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研究了氯化聚乙烯与苯乙烯、丙烯腈的接枝共聚物(CPE-g-AS)对高密度聚乙烯/苯乙稀-丙烯腈聚物(HDPE/AS)共混体系热性能、力学性能及形态的影响,差示扫描热量法(DSC)测度表明采用CPE-g-AS作为HDPE/AS共混体系的增容剂增加了两相间的相互作用力,扫描电镜SEM照片显示分散相的粒子尺寸明显减少,CPE-g-AS有效的提高了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丁苯橡胶接枝聚甲基丙烯酸乙酯共聚物(SBR-g-PEMA)。通过与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共混,研究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形态结构。结果发现,在共混物中随着SBR-g-PEMA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抗冲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进一步提高,而屈服强度未表现出明显下降,从而有效地实现了对HIPS的进一步增韧。形态结构研究表明,SBR-g-PEMA与HIPS的基体具有良好的结合力,其尺寸约为1~3μm,并与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结果表现出很好的吻合。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PP-g-GMA对PP/PA6(羧端基尼龙)共混物的反应增容作用及其对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考察了反应增容与非反应增容的优劣.研究结果表明,PP-g-GMA对PP/PA6共混物具有显著的反应增容作用,并且增容效果优于PP-g-MAH的非反应增容效果;PP-g-GMA的反应增容对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远大于PP-g-MAH的非反应增容对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用力学测试方法 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MA)以固相表面和熔融接枝两种方法制备的共聚物PP-g-GMA对聚丙烯/尼龙1010(PP/PA1010)共混和撂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向PP/PA1010共混体系中加入固相表面接枝共聚物PP-g-GMA后,共混物的屈服强度比未加前有明显提高,但断裂伸长率却明显下降。向PP/PA1010共混体系中加入熔融接枝共聚物PP-g-GMA后,体系的屈服强度 有较大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PP-g-GMA对PP/PA6共混物的反应增容作用及其对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考察了反应增容与非反应增容的优劣。研究结果表明,PP-g-GMA对PP/PA6共混的具有显著的反应增容作用,并且增容效果优于PP-g-MAH的非反应增容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1-苯基-3-甲基-4-(α-呋喃甲酰基)-5-吡唑酮(HA)单独萃取Y(Ⅲ)及其与二苯亚砜(DPSO),磷酸三丁酯(TBP)或三辛基氧膦(TOPO)协同萃取Y(Ⅲ)的行为。确定了萃合物的组成分别为YA_3,YA_3·DPSO,YA_3·TBP和YA_2(NO_3)·2TOPO.算得萃取平衡常数分别为:logK_(A(HA))=-6.86,1ogK_(AB(HA+DPSO))=-3.89,logK_(AB(HA+TBP))=-2.53和logK_(AB(HA+TOPO))=5.13.  相似文献   

7.
利用吉林大学教学仪器厂生产的XL-Ⅱ型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甲基丙烯酯环氧丙酯(GMA)熔融接枝聚丙烯(PP-g-GMA)对PP/PA1010共混物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PP-g-GMA后,共混物表观粘度增加。  相似文献   

8.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得PC/PS共混物,研究辐射接枝共聚物PC-g-Ps对PC/PS共混体系的增容作用,通过SEM研究了PC-g-PS对PC/PS共混体系形态结构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PC-g-PS的加入使得PC/PS共混体系的相容性明显提高,分散相区尺寸大大减小,界面张力明显降低,二相间界面粘合力提高,分散相的抗聚结稳定性也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9.
LDPE—g—MALa离聚物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低密度聚乙烯接枝马到镧离聚物,并对该离聚物进行了确证。实验结果表明:在LDPE-g-MALa的IR谱上于1605cm^-1处出现了羧酸盐的C=0伸缩振动峰,同时WABD谱上新出现的2θ=16.70°,13.80°两个强衍射峰,也证明了有离子微区的存在,DSC研究说明了该接枝产物结昌度降低,结晶速度加快,TGA图则说明离子化可以提高聚合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核壳胶粒增韧改性聚丙烯研究Ⅰ.反应共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改性聚丙烯(PPgGMA)作为界面改性剂,采用粒径可控的反应性核壳胶粒与PP进行反应共混,研究了反应共混物的结构与性质.用化学分离结合光谱表征的方法,对熔融共混时发生的原位反应进行了表征;以共混物平衡扭矩为参数考察了界面改性剂对共混物熔体扭矩的影响;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共混物中PP的结晶行为.结果表明,红外谱图上1 493 cm - 1及2 700~3 000 cm - 1处的吸收峰可用于共混反应的鉴定;与非反应共混相比,反应共混使熔体的平衡扭矩升高;PPgGMA对PP结晶有促进作用,反应共混物中PP结晶温度的升高可归结为PPgGMA与核壳胶粒在促进PP结晶方面所表现出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通过酯交换反应制作相容剂及其加入量对PC/PBT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探讨了不同的相容剂、PBT以及PE-MAH的含量对PC/PBT共混合金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容剂的加入,提高了PC/PBT共混体系两相问的相容性,改善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加入PE-MAH使材料冲击强度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聚丙烯(PP)与阳离子可染聚酯(CDPET)在组成为97/3,95/5,90/10、85/15和80/20以及与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组成为90/10共混物的流变行为、共混物形态结构与流变性质的关系作了研究。结果表明,PP与CDPET、PBT的共混物熔体均为切力变稀的幂律流体。共混物PP/CDPET熔体表观粘度对剪切速率的依赖性比PP/PBT小,而对温度的依赖性则比PP/PBT大。PP/CDPET共混物随着第二组分含量的变化其表现粘度在5(质量)%时出现极大值,这与共混物熔体中分散相的形态结构物有关;CDPET百分含量越大,PP/CDPET共混物熔体粘度对温度越敏感。  相似文献   

13.
HIPS-g-GMA共聚物对PBT/HIPS体系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高抗冲聚苯乙烯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共聚物(H IPS-g-GMA)作为增容剂,对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高抗冲聚苯乙烯(PBT/H IPS)体系性能的影响。用DSC、SEM、DMA及力学性能等方法研究PBT/H IPS/H IPS-g-GMA三元共混体系的结晶、形态结构、动态力学性能及力学性能随组成的变化。SEM结果显示:含有增容剂的共混体系的微区尺寸明显变小,几乎看不到光滑的球形粒子,界面比较模糊,分不清两相结构;且随着增容剂量的增加,体系的微区尺寸明显变小;以PBT为分散相,在增容体系中的PBT出现了分级结晶现象,结晶温度降低。DMA结果表明:在PBT/H IPS-g-GMA体系中有接枝共聚物生成,体系中两个聚合物的Tg松弛均出现了较明显的降低,体系的相容性得到改善;增容后体系的力学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14.
用熔融共混方法制备了PES-PPS共混物,并对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相容性和形态进行了初步地讨论.  相似文献   

15.
以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为单体,过氧化二异丙苯为引发剂,对聚丙烯进行官能化,主要研究了反应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停留时间对接枝率和熔融指数的影响,再将不同接枝率的聚丙烯与尼龙6共混,研究接枝率对共混物力学性能及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枝率随单体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引发剂含量的增加达到峰值后下降;PA6/PP-g-GMA的机械性能较PA6/PP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催化剂作用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的反应共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隗明  刘念才  徐祥铭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9,33(10):1220-1223,1227
研究了聚内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共混体系在各种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性溶融共混。考察了不同种类催化剂对PMMA/PC熔融共混反应的影响,根据共混产物红外分析的结果及共混体系扭矩变化、共混物透明性观察,发现乙酸锂、乙酸镁、硅酸钠、乙酸锰、多聚磷酸、二丁氧基锡、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等催化剂能催化PMMA/PC熔融共混体系两相之间的反应,反应过程中PMMA/PC接枝共聚物的形成,可以提高两组份的  相似文献   

17.
用熔融共混研制了一系列聚碳酸酯(PC)/聚乙烯(PE)/乙烯-乙酸乙酯(EVA)共聚物三组份共混物。系统地研究共混物的物理-力学性能随PE及EVA组成变化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EVA对PC-PE共混物有增容作用。适量的PE能明显改善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及熔融流动性。  相似文献   

18.
用共溶解-沉淀法制得的共混物PBT/PET各组分分别结晶,PET的存在对PBT的结晶有抑制作用;熔融共混PBT/PET的DSC图谱与共混时间有关;超过一定时间后只呈现单一的熔融峰,其本质是由于酯交换使共混物变为共聚酯,而非互溶共晶.  相似文献   

19.
Polylactide was blended with starch and polyethylene to get a plastic with good processabllity, mechanical behavior, and biodegradability. The dispersion of starch, melt index, mechanical behavior and biodegradability of blends with various blending ratio were studi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