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1998—2014年为例,研究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问题。估算发现,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较低,陕西、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内蒙古、重庆相对应的高等教育经济贡献率分别为3.65%、2.51%、3.33%、2.11%、2.77%、3.64%、2.57%、2.42%、2.29%、2.33%、2.52%、3.34%,各地区高等教育的贡献率均低于4%。高等教育投入低、劳动力素质低、人才流失率高是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经济贡献率低的主要原因。提高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贡献率的主要途径有:加大高等教育投入,建立多元筹资渠道;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加强与一流高校的合作;健全人才引进机制,建立开放的用人制度。  相似文献   

2.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对经济的价值普遍得到关注.为了研究高等教育对湖北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建立估算模型的基础上,以1997-2010年湖北GDP、人口数及教育程度的数据为分析对象,通过Cobb-douglas模型对高等教育对湖北经济增长贡献率进行估算,得出高等教育对湖北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92%.通过分析得出结论:湖北经济规模收益递增,经济保持可持续增长;湖北资本投入相对较低,劳动密集型仍然存在;湖北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仍然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3.
应用"索洛余数"的测算方法和重庆市1978-2001年的实际数据,并通过计量经济检验,测算出重庆市该期间的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值为23.27%。探究了该贡献率的成因,在横向比较中得出该贡献率滞后于我国东、中、西部省市的客观结论。基于实证分析的结论启示是:重庆市应以西部开发、振兴老工业基地为契机,把经济增长方式转向依靠科技进步的集约化发展道路上来。  相似文献   

4.
利用主成分回归分析实证研究了资本、劳动投入、制度和产业结构4个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测度了它们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弹性和贡献。研究结果表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资本投入,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81%;其次是制度因素,其贡献率为19.03%;产业结构、劳动力投入的贡献率分别为10.55%、9.61%。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前人研究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上,首先,以因子分析法为理论支持,建立横纵因子分析的经济增长模型,对影响经济增长的指标进行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的综合因子分析,即用横纵因子分析的方法对经济增长作更细致的分析和评价,以实施中国西部大开发政策后的西部地区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经济增长状况为例作实证研究,通过模型分析得出它们各自的经济增长状况以及经济增长的内在因子。其次,借助了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来研究中国西部各地区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促进状况。最后,通过这两个模型,全面地分析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6.
结合国内外文献既有研究综述分析,利用2008—2011年我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的面板数据,并采用DEA分析方法,评价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以及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科技成果转化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各区域之间有显著的差异性;分析了区域差异性及其产生的原因;最后建议我国各区域加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力度,以促进经济的有效增长。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经济增长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索洛增长速度方程对1992~2006年内蒙古经济增长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资本投入是内蒙古近15年来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平均资本贡献率为61.69%; 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微乎其微,平均劳动贡献率为5.08%; 技术进步对经济的贡献较为有限,平均技术进步贡献率为33.23%.  相似文献   

8.
在前人研究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上,首先,以因子分析法为理论支持,建立横纵因子分析的经济增长模型,对影响经济增长的指标进行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的综合因子分析,即用横纵因子分析的方法对经济增长作更细致的分析和评价,以实施中国西部大开发政策后的西部地区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经济增长状况为例作实证研究,通过模型分析得出它们各自的经济增长状况以及经济增长的内在因子。其次,借助了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来研究中国西部各地区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促进状况。最后,通过这两个模型,全面地分析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9.
王若茜 《科技信息》2013,(19):151-152,171
近年来,内需不足逐渐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而消费是实现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关键,消费结构作为消费的具体内容,它的合理与否,又是消费的关键问题。本文以促进石首市经济增长为目的,一方面,对石首市居民消费结构随着不同收入水平变化的趋势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对石首市居民消费结构随着不同年份的收入的变化而变化的趋势进行分析,研究石首市居民消费结构,提出了优化石首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居民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终力量,对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分析了制约我国居民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促进居民消费合理增长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居民最终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运用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等经济计量方法对我国GDP年最终消费和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居民最终消费和GDP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居民消费是国内生产总值的格兰杰原因,我国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并且居民最终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比较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12.
消费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国内居民消费的周期性及趋势对我国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我国从1978-2015年的居民消费水平数据建立平滑转换自回归模型(STAR)模型,分析研究居民消费的周期性波动特征,并由此探寻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STAR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从1978年到2015年的居民消费的波动趋势具有非线性性和不对称性.基于估计的STAR模型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波动趋势,简要说明了结果所蕴含的政策涵义.  相似文献   

13.
以黑龙江省为研究对象,对教育作为内生性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和具体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性考察.采用菲德模型和总量生产函数模型对黑龙省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和间接贡献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和对比分析,指出黑龙江省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贡献率仍偏低.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黑龙江省教育投资贡献率偏低的主要原因,继而提出未来黑龙江省如何以教育投资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专利产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辽宁省1985—2003年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计量经济学中Granger Causality因果关系检验法和回归分析法对辽宁省经济增长与专利产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经济增长与专利产出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1985-2003年间,专利产出对辽宁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10.39%,表明专利产出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但作用不是很大。  相似文献   

15.
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方法,通过对2013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居民消费和国内生产总值这两个重要的经济指标进行分析,探讨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引入地理加权回归,从区域差异的角度出发,分析不同省域中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省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且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存在正向影响,这种影响随着空间位置的变化而改变,即各省域之间有显著性差别,存在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专利产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985~2002年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计量经济学中Granger Causality因果关系检验法和回归分析法对中国经济增长与专利产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与专利产出之间不存在着明显的因果关系;1985~2002年间,专利产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17.87%,表明专利产出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增长,但作用还不是很大。  相似文献   

17.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内蒙古县域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内蒙古县域TFP增长总体水平偏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小且呈逐年下降趋势,县域经济属于粗放式增长;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变动呈反周期波动,是导致TFP低水平增长的主要原因;县域TFP增长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西部县域差距高于东部.收敛性检验表明,内蒙古县域TFP增长存在显著的条件β收敛,西部县域收敛速度慢于东部,说明内蒙古县域TFP增长将会收敛于各自的稳态水平,而绝对β收敛却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西部农业经济增长的要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C-D生产函数来测度西部农业生产投入要素对农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结果表明,西部农业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物质费用的增加和农业科技进步,同时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54%又源于农民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因此。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民文化水平是促进西部农业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以1978—2011年福建省农业产出值的时间序列数据为研究对象,测算各农业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除林业外,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均对农业经济增长有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0.
科技进步与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原始动力,更是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科技进步对经济促进作用的定量测度已成为学术界不断探索的理论热点之一.将索洛余值法和灰色关联度相结合,以河南省经济为研究对象,从产出和投入要素序列之间的相似性角度出发,假设规模报酬不变,测算出自2003年以来,河南省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趋于稳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38.81%,次于资本投入贡献率54.77%,年均科技进步速度为4.76%.其中,2017年河南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0.90%,基本符合经济增长模式正在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科技进步对经济的影响越发重要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