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龙门山冲断带前缘地区发育大量油气田或含油气构造,主要分布在安县构造转换带和灌县构造转换带,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典型地震资料解析,结合沉积相分布特征,研究其构造带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安县构造转换带和灌县构造转换带具有较好的陆相碎屑岩储集层展布特征,并且具有较为有利的构造圈闭,即中浅部发育冲起构造型圈闭,深部发育与滑脱层相关的双重构造圈闭,因此安县构造转换带和灌县构造转换带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2.
运用构造解析、断层封闭性分析方法,通过剖析断裂系统特征、断裂带结构及其封闭性、断裂上下盘油气成藏条件的差异对柴达木盆地北缘浅层滑脱断裂下盘油气富集规律及成藏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柴北缘发育深层基底断裂和浅层滑脱断裂两大断裂系统,目前所发现的6个浅层油气藏均位于滑脱断裂下盘;浅层滑脱断裂带垂向渗透性的分带特征是导致断裂上下盘油气运聚成藏巨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滑脱断裂中致密带阻止了深层油源向滑脱断裂上盘圈闭的运移,而滑脱断裂下渗透带为深层油源至下盘圈闭的油气运移通道;存在南八仙-冷湖五号型、冷湖七号-葫芦山型、鄂博梁-鸭湖型和可能存在型4种滑脱断裂下盘聚油成藏模式;有油源断裂沟通的滑脱断裂下盘圈闭是柴达木盆地北缘勘探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3.
大涝坝 号构造是大涝坝构造带上一个重要的油气聚集带 ,发育有优质的储、盖层 ,成藏期比较晚 ,因此油气生成、运移、聚集成藏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 .尽管它受多种因素 (地质、化学、物理及地下流体 )的影响和制约 ,仍是有规律可循 .文中应用钻井、测试、地质及化验分析成果为基础 ,来初步评价大涝坝油气藏的成藏地质条件 .结果表明 ,苏维依组产出的油气来源于北部的库车坳陷三叠—侏罗系烃源岩 ;大涝坝 号构造有三套中等到较好储层 ,两套封盖性能好的盖层 .圈闭形成时期为中新世晚期 ,圈闭形式为断层遮挡半背斜圈闭 .  相似文献   

4.
昆北断阶带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南缘昆仑山前,勘探程度较低,油气成藏较为复杂。通过圈闭类型、圈闭控制因素和断裂展布研究,深入探索研究区主要勘探目标及油气聚集规律。应用构造解释与综合地质研究成果,指出昆北断阶带现阶段勘探的主要圈闭类型为构造型圈闭,以断鼻、断背斜、断块为主,其平面分布主要受断裂发育与构造变形程度等因素控制,与断裂体系有明显的依存关系且大多为断裂分割而完整性较差,沿断裂走向具有成排、成带分布的特点;圈闭主要形成于中新世与上新世,主要定型于上新世;各构造部位圈闭含油气性差异大。研究结果对昆北断阶带下一步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由于基底断裂、基底岩性及局部应力环境的差异,柴达木盆地在地史演化中形成了北缘、中部和昆北三大各具特征的断裂构造系统,它们控制了北缘、一里坪—甘森湖、中部区、中南隆起区、英雄岭—茫崖、阿尔金南和昆北共七个成藏特征各不相同的油气区带,各断裂构造系统中的断裂还控制了各区带具体油气藏的形成。中南隆起区是七个油气区带中乞今唯一没有油气藏发现的构造单元,它具有较好的油气运聚成藏条件,是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战略突破区带。  相似文献   

6.
东部凹陷荣兴屯构造特征及油气远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揭示荣兴屯构造带各局部构造的构造特征并优选出有利区带,通过构造平面图、剖面图以及平衡剖面图,对荣兴屯构造带的基本构造格局、次级构造单元、构造层划分、构造样式以及圈闭类型等进行了深入研究,阐明了其总体具有东西倾向分带、南北走向分段和垂向构造分层的变形特点,东西分为5个构造单元,上下分为4个构造层,中—南段较北段构造样式更为复杂,圈闭类型主要是断块、断鼻等构造型圈闭,各局部构造与不同构造层油气富集程度差别大。结合烃源发育与已探明油气藏分布特点,指出烃源岩、构造格局和断裂体系是控制油气成藏的主要因素,综合分析认为荣兴屯斜坡带是进一步勘探的有利区带,并对其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扼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巴彦浩特盆地是-个上叠于阿拉善地块之上的复合盆地.盆地可划分成五个-级构造单元,十二个次-级构造单元。盆地中发育有五种构造地层组合.断裂对盆的形成和发育起明显的控制作用,巴彦乌拉山断裂为-深切基底的铲地正断层,该断裂控出了西部拗陷带的形成,其活动强度自北向南减弱.伊南断裂带控制了伊和凹陷的形成,该断裂带中段活动强度最大;查汗断裂具明显的左旋走滑特征。盆地中发育多种构造样式,主要有:叠瓦状冲断层、滚板构造、牵引褶皱、铲形正断层、滚动背斜、“垒-堑”构造等。石炭系是盆地内主要的生油层系,它广泛发育并具良好圈闭条件的东部地区和南部地区有较好的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8.
依据构造圈闭与油气成藏理论 ,试图探明研究区油气聚集带的特征 .利用钻探、地震研究成果 ,对坳陷西南缘的构造类型、圈闭特征、圈闭与油藏关系的研究 ,提出了西南缘主要发育为构造圈闭 ,构造类型有两大类 6亚类 ,海西期和喜山期是构造圈闭和油藏的主要形成时期 .论述了各二级构造单元的圈闭分布与成藏关系 ,提供了有利的圈闭类型和油气勘探区带 .  相似文献   

9.
澳洲西北及南部被动陆缘油气差异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洲西北陆架和南部被动陆缘盆地群是澳大利亚主要的油气富集区带,西北陆架与南部陆缘2个地区在构造演化背景、裂谷发育期次、发育时间、油气分布特征等方面存在异同之处.从构造演化对盆地结构的控制、区域构造对烃源岩分布的控制和断裂系统对成藏区带的控制3个方面分析两者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西北陆架多期裂陷,盆地结构复杂,表现出“上油下气”的垂向分层式结构,各盆地内裂陷期的构造活动强弱与发育期次不同造成了整个西北陆架平面上油气分布的不均匀性,南部被动陆缘构造活动简单,裂陷期发育晚,时间短,均为单一的产油型盆地:(2)区域构造控制生烃中心的分布,西北陆架盆地烃源岩在整个中生代部有发育,南部地区晚白垩世和新生代发育烃源岩:(3)断裂系统的差异导致2个地区圈闭类型的差异,西北陆架早期圈闭受破坏,以断块性圈闭成藏为主,南部多为背斜圈闭和掀斜断块圈闭.澳洲2个地区的被动大陆边缘发育特点与中国南海北部准被动陆缘具有相似性,因此,这2个地区的油气分布特点对南海北部陆架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南堡凹陷断裂对油气成藏控制作用的定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南堡凹陷断裂发育特征分析,考察油气分布与断裂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及断裂在油气成藏中的控制作用;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对断裂在油气成藏中控制作用进行综合定量研究,并对南堡2号东构造断层圈闭进行油气钻探风险性评价。结果表明:源断裂类型控制着对圈闭的供烃能力,断裂活动形成的背形构造是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断裂调节带控制着优质储层的发育,断裂对盖层的破坏程度控制着油气分布层位,断裂侧向封闭能力控制着断层圈闭油气富集程度;T4-51N和T4-21N为两个油气钻探风险最小的断层圈闭。  相似文献   

11.
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油气晚期成藏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盐湖相烃源岩成熟期为晚第三纪,成烃期相对较晚;盆地西部大部分构造圈闭是在晚第三纪末—第四纪形成,只有少数构造圈闭是在早第三纪末期形成,总体上讲构造圈闭形成比较晚;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测定结果表明,盆地西部油气藏存在两次充注,第一次是在晚第三纪早期,第二次是在晚第三纪末期,充注期次相对比较晚;对成藏期次综合分析后确定盆地西部油气成藏时期比较晚,为柴达木盆地油气藏形成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12.
从岩性圈闭的形成机理出发,应用综合泥岩排替压力、砂岩孔隙度和盆地演化史的定量方法分析了柴西南地区古近系的岩性圈闭的形成期次.首先通过岩心分析法、测井孔隙度-含油饱和度交汇图版法及采油强度分析法等方法确定的含油储层的临界孔隙度来分析储层的有效性,其次根据泥岩盖层封盖能力综合评价参数等级确定的盖层临界排替压力分析盖层的有效性,再次结合盆地埋藏演化史定量分析了岩性圈闭形成期次.结果表明,柴西南区岩性圈闭的形成具有早期性和多期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柴达木盆地断裂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阿尔金断裂带、昆北断裂带和北缘断裂带控制了柴达木盆地的形成与演化过程.盆地内部还发育了大量性质各异的断裂,主要呈NW,NE和NNW向展布.断裂在剖面上的组合样式主要有5种,即逆冲叠瓦型、对冲型、背冲型、花状和伸展断裂组合.平衡剖面复原结果表明,断裂的形成演化主要有3类模式,一类是在渐新世就已发育完全而定型,一类是在中新世—第四纪期间发育形成,还有一类是在盆地形成演化过程中一直都是活动的长期发育的断裂.  相似文献   

14.
阿尔金断裂是中国西北一条巨型的NEE断裂构造,也是青藏高原的西北边界,它在青藏高原的隆升及中国大陆动力学演化方面有着及其重要的地位,一直成为国内外地学界研究的热点.断裂活动的时间、方式、速度及规模等是阿尔金断裂问题争论的焦点.针对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结合柴达木盆地一些实际资料,认为阿尔金断裂带的活动具有多期次性,而至少在中新世时期开始阿尔金总体呈左行走滑的趋势;阿尔金断裂带对柴达木盆地与塔里木盆地的沉积构造演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对西部大陆构造格架及两侧盆地油气运聚具有重要的控制意义.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盆地海西早期古隆起的控油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塔里木盆地海西早期古隆起的构造演化特征分析,探讨了古隆起的控油作用.研究表明,古隆起指明油气运移方向,减缓烃源过早成熟;促使岩溶储层的形成,控制东河砂岩的分布;促使油气输导性断裂发育,并形成丰富的以构造型为主的圈闭.认为海西早期古隆起具有形成中大型油气田(藏)的基本条件,是塔里木盆地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二叠系乌尔禾组隐蔽圈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二叠系乌尔禾组地层是既有烃源岩又有储集岩的复合含油气系统。作者采用现代地震地层学方法 ,通过对地震资料、地质演化历史等资料的研究 ,并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 ,对乌尔禾组隐蔽圈闭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认为该层主要发育基于扇三角洲沉积相的岩性型隐蔽圈闭 ,以及受岩性、构造等因素共同控制的隐蔽圈闭。该地区油源丰富 ,但构造圈闭不发育 ;因此 ,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研究和勘探隐蔽圈闭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柴达木盆地南北地区,可以划分出两个巨型推覆构造带,分别称为柴北缘推覆构造带和东昆仑推覆构造带。其间的柴达木盆地形成一个相对的应变减弱区(低应变带)。两大推覆构造带在相同力源作用下统一构成了青海省北部的基本构造格局,成为华北板块的南部边缘带,是华北板块与南华板块碰撞拼合形成的浅部构造变形的产物,也是南北板块拼合的证据。  相似文献   

18.
针对意大利南亚平宁地区复杂逆冲构造使地震成像质量差、圈闭落实难度大、油气成藏特征不清楚的问题, 开展了构造对油气成藏要素的控制作用研究。研究认为,构造演化控制着优质烃源岩的展布;稳定的构造环境对烃源 岩发育起建设作用;剧烈的构造运动起一定的抑制作用;构造带控制储层、圈闭类型以及成藏组合的分布样式。逆冲 褶皱带上主力储集层为白垩系碳酸盐岩,内前渊带储集层为上新统更新统的浊积砂岩,外前渊带储层以上新统浊积 砂岩和中新统碳酸盐岩为主,前隆带主力储层则为中新统白垩系碳酸盐岩。构造古地理控制油气系统的分布。中 生代裂陷拉张阶段,古隆拗分布格局控制了油和伴生气系统。新生代碰撞阶段,前渊带的快速沉降控制了热成因气系 统。第四系随着前陆盆地沉积中心的迁移,生物气系统逐渐随沉积中心向外迁移。  相似文献   

19.
研究渤海湾盆地南部(渤南地区)叠合走滑断裂体系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从三维地震资料入手,以叠合断裂体系的构造类型为基础,进一步对凸起带、凹陷带和走滑带的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和油气成藏过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渤南地区分布的郯庐断裂带、张-蓬走滑断裂带内部存在多级控凹、控洼、控圈的伸展断裂,且在不同时期的活动强度对凹陷的构造演化、沉积充填以及烃源岩的形成与分布起控制作用,在不同构造带内对圈闭的类型和规模起控制作用,长期活动的切源断层或晚期形成的切源断裂在主成藏期的活动强度对输导体系时效性起控制作用。渤南地区叠合走滑断裂体系特征明显,且对烃源岩的发育、圈闭类型与规模以及油气输导起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