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四自由度钻柱动力学方程为基础,结合钻头–岩石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了钻柱在直井眼内的动力学特征,
研发了多自由度钻柱粘滑振动仿真软件。利用该软件开展了钻柱动力学行为影响的单因素分析,得出了管柱、钻头和
转盘的刚度与转动惯量,以及钻压、转速等对钻柱动力学行为的影响规律,获得了钻柱运动的4 种状态特征。通过对
实际钻柱动力学参数的仿真分析,表明钻杆越长,钻铤越短,钻柱越容易处于黏滑振动状态。另外,改变钻柱的内外直
径不可能有效抑制黏滑振动。研究成果对现场钻井作业具有非常实用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已成为近年来的一个重点与难点问题。“四类盆地、三种储集体”的岩性地层油气藏区
带、圈闭与成藏的地质理论与“构造-层序成藏组合”模式研究,为中国陆相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开发奠定了重要的
基础。松辽盆地南部中央拗陷区属于“多坡折缓坡-湖侵域和高位域河流三角洲组合”的岩性地层油气藏,仅仅依靠
“构造-层序”的思路难以实现有效的岩性地层油气藏预测。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地球物理方法呈现多元化发展,推
进了地震技术在岩性地层油气藏预测领域的应用,但同时地震技术的局限适应性同样明显。以对松辽盆地南部中央
拗陷区为例,通过应用垂向岩性组合关系、地震波谷信息的应用和多子波分解技术,尽可能多地挖掘地震波形中蕴含
的地层岩性信息,探索这3 种地震方法在松辽盆地南部中央拗陷区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中的适用性,依靠钻井、沉积
规律约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合浦盆地乐2X 井钻遇地层均以灰白色、杂色及紫红色粗碎屑岩为主,暗色泥岩厚度较薄,仅始新统酒席坑组
上段较厚,但埋藏过浅,处于未成熟阶段。乐2X 井所在的川江断块圈闭基本落实,但是该圈闭基本不具备烃源条件,
又远离烃源的有效供给系统,导致该断块圈闭成为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空圈闭是钻探失利的主要原因。因
此,深入分析研究低熟烃源岩分布及烃源供给系统,在有效烃源供给系统内,综合预测与圈定有利的低熟油气及生物
气运聚富集区带,应是该盆地油气勘探攻关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根据三维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的联合解释,结合平衡剖面技术,对渤海湾盆地长堤地区主要断裂及其伴生构
造的地质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堤地区发育各种不同尺度和性质的断层,绝大多数断层属于生长断层。断裂活
动受到“济阳运动”和“东营运动”的影响,具有幕式活动的特征。长堤地区规模较大的两期不整合界面的形成与断裂
的幕式活动关系密切。沉积地层中形成的多期不整合界面,体现了长堤地区在新生代演化中经历了多旋回断陷作用。
根据对长堤地区重要界面的识别以及结合区域沉降史分析,将其构造演化划分为褶皱隆升、伸展断陷和稳定沉降3 个
主要阶段,其中伸展断陷阶段进一步分为沙三期-沙二期的断陷I 幕,沙一期-东营期的断陷II 幕。长堤地区的油气
圈闭类型主要受到断裂活动的控制,同时也受到其演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摘要:
通过利用上海人口普查和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及历年统计年鉴数据,将人口精算学和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Vensim表函数有机结合,实验模拟了6种情景的养老保险改革政策,在对养老基金收支及缺口预测结果曲线趋势分析基础上发现,“镇保”、“综保”并入“城保”的政策将会对上海原有养老保险系统产生较大正面影响,但同时也为未来基金的可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2040年左右基金将面临退休潮和支付跃升,75%的政策强度应为最佳政策选择.
关键词:
系统动力学; 仿真; 养老保险改革; 政策实验; 表函数
中图分类号: N 949; N 941.3; N 941.5
文献标志码: A  相似文献   

6.
裂缝性致密储层裂缝发育,易发生工作液漏失,严重损害储层。为探究不同工作液漏失损害机理,形成高效
防治方法,以川西北九龙山构造须家河组、珍珠冲组裂缝性致密储层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钻井完井液储层损害实验及
工作液顺序接触损害实验。结果表明:钻井完井液滤液、体系和固相对基块岩样的损害程度介于中偏强强,且逐个
减弱;裂缝岩样渗透率动态损害程度为强;工作液顺序接触后损害程度加剧。分析认为,水相圈闭、固相堵塞是裂缝性
致密储层工作液漏失损害储层的主要机理。不同工作液漏失引起储层损害程度叠加、损害范围扩大。根据分析结果,
构建了工作液漏失损害模式,并提出相应损害防治方法。使用改性屏蔽暂堵钻井完井液提高封堵能力,改变岩石表面
润湿性,可有效预防工作液漏失损害;利用工作液漏失数据,确定漏失损害带范围,可为酸化作业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盆地三叠系储层为中孔中–高渗储层,孔隙结构呈强非均质性,潜在固相侵入、微粒运移、出砂、流体敏
感性损害严重,水平井完井投产后自喷、气举困难,甚至没有产量。原井浆粒度分析、动态损害评价实验表明,原井浆
对渗透率100 mD 以上的储层保护能力不佳,返排恢复率低于50%。根据屏蔽暂堵原理对原井浆进行改性,并开展了
改性浆粒度分析及动态损害评价;利用FEI Quanta 450 环境扫描电镜观察了原井浆及改性浆的滤饼结构,借助分形几
何理论分析了滤饼孔隙率、孔径和分形维数等结构参数。结果表明:改性钻井完井液能形成致密的滤饼,有效封堵储
层孔喉,返排恢复率达90% 以上。将改性配方应用到工区水平井钻井现场试验,投产后实现了开井高产自喷。  相似文献   

8.
针对常规酸化在海上油田环境、狭小空间作业时存在设备占地面积大、作业时间长、程序复杂、作业环境要求
高和协调难度大,且多井次频繁酸化作业给海上油田生产带来严重影响等问题。提出并开展了新型、简易的注水井单
步法在线(SSOA)酸化技术的研究,研究中使用高效解堵、抑制二次沉淀能力强的单一酸液InteAcid 智能复合酸
代替常规酸化三段液体,显著简化配液和注液过程。采用智能注入CCS 系统,将酸液按照一定比例注入注水流程管
线内在线混配,由注入水携带至储层进行酸化解堵;通过实时监测注入压力和流量,模拟计算表皮系数变化判断酸化
效果,进而实时调整施工参数,保证最优酸化效果。新工艺的应用大幅度节约海上油田酸化作业时间、空间、费用和人
力,提高酸化施工安全性。80 余井次现场应用表明,成功率和有效率高,降压增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了保证冶金行业高温熔融金属作业的安全性,将IEC 61508 标准提出的安全相关系统安全完整性的概念拓展到高温熔融金属作业系统,提出了基于贝叶斯网络Noisy-or模型的高温熔融金属作业安全完整性评价方法.建立了包括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的高温熔融金属作业安全完整性评价模型.贝叶斯网络各根节点的先验概率采用模糊理论的模糊数来确定.为了减少计算量及不确定性,利用Noisy-or模型确定条件概率,并考虑了各中间节点对作业安全完整性的协同影响作用.结果表明,评价模型因果推理可确定高温熔融金属作业的安全完整性等级,诊断推理也可确定其敏感因素,为制定安全措施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0.
在部署测试监测井点、制定合理的测试时间时,准确预测待测井的曲线类型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多组判别分
析基本原理出发,结合油田实际监测井点的试井曲线类型,以及各井的测井和生产动态资料,优选出与试井曲线类型
相关的井和储层参数,建立曲线类型预判模型。通过多次反复筛选参数并结合总错判率,最终建立了以储层厚度、含
水率、测井渗透率和产量为主要因素的八厂油田试井曲线类型预测模型,模型回代错判率为9.09%,现场应用符合率
为85.7%,可用于预判待测井曲线类型。研究成果为现场工作人员优化监测井点、制定合理测试时间、提升监测成果
质量等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在钻井作业过程中,井口附近钻杆受到的拉力和扭矩往往达到整个钻柱的最大值,尤其是在上提钻柱解卡、
震击解卡以及蹩钻、卡钻情况发生时,井口附近钻杆受力更为恶劣。针对井口附近钻杆的断裂问题,以某超深直井的
实际工况载荷为例,将钻杆外表面的缺陷简化为横向半椭圆裂纹,以30CrMo 作为钻杆材料并通过实验拟合得到其
Ramberg–Osgood(R–O)本构模型,研究了拉力和扭矩组合作用下裂纹的弹塑性断裂特性。得到钻进工况下钻柱外表
面裂纹扩展至不同深度的临界形状比以及塑性成分在J 积分中所占的比例;定量分析了拉力波动和扭矩波动对井口
附近钻杆弹塑性断裂性能的影响,发现扭矩波动对裂纹扩展的贡献远大于拉力波动,避免钻柱受到扭转冲击对延长钻
柱寿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深水测试管柱的力学行为对深水测试的成功有着重要的影响。以陆地管柱力学研究为基础,对深水测试管柱
的结构、工况、载荷以及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分析认为,国外深水测试技术成熟,深水测试管柱力学行为研究完
善;而国内则主要依靠国外技术服务公司进行深水油气田的测试工作。同时,针对中国深水测试的应用现状,对深水
测试管柱的力学行为研究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应该建立考虑平台升沉和漂移、隔水管影响、产层高压流体、射孔冲击
载荷、温度耦合作用等因素的深水测试管柱动力学模型,分析整个管柱的力学行为,实现对深水测试管柱的优化设计,
提高深水测试管柱施工作业的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双层套管开窗侧钻井分叉难度大、开窗效率低、常规工具不适应等现状,研制了新型高效快速分叉导向
式开窗工具;采用硬对硬设计理念,实施双角度超硬复合斜面导向、双切削刃强侧切开窗钻头和三缸联动加压非循环
坐封新技术;在切削过程中,大大降低了导斜体的损伤程度,增强了非对称性、非稳定性和形态随机性所形成的断续切
削工况的适应性和可靠性,有效地提高了分叉角,在文25 侧61 井应用获得成功。同时,对该双层套管井窗口形成机
理进行了现场跟踪调研和静动态仿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实现双层套管高效侧钻的技术途径,并对侧钻市场的
后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加强钻井井控风险评价是安全钻井的重要工作之一,而井控风险定量评价又是井控事故预防和消减的基础。针对钻井井控风险的特点,建立全面合理的钻井井控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在模糊物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欧氏贴近度的概念,提出了基于欧氏贴近度的钻井井控风险评价模型,该模型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应用该模型对实例井数据计算分析,确定了其风险等级,所得结果与现场基本一致。研究表明该井控风险评价模型合理、可行,可以用于现场对单井进行钻井井控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15.
基于CFD 技术,通过建立井底流场计算模型,运用数值模拟的手段,对气体钻井的三牙轮钻头井底流场进行
了数值模拟,并分析了喷嘴侧倾角、前倾角和后倾角对井底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喷嘴不同侧倾角设置比相同侧
倾角设置更利于井底清岩;三喷嘴复合前倾角比复合后倾角的井底清岩能力更强,但对牙轮切削结构的清洗效果较
差;在不改变气体排量的情况下,通过三喷嘴混合复合前倾角和后倾角的方式,可以在保证一个相对较好的井底清岩
能力的情况下,提高射流对牙轮切削结构的清洗能力和环空的携岩能力。分析结果为气体钻井系列牙轮钻头的设计、
评价以及现场气体钻井的技术措施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高含水老油田经过长期注水开发,油水关系分布进一步复杂化,随着油气藏开发的不断深入,剩余油分布越
来越分散,相关地质研究越来越细。剩余油分布不但受储层物性、砂体分布、构造的影响,同时也受注采井网与砂体配
置关系的影响,因此注采井网与砂体如何进行配置的研究成为老油田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关键因素之一。以冀东高
深南某断块为例,建立了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地质模型,在搞清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的基础上,应用数值模拟研
究了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与储层物源方向对注采井网、井位的影响,提出了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储层类型的注采
井网部署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7.
松辽盆地南部西斜坡泉四段-嫩一段可划分为6 个三级层序、18 个体系域。通过对烃源岩、储层、盖层、圈闭
类型和油气输导与运移等成藏要素的综合分析,指出油气主要来自于中央凹陷区烃源岩,并具有厚度大,丰度高的特
点;储层以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相砂体为主,厚度大、物性好,属于中孔-中渗、高孔-高渗型储层;广泛发育的SQn1
泥岩是西斜坡的区域盖层;圈闭以构造圈闭、复合圈闭和地层-岩性圈闭为主;西斜坡油气分布具有明显的油气运移
转折带,油气在转折带以西以侧向运移为主,而在转折带以东以阶梯式运移为主。依据西斜坡地质条件差异与油气成
藏特点,划分出3 个有利区带,并总结了各自的成藏模式,分别为以“近源供烃、断层垂向输导、阶梯式成藏”模式为主
的SQy 三角洲前缘带与SQqn3 坡折带,及以“远源供烃、砂体侧向输导、有效圈闭成藏”模式为主的SQy 盆缘超覆带。  相似文献   

18.
文章针对传统的建筑施工安全性分析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梯形模糊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BN)的安全性分析方法。该方法将广义区间梯形模糊数理论引入贝叶斯网络安全性分析中,避免了安全性影响因素多状态的精确概率难以获得的状况,用广义区间梯形模糊数描述专家的模糊语言值,通过解模糊化、均值化和归一化得到不同状态发生概率的精确值。将其代入贝叶斯网络中,计算叶节点不同状态的发生概率,进而计算各根节点的后验概率及安全性重要度。该方法应用到建筑施工的安全性分析实例中,实验结果表明能提高贝叶斯网络处理不确定性安全问题的准确性和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9.
随着水平井钻井技术的快速发展,水平井分段储层改造技术及配套工艺也越来越普及。作为分段储层改造工
具管串中用来沟通储层与井筒的一个部件,可开关滑套通常用来实现储层改造及在整个井的生产周期内的油、气、水
管理。由于滑套主要位于水平井段中,以及滑套开关所需力较大,通常采用连续油管带开关工具进行滑套开关操作;
目前通过地面负载变化来判断井下滑套开关操作是否成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和误操作的可能;同时,这种方法无法
判断滑套动作位置,如滑套操作没有完全到位,则只能再次下入连续油管操作。基于此,介绍了一种新的滑套开关工
具,通过连续油管带光纤设备连接井下测量工具串,能够精确定位滑套位置并实时监测井下负载、压力、温度等参数,
通过在地面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解释,可准确判断井下情况,实现滑套的可靠开关操作;并通过CCL 曲线变化确定
滑套是否操作到位,节约因操作失误导致的大量后期作业时间和成本。  相似文献   

20.
油藏启动压力梯度对油藏的储层动用有着很大的影响,启动压力梯度越大储层越难动用。从低渗透油藏流体
渗流机理上出发,采用现场早期束缚水条件下单相渗流的生产动态数据及试井解释资料,利用试井方法求得研究区的
启动压力梯度,并建立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的关系。分析典型反九点井组内注水井与采油井井间的驱动压力梯度
变化特点,据此确定井间储层物性与储量动用关系。通过对比实际储层的渗透率值与所得到的储层流体启动所需渗
透率值的大小,从而判断储层内流体是否流动。该方法采用定量分析低渗透油藏井间储量动用状况,为同类油藏确定
井间剩余油分布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