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文化形式的多样化,传统文化结构理论已难以作出归类与分析。本文运用三维世界观与方法论,从规律上也从形式上回答了文化结构的特征及其发展态势问题。本文认为,文化业态是指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包括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化创业三大业态;文化形态是指文化结构的外部运动方式及其表现形式,可分为惰性文化、常性文化、理性文化三种形态;文化生态是指文化的发生与特征以及发展的规律性问题,包括文化群落共存律、文化重演周期律、文化进化振兴律等三大规律。  相似文献   

2.
在网络信息技术、数字化技术与文化及其相关产业融合的基础上,产业形式与知识经济相适应,新型文化业态形式不断丰富。新型文化业态具有特殊的内涵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代表文化产业的发展走向,促使文化产业从产业技术、产业功能、产业主体三大态势转型。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主要包括:和谐文化与民族和谐相互促进律;和谐文化与少数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结合律;和谐文化与民族群众认识、接受的心理机制衔接律;和谐文化共建共享律等。少数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规律对进一步推动和谐文化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方晶 《海峡科学》2009,(9):71-73
在高职师范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应加强对舞蹈地域文化知识的了解,增强对各民族民间舞蹈的理解与认识,通过舞蹈形态来解析透视舞蹈文化的内涵,使学生在学习中“知其然”,认识地域民族民间舞的形态动律特征;同时,更要“知其所以然”,即这种文化形态所包含和体现的内隐的文化价值和意义。应在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去寻根,去寻找内在的必然性、动作结构的生成规律及舞蹈的文化本质和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5.
对旅游文化内涵的理解最终应落实在能渗透于旅游行为过程并实现了形式转化的文化形态。旅游文化学是研究旅游活动中的文化现象及其内在规律的科学。由旅游文化学的定义所决定,其学科体系应由旅游与文化的关系及基本范畴、旅游文化消费主体及其行为规律、旅游文化客体及其供给形式、旅游文化介体及其服务形式、旅游文化资源及其策划规则、旅游文化政策及其作用等六个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6.
全域旅游发展背景下,随着旅游业空间形态、产业结构、经营方式、组织形式的变革,旅游新业态成为旅游市场和学术界新的研究热点。本文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为研究区域,在文献梳理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尝试将旅游新业态划分为内部创新型和融合创新型两个类别。通过相关指标的测算,揭示了示范区旅游新业态发展特征,并初步探讨了其驱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旅游新业态总体呈现出发展演进态势迅猛、空间集聚格局凸显、区域特色优势突出和产业融合趋势显著的特征,并受到资源、经济、交通、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共同驱动。  相似文献   

7.
“业态”概念为理解、阐述和研究乡村旅游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学理基础,是进行乡村旅游研究的重要切入口.该文通过阐述业态内涵,将业态引入到乡村旅游研究,分析乡村旅游业态的概念内涵、主要类型及其演化机理.研究认为:1) 乡村旅游业态是指企业为适应乡村旅游市场需求变化进行要素组合而形成的乡村旅游经营形态,具有要素性、市场性、演进性、复合性等特征.2) 乡村旅游业态主要包括农家乐、乡村民宿、乡村精品酒店和露营地、风景道、传统村镇、田园综合体、旅游小镇等多种业态类型.不同业态类型反映了乡村旅游发展的要素构成、要素组合方式、要素组合主体、空间形态以及业态特征.3) 乡村旅游业态演化是发展要素、市场需求、旅游企业、政府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分别构成了乡村旅游业态演化的基础性、决定性、主体性和主导性等力量.  相似文献   

8.
民族传统体育属于民俗文化的范畴,其中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在形成上虽然传承、沿袭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基因,保留了多元文化的传统个性,但在总体上受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和地理环境三大因素的影响最深.少数民族体育源于少数民族的各种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是与少数民族认识水平的发展及他们的自然经济相适应的一种文化形态.在此笔者将对青海的主要少数民族(如藏、回、土、撒拉、蒙古等民族)在军事、生活生产、宗教信仰和图腾祭祀等活动中的体育形式的文献资料、实物加以整理,初步探讨青海少数民族民俗传统体育形式及形成因素,解读青海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含和诠释青海少数民族体育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是储存和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服务机构,其文化自觉的激发途径可分为文化觉醒、文化反思和文化发展3种形式.必须把握图书馆文化新内涵,从思想上、发展规律上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通过传承创新,开展主题文化活动,推动图书馆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加强硬件建设、改善软件环境、提升职工的素质和能力、加强与读者沟通交流、发挥图书馆的文化导向作用等是实现图书馆文化自觉、自信、自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民族传统体育是从民族共同体文化中剥离与凸显出来的一种民族体育文化形式,除了具有一般文化的特征外,还具有自己独特的内涵和民族文化特征.本文从民族文化的特征出发,研究概述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及其特性,分析得出了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基本内核、内在规律、思想约定、思想动力和调节杠杆.  相似文献   

11.
网络文化是伴随互联网的产生和普及而兴起的新兴事物。它是当代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网络中以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形态表现出来的社会文化成果。网络文化的内容和形式非常广泛,包括新闻、动漫、网络游戏、网络音乐、网络文学、网络论坛等等。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文化的发展异军突起,大有超越其他媒体形式的趋势。本文简要分析了网络文化的特点,我国网络文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区别于常见的二分法,依据一定的原理,文化结构由浅入深可作五层分解;根据不同的标准,每层结构上都存在着一种形态;而每种形态就是一个子系统,具备独特的属性、特征、组织形式和功能。该原理在实践上对多门学科具有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强调要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活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  相似文献   

14.
当前,科技与文化发展关系日益密切,科技创新已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科技作为社会智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文化的表现内容,也是文化的重要体现形式和载体,科技创新给全球竞争格局和社会生产方式带来了重大变革,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并从文化的内容、形态、传播与影响等各个方面,不断推动着文化的发展与演变。新一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等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大大丰富了文化产品的表现力,同时也显著提升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活力。进一步强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科技带动作用,努力提升公共文化事业科技服务能力,不断优化文化与科技相互融合的外部环境,积极培育新兴文化业态,推进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条,对于增强文化创意产业  相似文献   

15.
李新鹏 《科技信息》2011,(29):356-356,406
自律是指事物自身的法则或自我统治,形态的自律是指形态根据某种客观的规律自动生成,形态不再是对具体形象或历史形式的简单模仿和改良,形态产生的原因、过程,和促使形态产生的某种隐匿的动机成为研究对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形态科学以及相关领域的发展,对于形态的研究已经从视觉分析深入到科学分析阶段,形态的几何学特征与代数、物理等学科的相关理论结合起来。形态的有关知识和经验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6.
禁忌作为一种典型的民俗文化现象 ,往往渗透着人类初民的思维意识 ,同时显示出文化的民族性特征。全面考察土家族饮食禁忌的各种形态及其文化成因 ,认为这些禁忌形态是土家人构建民族性的外化形式之一 ,体现了双重建构的民族文化心理 :表层结构是把饮食本身作为首要生存要素的饮食天命观 ,深层结构是个体融入民族总体之中构建民族性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体现出一个社会或一个社会群体本质力量的活动方式与活动成果,文化最典型的表现是其时代性、民族性和地域性。对于中国而言,不论是民族的还是区域的文化,由于相通的内容和共同的运行规律而具有同一性,共同构成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内部的民族、地域文化发展形式和程度不同.使文化形态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这种多样性是促进中华文化进步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土家族民间舞蹈是土家族文化的一种表述形式,在文化人类学视野中,它是一种文化象征。在早期,土家族舞蹈形象以祭祀形式存在,同时也表现出土家族民俗文化的具体形态,成为人们表达与宣泄情感的最佳载体。在土家族舞蹈的形象中,我们发现它反映了土家族发生、发展、生活、繁衍的历史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变迁,其文化形态也体现了土家族舞蹈艺术传承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艺术散文作为一个独立完整而又开放发展的结构系统,具有共时和历时的双重禀性,它不仅把主体自身的情感转化为客观物质形态,而且通过主体独特而深沉的生命体验,去领悟、把握和表现人类共同的情感。伟大的散文作品所呈现出来的结构形式,总是独创和继承相接合的产物,是艺术经验的复现和提高。所谓崭新的作者、读者和作品,只不过是传统遵循着艺术形式发展的内在规律重新定位所导致的结果。所以,我们以艺术散文整体为对象,研究它的结构及其功能,指的是研究其结构的普遍特征和一般功能,而不是研究具体作品的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20.
道家文化之起源、演变和发展共经历了先秦道家、秦汉黄老之学、魏晋玄学、隋唐道教重玄学与宋元道教内丹心性学等五种历史形态 ;自先秦以后 ,诸历史形态皆是继承前此道家文化之“薪火”、根据现实社会和思想文化的需要加以“损益”而形成的。每种道家形态“损益”的具体内容和思想特征即形成历史上“新道家”之“新”。当代“新道家”只有解决好自身的学术定位及其相关问题 ,才能求得自身的“生生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