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观察Swashbuckler入路治疗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对甘肃省敦煌市医院17例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采用Swashbuckler入路,并用股骨远端外侧解剖接骨板固定,采用ISOA评分标准,参照不同时间段疼痛、最大步行距离、下蹲等指标进行评分,记录术后随访评分。4分以下10例,7分以下4例,11分以下2例,13分以下1例,优良率为82%。Swashbuckler入路具有股骨髁及远端关节面暴露充分,具有在直视下对移位的关节面精准复位的优势,手术效果满意,为临床治疗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入路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容积CT三维重建评估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胫骨、股骨骨隧道位置及隧道角度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对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91例患者术后行320排容积CT扫描并行三维重建。采用Lorenz法测量胫骨隧道中心点相对位置百分比(Pt),采用Bernard法测量股骨隧道中心点相对位置百分比(Pf);用Wang和Segawa的方法测量胫骨隧道与胫骨干角度(α角)、胫骨隧道与关节线角度(β角)、股骨隧道与关节线角度(γ角)及股骨隧道与股骨干角度(θ角)。术后3个月采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法对患者进行关节疗效评估,以评分90为界将患者分为两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IKDC评分<90分和≥90分组间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97,P=0.234);P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9,P=0.029),ROC曲线下面积为65.168%。胫骨隧道α角(t=0.038,P=0.970)和β角(t=0.908,P=0.366)差异无统计...  相似文献   

3.
前交叉韧带运动损伤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运动所致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是比较常见的.从治疗上看,大的方面可分为韧带本身的修补和韧带功能的重建.目前进行较多的是功能重建.功能重建可分为关节外手术和关节内手术.通过这几年的发展和跟踪研究,主要趋向于关节镜下重建,材料选"骨-中1/3髌韧带-骨",且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尺侧副韧带前束与尺骨冠突的解剖学关系,为临床根据尺骨冠突骨折线的位置判断尺侧副韧带有无损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国人40例防腐处理的成人肘关节"骨-韧带"标本,所选标本尺侧副韧带前束止点在尺骨冠突前内侧面分布的解剖结构完整.取滑车切迹最低点沿尺骨长轴向两端的延长线作为测量尺骨冠突高度的基线,用游标卡尺分别测量每例标本中尺骨冠突高度、尺侧副韧带前束止点最高点和最低点至基线的垂直距离,通过尺骨冠突高度计算得出其1/2高度.结果 40例标本按尺侧副韧带前束止点在尺骨冠突前内侧面分布的解剖位置分为3类:第1类,尺侧副韧带前束止点的最低点位于尺骨冠突1/2高度处以上,本组9例(22.50%);第2类,尺侧副韧带前束止点的最高点位于尺骨冠突1/2高度处,同时最低点位于尺骨冠突1/2高度处以下,本组21例(52.50%);第3类,尺侧副韧带前束止点最高点位于尺骨冠突1/2高度处以下,本组10例(25.00%).结论 当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尺骨冠突骨折线达到或超过原尺骨冠突1/2高度处时,应常规行肘关节内侧入路探查修复尺侧副韧带,恢复肘关节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分析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用于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将本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92例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对照组,对照组(n=46)给予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n=46)采取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手术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1.30%较对照组的71.74%高(P0.05;观察组手术用时、术后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17%略较对照组的10.87%,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可大大改善患者腕关节功能,且具有手术用时短、术后活动时间早、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腓骨下段截骨手术入路治疗复杂距骨骨折脱位的叮行性。方法2002年3月~2008年2月,我院采用经腓骨下段截骨手术入路治疗复杂距骨骨折脱位28例,观察术中距骨骨折部暴露情况,骨折复位内固定效果以及术后距骨愈合情况及踝关节功能。结果28例患者经8月~4年随访,采用Hawkins疗效标准评定,优良率达78.6%。结论通过改进手术入路,避免了传统手术入路的缺点,便于手术操作,保护残留血供,可在较大程度上避免骨折畸形愈合、创伤性关节炎及距骨缺血性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评价同侧髋臼及骨盆同时骨折患者经腹直肌外缘的直切口(腹外直切口)入路进行手术的临床疗效。选择经腹外直切口入路手术治疗同侧髋臼及骨盆同时骨折24例患者,18例患者单纯髋臼前部及骨盆骨折,在平卧位下实施经腹外直切口入路的复位及固定;6例患者骨折涉及髋臼的后壁及后柱,在漂浮体位下实施腹外直切口联合后侧K-L入路的复位及固定。髋臼骨折术后复位质量评定:13例解剖复位,8例满意复位,3例不满意复位。术后发生坐骨神经损伤的症状1例患者,另1例患者的腹壁切口出现皮下脂肪液化。术后6个月评定疗效:优16例,良6例,可2例。同侧髋臼及骨盆同时骨折经腹外直切口入路进行手术,对于累及前柱、方形区的髋臼骨折术中可充分暴露并及时处理,也可同时对同侧耻骨上支、骶髂关节及髂骨翼周围的骨折给予有效复位及固定,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8.
运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了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骨水泥固定有小骨皮质缺损(10%股骨干直径)的羊股骨,进行了扭矩作用下生物力学分析。实验中使用了3种不同长度的股骨柄:股骨柄的末端位于骨皮质缺损处的上端2倍于股骨干直径;股骨柄的末端位于骨皮质缺损处;股骨柄的末端超过骨皮质缺损处的2倍于股骨干直径处的股骨柄。分析结果表明:股骨柄的长度在骨皮质缺损处的不同位置时,孔周围的应力分布也不相同。股骨柄的长度在孔的下部,2倍于股骨干直径位置时,孔周围的应力明显减小。对比使用3种不同长度的股骨柄,股骨上的最大应力值在股骨柄超过骨缺损处2倍于股骨干直径时最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MWO技术)经前方微创入路治疗肱骨粉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9月~2012年3月我科室运用MIPO技术治疗17例粉碎肱骨骨折(AO分型:B型10例C型7例),所有病例均采取闭合牵引复位,经肱骨前方肌肉隧道置入LCP板,C臂机透视力线满意后固定,术后指导患者功能锻炼。结果本组17例患者术后随访18-24月,平均21月,骨折4-6月均一期愈合,平均5个月愈合。1例术后出现桡神经麻痹症状,术后10周完全恢复,1例患者因合并肱骨近端骨折,钢板位置较高,发生肩峰撞击综合症,物理治疗后好转。按Neer评分,肩关节活动优9例,良7例,差1例,优良率(94.1%)。结论运用MIPO技术经前方入路治疗肱骨粉碎骨供破坏少,固定牢靠,骨折愈合率高,无需暴露桡神经,这是非常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西脉环抱式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因内固定断裂的股骨陈旧性骨折疗效。方法对8例股骨陈旧性骨折内固定断裂患者实施环抱式接骨板再固定加自体髂骨植骨。结果经6月~5年随访,骨折愈合率达100%,髋膝关节均恢复正常。结论对于内固定断裂之股骨陈旧性骨折采用环抱式接骨板内固定加自体髂骨行髓内外植骨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电镜微观试验研究,揭示了天然气减阻剂的减阻机制。通过对减阻剂加剂装置关键结构仿真优化表明:旋流雾化喷嘴的旋流室内锥角为100°时雾化效果最佳;喷孔直径的变化可改变减阻剂喷射的轴向速度,有利于增大喷射距离,但雾化角减小,喷孔直径为1.4 mm时,喷嘴的雾化效果最佳;旋流室切向孔角度对旋流室内部速度流场的影响较大,切向角为14°时喷嘴雾化效果最佳;通过实验室及现场试验,得出了合理加剂量的计算公式。本研究对天然气管输减阻剂减阻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三维重建和体积测量法预测股骨头坏死的塌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尚没有统一的确定股骨头坏死病灶的大小和部位的方法,导致对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案存在争议。该文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对坏死股骨头的M R I影像进行重构,获得坏死股骨头的三维几何模型,并由几何模型测量得到股骨头及坏死病灶的体积,同时进行临床实验获得真实坏死股骨头的体积数据。通过对38髋病人股骨头的计算机几何模型数据与临床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讨论了股骨头坏死病灶大小和部位与股骨头塌陷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指导选择最佳的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分析煤矿井下巷道电磁波的辐射特性,利用矩形波导内的格林函数,建立了无限长矩形巷道内线天线的积分方程,并采用矩量法,计算分析了矩形巷道中不同长度振子天线的电流分布情况.仿真结果表明:在煤矿井下矩形巷道中,线天线馈电点位置的变化和线天线在巷道中位置的变化,对线天线激励出的电流分布影响是不明显的.从而证明了,在分析矩形隧道中振子天线辐射特性时,将振子天线的电流假设为正弦分布规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4.
自然通风地道最佳长度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获得最大自然通风的角度,分析地道最佳长度存在的必然性。通过建立空气出口温度,热压大小,流动阻力损失等随地道长度变化的关系,提出简单而有效的确定方法。同时考察各种因素如进出口高差,地道等效直径,局部阻力系数,室外空气相对于年平均温度的剩余温度等,对最佳长度和最大流速的影响,通过算例进一步阐明该方法的实施过程,所得结果有利于地下自然通风系统的设计建造及经济利用。  相似文献   

15.
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性能测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实测情况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露点式冷却器可以使出口干球温度在进口湿球温度以下.固定进口湿球温度时,随进口干球温度的增大,出口干球温度和温降增大,效率降低;固定进口干球温度时,随进口湿球温度的增大,出口干球温度增大,温降和效率减小,并且随进口相对湿度的增大,出口干球温度增大.进出口干球温差随进口干湿球温差的增大而增大.该冷却器一、二次风量比最佳值为1.5.  相似文献   

16.
采用半自洽场(Semi-SCF)Cr3+3d轨道径向波函数、点电荷模型和三级微扰方法,计算了AlBr3·6H2O: Cr3+晶体中Cr3+电子顺磁共振的g(g=1.9707)因子和零场分裂D(D=-0.0323),理论值与实验值(实验值g=1.976±0.001,D=-0.0325±0.0001)符合很好。并认为在AlBr3·6H2O: Cr3+晶体中取键长R(Cr3+—O2+)=0.191nm是合理的。同时Cr3+离子掺入AlBr3·6H2O中占据Al3+离子位置后,引起键角较小的改变,仅增加0.35°。  相似文献   

17.
周洋  赵宇  张志强  蒲实  张恒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29):12718-12726
为了研究通风风管在瓦斯隧道施工通风中对瓦斯扩散的影响,通过CFD数值仿真,建立瓦斯在隧道内的运移模型,详细探究了不同风管直径、风管口距工作面的距离、风管悬挂位置以及风管贴壁间隙四个风管布设参数对隧道风流场及瓦斯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风管直径对于工作面上瓦斯体积分数场具有显著的影响,风管直径减小会导致隧道空间瓦斯体积分数增加,且瓦斯体积分数增加的程度远大于风管直径减小的程度。风管布置在拱肩处更有利于瓦斯的排出和保障隧道安全施工。随着风管出风口距离工作面距离的不断减小,隧道内瓦斯体积分数越低,并且隧道内部空间瓦斯分布越均匀,越不易发生瓦斯的局部积聚现象。风管顶端离隧道拱顶的距离越远,隧道内瓦斯体积分数越高,断面瓦斯分布均匀性也越差。在单因素试验情况下,可以看出风管的最佳组合方式为风管直径为1.8m,风管位置为拱肩,风管出口距工作面的距离为5m,贴壁程度为0.5m。  相似文献   

18.
城市隧道开挖不可避免导致建筑物基桩承载力的变化.本文利用ANSYS建立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在考虑桩端位于隧洞水平轴线上方、与隧洞水平轴线平齐、位于隧洞水平轴线以下3种情况及桩洞相对位置不同的情况下,对开挖后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变化进行了数值研究,数值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桩洞相对水平距离一定的情况下,当桩端与隧道水平轴线平齐时,承载力变化率最大,属较危险桩长;当桩洞相对水平距离在1.5倍隧洞直径与2倍隧洞直径之间时,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变化率最大,属承载力变化敏感区.  相似文献   

19.
通过建立425mm×320mm连铸大方坯二维凝固传热数学模型,模拟了凝固坯壳的长大过程,并通过窄面射钉实验对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精确得到了任意位置处大方坯凝固坯壳的厚度分布情况及最终凝固终点的位置,发现经典的凝固平方根定律对于连铸大方坯的凝壳长大进程不再适用.回归宽面中心坯壳厚度与凝固时间平方根的关系式发现,结晶器弯月面至二冷区出口,近似为线性关系,符合平方根定律,二冷区出口至凝固终点,二者为非线性关系,不再符合平方根定律.  相似文献   

20.
人工髋关节设计中颈长颈干角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髋关节假体颈长、颈干角改变时,假体和骨水泥上应力水平及分布的变化,比较试验值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建立一合理的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假体和骨水泥上的应力随颈干角的增加而单调下降;颈长在35~44mm范围内,假体和骨水泥上应力水平较低,超过这一范围应力水平单调上升.特别指出降低假体和骨水泥上的应力与提高股骨上应力及增加髋关节活动范围是一对矛盾.最后指明颈干角在生理范围130°左右,颈长在35~44mm较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