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以云南少数民族民间传统工艺为个案,分析民间传统工艺的特点,以及为什么要留住工艺、如何留住工艺的问题.并以此为切入点,谈谈如何来保护民族文化,特别是对民间工艺在今天都市化的过程中,以休闲方式予以传习的现象倍加关注.通过分析,以期对如何保护和创新民族文化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旅游对民族地区的负面影响是一个热点问题。因此,如何实现民族地区文化的动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统一是一个现实的难题。以乡村民族文化的演化模式为依据,同时通过对文化旅游者进行分析,提出了“三向参与”的文化保护开发模式。该模式强调了文化旅游者在文化旅游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一种以真正文化旅游者为唯一目标市场的自然的文化保护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3.
吴婷 《科技信息》2012,(7):46-47
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对民族传统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是目前学术界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人口极少又处于外来文化包围中的小体量民族文化就更加岌岌可危。如何对小体量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保护开发,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云南省富源县古敢水族乡为案例,对于生态旅游适用于小体量民族聚居地的旅游开发模式做一定探析,并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为当地产业建设与环境保护、社会效益与文化保护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当今的民族文化特别是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发展工作予以分析,强调了保护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兰卡普在服装中的应用为例,从材料、款式、图案、色彩、工艺等方面详述了如何将民族文化技艺与服装产业融合,促进产业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  相似文献   

5.
大理喜洲旅游小镇建设是大理旅游发挥民族文化和自然资源优势,以旅游小镇促进旅游业提质增效,为农村加快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探索新路子,更好地保护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在此基础上,对大理市喜洲镇如何建设民族生态文化旅游小镇进行了实证阐释和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民族文化旅游迅猛发展的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民族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之间如何有效的融合与链接,实现共荣互惠的双赢局面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文章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为研究对象,提出了覆盖了保护、管理、利用、解说和价值转化等环节的五位一体开发路径,以期为广大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民族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民族文化,民族文物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又可分为有形与无形两类。保护与抢救民族文物要与实地调查及科学研究结合起来,对这一工作的理论指导可借助于民族学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民族文化是中国发展不可缺少的精神之魂,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我国民族文化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如果对民族文化生态进行保护和建设,成为了相关工作者讨论的思考的话题,该文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对民族文化生态进行科学有效的保护与建设.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中国的传统工艺正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采用传统工艺生产的日用产品已逐渐远离人们的视线.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中国传统工艺的保护显得尤为迫切.本文以传统染织工艺为例,就其当前的保护现状及保护困境展开分析,对两种不同形态的传统染织工艺,即原生态和次生态的传统染织工艺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应的、同样适用于其他传统工艺生存与发展的保护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知识经济化的历史语境下,少数民族文化与旅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经济活动和文化现象。本文以青片羌族风情旅游开发为个案,从旅游人类学的角度分析了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作为一种经济活动的特殊性与文化再造过程中的文化保护,从而在一定层面上探讨了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贸易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1.
旅游对于目的地社会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对民族旅游地传统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是目前学术界的一个热点也是难点问题,而人口极少又处于外来文化包围冲击中的小体量民族文化就更加岌岌可危。本文以喀斯特小体量民族聚居地作为案例,探析适用于小体量民族聚居地的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模式,以期达到既最大限度发挥旅游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保护和恢复当地生态平衡和民族文化传统,实现可持续旅游开发的目的。为当地产业建设与环境保护、社会效益与文化保护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民族旅游业的发展是以旅游产业对民族文化的开发为核心,为了能有效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民族文化,使之可持续利用,特以黔东南为例,对民族文化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出了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民族村寨旅游以民族文化为载体的旅游,保护好民族文化是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民族村寨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既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又有利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文章从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基本理论出发设计相关的调查问卷,对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的肇兴侗寨进行实地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分析了肇兴侗寨乡村旅游开发现状,并从建筑文化、语言文化、服饰文化、歌舞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探讨了肇兴侗寨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现状及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民族村寨旅游以民族文化为载体的旅游,保护好民族文化是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民族村寨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既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又有利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文章从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基本理论出发设计相关的调查问卷,对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的肇兴侗寨进行实地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分析了肇兴侗寨乡村旅游开发现状,并从建筑文化、语言文化、服饰文化、歌舞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探讨了肇兴侗寨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现状及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大理历史悠久,它不仅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风民俗,民族服饰,饮食文化等,而且有丰富的民族生态文化,文章从大理州的村落生态;景观生态保护,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绿化美化居住环境,保护鸟类;保护洱海;火葬习俗等7个方面对大理民族文化作初步探讨,弘扬有特色的大理民族生态生态文化,对建设民族文化大州,建设白州秀美山川,促进大理旅游业的大发展等都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民族旅游是以少数民族独特的自然生态和奇异的民族文化为吸引物的观光旅游,在现代旅游活动中,民族旅游越来越成为一种具有特别价值的项目和形式.民族旅游的发展会引起传统文化的涵化与变迁、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生态的破坏.为此,民族旅游开发应增强民族价值认同,保护民族特质文化,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西北部地区是以藏羌民族集居为主的民族地区,也是四川省的生态资源中心。区域内地理地形复杂,自然保护区数量多、密度大,民族文化浓郁,经济发展落后,居民城市化低。调查发现,由于建立保护区指导思想的制约,现已建立的多数保护区规划缺乏系统科学性,管理系统与职能单一,依然存在来自区域内部居民与外部经济活动对其的破坏。研究认为,要实现保护区的设立为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的终极目的,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对现有的保护区管理系统实施调整与完善,建立具有政府管理职能的资源保护特区,选择以城镇化为主要方式的保护区内就近生态移民,构建科学的自然保护区层次、形成政府(资源保护特区)与民族居民的资源保护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18.
韩国文化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冲击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韩剧为首的韩国文化在整个亚洲市场上取得了经济和文化的双重成功,我国的民族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同属亚洲文化圈、儒家文化圈的我们,探讨如何处理好这种矛盾,如何做好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弘扬工作,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化进程中,人口较少民族语言文化的延续和传承面临困境。以地处云南边境金平地区的布朗族(莽人)为例,分析了当前人口较少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人口较少民族语言文化抢救保护的几种途径——原生态保护、开发保护、立法保护、传媒保护及教育保护等,探讨了人口较少民族文化的保护发展以及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民族贫困地区高校人才流失的根本原因是人才个体行为理性和利益目标的不一致。我们可运用博弈论的原理和模型,从机制设计理论和留住人才的有效激励条件方面,对民族贫困地区高校人才流失的形成机理进行深层次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