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在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难点也在农村。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是导致我国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的根本原因。切实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努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缩小城乡差距,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阶段的“三农”问题集中地表现为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收入差距,尤其是大量农业劳动力滞留在农村,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成为阻碍工业化、城镇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所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经济结构问题、分配关系问题、农民收入和就业等城乡关系失衡问题无不与“三农”问题相关。统筹城乡发展,关键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由于长期的积弱积贫,  相似文献   

3.
就业是民生之本,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既是做好和改善民生工作的关键所在,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题中的应有之义。福建正处在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有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有利于从根本上扭转城乡收入差距扩大趋势,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4.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北省来说,建成小康社会的差距很大、困难很多,但建成小康的愿望更加迫切、决心也更加坚定。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解放思想,创新开拓,探寻一些具有河北特色的对策。该文立足河北省农村建小康面临问题及原因分析,给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关系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十二五”规划更是提出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对当前我国农村发展现状,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以因地制宜为前提、以农业现代化为依托、以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以公共财政支持为保障,积极稳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并以此为锲机,积极推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金川区作为一座西部内陆的工业城区,近年来,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使全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农业综和实力不断增强、特色优势产业进步壮大、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7.
黄妙云 《海峡科学》2007,(6):153-153,157
稳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城乡发展的迫切要求。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村农业支持的条件和能力,使统筹城乡,加快农村全面发展具有了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攀枝花市农民大部分居住在山区和二半山区,要实现农民增收,存在着农业基础薄弱,传统农业种养殖观念根深蒂固等多重因素制约。因此,攀枝花要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目标,就要着力破解制约农民增收的难题,用发展的眼光看农业,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营方式,促进农业增收,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中国有9亿农民,要实现全面小康、促进整个国家的和谐发展和政局稳定,必然要解决“三农”向题。小城镇建设,直接关系农村经济发展,同农业现代化战略、人口战略和城市化战略相关联。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是建设现代农业、提高人口素质、调整并建立我国合理的人口、城乡结构的重要进程,也是建立我国新型城乡关系,逐步缩小城乡差别的有效之举  相似文献   

10.
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条件,对繁荣农村经济、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缩小城乡差距、全面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大局。农村公路与农民利益息息相关,它是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全面实现农村小康及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交通具有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城乡统筹、地区互补的重要作用,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农村公路发展,对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缩小地区、城乡差距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以农业化转向工业化、从农村经济转向城市经济、从传统经济转向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重大社会转型期。郑州的各种机遇和挑战纷至沓来:郑州都市区、郑汴一体化建设业已铺开,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已经开建等。如何抓住机遇,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郑州市经济社会向更高层次发展,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分析郑州市的优势所在,准确定位郑州市的发展目标,即加快城镇化进程,打造国内现代物流枢纽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对农业问题的理性思考包括农业在我国所处地位浓业在我国的发展前提、任务和方向。毛泽东认为农业关系到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中国的工业化离不开农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围绕发展农业,毛泽东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例如:按农轻重次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发展农村商品经济,进行农业技术改造和农业科技推广,实现农村工业化,增加农村和农民收入,使农民脱贫致富等等。这些真知灼见,对于我国今天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城市和乡村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两种基本地域类型,城乡资源互补、生态共生,经济发展相互依存,构成了二者相互作用的前提。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意义重大。实现县域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必须从基础抓起,努力构建县域城乡协调发展的实现机制,创新县域城乡协调发展的实施机制,加大对促进农村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尽快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并且努力推进城市化建设,实现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创新农村公共品供给机制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适应于计划经济、小农经济、“行政经济”需要的农村公共品供给体系已经发生裂崩,新的供给体系尚在建立之中。农村经济的大发展促进产业链条越做越多,产业链条越做越长,经济的发展呼唤着农村公共品供给体系的重构。创新农村公共品供给机制是提高地方政府执政水平的需要,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更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在对我国发展县域经济实现农村小康社会的意义及目前发展状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优化经济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搞好小城镇建设、增加县级财政收入等措施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场馆目前在城乡一体化、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社会人群综合竞争力等方面,已经日益显现出重要功能,也成为考量城市功能的基本要素、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我国体育场馆目前呈现出多元投入,投资资源整合力度不断加大,多维发展,规划和建设理念不断更新,多元管理,生命力与自主权不断加强的新特点,也存在着建设规模冗余,能耗浪费较大,政策保障不足,后续供给匮乏,人才资源缺乏,管理有待优化等等缺憾和不足。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坚持科学规划、体制创新,有序推进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博引"源头活水"、整合社会资源,切实实现建设成果全民共享,创新用人机制,坚持多业并举,着力打造体育场馆服务品牌,真正推进体育场馆事业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基本实现,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崭新的阶段,这个阶段意味着我国城乡生产力布局和人口的空间分布都会发生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最为深刻的变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丰富的内涵,涉及广泛而丰富的社会经济结构,而推动城市化进程则是其重要内容之一。云南是一个欠发达的农业大省,农业劳动多,农村人口比重大,如何推进城市化,必须根据云南的实际,制定正确的城市化目标和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8.
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既是我国实现持续经济增长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重庆市1996—2010年的数据建立动态模型,实证分析表明:重庆市工业、城市服务业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去向,农业、建筑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虽然对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促进作用,但相对较弱。进一步发展农业经济,使得更多的劳动力从农村解放出来;大力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使得第三产业能够吸收更多的劳动力,是解决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9.
城乡一体化是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的融合、深化和延伸,是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高级形态。发挥骨干企业在珠江上游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主体作用,是由珠江上游城乡一体化的历史任务和骨干企业的特有地位决定的。针对骨干企业在珠江上游城乡一体化中发挥作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应主动采取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强骨干企业同农村产业的联系、推动骨干企业向劳动密集型产业延伸等基本策略,以有效推进珠江上游城乡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是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然趋势,也是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阐述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现状,提出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的问题,剖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为今后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合理化转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