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浅析《活着》中余华所传达的人文主义,这在小说主人公福贵身上最能体现。福贵具有顽强的生命意识,他身上所体现的人文主义色彩,进而折射的世俗人文主义,都是对"活着"主题最好的诠释。从余华小说创作的转型期开始,其小说就带有了世俗的悲悯情怀,在苦难与温情的相互激荡下,演绎着生命的本戏。  相似文献   

2.
壮族作家谢树强以创作农村题材小说著称,他的小说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广西乡村的历史变革,塑造了一批具有典型性的农民形象。同时,他敏于发现、勇于揭露在改革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发挥文学的现实功用,以文学介入现实。此外,在小说艺术方面也进行了多种探索。  相似文献   

3.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塑造人物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鲁迅小说《祝福》中的祥林嫂,是一个深受旧社会封建宗法思想的精神迫害,挣扎反抗,求生不得,最后悲惨死去的普通劳动妇女的形象。茅盾的小说《春蚕》着力塑造了老通宝这一人物形象。他是一个勤劳、善良、俭朴、忠厚、而又尚未觉悟的旧社会的老一代农民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社会转型期间,周立波创作了一系列反映农民生活的小说.中国社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创作不可避免会受到社会进程(包括实践和理论)的历史性规约作用;创作理念的及时更新,使周立波笔下的农民形象完成了五四农柯小说以来从沉默奴隶、觉醒民众再到具有真正社会主体性的时代主人翁这一历史性的角色转换.更为重要的是,周立波以其创作实践印证了鲁迅先生早期关于"工人农民得到真正解放"的"平民文学"的论断,从而纠正了五四以来农民描写与"平民文学"的发展偏向,成就了真正的"平民文学"的时代,因而具有独特的文学史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以及文学的传统、文学的特点等方面,分析了中国现当代小说中出现了众多的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的文学现象,揭示了产生这一文学现象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6.
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一些作家发表了代表农民声音的"知青小说",呈现了与以往知青小说极为不同的价值取向和风格特点。这种农民代言人的知青小说不约而同地采用了儿童视角的书写策略,不仅展示了较为独特的表述方式,更为重要的是,它们以此为手段,完全颠覆了新时期主流知青小说所树立起来的价值系统和知青形象,有利于展示历史与文学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小说中的"零余者"形象脱胎于俄国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然而因为中国社会的特有现实,使得"零余者"这一形象具有一番中国特色。通过对中国现代作家郁达夫、鲁迅、巴金、叶圣陶等作品中"零余者"形象的分析,进一步探讨了其背后所隐含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8.
卡尔维诺是西方当代著名的小说家,同时也是卓有建树的文学批评家和文学理论家。这种双重身份使他格外重视对“作者”这一重要概念的深入理解和探讨。小说《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形象地反映了种种有关作者的理念,生动地体现了卡尔维诺独特的作者观。  相似文献   

9.
从世界动物文学视野来审视沈石溪的动物小说,对其小说中的动物形象演变规律进行了具体研究,认为动物形象被其塑造为“四不像”的畸形怪物—“异化”的生命形态;从审美创作情感心理视角对沈石溪小说动物形象“异化”的原因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0.
现代作家对现代江南市镇文化的文学书写,建构了现代江南市镇文学。此类文学中的留守女性形象系列,主要有许钦文小说《疯妇》中的双喜媳妇、许杰小说《大白纸》中的香妹、王鲁彦小说《菊英的出嫁》中的菊英母女和《屋顶下》中的阿芝婶、叶绍钧小说《倪焕之》中的金佩璋等。这些留守女性形象,除了金佩璋为有知识的新型职业女性外,其他都是传统女性,具有浓郁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11.
在20世纪末的女性作家中,张洁的小说基本上代表了时下女性文学的崭新面貌。女性意识始终是小说的一个精神主体。随着张洁创作的日益精深,其小说的女性意识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女主人公形象的日益提升和男性形象日益衰落上,对女性文学做出了自己的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历史演义小说的叙事特征对女性形象的塑造有着深刻影响。历史叙事针对女性的“大德”、“大恶”的美学模武强烈制约着演义小说对于女性形象的定位,使文学叙事丧失了自辟蹊径的能力而沦为史学叙事模武制约下的工具。历史演义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成为被历史叙事和文学叙事双重扭曲的镜像。  相似文献   

13.
从文学的角度审视《晏子春秋》,它可以说是先秦的一部短篇小说集。除了前人研究多所注意的晏子形象外,齐景公这一形象的生动性,复杂性,其于发展中表现人物性格的丰满性等等,也颇值得注意。先秦阶段小说发展还很不成熟,《晏子春秋》所作的尝试为后世小说描写人物,尤其是描写人君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4.
截至目前,评论界关于《活着》主人公福贵的形象及“福贵式活着”的内涵、价值仍存有争议。将福贵纳入与阿Q和三毛所代表的生存方式的比较视野中,有助于解读出“福贵式活着”在具体情境中的积极意义。在苦难面前,福贵依然保持着悲悯情怀,并在与“他我”的对话中建构起“老不死”的尊严和价值,与阿Q在精神境界上有高下之别。福贵脚踏实地地活在当下,活在现实家园之中,彰显出巨大的生命力量,启示着如三毛般执着追求远方、最终却无“家”可归的知识分子,“故乡”在生活世界里,在精神与物质、神圣与世俗的和谐一体中。  相似文献   

15.
《创业史》是20世纪50-60年代农村题材小说中的代表。这部作品以一种崭新的方式,塑造了农民英雄梁生宝的形象,书写了全新的农民本质,表现了对农民英雄的全新想象。  相似文献   

16.
温艳 《皖西学院学报》2012,28(1):105-108
史书上的刘禅是一个有道之君,他能任贤相良臣,被史家评为"不亦卓乎",而小说或民间中的刘禅却是一位庸主,是扶不起的阿斗。从历史形象到文学形象,刘禅形象的嬗变具有深刻的内涵,是作者罗贯中依据小说主题和情节发展的需要进行的艺术处理。  相似文献   

17.
王朔小说常被人以"痞子文学”一言蔽之.本文力图在深入王朔小说的基础上,通过对其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归类分析,探寻三种人物模式各自意义并整合出一条不同形象间相承和嬗变的轨迹,由此发掘出王朔小说荒诞表面下的严肃意义,即认为痞子形象是社会转型时期既有的人的构想破碎后对新生活模式的一种努力尝试,虽然这种偏激化的尝试注定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18.
在美国文学史上 ,杰克·伦敦的《荒野的呼唤》是一部杰出的动物寓言小说。小说以狗喻人 ,携带着青年人的活力和勇气 ,既具有现实主义的清醒 ,又富有浪漫主义的情愫。小说的主角巴克挣扎在现实异化的旋涡中 ,又翱翔在理想主义的蓝天之上 ,成为勇于斗争、充满理想、向往自由的独特的文学形象。从两方面入手 ,对小说揭露的人类异化现象之悲惨及小说同时提供的理想主义新生活之构想进行分析 ,以期全面揭示小说的思想蕴涵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文学史上,最早以小说这一文学样式,全面、深刻、生动地塑造妇女形象的,当推唐代传奇小说。被封建统治阶级视为“街谈巷议”、“残丛小语”的古小说发展到唐代体格一新,它不但改变了六朝志怪小说的荒涎不经,且“叙述婉转,文辞华艳”,“篇幅曼长,记叙委曲”,成了有意识的小说文学创作,成了我国小说进入成熟阶段的标志。唐传奇中以描写爱情题材的作品数量最多,成就也最大。如《霍小玉传》、《李娃传》、《莺茑  相似文献   

20.
王朔小说常被人以“痞子文学”一言蔽之。本文力图在深入王朔小说的基础上,通过对其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归类分析,探寻三种人物模式各自意义并整合出一条不同形象间相承和嬗变的轨迹,由此发掘出王朔小说荒诞表面下的严肃意义,即认为痞子形象是社会转型时期既有的人的构想破碎后对新生活模式的一种努力尝试,虽然这种偏激化的尝试注定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