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介绍一种以干草类、蒿秕类粗饲料为基料,填加一定量的尿素、石膏等物质,配成碳氮营养比为20:1左右的培养料,通过多次接入食用菌菌种多次发菌,多次降解转化粗饲料中的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等物质,从而生产出高营养的精饲料.  相似文献   

2.
稻草等类秸秆,其细胞壁的纤维素及半纤维素可以被反刍类家畜(如牛、羊)瘤胃中的微生物发酵利用,但对与纤维素物质结合在一起的木质素则无法被消化利用。稻草喂牛,可消化能量很低,粗蛋白、钙、磷以及若干微量元素的含量也很低,一向认为饲用价值不高。美国现正研究提高稻草饲用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玉米秸秆半纤维素的水解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玉米秸秆在我国产量高但利用率低,为利用其含有的大量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主要研究了玉米秸秆中半纤维素的水解性能,确定最佳水解条件:w(盐酸)为2%;120℃;0.1MPa;1h。水解产物主要是D-木糖  相似文献   

4.
生物炭是提高厌氧消化性能的有效添加剂,由于生物炭性质的多样性和厌氧体系的复杂性,生物炭对厌氧消化的促进机理尚未得到全面认识。以生物质纯组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为原料,分别采用水热法和热解法制备了生物炭,考察了生物炭对葡萄糖厌氧消化的影响,并从微生物分析、官能团组成和电导率等方面探究了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生物炭的添加能加快葡萄糖厌氧消化速率,提高消化效率;相较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以木质素为原料制备的生物炭的效果更好;以木质素为原料制备的水热炭和热解炭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富集互养型发酵细菌,这可能有助于促进直接种间电子转移(DIET)机制的建立,从而提高产甲烷速率;生物炭丰富的表面含氧官能团和较大的电导率可能是其强化厌氧消化效果的关键特性;通过变异性分析发现,相较于制备方法,累积产甲烷量对生物炭原料的依赖性更大。  相似文献   

5.
生物炭是提高厌氧消化性能的有效添加剂,由于生物炭性质的多样性和厌氧体系的复杂性,生物炭对厌氧消化的促进机理尚未得到全面认识。以生物质纯组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为原料,分别采用水热法和热解法制备了生物炭,考察了生物炭对葡萄糖厌氧消化的影响,并从微生物分析、官能团组成和电导率等方面探究了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生物炭的添加能加快葡萄糖厌氧消化速率,提高消化效率;相较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以木质素为原料制备的生物炭的效果更好;以木质素为原料制备的水热炭和热解炭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富集互养型发酵细菌,这可能有助于促进直接种间电子转移(DIET)机制的建立,从而提高产甲烷速率;生物炭丰富的表面含氧官能团和较大的电导率可能是其强化厌氧消化效果的关键特性;通过变异性分析发现,相较于制备方法,累积产甲烷量对生物炭原料的依赖性更大。  相似文献   

6.
薛培俭 《安徽科技》2010,(10):43-44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植物纤维资源十分丰富,农作物秸杆每年产量达7亿吨,但秸秆利厢率只占发达国家利用率的35%左右。随着石油资源的短缺,利用可再生的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资源制备能源燃料和化学品已经成为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农作物秸秆等纤维素原料一般含有纤维索35%~45%,半纤维素20%~30%,木质素15%~25%。  相似文献   

7.
草粉制作饲料由来已久。糖化、青贮。氨化等处理方法,虽然能改变粗饲料的适口性,但消化利用率低,难于增加和提高营养成份,尤其对于单胃动物不能达到节粮代粮的目的。本技术弥补了这一缺陷,可以使草粉粗饲料富含菌体蛋白,节粮效果明显,可广泛用于饲养猪、牛、学等畜禽。l制作流程2草粉原料要求远无腐烂、无污染的稻旱、玉米秸。甘薯秧、花生秧、花生壳等,用粉碎机粉碎成lmm左右。3配制发酵分解剂A剂:生石灰1.3%,小苏达03%,稻草灰03%,食盐1%。B剂:复合型纤维对解菌及酶解剂各为O.3%,碳氮营养剂O.3%,矿物质O.3%。4…  相似文献   

8.
对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3者不同配比的自配生物质样品进行了热重分析与热解-气象色谱-质谱试验。分析了这3种生物质组分与ZSM-5分子筛进行催化热解反应时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尽管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初级热解产物不同,但在与ZSM-5分子筛催化热解时最终产物基本一致,主要是芳烃类化合物。然而,木质素组分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大量积炭并导致催化剂失活。因此木质素组分会影响纤维素与半纤维素组分在催化热解中的转化,导致生物质的整体转化效率下降,并且抑制作用随木质素含量的提高和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强。研究结果表明需要对木质素含量较高的生物质进行预处理,选择性去除木质素,提高生物质整体转化效率,降低催化剂失活。  相似文献   

9.
膳食纤维是一种含有1800~3000个以上葡萄糖分子的多糖物质,其主要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和木质素等。可惜,由于人体内缺乏分解消化纤维素的酶系统,只能让这些“废物”作为粪便白白地排泄掉。  相似文献   

10.
纤维蛋白饲料是用对木质素,纤维素有分解能力的微生物,在作物的稭杆上(如麦杆、玉米芯等)大量生长,分解稭杆中的木质素,纤维素同时合成菌体蛋白而制成的饲料,主要用于喂猪由于木质素被分解,提高了家畜对稭杆中纤维素类物质的消化性:  相似文献   

11.
毛竹纳米纤维素晶体的制备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毛竹为原料,首先经过次氯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去除竹纤维中的木质素与半纤维素等成分,再通过30%硫酸溶液与超声波处理结合的方法分离出毛竹纳米纤维素晶体.通过扫描电镜(SEM)与透射扫描电镜(TEM)对分离过程中各阶段产物进行形态特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纤维素晶体的直径在20 ~ 85 nm之间.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与X射线衍射(XRD)分析显示,毛竹中的木质素以及半纤维素已基本被移去,α-纤维素以及纳米纤维素晶体的结晶度得到明显的提高.热重分析仪(TGA)分析显示各个分离阶段所得产物的热稳定性均高于原竹纤维,但纳米纤维素晶体的热稳定性较α-纤维素的略低.  相似文献   

12.
高沸醇溶剂法制备芒杆纤维素和木质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制备纤维素与木质素,以芒杆为原料,在75%~80%的1,4-丁二醇水溶液中添加少量助剂,并在190℃~ 210℃条件下反应150 min制备得到纤维素和高沸醇木质素.高沸醇溶剂法制得的纤维素可用于造纸及加工成其他 纤维素产品,高沸醇木质素较好地保持了木质素的化学活性,灰分含量低于木质素磺酸盐,通过进一步改性具有广 阔的应用前景.1,4-丁二醇可以回收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13.
木质素是植物次生壁的主要成分,在维管植物中木质素起抗压、防害虫和病菌侵入、运输水分等作用。其含量和组分限制了人们利用木质纤维素,并且严重影响了农艺性状,生物燃料的生产和造纸工业的生产。为了能更好的利用木质纤维素和提高生产效率,论述了最新木质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并指出了木质素合成途径对木质素基因工程的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前言麝(Moschus moschiferus line)系反刍动物之一。动物要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生长发育和生产等,则必须供给足够的能量。动物所需的能量,一般来源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而最主要的来源是植物体内的纤维素和淀粉。动物机体本身不能分泌消化纤维素的酶,因而不能直接利用纤维素。必须通过消化道中细菌的发酵才能从中取得能量。反刍动物的牛羊,能有效地利用瘤胃微生物对纤维素的发酵而取得大部份能量,但非反刍动物的猪鸡不具有这种能力、因此能量的主要来源是淀粉。能量是动物营养中不可缺少的。为了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则必须使日粮中的能量与蛋白质保持恰当的比例;比例不当,不仅影响日粮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利用率,甚至发生营养障碍。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地区小麦麸皮化学组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我国黑龙江地区的小麦麸皮为原料,对其化学组成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实验测得小麦麸皮中灰分质量分数5.41%、木质素质量分数6.01%、淀粉质量分数25.90%、脂肪质量分数3.45%、戊聚糖质量分数19.42%、综纤维素质量分数46.05%、纤维素的质量分数2.35%及总糖质量分数89.62%,实验结果表明,黑龙江地区的小麦麸皮中综纤维素含量较高,其中以半纤维素为主;戊聚糖含量较高,木质素含量低,易于提取戊聚糖,适应于作为制备功能性食品低聚糖的原料。  相似文献   

16.
以蔗渣为原料,采用碱氧预处理法从蔗渣中分离纤维素和木质素,分析碱氧作用机理,并酸解预处理得到的纤维素制备乙酰丙酸,考察了不同预处理条件对后续酸解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蔗渣在120℃的4%NaOH/1.2%H_2O_2溶液中蒸煮4h,纤维素百分比可从46.5%提升至78.6%.NaOH和H_2O_2均能使原料中纤维素百分比提高,但作用机理有所不同.NaOH的作用是溶解蔗渣中非纤维素组分,提高纤维素所占百分比;H_2O_2的作用是氧化降解NaOH溶液中的木质素,降低溶液粘度并提高溶解能力,减少纤维素表面残留的木质素.在碱氧预处理过程中,蔗渣中的纤维素会有一定流失,并且残留的纤维素在NaOH溶液中得到了晶化,不利于后续的酸解转化,纤维素的有效转化率始终维持在35%左右.  相似文献   

17.
不同紫花苜蓿栽培品种生物能源性状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取了54个苜蓿品种,采用温室盆栽方法进行两次刈割,对产草量、细胞壁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质量分数、株高、分枝数和叶茎比等生物学性状进行了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苜蓿品种间产草量和细胞壁各成分质量分数存在显著差异(P<0.01),且品种内变异大于品种间变异;产草量和细胞壁成分变异系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产草量(42.42%)>木质素质量分数(17.22%)>纤维素质量分数(12.74%)>半纤维素质量分数(10.04%);刈割处理显著降低了半纤维素质量分数(P <0.01),但产草量、纤维素和木质素没有显著变化;根据产量、株高、细胞壁成分等性状将供试苜蓿品种分为五个大类,其中第Ⅱ类群和第V类群生产性能最高,且第Ⅴ类群表现出良好的再生性能;综合评价提出甘农3号、黄羊镇、和阗、WL903、三得利、大郁山、平凉和意大利作为进一步开展生物质能源性状选育的优良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18.
利用热重分析仪和居里点裂解-气相质谱联用仪进行纤维素和木质素共热解实验,研究纤维素和木质素共热解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及热解产物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纤维素与木质素共热解过程中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与热解温度和混合比例具有一定相关性.纤维素质量分数较低(30%)时,木质素和纤维素共热解时促进残渣的形成,而抑制了气相产物的形成,并提高了酚的相对产率;纤维素质量分数较高(70%)时,木质素和纤维素在共热解过程中相互促进,抑制了固体残渣的形成和非芳基化合物的形成.在低温区(200~320℃),木质素易活化产生小分子,与纤维素共热解时形成相互促进的作用加速了热失重过程;在高温区,纤维素与木质素共热解促进了残渣的形成,抑制了热解过程.  相似文献   

19.
气相反应在生物质热解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决定着生物质热解产物的形成与分布.通过纤维素和木质素共热解实验和理论计算研究了生物质热解过程中纤维素和木质素间的相互作用,为进一步深入理解生物质热解行为提供实验基础.结果表明:纤维素和木质素进行共热解时,各类产物分布与纤维素和木质素质量比具有密切关系,但并不能通过加权计算进行产物分布的预测.纤维素与木质素以任意质量比共热解时均抑制了CO的形成,而促进了CO2和H2O的形成;促进了C1—C5烃的形成,而抑制了大部分含氧化合物的形成;质量比为5∶5时促进了苯酚和烃基苯酚的形成;当纤维素比较低时,对芳烃的形成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纤维素与木质素质量比为7∶3时对芳烃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四株猴头菌在培养期间对木质素、半纤维素,纤维素的降解和有关酶活变化的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木质素降解量大于半纤维素降解量,半纤维素降解量大于纤维素降解量。不同菌株木质素分解活性不同,木质素分解活性强的菌株,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的降解也较多,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和滤纸酶活性大体一致。胞外多酚氧化酶活性以培养最初期为高,后期活性很低,但子实体中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很高,以原基期为最高。这表明子实体中的多酚氧酶是在子实体中产生的,而不是在菌丝体中产生而后输送到子实体中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