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通过风洞实验研究了由细沙粒和粗粉粒组成的类土壤颗粒的风力输运过程,实验发现沙粒的质量流量廓线与粉粒的质量流量廓线形式完全不同,在对数一线性坐标中沙粒廓线为直线而粉粒廓线呈3次曲线型,发现粉粒的存在对沙粒的质量流量廓线斜率没有影响,只是改变了沙粒的总输沙率,根据粉粒对沙粒输运特性影响的不同,粉粒质量分数存在一临界值,对于本实验中所用材料此临界值为15%,在低于此临界值时,输沙率随粉粒的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大;当高于此临界值后,输沙率随粉粒的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减小,实验中沙波纹的高度和波长随风速及粉粒的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大,而当粉粒的质量分数超过15%时沙波纹消失。  相似文献   

2.
形状因素对风沙跃移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沙粒形状因素对沙粒跃移的影响。方法采用两类形状系数对阻力系数加以修正,进行了沙粒跃移的数值模拟。结果获得了形状系数修正后的模拟结果,并对比分析了其与采用球形假设的模拟结果以及真实沙粒跃移轨迹的高速摄影实验结果之间的差异。结论沙粒形状因素对沙粒跃移的影响是不能忽略的。当粒径>160μm时,两种修正方法得到的计算结果与实验轨迹基本一致,而当粒径≤160μm时,采用基于颗粒阻力的形状系数,将沙粒转化为球形的修正方法得到结果更接近实际。  相似文献   

3.
考虑到风沙流中颗粒群阻力效应,采用修正后的单球模型阻力系数公式,计算了跃移运动达到稳定状态时的风速廓线、输沙量、沙粒相体积分数.结果表明:当跃移达到稳定状态时,考虑颗粒群阻力效应对阻力系数修正时计算所得的输沙量、沙粒相体积分数均大于不修正时的相应值.当摩阻风速增大时,输沙量及颗粒相体积分数也会随之增大,而以相同速度起跳的颗粒跃移长度随之增大,高度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4.
风沙运动是风沙地貌以及土壤侵蚀的主要原因,跃移运动是风沙运动的主要形式,跃移沙粒占整个运动沙粒的75%左右,这一运动不仅是沙量传输的主要运动形式,也是造成沙质地表风蚀和风沙灾害的根本原因.通过数值模拟的方式研究了当风沙运动达到稳定状态时的风沙流运动特征,详细讨论了稳态情况下沙粒的跃移运动规律,以期对防沙治沙工作能起到一定的指引.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初始风速条件下,当风沙运动达到稳定状态时在高度小于10倍的沙粒直径处的风速基本相同,这是由于地表风场被运动沙粒强烈修正,有效粗糙度随着摩阻风速的增加而增加;同时在给定的风场风速下,跃移轨迹和碰撞速度并不是无限增大的,而是存在最大的跃移轨迹和最大的碰撞速度,并且最大碰撞速度以及最大跃移轨迹的高度和长度与摩阻速度成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5.
沙粒的跃移与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考虑沙粒在大气边界层中的湍流随机运动,分析了影响沙粒运动轨迹的各种因素.由于存在湍流脉动速度,因此在相同粒径、起跳初速度和摩阻风速情况下,沙粒运动轨迹会出现较大差异.沙粒的垂直波动速度可以作为一个反映其运动性质的参数,不仅与粒径、起跳初速度,而且与摩阻风速有关.利用其作为判断沙粒运动形式的判据,计算了给定沙粒粒径和摩阻风速条件下沙粒进入跃移和悬移的临界起跳初速度及相应运动形式的组分,并与考虑风沙耦合作用与不考虑风沙耦合作用的轨迹统计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古环境中沉积物粒度组分分离的数学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陆相沉积物一般由多个粒度组分叠加组成,根据粒度分布曲线的特征可确定组分数、分布类型以及设定粒度分布函数,用设定的分布函数对实测粒度数据拟合可计算出函数的各参数,并获得各组分的百分比和分布函数,从而从数字特征上分离各组分.对流水和风成沉积物研究表明,河流沉积物由细粉砂级悬移组分和中砂至细砂级跃移组分叠加组成;封闭湖的碎屑沉积物主要是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搬运的细粉砂级悬移组分;风成砂由高度分选的近源跃移砂组分与细粒大气背景粉尘叠加组成;黄土由低空近源的悬移粉砂组分与高空远源悬移细粒组分叠加组成;北太平洋粉尘只有高空西风搬运的悬移细粒组分,该组分的粒度在中国沙漠、黄土高原和北太平洋的风成物中表现出一致性和成因上的内在联系,是该系统中高空悬移并分散于大气中的背景粉尘.  相似文献   

7.
根据模拟的风沙跃移层中风速廓线分布结果,讨论了电场力对风沙流中气载剪切力和颗粒作用于单位体积气流的体积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沙粒带正电荷时的气载剪切力和颗粒作用于单位体积气流的体积力最大,不带电荷时次之,沙粒带负电荷时的气载剪切力和体积力最小.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描述风沙跃移运动的理论模型均未考虑跃移沙粒在空中所发生的碰撞对输沙率影响的问题,通过硬球碰撞模型给出一计算跃移沙粒在空中发生碰撞时其速度的表达式,并通过考虑风场-沙粒间的相互耦合作用和跃移沙粒在空中发生碰撞的概率,计算出跃移沙粒在空中发生碰撞时的单位面积输沙率和单宽输沙率,并给出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考虑跃移沙粒空中发生碰撞时的单位面积输沙率和单宽输沙率都比不考虑空中碰撞时的小,且更接近实验值;不考虑空中碰撞与考虑空中碰撞时的单位面积输沙率之差随着轴线风速的增大而增大,随着高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呈现"分层结构"。  相似文献   

9.
跃移沙粒起跳垂直速度分布函数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测量近地层的跃移沙粒运动所得到的实验数据对沙粒起跳垂直速度分布函数进行了统计分析,从理论上对已有沙粒起跳垂直速度分布函数形式进行了非参数检验,提出了跃移沙粒起跳垂直速度分布函数服从Weibull分布的结论。最后给出了不同分布对实验数据的拟合结果,进一步表明了统计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带电沙粒的跃移云数值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给出吹过无限大平坦沙面的稳定风场中风、跃移沙粒及静电力相互耦合的方程 ,并用简化的沙粒——床面碰撞模型求解了方程 .计算结果表明静电力对沙粒跃移轨道及贴地风速有强烈影响 ,当跃移沙粒的带电量为 - 6 0 μC/ kg时 ,计算所得的跃移层中风速沿高程分布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1.
泥沙颗粒跃移运动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流中泥沙颗粒的跳跃运动是推移质运动的重要形式,根据泥沙颗粒运动过程的受力分析,建立了忽略颗粒旋转和紊动影响的泥沙颗粒跃移运动模型,并采用数值计算方法,求解了跃移运动方程,得到了跃移运动参数(跃移长度、跃移高度、跃移速度)的统计特性,所得结论与实验资料吻合较好;通过对数值计算结果回归分析,得到了跃移运动参数以及输沙率的数学表达式,对于了解推移质运动机理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采用高速相机记录了大气边界层风洞中的沙粒跃移运动,并对所获取的跃移图像序列运用双向粒子追踪算法对帧间沙粒进行匹配,从中提取出准确的跃移轨迹.对跃移沙粒位置函数进行基于时间自变量的曲线拟合及求导来计算运动参数,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及降频差分法相比,拟合-求导法能更好地克服数据波动性大、端点数据损失及时间分辨率低等问题,在单颗粒连续性运动量化分析中更具实际意义.结合拟合-求导法和简化受力模型,计算得出了真实跃移过程中阻力加速度的变化以及广义升力在来流方向的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13.
基于风沙电多场耦合跃移运动的理论模型,通过对稳定风沙运动的数值模拟,将沙粒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各种作用力,如空气阻力、Magnus力、Saffman力、静电力与重力进行了对比研究,讨论了沙粒所受各种作用力随摩阻风速、沙粒粒径、沙粒初始旋转角速度和初始起跳速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混合粒径风沙流情况下的一种沙粒起跃速度概率密度函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离散单元法,在生成按腾格里沙漠自然沙粒径分布的模拟沙床后,模拟了以具有相应粒径分布的实际风沙流的冲击速度冲击沙床面的粒一床碰撞过程,得到了沙粒起跃的水平和垂向速度及其合速度以及沙粒旋转的初始角速度.经统计分析,给出了风沙流中混合粒径沙粒起跃的水平和垂向速度及其合速度以及沙粒旋转的初始角速度的一种概率密度函数.  相似文献   

15.
风沙流中沙粒相输移的测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风洞内对风沙流中运动沙粒进行了粒子图像速度场(PIV)测量,通过调整进光量和降噪处理得到了满意的PIV图像与沙粒相的速度场.结果表明颗粒在空中的运动受到球形度、风速的影响:在1m/s来流风速下,在固定点处50~63μm沉降沙粒的垂向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出现双峰性,其时均值抹平了瞬时速度的波动;随着风速的增大,沙粒受气流脉动作用的影响越发显著,当来流风速增大到3.5m/s时,观察域内的63~80μm沙粒处于悬移状态;当来流风速为5m/s时,整个测量流场内沙粒的垂向速度的平均值为正值,方向向上.采用图像处理的数字掩码技术,处理图像得到了沙粒在流场中的面密度以及单宽输沙率.分析指出实验的误差主要是由沙粒的粒径尺寸和沙粒图像形心位置的不确定性所造成,且提出减小误差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风成沙波纹的离散粒子追踪法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所提出的离散粒子追踪法对风成沙波纹的发展过程实现了计算机模拟. 与现有模拟沙波纹的方法不同的是, 该方法同时考虑了与真实沙波纹形成相关的3个主要因素, 即不同粒径的众多沙粒在沙床上方所形成的风沙流、风沙流中沙粒对沙床的碰撞以及碰撞后沙粒的反弹或溅起、沙粒在床面上方的跃移和在床面的蠕移. 由该方法能够成功模拟出与真实沙波纹基本一致的形成过程、几何形状和特征、分层迭片结构和移动速度以及沙波纹出现和消失的临界摩阻风速.  相似文献   

17.
干湖盆湖滨带不同类型盐土粒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土风蚀是干旱区盐尘释放的主要过程,土壤粒度特征是影响地表风蚀速率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干湖盆湖滨带表层分布的普通盐土、蓬松盐霜盐土、结壳盐土、结皮盐土4种类型表层(0~5cm)的粒度组成、粒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不同类型盐土地表的风蚀潜力.结果表明:4种盐土的土壤黏粒体积分数均较低,以粉粒、极细砂、细砂为主,其中结皮盐土的粉粒体积分数最高,蓬松盐霜盐土最低;土壤平均粒径由大到小依次为蓬松盐霜盐土、结壳盐土、普通盐土、结皮盐土;分选性均较差;偏度分别为近于对称、正偏、近于对称和负偏;峰度分别属于中等、中等、宽平和尖窄.虽然盐分结晶胶结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地表的抗风蚀能力,但受区域常年大风气象条件影响,地表盐土仍存在较强的风蚀潜力,因此干湖盆湖滨带地表作为盐碱尘暴的潜在风蚀源地需要引起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通过气相大涡模拟与基于颗粒动理学理论的颗粒相湍流拟流体模型进行耦合,对近床面风沙气固两相三维运动进行了数值计算。相同来流风速下,对跃移层内沙相速度、沙相浓度及沙粒脉动均方根速度沿近床面高度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对比了模拟参数结果与相关实验值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所建计算模型能较好地揭示近床面风沙流特性,低沙相浓度运动模拟中2种曵力系数模型计算得到的各个宏观参数统计量趋于一致;跃移层内沙相平均流向速度随近床面高度的增加呈递增趋势,沙相浓度随近床面高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沙相流向脉动均方根速度在跃移底层呈现单一峰值状。模拟结果获得了与相关实验结论相类似的变化规律,得出准确选取沙粒碰撞弹性恢复系数是准确揭示沙相速度脉动强弱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采用高速CMOS数字相机拍摄的方法记录沙粒与床面的碰撞过程,通过分段图像叠加的算法对获得的实验图像进行处理,提取出沙粒运动时序位置,并计算其入射以及反射的速度和角度.通过统计分析得出跃移沙粒与沙床碰撞过程中的控制参数--碰撞平面角、速度和能量恢复系数的分布,都近似满足正态分布.实验结果表明,沙粒与沙床碰撞过程中损失的动能超过总能量的一半,且由于碰撞平面角大于0°的比例达到70%,即使沙粒在碰撞过程中能量有所损失,沙粒与沙床碰撞后垂直分速度增加的现象仍比较普遍,使得沙粒在与气流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能量,从而为沙粒的持续跃移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20.
高频测量输沙浓度对湍流脉动的频率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风沙流中输沙浓度对湍流脉动的响应频率,在边界层风洞中对不同粒径沙样进行了两相同步测量.采用高速数字相机以2 000帧/s拍摄跃移粒子连续图像以计算瞬时输沙浓度,配合热线风速仪同步记录跃移层内的湍流脉动.结果表明,沙粒瞬时浓度变化呈典型的随机过程,其频谱规律表明输沙浓度只能响应含能较高的低频湍流脉动.引入小波包变换分析两相数据的能量结构,结果显示沙粒浓度的能量波动约有90%集中在500 Hz内的低频段.输沙浓度对湍流脉动的响应频率受粒子尺寸的影响,对于100~125μm的小粒径沙样,阈值响应频率约为40 Hz,对于300~500μm的大粒径沙样,响应频率约为30 Hz.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