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阐述了垃圾渗滤液的来源和水质特点,因为垃圾渗滤液独特的水质特点决定了垃圾渗滤液处理的难度和复杂性。其次,阐述了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技术,其中,生物法是主要的处理工艺。重点阐述了厌氧-好氧组合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最后,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技术发展进行展望,提出强化原有的厌氧-好氧处理技术,开发经济、高效的新型治理新技术如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工艺。  相似文献   

2.
主要对国内外近些年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中的生物处理技术、物化处理技术、土地处理技术的主要研究进行分析,同时对厌/低氧+好氧处理工艺、物化+生化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为垃圾渗滤液处理提供丰富的技术,此研究对环境质量的改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特点及其对处理工艺的影响。以物理化学法、生物法以及组合工艺为主,归纳了目前渗滤液处理的主要方法及相应的处理效果。针对渗滤液成分复杂、COD和总氮浓度高、可生化性差的难题,提出组合工艺,即不同处理单元的组合及优化是处理不同渗滤液的研究方向。而强化生物处理能力,开发高效菌株是提高垃圾渗滤液处理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产生和特点,对近年来垃圾渗滤液的物理法、化学法、生物处理法、土地处理法及深度处理法等处理技术进行了综述和对比,指出了各类处理工艺的优缺点,最后为渗滤液处理技术的实际应用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垃圾渗滤液的来源和特点,结合近些年的工程实际和实验研究,主要综述了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案和技术,包括回灌法、土地处理法、物化-生物法以及其他处理方法,在比较这些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城市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卫兵  谭惠忠 《江西科学》2007,25(5):656-660
针对垃圾渗滤液的来源和特点,结合近些年国内外垃圾渗滤液处理方面的工程实际和实验研究,主要综述了垃圾渗滤液的3种主要处理方法和技术,总结了一些处理技术的优劣,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垃圾渗滤液的产生、特点和处理技术,介绍了国内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的最新进展,提出了渗滤液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生物—臭氧氧化技术处理垃圾渗滤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生物—臭氧氧化技术对垃圾渗滤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物处理可以去除垃圾渗滤液的CODCr;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去除率随之增大;在碱性条件下进行臭氧氧化,pH值越高,CODCr去除效率越高.采用BOD5/CODCr来表征垃圾渗滤液的生物降解性,研究了臭氧氧化前后垃圾渗滤液生物处理出水的生物降解性变化规律,表明臭氧氧化可以提高垃圾渗滤液生物处理出水的生物降解性,但提高的幅度不大.采用色谱-质谱法对臭氧氧化前后垃圾渗滤液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臭氧氧化前后废水中的主要成分没有发生变化,这些物质多为长链烷烃;臭氧氧化使废水中的部分物质发生了结构上的变化,这些物质多为可降解物质.  相似文献   

9.
垃圾渗滤液污染物浓度高且生态风险大,其处理处置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基于大量文献分析,综述了中转站、焚烧厂、填埋场等各类垃圾渗滤液的产量及污染特性;结合当前固废处理政策展望了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及管理方面的发展。研究表明,随着“无废城市”建设,垃圾分类以及原生垃圾零填埋等政策的实施可从“量与质”双方面缓解渗滤液处理难题,未来中国垃圾渗滤液的主要处理对象是中老龄垃圾渗滤液。“预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的技术模式是处理渗滤液的有效手段。垃圾分类背景下,未来前处理阶段主要关注各工艺的局部优化;生物处理阶段,开发低碳源和无碳源脱氮工艺对增效降耗具有积极意义;深度处理阶段,关注非膜法全量化处理工艺可解决浓缩液问题并去除痕量有机物,有助于更全面地管控渗滤液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现状,对几种处置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对比。重点介绍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卫生填埋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填埋气体和渗滤液的处理方法,比较了几种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即物理化学法、生物法以及组合工艺处理系统,并总结和展望了相关技术在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为确定填埋场导排层最大渗滤液深度及各影响因素的显著性,首先基于扩展Dupuit假定推导了导排层渗滤液深度解析解,分析了不同渗滤液入渗强度情况下导排层渗滤液深度分布规律;其次将导排层渗滤液入渗强度、渗透系数、水平排水距离、坡度以及排水盲沟处水头5个主要参数采用正交试验分析法水平组合,通过方差分析对比了各参数对最大渗滤液深度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推求的渗滤液深度解析解考虑了排水盲沟的实际水力状态,准确描述了渗滤液深度沿程分布特征;(2)渗滤液入渗强度和水平排水距离对导排层最大渗滤液深度具有显著性影响.研究成果可为填埋场导排层设计参数优化和预防渗滤液水位过高导致的填埋场失稳破坏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物化-生化组合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垃圾渗滤液的氨氮、COD、难降解物质浓度高等特点,开发了磷酸铵镁沉淀法(MAP)脱氮一厌氧/好氧生物处理一混凝组合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新技术,研究了不向单元的作用及影响处理效果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高浓度垃圾渗滤液经组合工艺处理后,其COD、BODs、NH3-N、E260(紫外260nm处吸光度,代表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率分别为97.5%、99.29/5、87.2%、75.3%。  相似文献   

13.
针对晚期垃圾渗滤液难处理的特点,利用电解氧化对其预处理是一种提高其可生化性的有效方法,对电流效率进行计算十分必要.通过试验研究了电化学作用下晚期垃圾渗滤液中有机污染物的变化。进而计算了不同电解条件下的电流效率.计算结果表明,当电流密度为15mA/cm^2,电解时间为6.511的电流效率最高,可达到34.11%.  相似文献   

14.
垃圾填埋场是一种特定类型的地下水污染源,成分复杂与高浓度的有机污染是填埋场渗滤液的典型特征之一.李坑垃圾填埋场是广州市主要的4大生活垃圾填埋场之一,由于采用普通填埋方式、天然土层防渗,因此,研究渗滤液下渗对地下水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选择李坑填埋场渗滤液中COD为特征污染物,通过包气带土层的静态吸附、静态降解、动态土柱弥散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包气带土层对污染物的吸附过程服从线性规律,降解曲线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弥散过程符合对流—弥散迁移转化模型.进一步建立了污染物迁移数学模型,并通过模型预测渗滤池中渗滤液的COD下渗最大距离约为10 m,渗滤液的下渗将会对地下水产生污染.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垃圾渗滤液尤其是回灌后渗滤液存在可生化性差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可行的渗滤液物化处理工艺。采用零价铁法工艺,利用废旧铁屑处理渗滤液。实验考察找到了处理效果随铁屑投加量,焦炭投加量、反应时间及pH值变化的规律,并通过正交实验找到了最佳的反应条件组合。实验结果表明:当pH控制在7.4左右,反应时间3 h,铁屑和焦炭投加量分别在175 g.L-1和0.3 g.L-1的时候,能达到60%的化学需氧量去除率。结果表明,零价铁法处理渗滤液效果明显,价格适中,操作简单,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氧化剂对CWAO降解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催化湿式氧化技术应用于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的降解, 着重研究了氧化剂(以氧 分压表征)对降解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 氧化剂是影响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降解 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氧分压的增大, 催化氧化反应速率逐渐增加, 其降解过程符 合Allometric方程(Y=aXb), 但随着氧分压的增大, 催化氧化反应速率增加 的幅度逐渐减小, 并分析了其原因.  相似文献   

17.
填埋层空气状况对渗滤液中氮成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渗滤液回灌厌氧填埋层可以有效降解渗滤液中的有机物 ,但却对氨氮去除无效 ;而且由于有机物降解的加速 ,使回灌后渗滤液中氨氮的质量浓度比常规垃圾填埋场更高 ,从而导致渗滤液必须再经过复杂的物化处理后才能达标排放 .为此 ,通过实验室模拟 ,研究了垃圾层中空气状况对回灌渗滤液出水中氮成分变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 :只要向填埋层供给少量空气 ,就可有效降低渗滤液中氨氮的质量浓度 ,从而减轻渗滤液后续处理的压力  相似文献   

18.
上、下界面的不平衡摩擦力将导致填埋场边坡上的土工防渗膜承受拉应力.垃圾填埋体内淋滤液水位的高低将对防渗膜上、下界面摩擦力的大小产生影响,进而影响防渗膜承受的拉应力,文中利用作者推导的一种确定防渗膜拉应力大小的新方法对其进行了计算.对某填埋场实例的计算结果表明,淋滤液水位的存在将改善防渗膜的工作性态.  相似文献   

19.
武汉流芳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的氨吹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武汉市芳垃圾填埋场渗流液利用石灰调节PH后铵氮,碱度等值时间,PH的变化规律,为渗滤液的吹脱工艺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