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通过分析地下水对路基土体的毛细作用现象,得出地下水在路基土体的迁移过程不能忽略重力的影响;在水平吸渗试验与饱和渗透试验方法基础上,推导了考虑重力影响的等温水分扩散系数求解公式;最后,利用自制的试验仪器做了3组不同干密度试样毛细上升试验,并利用上述方法求解了其扩散系数。  相似文献   
2.
非饱和红粘土三轴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非饱和三轴系统进行不同围压和不同基质吸力的三轴剪切试验,求出了该典型红粘土的强度指标,并分析强度指标随基质吸力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强度指标在进气值前后差异很大,且基质吸力大于进气值后出现了非线性变化的趋势,其中表观凝聚力最为突出;最后,验证了用幂函数拟合表观凝聚力与基质吸力的关系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为了掌握潮湿地区粉土的强度特性,为粉土路基设计和施工提供技术参数,通过控制初始干密度和含水量的方法制备试样,开展粉土和水泥改良粉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直接剪切强度、承载比(CBR)强度等试验,获得了不同含水量或不同浸水条件下粉土和水泥改良粉土的强度指标。结果表明,粉土的强度受压实度和含水量的影响最大;粘聚力随含水量的变化先增大后减少;同等条件下掺4%的水泥以后粉土的内摩擦角约提高了2倍、粘聚力提高4倍。粉土的不浸水承载比强度要远大于浸水承载比强度,但制样含水量超过20%以后,即使不浸水其承载比强度也发生急剧衰减,因此粉土的强度对水十分敏感。  相似文献   
4.
借助专门的能够控制吸力的四联式非饱和土直剪仪,对清江水布垭坝区古树包滑坡滑带土的重塑样进行了一系列抗剪强度试验,验证了F red lud提出的非饱和土抗剪强度公式对滑带土的适用性,求出了该滑带非饱和土的强度参数;通过在一定基质吸力条件下量测含水率-固结压力之间的关系,指出土-水特征曲线与固结压力相关的特性。  相似文献   
5.
磷石膏中富含磷、氟等有害物质,如迁移到周边环境中,可严重污染水体和土壤,故需要寻求经济可行的方法固定磷石膏中的有害物质.本文选择膨润土与沸石两种强吸附性材料,开展磷、氟污染物吸附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磷石膏污染物最大量释放条件时对应的磷石膏与去离子水的最佳固液比为1:70,最佳振荡时长为120 min.同种条件下,膨...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Tempe仪测定了某滑坡滑带土的水质量分数与基质吸力的对应关系,利用指数衰减函数对该土水特征曲线进行描述,并确定了该土样的残余水质量分数;结合土水特征曲线的性质对指数衰减函数中的参数的物理意义作了明确的定义,结果证明该公式简单明了及适用性强。  相似文献   
7.
以湖南某高速公路沿线的粉土为研究对象,收集了沿线粉土的试验数据等资料,总结了其特殊的物理力学特性.该区域的粉土具有天然含水量高、强度低等不良特征,属于典型的不良路基填料;然后,以天然含水量与最优含水量的差值范围及其承载比(CBR)值为评价指标,提出了高液限粉土的利用原则与压实度控制的建议值;最后,针对高液限粉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工程处治方法,为高液限粉土路基修筑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改良土的长期力学性能,以为改良土地基处理工程的施工提供可靠技术指导,制备了初始含水率不同的试样,开展了水泥改良软粘土的压缩试验,探讨了冻融循环作用对改良土压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多次冻融循环作用后,改良土的压缩系数会有不同幅度的增加;饱和度会影响改良土的压缩性能,且饱和度越高则压缩性越差。试样压缩模量的最终损失率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大,含水率高于32.5%时压缩模量损失率急剧增大。因此,考虑到土样的后期强度损失,地基处理工程中此类改良粘土填筑含水率应尽量偏低,不宜超过32.5%。  相似文献   
9.
直剪试验数据处理方法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导了斜截式法和最小二乘法在直剪实验数据处理中的计算步骤,经用实验数据计算证明了二者的结果精度比图解法的结果高。  相似文献   
10.
浅埋偏压隧道洞口段极易发生围岩失稳,本文以沪昆客专湖南段田家山隧道为例,基于现场地质调查,分析围岩变形破坏特征,从地质角度探讨浅埋偏压隧道洞口段围岩失稳的影响因素,基于监测数据并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围岩失稳机制,总结围岩失稳破坏模式,提出针对性的处治措施.研究表明:围岩失稳是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浅埋偏压作用和地下水是造成围岩失稳的关键因素;围岩破坏模式可归结为重力坍塌和膨胀内鼓的协同破坏模式;在围岩失稳机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地下+地表"的综合处治措施,可有效地控制围岩变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