩次生孔隙发育,改善了部分滩坝砂岩的储集性能.该区沙四上亚段滩坝砂岩可划分为压实、方解石胶结、不稳定碎屑溶蚀和压实-弱溶蚀4种成岩相类型,其中不稳定碎屑溶蚀成岩相控制的储层物性最好,方解石胶结和压实-弱溶蚀成岩相控制的储层物性较差.  相似文献   

8.
根据砂岩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电子探针和包裹体测温分析,对博兴洼陷沙四上亚段滩坝砂岩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沙四上亚段滩坝砂岩储层处于中成岩A期,压实和胶结作用破坏了砂岩的原生孔隙结构,大大降低了砂岩的储集物性;后期有机酸溶蚀作用促使砂岩次生孔隙发育,改善了部分滩坝砂岩的储集性能.该区沙四上亚段滩坝砂岩可划分为压实、方解石胶结、不稳定碎屑溶蚀和压实-弱溶蚀4种成岩相类型,其中不稳定碎屑溶蚀成岩相控制的储层物性最好,方解石胶结和压实-弱溶蚀成岩相控制的储层物性较差.  相似文献   

9.
川西上三叠统马鞍塘组的硅质海绵生物礁沿龙门山带出露,前人已对其岩性、化石、分布及控制因素作了一定研究。将出露礁体的分布及岩性特征与欧洲硅质海绵礁对比,进一步结合全球海绵—珊瑚礁的演化特征和川西地震剖面中似礁的丘形隆起现象,认为川西地区在晚三叠世早期发育硅质海绵—珊瑚礁系列,其中硅质海绵礁发育在较深水环境,现今部分被后期龙门山冲断带推覆至地表;含珊瑚的礁体发育在相对浅水、高能环境,现今位于川西凹陷中;硅质海绵礁的展布范围受北面秦岭古陆的碎屑物注入影响,沿龙门山方向向北逐渐变小;高能礁体发育在川西拗陷至川中古隆起的过渡带上,远离北面物源。对于揭示川西地区海相碳酸盐岩到碎屑岩的转变过程及马鞍塘组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龙门山前缘地区的上三叠统卡尼阶为海相沉积,整体以下部浅灰色、灰色鲕粒灰岩、海绵礁障积灰岩向上部的深灰色、灰黑色泥页岩、泥质粉砂岩的岩性、颜色突变为显著特征.在安县雎水、绵竹汉旺一带,在卡尼阶碳酸盐沉积的上部,多见海绵生物灰岩,在地表形成带状分布的海绵点礁(丘)群.通过对雎水地区海绵生物礁和江油马鞍塘、广元上寺、绵竹汉旺等剖面对应层位的野外实地调查和显微薄片分析,认为龙门山前缘的卡尼阶海绵等生物,生长在古地形复杂、水体能量低的较深水区域,海绵礁被卡尼期晚期沉积的黑灰色泥(页)岩、泥质粉砂岩所覆盖,二者界限明显,这套深色岩石在全区分布稳定;在上覆的泥质粉砂岩中见植物茎干及植物叶片化石.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阿尔卑斯等地研究资料,认为雎水等地的海绵死亡反映了卡尼期洪水事件,与构造运动有关的陆源物质的大量供给和巨型季风气候对卡尼期海绵礁(丘)的死亡负有主要责任.  相似文献   

11.
通过沉积相剖面、岩石结构和多项地球化学指标、油气源岩性质对比及流体非均质性与运移路径分析等新技术方法,运用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和流体成藏动力学新理论,研究了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和长兴组白云岩成因和成藏特征,确定此2个层位的优质生物礁相和鲕滩相白云岩储层成因主要与成岩期的埋藏白云岩化作用有关,都属于同源流体和同一流体输导体系控制的多期次、多阶段埋藏白云岩化与连续的重结晶作用产物,论证了飞仙关组和长兴组与埋藏白云岩化作用及多期次油气运移、充注和成藏过程也受同一流体输导体系和同一油气源控制。依据埋藏白云岩化过程的成岩系统划分与成藏过程在时空上的耦合匹配关系,提出以通源断裂/裂隙带为核心的,由断裂/裂隙带、不整合面和优质礁、滩相白云岩储层构成的复合输导体系为主控因素的统一"成岩-成藏系统"概念。  相似文献   

12.
通过取心井的岩心观察和室内分析,结合沉积微相的研究,探讨了临盘油田沙二下亚段成岩作用特点,建立了滩坝沉积的埋藏成岩演化模式.通过研究认为,尽管沙二下亚段埋藏较浅,但成岩作用已达到晚成岩A1期,储层总体上处于弱压实、弱胶结状态,次生孔隙较发育.由于沉积和成岩作用的共同影响,处于原始高位的坝顶砂岩为较好的油气储层.  相似文献   

13.
运用分析化验、储层测试等多种资料 ,对羌塘盆地中上侏罗统碎屑岩储层的成岩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将中上侏罗统地层划分为晚成岩期A亚期、B亚期和C亚期 3个成岩阶段 ,识别出压实作用、压溶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次生溶蚀作用、重结晶作用、沥青充填作用和破裂作用等 7种成岩作用 ,以及机械压实成岩相、碳酸盐胶结成岩相、强压实压溶成岩相、不稳定组分溶解溶蚀成岩相和沥青充填成岩相等 5种成岩相类型。探讨了各种成岩相的岩性、物性等微观特征及其与沉积相类型之间的关系 ,总结出 3种成岩演化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成岩作用类型对储层物性的影响不同 ,次生溶蚀作用、破裂作用使物性变好 ;压实作用、压溶作用和沥青充填作用使物性变差 ;胶结作用具有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生物礁储层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给礁储层预测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经过近几年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根据砂岩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分析,对辽河断陷西部凹陷北部沙河街组碎屑岩储层的成岩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将沙河街组地层划分为早成岩A亚期、B亚期和中成岩A亚期  相似文献   

16.
田间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国际诗人”,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走向世界的战斗鼓手。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他的诗篇便在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德国、日本等国翻译出版,并且得到了高度重视和评价。《给战斗者》被称为“一部抗战初期最优秀的诗作”,而长诗《赶车传》被赞誉是“一面诗的魔镜”。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研究的基础上,对白庙地区沙三段的储层类型及其特征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四种成岩相:碳酸盐胶结相、二氧化硅胶结相、杂基充填压实相和喷出岩及长石溶蚀相,讨论了碳酸盐胶结型、杂基充填压实型、二氧化硅胶结型和孔隙等四种储层类型及其特征。前三种储层类型为该区较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类型,物性差。第四种是该区主要气储集类型,储层特征与沉积相有密切的关系。沟道沉积的低成份成熟度和较高的结构成熟度的砂岩是比较理想的气储集岩相。  相似文献   

18.
因子分析法在致密砂岩储层成岩相划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量化评价是储层成岩相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为此通过铸体薄片、普通薄片镜下观察和对阴极发光、扫描电镜、岩芯照片等资料进行系统分析,详细研究了川北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成岩相特征,并尝试根据因子分析法建立研究区致密砂岩储层不同类型成岩相的定量评价标准。结果表明:1川北地区须家河组成岩相可划分为建设性成岩相和破坏性成岩相两大类,其中建设性成岩相包括泥质包裹溶蚀相和易溶组分溶蚀相;破坏性成岩相包括强压实相(致密砂岩强压实相、泥岩强压实相)和钙质胶结相;2基于七条常规测井曲线数据,依托SPSS数据处理平台,根据因子分析法的原理提取压实因子F_1、孔隙因子F_2和泥质因子F_3,三因子与研究区不同类型的成岩相之间存在着良好的对应关系;3统计研究区不同成岩相类型的三因子值范围,建立本区致密砂岩储层成岩相三因子定量评价标准,为致密砂岩储层成岩相的划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长8成岩相及其对储层类别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富县地区延长组长8油层组是重要的产油层段之一,储层性能除了受沉积环境的影响之外,还受成岩作用、尤其是成岩相的控制.综合利用储层铸体薄片、压汞、扫描电镜和物性分析等资料对富县地区长8油层组碎屑组成、胶结物组分和储层孔隙结构、物性特征、成岩相及储层类别进行了详细研究,分析了储层成岩相分布规律及其对储层类别的控制作用.得出以下结论:研究区长8油层组主要发育5种成岩相:绿泥石薄膜胶结相、泥质胶结相、石英及长石胶结相、碳酸盐胶结相和长石溶蚀相.储层物性分布规律明显受成岩相控制,绿泥石薄膜胶结相和长石溶蚀相区储层物性最好,为Ⅱ类储层,为研究区最有利储集层发育的相带;泥质胶结相及石英、长石胶结相区储层物性稍差,为Ⅲ类储层;泥质胶结相及碳酸盐胶结相区储层物性最差,为Ⅳ类储层,即非储集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