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使在线手写签名认证的使用更具实用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D)和奇异值分解(SVD)的在线手写签名特征提取方法.针对在线签名数据的坐标信息,以EMD分解所得的本征模态函数(IMF)分量为初始矩阵,并进行矩阵奇异值分解,以奇异值的能量值作为样本数据的特征分量构成用户特征向量,建立了基于支持向量数据描述(SVDD)的一类认证模型验证该方法效果.在SVC2004签名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的签名特征区分明显,使用少量的单类真实签名作为训练样本,得到FAR=3.38%,取得了较好的认证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2.
提出一种采用人工免疫模型的在线手写签名认证方法,采集能表征签名者潜在手写习惯的最普遍的签名特征,利用人工免疫的自学习和自适应实现在较少训练样本的情况下获得具有更高区分度的手写签名模板。实验证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训练效果,能获得较好的验证率和鉴别率。  相似文献   

3.
一种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在线手写签名认证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一种对签名特殊点的提取方法, 并以此特殊点作为签名的分割点, 获取每段中的重要特征进行分析. 在此基础上, 提出一种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HMM)的在线手写签名认证算法, 并利用第一届国际手写签名认证竞赛(SVC 2004)的测试数据库检验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提出数字签名与手写签名相结合的复合签名认证方法,一方面用数字签名对个人手写签名动态特征数据进行封装,使其具有网上安全传递的保障;另一方面利用手写签名验证方法加强数字签名的认证作用,以弥补数字签名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个人击键节奏模式具有很难被模仿的特点并可以用于身份认证。根据个人自由文本输入时的击键数据可以学习到个人独有的击键模式。基于对用户自由文本击键输入的检测,能够在不影响用户输入的情况下完成对用户身份的持续认证。该文提出将整体击键数据划分成固定长度的击键序列,并且根据击键的时间特征将击键序列中的击键时间数据转化成击键向量。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加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RNN)的模型进行个人击键向量序列进行学习,用于身份认证。结果表明:模型使用公开数据集进行实验获得最优拒真率(false rejection rate,FRR)为1.95%,容假率(false acceptance rate,FAR)为4.12%,相等错误率(equal error rate,EER)为3.04%。  相似文献   

6.
基于DTW改进算法的在线签名鉴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线手写签名认证是一种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认证技术,识别正确率和防伪性能是签名识别的研究重点,识别响应速度也是决定系统实用化的关键。为了提高签名认证效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在线签名鉴别算法。改进了传统的动态时间弯折算法结构,对最佳匹配路径的动态规划方法进行改进并将其应用于在线签名鉴别系统。讨论了实际应用中训练样本不足、字体随时间变化等因素带来的系统识别率下降的解决方法。避免了动态特征点提取、时序段匹配等方法由于书写环境和人物即时的生理特性所带来的问题,同时针对签名的稳定性提出了加权距离计算公式,保证高识别率的同时降低了误拒率。在模板较多时对匹配距离进行限制,节约了系统运算量,提高了模板匹配速率。随着待识别模板数目的增多,该算法效率优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7.
结合数字签名与手写签名的电子文件认证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数字签名与手写签名相结合的复合签名认证方法,一方面用数字签名对个人手写签名动态特征数据进行封装,使其具有网上安全传递的保障,另一方面利用手写签名验证方法加强数字签名的认证作用,以站数字签名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在线手写签名识别是通过人的生物特征进行身份验证的技术.提出一种基于笔画样本库的识别方法,避免了动态特征点提取、时序段匹配等方法由于书写环境和人物即时的生理特性所带来的问题,同时针对每一笔画的稳定性提出了加权距离计算公式.实验证明该方法行之有效,在保证高识别率的同时又降低了误拒率.  相似文献   

9.
经过训练、高质量的摹仿手写汉字签名给文件检验工作者提出了挑战,使传统的特征比对方法显得力不从心,据此本文提出采用计算机进行精确、快速的静态手写汉字签名鉴定。对于静态手写汉字签名鉴定,如何选择良好的特征和对选择的特征进行描述,使描述后的特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特征描述模型很好地反映书写者的生物特征而不是汉字本身的内容,是计算机静态手写汉字签名鉴定问题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基于演化超网络的中文文本分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中文文本的分类效果,提出了一种基于演化超网络的中文文本分类方法.采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汉语词法分析系统对中文文本进行分词,保留文本中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作为特征;以X2统计方法进行特征选择;利用布尔权重计算特征权值.经处理后的特征向量作为系统的训练集和测试集数据.运用超边替代策略训练超网络分类模型,并实现对测试集特征向量的分类.对不同阶数设定下的演化超网络模型进行了性能分析,并将其与传统的KNN和SVM算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方法对复旦大学语料和搜狐语料可获得87.2%和72.5%的宏识别率、86.9%和70.5%的宏召回率、87.0%和71.5%的宏F1,接近或优于KNN和SVM分类方法.所提出的方法是一种有效的中文文本分类手段.  相似文献   

11.
结合最优类别信息离散的细粒度超网络微阵列数据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演化超网络只能有效处理二值数据输入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最优类别信息离散(Optimal Class-Dependent Discretization, OCDD)的细粒度演化超网络模型,对连续数据进行离散化生成细粒度二进制编码,并通过对其进行演化学习得到具备决策能力的超网络分类器.该方法避免了传统超网络模型对连续数据进行直接二值化后的高信息损失,使演化超网络的概率估计更接近于数据真实分布,提高了超网络的决策分类能力.对结肠癌、肺癌、前列腺癌和急性白血病4种DNA微阵列数据集进行实验的结果表明,结合OCDD的细粒度演化超网络具有比传统演化超网络更高的识别率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2.
手写体数字的识别在社会经济、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支持向量机是近几年来模式识别领域中的一种新技术,它被广泛应用到文字识别、人脸识别等应用中。为此将支持向量机技术应用到手写体数字的识别中,通过使用改进的C-支持向量机进行手写体数字的识别,并得出相应的识别率,结果表明此方法可行且有较高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直接序列匹配中签名序列存在随机波动和时间轴方向非均匀伸缩,导致相关分析给出的匹配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采用滑动窗口对真实签名进行局部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将手写签名按压力划分成若干笔段,研究笔段匹配算法;对分段后的数据序列用滑动窗口算法进行局部相关分析.算例显示,对不同的签名个体而言,总有一些笔段的相关性极高,最小相关系数都达到0.8甚至0.9以上,这些笔段,正是签名者的稳定的签名特征,无论是相关分析法还是特征矢量分类法,滑动窗口局部相关分析都是一种有效的算法.  相似文献   

14.
为能够更好地从高特征维度的DNA微阵列数据中挖掘癌症相关基因,实现对恶性肿瘤的分子分型,提出了一种基于演化超网络模型的DNA微阵列数据分类方法?演化超网络是受生物网络启发而建立的一种认知学习模型,其学习过程非常适用于发掘基因间的相互作用?该方法采用信噪比进行基因选择,选择后的基因经归一化后用于演化超网络的学习和分类?通过急性白血病和结肠癌2种数据集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演化超网络在分类精度方面与当前其他方法有较高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15.
在线手写签名的识别算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提出一种手写签名的数学模型, 借鉴动态规划的思想进 行时序匹配. 引入加权H1模的距离计算公式, 用以度量输入签名与样本签名的 差异 , 经实践检验识别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基于进化神经网络进行手写体汉字识别的新算法,讨论了BP网络的构造及用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的权值问题,通过仿真验证了该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手写体数字的特征提取方法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当前使用较多的三种特征提取方法,指出了各自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特征提取方案,即13点特征提取方法,该方法从每个字符中提取关键的13个点作为特征点,其主要特点是特征提取简单有效,节省了特征提取时间,提高了识别系统的运行速度.用同一种网络对特征提取后的结果进行训练和识别.仿真结果表明,13点特征提取法用于手写体数字的识别有着极好的适应性,在运行速度和识别率上比起其它算法都有很大的提高,从而极大地证实了新算法的有效性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大模式类识别问题 ,介绍基于神经网络球面领域覆盖构造方法的思想 ,并给出覆盖构造法在典型大模式类识别问题的应用 ;通过比较覆盖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说明基于神经网络球面覆盖构造法从根本上解决了前馈神经网络大模式类识别遇到的学习训练慢、不收敛的问题 .同时 ,与其他方法的有机集成 ,能极大地提高解决大模式类识别问题的速度和准确度 .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