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出行者到达枢纽站的交通方式效用是交通出行选择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出行者方式的偏好具有显著的异质性,传统的离散选择模型不能很好地解释出行者异质性.本研究利用潜在类别条件Logit模型研究高铁站出行者的出行选择行为.潜在类别条件Logit模型考虑出行者异质性,在对出行者进行潜在类别划分的同时得到不同类别的出行者的出行行为效用函数.研究结果表明,将出行者划分为3个类别.不同类别出行者在步行时间、车内时间、价格、公交偏好、地铁偏好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此外,出行者小汽车拥有情况、月收入等个人属性以及灵活性、舒适性、可靠性等潜在心理变量会影响出行者的类别划分.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旅客登机时间在逐渐增长,过长的登机时间不仅给航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占用了机场有限的设施资源,也降低了旅客服务质量.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补充了登机过程中不同的干扰情形,弥补了前人研究中无法体现过道干扰的波及现象以及座位干扰的弱化现象,然后建立模型并模拟了9类22种典型的登机序列.模拟结果表明:有组织的登机可以有效减少登机时间,提高登机效率;随着旅客间登机间隔时间的增长,有效座位干扰会逐渐转变为无效座位干扰,过道干扰也会逐渐减少;控制行李数量同样可以提高登机效率.最后在模拟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提高登机效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鉴于以往研究中对于异质性特点考虑的不足,引入潜类别分析理论对中国客运市场中休闲旅客的出行选择行为进行研究.设计了旅客出行选择的潜类别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拟合方法,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了针对休闲旅客的大规模SP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通过MNL模型和MMNL模型的拟合验证了休闲客运市场中旅客出行选择行为异质性的存在,进而,通过潜类别模型的拟合将休闲客运市场进一步划分为3个细分市场,并从模型的标定结果出发,进一步明确了各个细分市场的偏好特点与组成特点.  相似文献   

4.
为克服传统logit模型的IIA缺陷, 构建合适的居民出行方式选择模型。尝试结合广义极值模型与潜在类别模型, 选取出行费用、出行时间、停车费用及等待时间等作为方式选择效用变量, 选取个人收入、出行目的与出行距离作为类属函数变量, 构建一种区分潜在类别的配对巢式logit模型, 该模型能同时刻画备选方式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出行者的偏好差异。利用2005年北京市第三次居民出行调查数据, 对模型参数进行估 计和检验。参数估计结果表明: 1) 相较于传统MNL模型与不区分潜在类别的配对巢式logit模型, 区分潜在类别的配对巢式logit模型具有更优的统计学特征; 2) 对出行费用敏感的出行者比例大于对出行时间敏感的出行者比例, 提供交通服务时, 降低费用将比缩短时间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5.
基于联网售票数据,提出公路旅客群体识别方法,建立了基于K-means聚类及决策树CHAID算法的公路旅客群体识别嵌套模型,提取了平峰与高峰时期旅客群体的细分规则及群体细分特征,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获取了需求强度对公路旅客出行行为异质性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平峰时期,购票方式、出行时刻及提前取票时间是划分旅客群体的主要因素.高峰时期,旅客出行计划性更强,提前16h以上取票的旅客占比相对平峰时期高约2%;将需求强度等级由高至低划分为1至4级;需求强度提升将导致常规出行型旅客更倾向于人工购票,计划出行型旅客更倾向于网络购票;常规出行型旅客受票价的影响程度高于计划出行型旅客0.113%,揭示了常规出行型旅客对票价提高不敏感;计划出行型旅客的出行时刻选择几乎不受需求强度变化影响.  相似文献   

6.
针对列车服务网络客流分配模型复杂、求解困难的特点,采用旅客类别划分的简化策略,以旅客主体特性为分析参数,运用近邻传播算法对其进行聚类。在此基础上,构造列车开行方案形成的服务网络,提出不同类别旅客乘车方案弧段阻抗的计算方法,建立基于类别划分的旅客乘车方案概率选择模型,并设计相应的网络流量加载算法。以宝成线为实例,根据客流调查结果,进行旅客类别聚类划分与流量加载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将铁路出行旅客划分为6个类别时,具有最好的聚类效果;在此基础上客流分配准确率在80%以上。基于旅客类别划分的流量分配方法能够得到准确的流量分配结果,从而为列车开行方案的调整提供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铁路旅客运输的特点,分析旅客乘车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建立旅客出行满意度指标体系,依据旅客的出行目的划分旅客群,在旅客出行满意度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熵权法计算了旅客乘车选择行为满意度指标的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得到了各类旅客对不同种类列车的满意度等级参数评价结果;分析了各类旅客对不同种类列车选择的偏好,结果可为铁路运输计划的科学规划和客运产品的合理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分析广珠城轨站市内接驳交通现状和旅客出行选择偏好的基础上,研究旅客的市内接驳交通方式选择行为.在江门东站进行了意愿和行为相结合的调查,基于调查数据对旅客的个人属性和出行选择属性进行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发现,公交车和出租车是旅客的主要接驳交通方式,收入越高的群体选择出租车作为接驳交通方式的比例越高;人群类别、出行目的、出行地区、公费出行、出行费用、安全性和舒适性为影响旅客出行选择行为的7项关键因素.基于此,建立了广珠城轨站旅客市内接驳交通方式选择行为的多项Logit模型,借助SPSS22.0软件,通过最大似然法标定模型参数.本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基于调查数据随机测试发现,模型对旅客出行选择行为的预测正确率为85.67%,说明本文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新型电影厅独特的内部结构,本文引入"位置安全度"来确定人员路径选择的策略,建立相应的元胞自动机人员疏散模型,数值模拟研究了新型电影厅不同内部布局及出口位置对疏散效率的影响,并对典型的疏散场景进行讨论。结果表明:电影厅内部设置较多的过道,特别是面向出口方向的过道,将大幅度提高疏散效率;当电影厅有2个出口时,出口按左、右侧前、后对角分布,可达到最佳疏散效率;此外,靠近过道座位上的人员要比中间座位上的人员更有利于疏散。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客运换乘枢纽旅客交通方式选择分担率,对换乘枢纽旅客交通方式选择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交通方式选择是道路交通网络基础特性、公共交通配套设施布局特性等客观因素以及旅客出行特性、旅客偏好等主观因素相互作用直至均衡的过程。依据效用最大化理论,在交通方式选择行为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感知和态度2个心理变量,构建了随机效用函数模型,并对模型求解。选取某换乘枢纽站的3种交通方式为调查对象,抽样调查了各交通方式的属性值,量化分析了各因素对交通方式选择作用的大小,对各交通方式的分担率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效用最大化能很好地反映旅客在选择交通方式时的决策过程,从旅客的个体出发,综合考虑旅客个体行为能较为客观地计算出不同交通方式的分担量,模型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航空座椅的动态冲击试验,目的是更好承受紧急着陆事件和保护乘员安全,但是适航认证的物理动态测试成本过高。采用有限元法建立出合适的航空座椅/假人系统的有限元模型,根据CCAR 27部规章添加边界条件和地板变形进行座椅适坠性的仿真分析。通过与物理试验的结果对比,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在垂直冲击下,假人腰椎受到损伤最为严重;座椅板会出现与外框架的连接脱落;连接的滑动螺栓在保护乘客方面不够可靠;地板的变形会对座椅结构进一步产生破坏。然后利用有限元分析研究了第95百分位假人在飞机乘客座位上的影响,与50百分位的假人相比,假人损伤增加15-25%,座椅负荷增加10-20%。为了提高座椅对乘客保护能力,提出座椅改进设计方案,为同类型产品研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探索城市轨道交通乘客站台候车位置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从乘客主体、站台特性、列车运行等3方面分析其对候车位置选择行为的影响。应用Logit模型,构建了包含拥挤容忍程度、排队长度、列车车厢满载率、走行距离、视野关注范围、出行目的等6个影响因素的乘客候车位置选择行为模型。通过调查问卷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标定。结果表明不同轨道交通乘客候车位置选择行为存在差异,拥挤容忍程度高的乘客倾向于综合列车车厢满载率和排队长度再选择候车位置,而视野关注范围小的乘客倾向于综合走行距离和列车车厢满载率再选择候车位置。  相似文献   

13.
探索城市轨道交通乘客站台候车位置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从乘客主体、站台特性、列车运行等3方面分析其对候车位置选择行为的影响。应用Logit模型,构建了包含拥挤容忍程度、排队长度、列车车厢满载率、走行距离、视野关注范围、出行目的等6个影响因素的乘客候车位置选择行为模型。通过调查问卷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标定。结果表明不同轨道交通乘客候车位置选择行为存在差异,拥挤容忍程度高的乘客倾向于综合列车车厢满载率和排队长度再选择候车位置,而视野关注范围小的乘客倾向于综合走行距离和列车车厢满载率再选择候车位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建立了响应客流分布变化的全程对号座席分配模型及实施的计算机系统。其中,用凸组合方法配置始发站的票流分布;用集合的特征函数来识别座席的地址。该模型能非劣地满足座席的效用值和计划利用率最大化的目标函数,从而为改进和推行全程对号方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准确地了解人体呼吸性污染物在其周围的分布特性,在737飞机5排模拟座舱中开展了相关的实测研究。通过多点测量真实人体在座舱内呼吸产生的CO_2浓度值,得出不同"污染源"位置下CO_2浓度分布情况。测量结果表明:人体位于靠近过道的座位时产生的CO_2在纵向和横向传播过程中衰减较快,座舱内过道左右两侧气体很少出现交叉传播;而人体位于中间座位时产生的CO_2横向传播要强于纵向传播;相比于靠近过道座位,人体在中间座位产生的CO_2扩散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16.
设计了一种通过视频监控系统的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座位管理系统,以该系统管理高校图书馆的座位资源,从而使图书馆资源得到更有效地使用。该系统与读者校园卡系统的结合可方便、快捷地实现读者在图书馆中座位的预约和选择;同时以视频监控系统为数据采集核心,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判断座位的实际使用情况。该座位管理系统可以合理有效地管理图书馆中的座位资源,减少占座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团队控制问题对于亚洲航空市场,尤其是东南亚市场非常重要。在目前航空公司收益管理研究中,缺乏团队旅客的舱位控制问题研究。团队与散客的舱位控制是相互影响而不能割裂的,应将团队与散客的舱位控制问题综合起来研究。设计了一个数学模型,确定团队与散客的座位分配。由于模型是一个非线性模型,缺乏合适的求解算法。设计了一个分枝搜索算法。通过实例证明算法有效,研究结果可以提高航空公司收益。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一款已获得国家专利的集成式儿童安全座椅约束系统参数可调的特征,选择座椅高度、靠背角度、安全带限力器限力值为优化变量,以儿童乘员头部损伤、胸部损伤、颈部损伤为优化目标,采用多项式回归近似模型和多目标进化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对该集成式儿童座椅在保护3岁、6岁、10岁儿童乘员时的可调约束参数进行了多目标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约束参数能对上述儿童乘员提供更好的保护作用,优化效果显著.最后在得到的3组优化约束参数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针对3~10岁不同身材儿童的自适应匹配方法.  相似文献   

19.
抗爆炸冲击座椅广泛应用于我国军用车辆,其缓冲吸能组件特性直接决定座椅防护性能的优劣。为使乘员损伤达到最小,针对某型军用车辆在底部爆炸环境下乘员防护性能进行研究。通过实车底部爆炸试验获取的座椅安装点冲击信号,利用座椅冲击试验台测量不同参数缓冲吸能组件载荷-位移特性,通过有限元模型对试验进行验证和优化。以AEP55乘员伤害准则为目标,研究某军用车辆座椅防护性能提升方法。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缓冲吸能组件载荷-位移特性曲线能够显著降低乘员损伤并充分利用座椅行程。为后续座椅缓冲吸能组件设计优化提供导向。  相似文献   

20.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分配是进行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评估和运营管理的关键技术之一。考虑有效路径之间重叠对路径选择概率的影响,在效用函数中加入路径尺度调整效用值,提出基于路径尺度的Logit客流分配方法。以北京地铁线网为例,构建乘客出行广义费用函数,搜索有效路径,清洗自动售检票系统(automatic fare collection, AFC)刷卡数据,通过MATLAB软件进行客流分配计算。结果表明:与既有模型相比,路径尺度Logit模型路径选择概率误差降低了24.32%,提高了客流分配精度。提出的路径尺度Logit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有效性,对于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科学规划水平、降低运营安全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