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分析不同围岩级别对泥质粉砂岩隧道的影响,依托贵州沙家坪隧道不同围岩级别的拱顶沉降和周边收敛进行分析;同时考虑隧道浅埋段多为破碎岩体,是隧道开挖工程中最危险地段;结合沙家坪隧道进出口地表浅埋段埋深数据,分析浅埋段埋深深度对拱顶沉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泥质粉砂岩隧道相对其他岩类(峨眉山玄武岩、灰岩)隧道在低围压下流变滞后现象较明显,不易发生瞬态破坏,洞口段与中间深埋段围岩变形相差不大;拱顶沉降主要集中在距离洞口100~200m地下水和煤层较发育地段,平均沉降为-7mm,累计沉降在-8mm上下波动,同时煤层对隧道围岩的变形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距离洞口0~60m隧道的累积周边收敛值及波动较大;对于泥质粉砂岩隧道,浅埋段埋深厚度对隧道围岩变形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2.
隧道洞口通常处于浅埋、偏压、围岩破碎等复杂地质、地形条件,施工中容易发生仰坡坍塌、冒顶、衬砌结构变形开裂、难于安全进洞等情况.以厦蓉高速公路老寨隧道为例,针对浅埋、偏压及洞口段围岩破碎的情况,采用FLAC3D数值计算软件对洞口段隧道支护结构的应力、塑性区发生发展规律、变形等进行研究,得出了隧道洞口段开挖过程中应力分布规律、塑性区的分布及破坏特点、变形与隧道开挖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3.
浅埋偏压隧道洞口段极易发生围岩失稳,本文以沪昆客专湖南段田家山隧道为例,基于现场地质调查,分析围岩变形破坏特征,从地质角度探讨浅埋偏压隧道洞口段围岩失稳的影响因素,基于监测数据并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围岩失稳机制,总结围岩失稳破坏模式,提出针对性的处治措施.研究表明:围岩失稳是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浅埋偏压作用和地下水是造成围岩失稳的关键因素;围岩破坏模式可归结为重力坍塌和膨胀内鼓的协同破坏模式;在围岩失稳机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地下+地表"的综合处治措施,可有效地控制围岩变形.  相似文献   

4.
软弱破碎围岩隧道洞口段大变形处治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软弱破碎围岩隧道洞口段大变形的治理方法,以临吉高速公路松卜岭隧道洞口段为工程背景,采用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对隧道洞口段处置方案进行数值模拟,结合现场实测监控数据,对处治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该隧道所处地层围岩软弱破碎稳定性差,加之地形浅埋偏压,导致进洞施工下沉量过大。临时仰拱和设置双液注浆小导管共同作用连接纵向钢拱架,可有效改善围岩变形提高支护能力,防止坍塌事故发生,并为同类相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建的道吾山隧道为单洞三车道特长一级公路隧道,洞口Ⅴ级围岩浅埋段开挖跨径16.85 m,开挖面积163.55 m~2,原设计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变更后采用三台阶七部法施工。通过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以及施工过程中对隧道拱顶下沉、净空收敛,初期支护结构受力状况进行分析,判断围岩稳定性、初期支护结构安全。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三台阶七部法施工运用在三车道隧道Ⅴ级洞口浅埋段是安全的。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大跨浅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了塘朗山隧道洞口浅埋、软弱围岩段采用中壁法开挖施工的技术要点,以期为同类工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山区公路,铁路建设由于地形限制和技术标准的要求,修建的隧道将越来越多。隧道洞口段地层较薄,多属于强风化或全风化带,围岩一般比较破碎,成洞困难。在此情况下,如何抓住洞口段围岩开挖受力特点,确定合理的支护方法,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通过对隧道洞口支护原理的分析,之后对隧道洞口段常规支护的特性和使用方法的作了详细说明,总结了隧道洞口支护经验。最后得出隧道洞口支护的要点。本研究成果可为隧道洞口段支护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郑昌明 《科技信息》2011,(4):346-348
本文以阜盘高速公路海棠山隧道施工为实例,具体介绍了高速公路浅埋、软弱围岩隧道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对海棠山隧道洞口浅埋段进洞方案进行系统化分析,不仅对该隧道的正常施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于其它隧道工程的施工工作也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高寒地区浅埋公路隧道在环境温度影响下围岩温度变化规律,依托共和至玉树公路鄂拉山隧道工程,以隧道进口段为研究模型,应用ABAQUS软件对围岩温度场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寒低温条件下,隧道周围围岩受环境温度影响范围随隧道纵深的增加而减小;对于隧道围岩横断面,环境温度影响深度,随纵深增加,无论纵向还是横向都逐渐减小;温度变化较快的区域集中在隧道进洞口的前40 m部分。基于此,建议施工过程中,在进出洞口段一定距离内,注意对围岩的保温防护,以提高围岩的稳定性并且增强施工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公路、铁路建设的大力发展,山岭隧道洞口段、冲沟段、沟谷等地段的超浅埋问题严重威胁着隧道施工及运营期的安全。本文以某超浅埋山岭隧道为分析对象,采用了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的手段,对超浅埋隧道在开挖条件下围岩的变形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隧道埋深小于2倍隧道直径时,埋深越浅隧道开挖后拱顶下沉位移量越大;超浅埋隧道开挖后围岩的变形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变形急增阶段、变形缓慢阶段和变形平稳阶段;其中,第一阶段围岩产生的变形最大,是隧道开挖过程中重点关注的一个阶段。最后,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实际监测数据与模拟结果变化趋势基本吻合,模拟结果的累积变形值略大于实际监测结果,这是因为监测工序晚于开挖工序。因此,掌握超浅埋隧道在开挖过程中的围岩变形规律,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开挖支护措施对隧道的安全十分重要。本文的研究是基于工程实例开展的,其研究成果对同类工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TSP技术是隧道施工中一项常用的超前地质探测技术。在隧道工程中,为了能够高效且安全地进行施工,采用TSP超前预报技术探测隧道周边及掌子面前方未开挖的岩体及其状态,为隧道施工提供更多的信息和依据,确保施工安全顺利地进行。以新疆某输水隧道工程为依托,针对TSP技术在隧道围岩地质预报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并且进行数据采集及成果编译,最后在实际开挖中揭露真实的围岩情况,验证TSP技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TSP技术在实际隧道中的应用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围岩应力是影响隧道稳定性的根本因素,掌握隧道围岩应力的变化发展趋势,是准确判断隧道稳定性的前提.针对隧道围岩应力变化难以准确预测的问题,作者在分析了隧道围岩应力变化规律和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BP神经网络建立了隧道围岩应力时序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模型在綦万高速公路观音岩隧道施工中成功应用,结果表明采用神经网络预测隧道围岩应力时序是可行的,其使用简便,预测准确.  相似文献   

13.
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色彩对驾驶员心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色彩对驾驶员心率的影响,利用3D-MAX软件对隧道洞口不同色彩进行仿真模拟,采集了10名驾驶员的心率数据,深入分析了红、黄、绿、灰等几种典型色彩对驾驶员心率的影响,并建立了隧道洞口景观色彩均值与驾驶员心率均值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在隧道洞口设置宽30 cm的红色时,驾驶员的心率增长幅度最大,设置同样宽度的黄色时,心率增长次之,但驾驶员心率增长量都在20%以内,不会导致驾驶员过度紧张;当隧道洞口设置绿色、灰色等暗色系色彩时,对驾驶员心率的影响不大。所以在隧道洞口设置适宜的色彩,能适当提升驾驶员的紧张感,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监控软岩巷道围岩注浆定常能量法的必要性和科学性,以及施工工艺原理,并论述定常能量法设计和监控巷道围岩注浆施工工艺要点和该法具有的优越性.定常能量法为促进和发展注浆施工工艺的监控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如何安全、高效地通过高压富水、岩体破碎的断层地段,是国内外隧道施工中的一个重大难题。详细介绍了宜万铁路齐岳山隧道进口F11断层施工中所采用的开挖方法、支护流程、辅助施工、现场管理等综合技术,以期为今后同类隧道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针对受较大地应力作用造成软围岩大巷变形、底臌问题,通过采用锚注一体化加固技术工艺,完善了大巷支护。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为解决地形受限而无法在隧道入口处设置缓冲结构的隧道气动效应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联通式内缓冲结构,基于三维、可压缩、非定常Navier-Stokes方程,采用 两方程湍流模型,通过滑移网格技术,对列车高速驶入隧道所引起的压力波动进行了计算。通过将不同缓冲结构形式对隧道气动效应的减缓效果进行对比,选定出了此缓冲结构的最优形式。研究结果表明:在隧道内部设置联通式内缓冲结构对于初始压缩波压力最大值 的降低效果并不显著,但可以大幅降低压力梯度最大值 。联通式内缓冲结构开口数量n、距隧道入口距离 、开口通道长度 、横向通道与轴向通道的水力直径之比 以及横向通道长度 等参数都会对隧道气动效应的减缓效果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当联通式内缓冲结构开口数量n为3,距隧道入口距离 为20 m,开口通道长度 为10 m,横向通道与轴向通道的水力直径之比 为1:1,横向通道长度 为2 m时,对隧道气动效应的缓冲效果最佳,可达37.68%。故设置联通式缓冲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减缓隧道气动效应。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三维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隧道峒口废气的扩散情况进行了预测和分析,揭示了在不同风速和风向条件下,峒口废气的扩散特征.计算结果表明,风速越高,废气离开峒口后,浓度衰减得越快;而横向风则会导致隧道两侧很大区域内的污染物浓度超标。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隧道峒口污染物的扩散。  相似文献   

19.
 在前交叉韧带重建中,足够的股骨骨道长度对于移植物的固定强度和韧带化过程非常重要。对6名青年健康志愿者的膝关节进行高分辨率核磁扫描,通过测量核磁三维重建的模型发现,在股骨骨道位置为I.D.E.A.L.点的情况下,骨道外口越高,或股骨骨道角度越大,其骨道长度越长;某一骨道长度的骨道外口在股骨外髁的外侧皮质上呈现连续的曲线分布,30、35和40 mm骨道的平均最大股骨骨道角度分别为17.2°±8.6°、31.6°±9.1°和41.4°±8.8°。因此,除股骨和髁间窝大小等解剖因素外,前内入路位置和股骨骨道位置的相对关系决定了股骨骨道的长度。对于固定的股骨骨道位置,要获得更长的股骨骨道,需相对位置更低的前内入路,使用下方辅助入路或增大屈膝角度可以明确的延长股骨骨道。  相似文献   

20.
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会在隧道内引起瞬变压力、在隧道出口形成微气压波.微气压波会对隧道出口的周边环境和周围建筑物造成危害,采用帽檐斜切式洞门可大大消减微气压波的影响.本文对斜切式洞门的结构型式、结构设计及斜切式洞门对微气压波的消减效果等进行了研究,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