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6 毫秒
1.
地理信息系统是空间科学之一,其有着空间思维和空间观点的特点,事物的运动和空间分布的状态都是地理信息的一部分。该文主要以地理空间为着手点,通过使用GIS技术,提出一系列的思考,从地球空间发展到宇宙空间,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构建了月球GIS、宇宙GIS等;从室外空间设计到室内空间,需要不断的发展室内GIS,并将此技术渗入到地下空间和水下控制之中;从宏观空间到微观空间,逐步将GIS发展到生命健康的管理方式之中和游戏体育之中;从小数据逐步向大数据发展,对大数据空间进行不同层次的了解和研究,进而推进大数据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通勤可达范围的居住区分类及特征指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上海市15个居住区通勤出行调查数据为基础,确定合理的单次通勤出行时间预算目标值为30分钟。利用电子地图API二次开发和GIS技术绘制居住区居民使用小汽车、轨道交通、常规公交方式30min通勤活动空间可达范围。从30min通勤可达范围交通系统配置角度,分析居住区通勤可达范围差异产生原因。重点对居住区公共交通30min通勤可达范围内各类提供工作岗位的设施点密度、被调查者上班地点落在该范围比例、使用小汽车通勤出行比例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提出分类居住区针对性交通改善策略。  相似文献   

3.
刘锦秀 《科技信息》2012,(16):29-30
空间分析作为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手段,能从空间数据中求取地理要素的相关位置、分布规律、形成及其发展过程。作为GIS空间分析的内容之一,栅格数据及其窗口分析通过行列号、函数运算、栅格窗口和图层等研究方法将地理数据、要素直观地表达出来。通过对GIS栅格数据窗口分析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栅格数据空间信息模型,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上海市15个居住区通勤出行调查数据为基础,确定合理的单次通勤出行时间预算目标值为30min.利用电子地图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二次开发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绘制居住区居民使用小汽车、轨道交通、常规公交方式30min通勤活动空间可达范围.从30min通勤可达范围交通系统配置角度,分析居住区通勤可达范围差异产生原因.重点对居住区公共交通30min通勤可达范围内各类提供工作岗位的设施点密度、被调查者上班地点落在该范围比例、使用小汽车通勤出行比例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提出分类居住区的针对性交通改善策略.  相似文献   

5.
地理信息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为人们认识和分析具有复杂巨系统特征的宏观地学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而GIS的生命力不仅局限于此.GIS完备的空间关系理论、空间分析体系和成熟的空间表达方法与数据处理手段,同样可以借鉴来处理微观空间问题.以石油勘探采样柱中的微管道三维重建为例,研究了利用GIS理论与方法,进行数据的采集、数据的处理与组织、三维模型构建与可视化的方法.初步探讨了利用既有的GIS的理论与方法,探索微观空间特征的可行性.同时,将GIS的理论与方法从宏观领域引入微观领域还有利于将之前视为属性数据的对象,也以几何数据的形式来表现.通过用信息流的方式来模拟和表达物质流,进一步提高对微观空间对象与规律的认知.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的过程的城市空间形态变异是以城市区域的向外扩张为显著特征的,借助与GIS的空间应用模型,从空间发展、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发展的运动变化规律,提高预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基于GIS空间分析的方法,从时空变化两个方面做深入研究。用GIS空间分析模型从时空变化的角度研究城市扩张的规律,从而探索城市空间变异的内部机理,具有较高的研究效率。  相似文献   

7.
胡霞 《科技资讯》2009,(28):3-4
ArcEngine是ESRI公司的产品,可以供用户进行二次开发,定削所需的GIS功能,减小GIS软件的费用。本文研究了ArcEngine实现地震区域数据空间分析的方法,探索了ArcEngine用于地震数据空间分析的优势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在大数据不断发展的今天,如何充分利用室内定位系统(IPS)获取大量人类行为轨迹数据,研究和构建小型场景下的GIS关键模型并建立分析系统是目前所研究的热点问题。以IPS获取和标记的用户实时位置信息、驻留区域和时长信息以及用户运动轨迹信息为基础数据,利用GIS的时空分析方法,探究顾客在商场内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异规律,提出了商场租金动态计算方法,构建了大型商场的租金动态拟定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最后以Arc GIS Engine为平台,建立基于IPS的商场租金动态拟定系统,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和总结。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空间数据挖掘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如何从海量数据中提取对人们有价值的信息已经成为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本文从地理信息系统(GIS)方面研究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介绍了空间数据挖掘(SDM)的理论、方法和一般处理过程,并给出了基于GIS的空间数据挖掘的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10.
居住区意象空间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意象空间研究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整理并归纳了意象空间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应用等方面的特点.将意象空间引入居住区的空间研究中,以张掖市新乐小区为例,对居民构想图的类型、构成要素及这两者的差异性特征,与城市意象空间的关系,以及意象空间研究在居住区规划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该居住区居民构想图可分为3类,即序列型地图、空间型地图和单体型地图;居民性别、年龄和学历的不同均对居民构想图的级别有影响;居民意象空间的构成要素与传统的5要素一致,标志物和道路是居住区意象空间的主要因子,构成要素存在着居民属性差异.居住区意象空间研究为规划设计的构思、重点的把握以及特色环境的营造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是促进规划公众参与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以河南省5地市村庄为例,借助空间分析及数理统计技术,量化测算村庄空废宅基地与其他村庄要素空间距离;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探索了平原农区农村空心化模式及微观机理.研究发现,河南省平原农区农村空废宅基地至田地、主干道、村庄道路、使用中宅基地的平均距离分别是84、25、134、19 m,存在交通导向型、生产导向型、混合型三种村庄空心化模式,是经济因素、区位条件、规划管理及农村居民居住理念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最后从培育农村新业态、发展城乡大农业、创新体制机制及政策体系视角提出发展对策,促进村域资源利用,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2.
以重庆市义和镇、石龙镇和润溪乡为例, 引入引力模型, 分析不同区位村镇的城乡联系强度和资源禀赋, 确定3 种不同的村镇发展类型。构建包括特色指标和普适指标两类指标的居民点综合适宜性评价体系, 将各镇居民点划分为重点发展型、保留改造型和迁村并点型3 种类型进行空间引导和优化。为适应不同乡镇的发展定位, 示范镇农村居民点的优化模式分别体现集聚扩张、内部调整和迁并整合的特征。对不同类型农村居民点优化过程和技术进行探讨, 为3个示范镇的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查阅历史文献基础上,采取治所邻近度分析、适宜性评价等方法重建江西省1820年1 km×1 km空间格网下的主要地类空间分布,并将重建后的1820年土地利用数据和1980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重建结果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这表明重建结果较为合理; 1820年江西省耕地、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水域及其他土地面积分别为29 228、105、1 648、3 730、134 227 km2,其中耕地主要分布在吉安、建昌以北的鄱阳湖平原区,城镇用地及农村居民点用地分布则较为零散,主要分布于河流两岸及河流交汇处; 从1820—1980年,江西省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未发生大的改变,但受人口增长的影响,全省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和耕地的面积分别增加了364、462、16 276 km2.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农村居民点撤并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陶冶  葛幼松  尹凌 《河南科学》2006,24(5):771-775
村镇体系规划的成功实施主要取决于农居点的合理撤并.本文针对农居点撤并中的耕作出行阻力因素,根据空间距离统计构建了基于GIS的定量分析模型,并对规划行为的负面效应进行微观描述.本文以张家港常阴沙管理区的农居点撤并规划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村镇农居点的空间结构调整将对农村居民耕作出行造成巨大的影响,本文在总结计量模型特征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完善村镇体系规划的可行性研究提供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的聊城市居民点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了最邻近点指数、中项中心、平均中心、离散程度和集中程度等点状要素空间分布特征测度指标,借助GIS空间分析功能,对聊城市居民点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聊城市居民点空间类型属均匀分布型,并距区域中心城市较近.在居民点分布中,平均中心点西南离散程度最大,东南次之,西北再次.东北的离散程度最小,提出了居民点的布局与规划应考虑人口因素、经济发展水平、自然条件、区位条件、自然资源状况等.  相似文献   

16.
运用克里金空间插值技术进行土地级别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克里金空间插值法在城市基准地价级别划分中的应用.通过球状模型克里金插值方法,分别对商业、住宅用地的地价空间分布进行了计算模拟,形成了以地价1 500元、300元为等值间距的地价等值线图,运用克里金空间插值法对样点地价进行空间插值.根据插值结果的统计,得到商业、住宅用地地价的频率直方图,通过频率直方图,选择频率分布突变处作为级别的分界,得到以市场资料划分的土地级别.  相似文献   

17.
仙桃市农村居民点分布与人居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仙桃市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和经济发展数据为依据,结合农村聚落与人居环境的相关理论,运用GIS空间分析与计量分析方法,对仙桃市农村居民点分布现状与人居环境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仙桃市农村居民点用地主要受农业生产环境、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影响,且在不同因素的影响下,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差异明显;农村居住环境与公共服务环境权重最大,对仙桃市人居环境质量贡献最高;农村人居环境存在地域差异性;各影响因素下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与农村居住环境、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公共服务能力是正相关的.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城市人口空间分布方法仅能在数量上达到较高的模拟精度,但是不能对城市人口分布表现的居住分异特性进行描述.针对常用的城市人口空间分布模拟方法的不足,构建了基于多智能体的城市人口分布模拟模型,模型由影响要素、智能体、决策规则等组成.居住用地划分为均匀的居住元胞,初始状态下,每个居住元胞分布相同数量的智能体(家庭为单位),智能体在各自居住压力作用下做出是否迁居的决策,如果迁居则选择合适的居住元胞,通过智能体的不断决策、协商、迁居模拟城市人口分布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重力模型,本文模型所模拟的结果不仅具有较高的精度,而且模拟的城市居住分异现象与现实居住格局相符合,为城市人口分布模拟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我国当前的转型期既是社会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也是社会行动者及社会关系动态调整的过程,这一过程在城市空间上的投影即为城市空间的社会生产过程。以空间生产理论为指引,探讨我国社会经济转型背景下,由政府、企业以及公众分别主导的城市居住空间生产的特点、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在多重力量组合作用下,城市居住空间的社会生产显示出其特有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多变性等特征,以企业生产和政府提供为主要特征的政企合作空间生产方式将成为未来城市居住空间生产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20.
深圳经济特区住宅基准地价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要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深圳经济特区住宅基准地价空间分布特征专业性研究较少的现实,在调查获取大量真实住宅基准地价样本点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能够准确反映实地情况的基准地价空间分布模型,得到住宅地价总体空间分布特征数据,并对深圳经济特区的地价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要素进行了分析.在地价原始数据处理过程中,为保证生成模型的准确性和客观性,首先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确定各区地价数据的总体分布特征,然后选择合适的插值方法生成住宅地价空间分布模型.地价影响要素则分为自然和社会经济2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