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到的4株稳定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MBF1、MBF2、MBF3、MBF4)中构建复合菌群,选取絮凝效果最好的菌群1(MBF2和MBF3组成)进行培养条件优化,考察了培养时间、絮凝剂用量、pH等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并对复合菌群1絮凝活性分布、微生物絮凝剂热稳定性、廉价替代培养基作了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复合菌群1在最佳絮凝条件下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为84.86%;微生物絮凝剂分布在发酵液离心后的上清液中,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并能在酱油废水中生长,絮凝活性达到78.36%。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如凝剂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获得一株具有较高絮凝活性的絮凝剂产生菌MBFⅡ-3后,研究了培养条件的变化对其产絮凝剂的研究,研究表明,MBFⅡ-产絮剂的适宜培养成份碳源最好的葡萄中果糖,无机盐影响不显著,蛋白胨不利于絮凝剂的产生,适宜的培养条件为PH值7.5-9温度30℃,t茈 。MBFⅡ-3对膨润土悬液的絮凝率最高可达90.2%。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絮凝剂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获得一株具有较高絮凝活性的絮凝剂产生菌MBFⅡ-3后,研究了培养条件的变化对其产絮凝剂的影响。研究表明,MBFⅡ-3产絮凝剂的适宜培养成份碳源最好为葡萄糖或果糖,无机盐影响不显著,蛋白胨不利于絮凝剂的产生,适宜的培养条件为pH值7.5~9,温度30℃,适量通气。MBFⅡ-3对膨润土悬液的絮凝率最高可达90.2%.  相似文献   

4.
产絮凝剂双菌复合发酵体系的研究以及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土壤和活性污泥中筛选到三株絮凝剂产生菌,将其进行双菌混合培养的正交试验,构建出了比单一菌所产絮凝剂絮凝活性更高的复合菌群LH,通过16SrRNA序列分析,初步判定二菌分别为Micrococcus sp.和Paenibacill usvelaei菌.对其性质的初步研究发现,复合菌LH所产絮凝剂MBF-LH为胞外代谢产物,其热稳定性好.LH产絮凝剂的最适碳源、最适培养温度、最适pH值和通气量分别为蔗糖、30℃、pH8和120r/min恒温振荡培养.培养基中添加KCl、CaSO4、K2HPO4能明显提高发酵液絮凝率.絮凝剂MBF-LH处理废水时具有用量少、絮凝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通过超声系列试验,对超声法从剩余污泥中提取微生物絮凝剂(MBF)进行了系统研究.从剩余污泥中提取的MBF在偏酸性条件下和35~40℃范围内表现出较高的絮凝活性.超声时间以1~3 min为宜,超声功率以210~270W为宜.污泥浓度越高,所提取的MBF浓度越高;对于从高浓度污泥提取的MBF,投加剂量可随污泥浓度升高而减小,以获得较好的絮凝效果.MBF主要成分包括蛋白质、多糖和核酸.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法可用于从剩余污泥中直接提取MBF,在降低MBF生产成本的同时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CER)法从剩余污泥中提取微生物絮凝剂(MBF),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污泥pH对MBF的提取和絮凝效果影响较大,在中性或偏碱性条件下提取的MBF表现出较高的絮凝率;污泥质量浓度越高,所提取的絮凝率物质越多;随着搅拌强度和树脂投加量的增大,CER法所提取MBF的絮凝率呈现增大的趋势;随着提取时间的延长,所得MBF的絮凝率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通过正交实验获得树脂法从剩余污泥中提取MBF的优化工艺条件如下:污泥质量浓度为9 g/L,搅拌速度为650 r/min,树脂投加量为60 g/g VSS,提取时间为3 h,所提取MBF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接近50%。树脂法可用于从剩余污泥中直接提取MBF,在降低MBF生产成本的同时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7.
考察了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在40~160 MPa高压处理前后的形态、 生理生化性质及代谢产物的絮凝活性变化. 结果表明, 高压对复合菌的形态有明显的影响, 对菌的生理生化性质影响较小. 絮凝活性实验表明, 高压作用下, 2号组成菌代谢产物的絮凝活性有明显的压力阈值, 在70 MPa时, 其絮凝率为60.9%, 而复合菌代谢产物的絮凝活性无明显变化, 几种压力下絮凝率皆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絮凝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土壤中筛选出8株具有絮凝活性的菌株,经复筛后得到1株絮凝活性较高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C1,并以此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了培养基中碳源、氮源、无机盐以及培养基初始pH值和培养温度等因素对絮凝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C1菌株在以葡萄糖为碳源、牛肉膏为氮源、初始pH6.0、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为72h的条件下,所产絮凝剂对4%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效率可达90.4%,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一种微生物絮凝剂在炼油废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小型静态气浮测试仪模拟工业中气浮阶段,考察了微生物絮凝剂MBF对炼油废水的絮凝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当废水水质为酸性或碱性时,絮凝效果要比中性水质好;在10~60℃范围内,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最优操作条件为:水温50℃,pH8.0,絮凝剂投加量0.18 m l/L。  相似文献   

10.
以重庆唐家桥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活性微生物菌群进行了富集培养、分离纯化、絮凝活性测试,并采用显色反应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对其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絮凝活性最强的优势菌种为酵母菌菌落,其絮凝率超过95%;该酵母菌菌落进行发酵培养、分离、提纯得到黄色晶体状的微生物絮凝剂,通过呈色反应和红外光谱分析,推测出该微生物絮凝剂为一种糖类物质及可能存在的官能团结构.  相似文献   

11.
四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生长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正交实验研究了淀粉、酵母膏、pH值3种因素对菌株HHE-P7、HHE-A8、HHE-P21、HHE-A26产絮凝剂的影响,得出了各菌株培养的优化比,并进一步通过实验证实在该优化配比的条件下,各菌株所产絮凝剂的絮凝效果都很高,对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12.
一种微生物絮凝剂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得到一种产生高絮凝活性的菌株,经过培养条件优化,可提高絮凝效果.对乙醇法、丙酮法和CTAB法3种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确定其最优化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 7.5,培养时间66 h,培养温度30 ℃,160 r/min.最优条件下,以CTAB提取法得到絮凝剂的絮凝活性达71.8 %,且无需添加CaCl2助凝剂,产率为1.33 g/L.  相似文献   

13.
二株曲霉产生絮凝剂的培养条件及其絮凝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霉菌中筛选得到二株絮凝性较强的曲霉即寄生曲霉(Aspergillus parasiticus)和酱油曲霉(Aspergillus sojae),通过条件试验确定它们产生絮凝剂的最佳 条件,絮凝试验表明,二株曲霉产生的絮凝剂不仅具有较强的絮凝性,而且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周本军  林波 《江西科学》2008,26(1):67-70,83
采用常规的平板稀释与画线法,从受污染的河畔污泥中筛选出一株具有絮凝活性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该菌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浮液具有很好的絮凝作用,暂命名为Nb-1。研究了Nb-1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特征,实验分析了不同的碳源、氮源、培养基原始pH值、培养温度、培养时间下,对Nb-1产絮凝剂的絮凝活性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复合微生物产絮凝剂的絮凝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广泛应用于水处理的无机絮凝剂存在用量大、絮凝效果欠佳、易(如铝盐絮凝剂)造成二次污染的缺陷,而大多数人工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残留单体又会对人体造成毒害(如聚丙烯酰胺).因此,探索和开发新一代具有无毒、无害、无二次污染絮凝剂已经成为水处理研究领域的热点.微生  相似文献   

16.
以氧化石墨烯(GO)为絮凝剂,以水溶性阳离子型染料亚甲基蓝(MB)为处理对象,研究了GO对MB的絮凝效果,拟突破传统絮凝剂不能有效去除可溶性染料的瓶颈. 通过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了GO,利用SEM、XRD、FT-IR对其进行了表征. 探讨了染料初始质量浓度、絮凝剂投加量、溶液pH以及搅拌时间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测定GO、MB、反应前后溶液的电位和反应前后物质的红外光谱,分析了可能存在的絮凝机理. 同时,比较了几种常用的无机、有机絮凝剂对MB的絮凝效果. 结果表明:当pH=4,染料初始质量浓度为70 mg/L,絮凝剂投加量为180 mg/L,絮凝时间为9 min时,絮凝效率达到95%. 电性中和对絮凝过程起着主要作用,同时还存在吸附架桥作用. 与其他常用絮凝剂相比,GO具有投加量少、去除率高、pH适用范围广等优点,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絮凝剂.  相似文献   

17.
油田采出水絮凝菌的筛选及絮凝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多次采样,反复分离,从油田采出水和回注污水中分离得到16株产絮凝剂菌株,经复筛,得到1株具有较高絮凝活性的细菌。细菌生长过程均可产生具有絮凝作用的胞外分泌物,经实验对油田采出水具有高絮凝作用。分别研究了碳源、氮源、无机盐、初始pH值、培养温度等对其产生絮凝剂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玉米淀粉是较好的碳源,蛋白胨为最佳氮源,最适宜培养温度为320C,初始pH为7.5~9,摇床转速为150 r/m in。  相似文献   

18.
聚季铵盐絮凝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二叔胺与二卤代烃为原料合成了十四种聚季铵盐,讨论了不同原料对缩聚反应以及缩聚物结构对其絮凝性能的影响。通过絮凝效应的测定,探讨了这些聚季铵盐的絮凝特性和Zeta电位变化等。结果表明,对悬浮颗粒的电荷中和是聚季铵盐具有絮凝效应的重要原因之一。聚季铵盐和其它高分子絮凝剂类似,在溶液中对悬浮颗粒也具有架桥作用,因此,聚季铵盐分子量大小对絮凝效果也有一定影响。这类絮凝剂在中性、弱碱性且电解质浓度不高的溶液中絮凝效果较好。聚季铵盐化合物有可能成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一类阳离子型有机絮凝剂。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絮凝剂由于其安全、高效、可生物降解、无二次污染等优势,已经成为水处理的新方向。介绍了微生物絮凝剂的培养条件及其影响因素,包括C/N、温度、pH以及细胞生长的影响,并且对其絮凝活性的影响因素(温度、pH、离子浓度)进行了分析;通过实验数据充分说明了微生物絮凝剂相对普通化学絮凝剂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絮凝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常规的细菌分离纯化方法,从活性污泥和农田土壤中筛选到12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茵,经复筛得到一株高效絮凝剂产生茵MBFP-7.以高岭土悬浮液为絮凝对象,研究了温度、pH、微生物絮凝剂的投加量和Ca^2 对絮凝活性的影响;探讨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