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水泥混凝土弹性模量的取值是水泥结构设计的基础,试验确定其量值始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结合水泥路面实际,制作了C30水泥混凝土圆柱体试件,在3个加载速率下,按照"简单加载至破坏"和"循环加载后至破坏"这2种加载方式,进行了简单压缩试验,分析了应力应变关系,计算了不同应力水平和应变水平下的割线模量值。研究结果表明:水泥混凝土在极限最大应力的80%范围内和较高加载速率下,主要表现为线弹性,可用标准弹塑性模型来描述;在较低加载速率下,会表现出微弱粘性;混凝土弹性模量的取值可采用简单加载时的"80%度量法",无需进行传统的循环加载,极大地简化了试验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2.
利用大型多功能静动力三轴仪分别进行了干燥混凝土与饱和混凝土试件在不同应变速率下的动态劈拉试验.对混凝土的物理力学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加载速率、湿度对混凝土劈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混凝土与饱和混凝土的劈拉强度随应变速率的增大而提高,饱和混凝土的劈拉强度对应变速率更为敏感;低应变速率下,饱和混凝土劈拉强度低于干燥混凝土的,而在高应变速率下饱和混凝土强度更高.建立了干燥混凝土与饱和混凝土在不同应变速率下的应力、时间曲线与同步声发射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干燥混凝土与饱和混凝土劈拉损伤特性.  相似文献   

3.
对5种不同几何尺寸与不同配合比的混凝土试件进行了不同加载速率下的单轴压缩试验,同步进行了声发射(AE)数据的采集;在对比分析AE参数与应力应变关系的基础上,进行了不同加载速率下的混凝土损伤机理与破坏机制研究;通过分析不同加载速率下的应力应变全曲线,研究了循环加卸载中的损伤破坏特性的速率效应;构建了基于AE参数的损伤变量模型,并基于该模型进行了动态损伤特性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土的峰值应力与弹性模量随加载速率的提高而增大,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但峰值应变随加载速率的变化而表现出较大的离散性.峰值应力前的AE能量随加载速率的提高而增加;加载速率越大,上升幅度越大,峰前释放的能量越大,混凝土内部破坏越严重,残余能量不足以维持试件继续承受更多的循环加卸载而直接进入破坏阶段;峰后可完成的循环加卸载次数随着加载速率的提高而减少.在不同加载速率下材料损伤破坏的路径不同,但损伤起点与破坏终点是重合的;随加载速度提高,损伤破坏的路径变短,加载速率差异越大,损伤破坏路径差异越大;混凝土在不同应力阶段的损伤程度及破坏形态与加载速率有较强的相关性.加载速率的提高改变了混凝土的能量释放过程与方式,形成了不同的损伤破坏机制,在不同加载速率下的损伤破坏机理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振碾式乳化沥青-水泥混凝土的路用性能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采用振动法成型试件,对不同材料组成水泥混凝土的7 d、28 d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28 d抗折模量做对比试验,其中包括普通水泥混凝土、掺入乳化沥青的水泥混凝土、掺入乳化沥青和不同含量消泡剂的水泥混凝土。试验结果表明,普通水泥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抗折模量值均不同程度地大于乳化沥青水泥混凝土的相应试验值,但乳化沥青水泥混凝土更具有韧性。在室内试验确定出混合料组成配比的基础上,通过振碾法铺筑了乳化沥青水泥混凝土试验路段,在不同使用时间的现场观测结果表明,在合理的材料配比及适宜的施工工艺下,乳化沥青水泥混凝土具有较好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5.
针对紫色马铃薯整茎的力学特性进行压缩及应力松弛试验,获得了紫色马铃薯整茎在不同压缩试验条件和不同加载速率下的压缩参数和曲线,并借助二次抛物线模型回归获得了弹性模量、刚度等压缩特性参数,同时分析了模型每个组件的应力、应变随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紫色马铃薯压缩试验过程中无明显生物屈服点;在不同的加载速率下,紫薯的压缩特性参数差异并不显著;压缩初始阶段曲线基本重合,加载过程中弹性模量随应变的增加而增加,物料组织发生黏接.  相似文献   

6.
变速率加载下有侧压混凝土强度和变形特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最新研制和改造的大型混凝土静、动三轴试验系统 ,进行了 6 4块普通混凝土试块在 4种常定侧应力等级和 4个数量级加载速率的混凝土双轴压试验 .系统地探讨了有侧应力作用时 ,混凝土在不同加载速率下的受压变形和强度特性 .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以应变和八面体应力空间表示的有恒定侧压混凝土在不同加载速率下的破坏准则 ,为地震区的混凝土结构、海上混凝土采油平台和核防御壳等结构受动态双轴压组合荷载作用的分析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  相似文献   

7.
混凝土材料组分极为复杂,力学性质与其内部细观结构密切相关.为了研究不同细观特征对混凝土力学特性的影响,采用常规三轴压缩试验,对9组27个混凝土试样进行常规三轴压缩试验,对比了胶凝材料类型、骨料种类、骨料含量三种决定细观特征的因素对混凝土力学特性及变形破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泥胶凝材料的胶结力远强于石膏的胶结力,P.O32.5水泥的胶结力低于P.O42.5水泥;不同类型粗骨料产生不同的混凝土强度,碎石骨料由于其棱角分明,胶结较好,故碎石混凝土拥有较高的强度.同时混凝土强度随粗骨料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研究结论可为深入探索混凝土的力学性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泡沫混凝土吸能机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Hopkinson压杆,以试验数据为依据,研究了4种不同密度的泡沫混凝土材料在冲击载荷下的动态力学压缩性能.通过相同加载速率下对泡沫混凝土的动态力学性能比较,得到了高应变率下的泡沫混凝土随着孔隙率降低其最大破坏应力与弹性模量均增大这一变化规律.同时对泡沫混凝土抗冲击和吸能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混凝土致密堆积模式及不同密度骨材的混凝土工程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混凝土致密堆积配比设计逻辑出发,研究了不同密度骨材(水库废弃淤泥烧结的骨材、天然骨材(石头)与实心钢珠为混凝土骨材,骨材密度分别为1.7、2.6和7.8kg.m-3)经致密配比的堆积,获得了轻质、常重与重质高性能混凝土的材料及其配比关系,对比分析了不同密度骨材混凝土特性包括新拌性质及硬固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冷却方式对不同类型水泥混凝土高温后残余强度的影响,设置了温度为500℃、600℃、700℃、800℃、900℃的梯度,分别对采用复合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的立方体标准试块进行高温后力学试验。通过试验考察不同冷却方式下试块高温后的破坏形态、残余强度,并进行XRD分析,解释了冷却方式、水泥种类、受火时间等因素对高温后混凝土残余强度的影响。试验表明:高温后混凝土的破坏形态与其采用水泥种类及受火时间有关;冷却方式对不同水泥混凝土高温后的残余强度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1.
几种高性能芳纶纤维的耐光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氙弧灯和碳弧灯分别照射3种高性能芳纶纤维(Kevlar 129,Zylon AS(PBO)和Kermel纤维),分析它们力学性能的变化.Kevlar 129纤维耐光性最好,Kermel纤维耐光稳定性最差.实验发现,尽管Zylon AS(PBO)纤维初始强力最高,但其耐光性较差,在光照条件下下降剧烈.同时发现碳弧灯下纤维试样的损失比氙弧灯下辐照损失大.通过纤维表观和断裂端形貌观察可清楚看出,这3种高性能纤维都因光辐照损伤,且都有脆性断裂特征.  相似文献   

12.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木棉/ES非织造材料的成型工艺参数进行研究,探讨了纤维质量配比、成型温度和成型时间对非织造材料保暖性能的影响程度和显著性.结果表明:木棉/ES非织造材料的成型时间对其保暖性能影响最大,其次是纤维质量配比,成型温度影响最小;获得木棉/ES非织造材料最优保暖性的工艺条件为成型时间10 min,m(木棉)∶m(ES)=30∶70,成型温度120℃.  相似文献   

13.
筒仓类工程多采用滑模施工工艺。本文针对小直径筒仓结构特点,介绍了液压滑模的构造、安装顺序及施工方法,并对小型滑模结构的特殊部位技术处理作了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14.
磁性药物微球的组成直接影响其药物释放速度。当微球中固化白蛋白含量接近时,药物含量越高,微球的通透性越好;药物含量相同时,固化白蛋白含量越高,药物的通透性越差。磁性药物微球的水悬浮液通过外磁场时的定位量随着介质流速的减小、外磁场的增强和微球中Fe_3O_4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增加分散介质粘度时,微球的定位量减小。  相似文献   

15.
新型有机磷酸酯对涤纶织物的阻燃和抗熔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极限氧指数(LOI)法,垂直燃烧法等手段研究了新型有机磷酸酯对涤纶织物的阻燃和抗熔滴行为,并考察了磷含量对织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当含磷量仅为0.98%时,织物燃烧时的熔滴现象完全消失,其LOI为33.8%,而当含磷量达到1.44%时,其LOI可高达36.4%,损毁长度为96mm,续燃时间为0s,阴燃时间也为0s。整理后织物的强力和手感均没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磁性药物微球的组成直接影响其药物释放速度。当微球中固化白蛋白含量近接时,药物含量越高,微球的能性越好;药物含量相同时,固化白蛋白含量越高,药物的通透性越差。磁性药物微球的水悬浮液通过外磁场时的定位量随着介质流速的减小,外磁场的增强和微球中Fe3O4含量的产加而增加。增加分散质度时,球的定位量减小。  相似文献   

17.
桥梁球型支座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某市桥梁项目采用的球型支座模型KZQZ200GD进行系统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试验内容包括支座的基本力学性能、60次循环疲劳试验与循环疲劳前、后对比试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结构形式的球型支座力学性能稳定,具有耗能性、隔震减震性能,是桥梁支座中较为理想能对地震载荷进行隔震减震作用的支座,是桥梁建设的优选.  相似文献   

18.
岩石三轴应力试验及其压实效应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深部地层5种有代表性的岩石(砂岩、灰岩、白云岩、石膏、花岗片麻岩)应力进行了三轴试验,测得了不同条件下岩石的声波速度、抗压强度和杨氏模量。利用回归分析法,建立了5种岩石的力学性质和声学性质随围压变化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同一种岩石,埋藏深度(围压)不同,其力学和声学特性也有很大差别。钻头对岩石的破碎效应除了受岩性的制约外,因埋深而产生的压实效应也对其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复合材料因性能独特而备受关注,但其自身结构复杂且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因而对其摩擦学性能的研究仍有待进一步加强。为了对比不同摩擦配副对C/SiC复合材料摩擦性能及储油性能的影响,以C/SiC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运用销盘摩擦学试验方法,研究了C/SiC复合材料与45#钢以及C/SiC复合材料与ZrO2材料摩擦配副的摩擦学性能,采用三维形貌仪等仪器对C/SiC复合材料摩擦后的表面进行表征分析,研究其摩擦后的表面质量及其储油性能。结果表明,C/SiC复合材料与45#钢磨损剧烈,摩擦后表面储油性能严重下降;其与ZrO2对磨则摩擦系数较低,磨损量较小,摩擦后的表面仍保持了较好的承载性能及储油性能,是一种良好的摩擦配副。研究结果为拓展C/SiC复合材料的应用及揭示其摩擦学特性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0.
Study on estimate method of wave velocity and quality factor to fault seal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Based on ultrasonic test of fault rocks, the responses for wave velocity and quality factor (Q value) to lithology,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of fault rocks and mechanical property of faults a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a new quantitative estimate method of fault seals is originally offered.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Wave velocity and Q value increase and porosity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in stress perpendicular to joint; (2) In compressive and compresso-shear fault rocks that are obviously anisotropic compared with their original rocks, the wave velocity and Q value are greater in the direction parallel with foliation, and usually less perpendicular to it. In tensile and tenso-shear fault rocks that are not obviously anisotropic, the wave velocity and Q value are under that of original rocks; (3) In foliated fault rocks, the direction with minimal wave velocity and Q value is the best direction for sealing; on the contrary it is the best for flowing; (4) Structural factures develop mainly along foliation, the minimal wave velocity and Q value reflect the flowing capacity in parallel direction to foliation, and the maximal wave velocity as well as Q value reflect the sealing capacity in normal direction to foliation. The new estimate method is based upon contrast of wave velocity and Q value between fault rocks and their original rocks, and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at are respectively to identify rock's lithology, to judge mechanic property of faults and to Judge sealing capacity of faults. Although there is vast scale effect between ultrasonic wave and seismic wave, they have similar regularity of response to fabric and porosity of faults. This research offers new application for seismic data and petrophysical basis for seismological estimation of fault seals. The estimate precision will be improved with the enhancement of three-dimensional seismic prospecting wor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