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隐喻被看作是人类一种重要认知工具。文章从认知角度对隐喻翻译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隐喻翻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简述国外翻译过程理论研究的发展,着重从描写翻译学、翻译过程的行为、翻译的动态对等理论、认知心理模式、关联理论、认知语境论、功能语言学派和释意学派等方面对国外翻译过程理论研究的主要流派进行述评,旨在对这些理论研究成果的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认知语言学认为,翻译是一种认知能力和认知思维活动。商务英语语言特性决定了其翻译的首要原则是准确性,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分析苹果产品英文文案的汉语翻译,认为,由于译者缺乏认知意识和忽视消费者的认知需求而产生一些翻译偏差,由此可见认知意识在商务翻译中的重要性,借此为商务英语翻译实践和教学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付丽丽 《科技信息》2011,(14):I0176-I0176,I0178
本文从认知的角度论述翻译是一种认知活动,译者是翻译的主体,对译者主体性的界定及其二重性进行论述,最后详细地分析了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从两个方面进行介入,目的是实现译者在翻译中合理有效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从而达到翻译的和谐性。  相似文献   

5.
认知是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的研究语言学的新研究领域。颜色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色彩词一直是学者关注的焦点,但大多数研究是基于中西文化的差异进行的。然而从认知角度更能从本质上解释中西色彩词的差异。关联理论以认知理论为基础,把翻译视为一个认知推理的交际过程。本文以认知和关联翻译理论为理论基础,对红色色彩词的翻译提供新的取向。  相似文献   

6.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与成熟,认知图式理论被广泛运用于言语交际。翻译作为一种双语互动交际行为,其实质是基于目标语对源语言进行解码和编码过程。从认知角度而言,认知图式是源语和目标语之间解码的心智工具。因此,本文拟基于认知图式理论阐释翻译构建模式,并进一步提出高校翻译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建议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线形,隐喻性语言建立在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体验和认知的基础上。从本质上而言,它是人类理解周围世界的一种感知和形成概念的过程。从隐喻的认知特点来看,翻译就是将一种文化中的语言所表现的认知方式用目的语传递到另一种文化中去的过程。汉语隐喻的翻译要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同时,汉语隐喻的翻译要注重选用恰当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8.
翻译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或手段,在英语教学中有着悠久的传统,但随着翻译法的种种弊端在语言教学发展中的突显,翻译手段屡遭诟病,被认为过分依赖母语而妨碍了外语习得。然而,从语言学习的角度看,翻译无疑是一种认知策略,即以母语为基础,理解或输出第二语言。在英语教学中,使用翻译手段适当地进行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对于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9.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来研究翻译中的杂合现象,认为翻译过程中不同语言文化的杂合是不可避免的。杂合的背后必然有共同的认知基础。然后,通过对两段译文的观察,尝试用概念整合的认知模式来解释杂合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张琳琳 《科技信息》2009,(34):I0127-I0127
意象图示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基础理论,它是人类将具体认知应用到抽象认知的结果。本文将意象图示理论应用于英汉诗歌翻译,以诗歌当中大量存在的意象图示为基础,从一个新的角度对其译本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1.
传统政治用语英译研究有不足之处,如缺乏对译文如何才是"忠实"的描述,缺少译者如何在译入语众多备选项中进行筛选的论述。从认知翻译观的视角,提出政治用语英译应以"翻译的两个世界"和"和谐翻译"为指导原则。以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政府报告的英译为实例,论证了认知翻译观的科学指导性,进而探讨了实现认知翻译观原则的具体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根据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观点,基于翻译的认知语言学模式,探讨了翻译主体性因素在文学翻译活动中的身体体验、认知和再现的过程,突出了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创造性发挥,并强调了体验和认知对译者的制约作用,从而凸显了译者主体性的本质:译者主体性是创造性和受动性的矛盾统一体。只有充分认识到译者主体性这一双重属性,方能更好地理解对译者的隐身和显身这一矛盾现象。  相似文献   

13.
对译文读者的关注是翻译过程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该文从译文读者的认知心理,话语习惯和对异化的接受程度这三个方面探讨了在翻译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接近读者,从而提高翻译质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谢丹丹 《科技信息》2010,(33):225-225,253
研究习语中的隐喻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本文主要探讨习语中的隐喻概念,研究其本质,发展阶段,隐喻认知法,并通过对翻译中问题及翻译方法的分析来提高我们对英语习语的认知能力,鉴赏能力,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5.
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差异,两种语言的文体、语体、语境等诸多因素的不同与制约,必然会造成内容、形式、意义等各方面的翻译流失。文章结合当前语言学中的最新前沿学科语用学的相关知识,按照翻译的一般认知规律与过程,初探文学翻译中“同词异境异意”现象,从翻译的语境认知转向探讨文学翻译。  相似文献   

16.
李赞成  郭世红 《科技信息》2012,(36):211-212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从认知的角度对《围城》英译本中隐喻的翻译进行研究,从而揭示隐喻翻译与认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认知语言学框架下,探讨了文化差异中的隐喻翻译,就如何把文化差异中的隐喻翻译最好地表现出来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8.
对译文读者的关注是翻译过程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该文从译文读者的认知心理,话语习惯和对异化的接受程度这三个方面探讨了在翻译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接近读者,从而提高翻译质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目前关于翻译认知过程研究的主要手段和成果的回顾,认为对双语翻译过程中译者认知、生理机制的研究有待于在吸收现代认知科学、神经科学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深化。分析计算主义应用于翻译认知过程研究的逻辑前提后,在理论层面上论证了将作为当代认知科学主流思想的计算主义引入双语翻译认知过程中的可行性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20.
宾语代入现象是汉语动宾结构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对于这种特殊的现象众多学者进行过不同的研究,研究的视角大多局限在句法、语义和语用的角度,从认知角度进行的研究并不多。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认知参照点理论解释汉语宾语代入现象,并分析其对翻译的启示,希望能对外语学习者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