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弱电网条件下,并网逆变器的正常工作会受到电网背景谐波及电网阻抗动态变化的影响,并网电流出现谐波谐振现象.为此,提出一种LLCL并网逆变器谐振抑制新策略.该策略在加权电流控制和电网电压前馈控制的基础上,引入电容电流反馈环节,保留了传统电网电压前馈控制方法中消除电网电压产生畸变影响并网电流的优点.通过对新反馈环节中反馈系数的设置,实现谐振尖峰的有效抑制,同时使并网逆变器的稳定性不受电网阻抗的影响,提高了LLCL并网逆变器的稳定性,降低了并网电流的谐波含量.最后,搭建仿真和实验平台,验证了谐振抑制新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逆变器控制策略对交流电压信号跟踪存在静差的问题,提出基于比例谐振控制器的电容电压外环和电感电流内环的双闭环控制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对系统进行建模,分析了在这种双闭环结构下,系统具有对交流信号实现无静差跟踪和抗负载电流扰动的能力。进一步,本文采用根轨迹理论,结合系统稳定性判据分析了比例谐振控制器参数对系统极点的影响,并设计极点位置,选择合适控制器参数,保证系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动态性能。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控制策略和参数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滤波器采用电流控制策略难以提高并网电流波形质量的问题,在滤波性能较好的LCLLC滤波器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加权电流平均值反馈的联合控制策略.在内环采用将滤波电容电流和串联谐振电容电流之和作为反馈量的阻尼控制,在外环采用加权电流平均值反馈的基于比例积分(PI)与准比例谐振(QPR)的联合控制.采用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联合控制策略能提高并网电流波形质量、提升电流跟踪效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准PR控制器对高次谐波抑制能力不足的问题,文中基于单相LCL型并网逆变器提出了一种准比例谐振(PR)控制策略;该策略在准PR控制器的基础上增加了高次谐波补偿器,准PR控制器用于实现对并网电流基频分量的无静差控制,高次谐波补偿器用于抑制特定次谐波分量;同时针对LCL的谐振尖峰,设计了基于电容电流反馈的有源阻尼。研究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有效的将并网电流的THD从4.3%降低到2.8%,改善了并网电流的质量,验证了所提出的改进型准PR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两个并网逆变器并联系统,利用叠加定理分析了各逆变器对并网电流的影响,对并网电流进行分解,研究了由交互电流和公共电流产生谐振的机理,对比分析了相同和不同容量多个并网逆变器并联系统的谐振频率点特性.基于并联系统中交互电流产生的谐振频率点,设计了数字陷波器,引入到传统电容电流反馈有源阻尼控制中,实现了对基波信号的无静差控制,满足了此类系统的并网要求.搭建了相同和不同容量的逆变器并联系统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采用传统PI和比例谐振PR控制的并网逆变器对电网干扰信号的抑制能力较弱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准PR控制策略的单相并网逆变器控制方案,并针对自行研制的一种可大规模用于家庭供电的体积小、成本低的单相非隔离5 kW逆变器进行了仿真研究和并网实验。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阐述了逆变器的设计原理;采用Matlab软件中的S-Function函数进行了仿真分析,控制策略为准PR控制,将其与传统的PI和PR控制器进行了对比,并在仿真基础上用实验样机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准PR控制策略在消除稳态误差、提高网侧电流品质和抗电网干扰等方面,相较于PI和PR控制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不仅可以更好地实现无静差控制,且具有可扩展性。凭借准PR控制器的无静差特性,单相非隔离5 kW逆变器在家用供电系统中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单级式太阳能逆变器在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方面具有优势,比例-谐振电流控制器在消除静态误差方面具有优势.针对采用比例-谐振电流控制器的单级式太阳能并网逆变器,设计了电流主令形成方法和控制器参数整定方法.仿真和原理样机试验都证实了所设计的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方法是实现光伏系统顺利并网的关键.为了提高并网电流的质量,减少并网谐波对电网的干扰,选用LCL型三相光伏并网逆变电路.在并网控制方法上采用基于并网电流和电容电流的准比例谐振(QPR)双环控制方法,同时引入电网电压前馈补偿,并与SVPWM相结合.在MATLAB/Simulink下的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可以实现对基波正弦量的无静差跟踪,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对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实际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微电网系统中并联LCL滤波器谐振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电网系统中的并联接口逆变器通常采用电感-电容-电感(LCL)滤波器接入公共交流母线。该文分析了并联逆变器系统中LCL滤波器的谐振频率分布情况,并和传统的单逆变器系统LCL滤波器谐振频率分布特点进行了比较。理论结果显示:和传统的单逆变器系统相比,并联系统中出现了额外的谐振尖峰,且谐振频率随着网侧电感取值的变化发生偏移。理论分析表明:上述谐振频率的改变由滤波器无源网络变化引起。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谐振峰值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与Y源逆变器相比,准Y源逆变器具有输入电流连续、元件额定值低等优点.将传统的简单升压及3次谐波控制策略应用于准Y源逆变器时,均存在电容电压大、电感纹波电流大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基于最大化3次谐波的准Y源逆变器控制策略.对简单升压、3次谐波及最大化3次谐波控制策略进行仿真及实验比较,结果表明:相对于其他2种控制策略,最大化3次谐波控制策略能提高直通占空比、增强系统升压能力、提升直流母线电压的利用率,同时能减小电容电压和电感电流纹波.  相似文献   

11.
分析讨论了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的谐振频率,并给出了谐振时电阻、电感、电容元件上的电流和电压的大小,从谐振时电路呈纯电阻特性入手,对RLC谐振电路进行了理论分析,从而找到了一种求解谐振电路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受迫振动系统发生位移共振、速度共振、加速度共振和能量共振的条件及其特点。主要从四种共振发生的频率条件;共振时的振幅;共振发生时,驱动力与阻力所做的功或功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歌唱共鸣原理及作用论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共鸣现象在歌唱学习中是一个很值得研究与探讨的问题,因为共鸣在歌唱声音的音量上、音色和音质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也对歌唱声区的统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认识和了解歌唱的共鸣原理,对于我们建立起美好的歌声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受迫振动的动力学方程出发,着重讨论了位移共振与速度共振的特点和产生条件,并从功与能的角度阐明了速度共振与位移共振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对高次谐波电流的产生、流通路径及等值电路,高次诣波的谐振及防止,电力 电容器对高次谐波的允许限度以及如何抑制高次谐波电流含量等内客的分析基础上,给出了 高次谐波对电容器造成的危害和免受其害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RLC串联谐振实验方法需用晶体管毫伏表大量测量数据,实验方法繁琐且没有直观性,在实验过程中不便于分析和讨论。本介绍一种新型实验方法,该方法可以克服上述不足之处,对学习掌握这部分内容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一种新的方法,直接在Fe基玻璃包裹丝外溅射一层铜.研究发现,玻璃绝缘层在复合结构丝中充当电介质的作用,内芯层与外层铜耦合形成附加电容,从而使复合丝形成LC回路,其巨磁阻抗效应从原先的250%增强到330%.通过改变外铜层长度,研究了共振频率对巨磁阻抗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薄壁圆柱壳旋转波动振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Donnell's简化壳理论,在考虑阻尼的情况下,用复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旋转的薄壁悬臂圆柱壳在法向激振力作用下的线性波动振动.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复分析方法可以很好地求解圆柱壳的旋转波动振动问题.解的前行波、后行波实部为零可用来确定产生共振的频率及转速,而虚部可确定响应值大小.旋转的薄壁圆柱壳在线性振动时,有两个共振频率.波动共振响应曲线为拍,其幅值大小与波动模态阻尼比有关,一般后行波响应幅值要大于前行波响应幅值.  相似文献   

19.
用氮分子激光器泵浦的两台染料激光器(输出光频率分别为ω_1和ω_2)二步激发钙蒸气,由不等频二步共振和不等频双光子共振四波混频ω_1+ω_2-ω_(IR)=ω_(UV)(ω_(IR)为红外受激辐射频率),产生了波长为272.2nm的紫外相干辐射,并对其激发和辐射特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明了在超晶格中电子透射共振的机理,并将它与晶格中电子共振散射作了详细的比较,其理论计算的结果对超晶格某些原子层和分子层以及极薄的半导体层结构的研究都有重要意义,并为设计一种新型的放大率很高的量子放大器——透射共振量子放大器提供了理论计算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