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0 毫秒
1.
为了使竹木复合层合板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公交车底板,对该产品进行了50万次动态弯曲、45 万次动态扭转和3 000 km可靠性路面疲劳试验测试,观测板材的力学损耗及受破坏情况,并且对经 疲劳试验后的产品进行了弯曲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经过50万次弯曲试验后,板材的各项弯曲 力学性能保留率均在90 %以上;45万次扭转试验后各项弯曲力学性能保留率在85 %以上;模拟装载 进行3 000 km可靠性路面试验后各项弯曲力学性能保留率在80 %以上。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一种硬度高、自润滑性能良好、具有中间层结构的类金刚石复合型涂层材料,采用试验研究的方法,使用原子力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设备分析其表面及断层形貌,测量摩擦系数,定性分析结合力大小,搭载变速箱台架耐久试验(TEDD)考核带涂层零件的耐久摩擦性能。结果表明:该涂层的纳米硬度可以达到2 000~2 800 HV,摩擦系数较普通模具钢下降40%~45%,带涂层零件的耐久能力是不带涂层零件耐久能力的200倍以上。  相似文献   

3.
基于圆筒拉深试验,获得了1 000 MPa级先进高强度钢拉深时破裂的临界点和极限拉延比(LDR).研究了Hill、Barlat和BBC 3种不同屈服准则的数值仿真效果.结果表明:1 000 MPa级双相钢LDR值为2.07,且Barlat屈服准则模拟结果与实际试验相符.对断口进行扫锚电镜(SEM)观测,发现1 000 MPa级双相钢有别于传统板材,其拉深断裂模式为沿板材厚向45°的韧性切向断裂,无明显颈缩现象.  相似文献   

4.
为避免试验过程中转鼓在外界激励下发生共振,首先基于拓扑优化原理,以单元密度作为设计变量、体积缩减50%为约束条件、一阶固有频率为设计目标,对“工”字型转鼓的结构进行拓扑优化计算,得出转鼓的伪密度分布图;然后基于转鼓拓扑优化分析结果,改进转鼓的“工”字型结构,并对转鼓的结构尺寸进行50次迭代优化.在转鼓的一阶固有频率高于...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地基云图云状识别中的光照补偿问题,针对可见光地基云图,提出了一种基于BEMD与Closed-Form景物提取算法相结合的地基云图光照补偿算法对云图进行预处理,经过去光照处理后的云图,再进行Hilbert谱特征提取,最后进行云类的识别。与基于L1的全变分模型的光照补偿算法相比,可有效地去除云图的光照影响,又不至于去掉云图自身的信息,且与背景区别明显。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与未进行处理的云图相比识别率提高4.17%~18.88%。  相似文献   

6.
某车型在耐久试验过程中,转向器壳体安装位置处发生断裂。本文利用传统理论计算方法和有限元法对转向器分别进行强度分析,找出转向器断裂失效真因。进而对结构进行更改提升壳体强度。  相似文献   

7.
陈雪菊  殷芬 《科技信息》2011,(16):202-203
本文基于有限元分析与动态仿真技术,利用ANSYS软件对减速机箱体进行有限元建模,并对减速机箱体进行了静力学分析,通过对箱体的等效应力云图和向量位移云图的分析,从静力学的角度为减速机箱体的改进提供了相关的分析数据。  相似文献   

8.
研究影响拓扑优化结果提取的各类因素及解决方法.基于节点变密度法建立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模型,连续密度场在结构拓扑数学描述上抑制了棋盘格现象.采用密度过滤技术进一步提高密度场的连续性和光滑性,从而消除了网格依赖性现象.密度-弹性模量惩罚措施及两步过滤策略减少了中间密度节点数目并消除图像扩散现象.拓扑优化密度云图输出方式得到光滑的轮廓边界.通过二维经典拓扑优化数值箅例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主轴箱的静刚度,并减少其变形以及振动对整机加工精度的影响,该文对某大型旋风铣床主轴箱进行了动/静/热态特性仿真分析和综合优化。基于主轴箱模态分析识别出结构的薄弱环节,采用方案对比法对薄弱环节进行了改进研究;并基于热-结构耦合方法对主轴箱进行仿真,得到了力热耦合条件下主轴箱的温度、位移和应力分布云图,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最终获得主轴箱综合优化方案。优化后的主轴箱一阶固有频率提高了5.02%,最大变形量减小了约80%,最大等效应力减小了76.5%,且质量减小了5.6%。主轴箱的动静刚度得到了提高,热变形与应力也得到了改善,同时为其它关键件的综合特性分析优化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基于动力学仿真的后桥壳改进设计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某越野车后桥改型后进行台架试验,其桥壳发生了断裂.为了解决此问题,应用ADAMS仿真软件,建立了后悬架动力学模型.然后采用后轮道路载荷谱作为输入载荷,再进行仿真分析,得到了最大峰值载荷时各连接点处的载荷.采用有限元方法对该车后桥壳结构强度、刚度进行计算分析,发现了桥壳断裂的原因,并对其进行了改进设计.改进设计后的后桥壳经台架试验再无断裂现象.  相似文献   

11.
轿车后减振器上支座优化结构的疲劳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缩短某车后悬挂总成的更换维修时间,基于将其后悬挂变成总成模块的想法,对该车后悬挂系统进行结构优化.以改进后的后减振器上支座为研究对象,对该零件的结构强度进行有限元分析,确定零件上应力最大的危险点.通过建立实车试验系统,对该零件的危险点在试车场强化道路上的应变进行了测量,然后经过试验室台架力-应变标定的方法反求出该零件在强化道路上实际所受到的外荷载.同时利用单级加载的方法求得该零件的韦勒曲线,结合强化道路上的外荷载谱,利用疲劳线性累积损伤理论(又称Miner法则)计算出该零件在标准规定的15000km强化道路上的损伤值,计算结果表明改进结构的零件疲劳寿命偏安全.另外,利用道路模拟试验对该零件的疲劳寿命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证明该零件能安全通过强化道路15000km而不发生疲劳失效.  相似文献   

12.
利用UG NX8.0软件对摩托车挡泥板进行有限元建模和动力学响应分析。通过对挡泥板有限元模型的模态分析,求得固有频率和几何振型。求解了在同一路况不同速度对前挡泥板结构的影响,探讨了影响摩托车挡泥板振动的几个因素。并与模态分析结果做了对比分析。这对于摩托车挡泥板结构的设计和破坏原因的预测等,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某越野车后桥改型后进行台架试验,其桥壳发生了断裂.为了解决此问题,应用ADAMS仿真软件,建立了后悬架动力学模型.然后采用后轮道路载荷谱作为输入载荷,再进行仿真分析,得到了最大峰值载荷时各连接点处的载荷.采用有限元方法对该车后桥壳结构强度、刚度进行计算分析,发现了桥壳断裂的原因,并对其进行了改进设计.改进设计后的后桥壳经台架试验再无断裂现象.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声学包性能对整车路噪表现的影响,采用TPNR静态试验和道路动态试验,研究了声学包方案对某SUV乘用车中、高频路噪性能的提升效果,结果表明:(1)封堵A柱和前门槛的钣金孔洞、行李箱门槛增加吸声材料和C柱下护板空腔内增加阻隔材料都具有提高整车路噪隔声量的效果;(2)动态测试表明,提升方案对60 km/h匀速工况下,整车前、后排的中、高频路噪改善效果明显,而在80 km/h匀速工况下,仅对后排改善效果明显,对前排改善效果稍弱。  相似文献   

15.
对路噪机理进行了研究,同时提供了路噪问题识别及控制方法。在路噪问题识别中,用到了运用工况传递路径OTPA(operational path analysis)与传递函数相结合的方法,并介绍了OTPA原理。针对某款车路噪问题,通过OTPA测试明确后车轮对路噪影响较大;经过传递函数测试,确定后副车架下摆臂接附点是路噪问题的主要传递路径;针对问题点进行结构优化,解决低频结构路噪问题。该方法不仅提出了解决路噪问题的新思路,同时也提高了路噪问题的解决效率。  相似文献   

16.
符合实际路况的室内强化疲劳试验,可以加快汽车结构部件的试验进程.本研究通过对汽车后桥垂直载荷的分析,提出了按路面强化的试验方法.在编制程序载荷谱的基础上,对后桥壳体进行了强化疲劳试验.  相似文献   

17.
基于滤波白噪声的汽车平顺性时域建模和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进行汽车平顺性建模和仿真,给出了路面不平度频域模型的标准和改进两种形式。对应路面不平度频域模型改进形式,总结了基于滤波白噪声的路面不平度激励的时域模型。由前后轮路面不平度激励的相关性和一阶Pade算法,建立了前后轮路面不平度激励的时域模型。基于平面系统假设,建立了汽车平顺性四自由度平面系统模型。提出了基于滤波白噪声的汽车平顺性四自由度平面系统仿真算法。在B级路面和常用车速60 km/h下,对某轿车平顺性进行了时域仿真,获得了前轮和后轮路面不平度激励和振动响应量的时间历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滤波白噪声构造路面不平度激励和对汽车平顺性进行时域建模和仿真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在对多种试验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实车道路和台架试验,介绍一种制动力分配的道路试验方法,并且对路试和台试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产品设计和研究部门,所介绍的路试方法简单易行,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对于交通监理部门,则宜于采用本文所推荐的方法用台架试验确定在用汽车制动力的分配。  相似文献   

19.
以某典型中级轿车后轮为例,对轿车后轮定位参数动态特性试验测试方法进行了研究.设计制定了基于电-液伺服四通道车辆道路模拟试验台的后轮定位参数测量试验方案,在振动台架上测定该车后轮前束角和外倾角的动态变化特性,研究了扫频信号和随机信号加载和单双侧加载等不同的加载方式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误差分析.研究表明,该车轮定位参数动态特性试验测量方法简单、可行,准确度较高,为车轮定位参数的动态特性的测取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